此人數次打敗朱元璋,投降後也未有大戰功,卻被封為明朝開國公侯

2020-12-13 明清史說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在南京舉行盛大慶典,給功臣們論功行賞,朱元璋不僅給自己的8個兒子封了藩王,另外還封了36位爵,其中公爵6位、侯爵28位、伯爵2位,我們常說的這36位爵其實是活著的(常遇春除外,因為他的爵位是由兒子常茂襲任),其實除了這36位,朱元璋還追封了一些去世的功臣,其中就包括我們今天要說的蘄國公康茂才。

康茂才與其他公爵相比,能力和戰功相差很多,不僅如此,康茂才曾經還做過元朝官員,而且數次取得阻擊朱元璋的勝利,另朱元璋吃了不少苦頭,康茂才歸降後也從未獨自帶隊取得大勝,但朱元璋卻封他為蘄國公,雖說有死者為大的嫌疑,但一定程度也上說明朱元璋對他的肯定,只不過對他的認可是在農業生產以及安撫百姓這兩個方面。

元朝末年,起義軍四起,年輕的康茂才心中還是歸向於奄奄一息的元朝,於是在家鄉組織起了軍隊,他們喊出的口號自然是「保衛元朝、保衛鄉裡」,對付零散的起義軍,康茂才很有一套,在蘄縣被起義軍佔領的情況下,康茂才率領軍隊取得節節勝利,很快就收復了蘄縣,結果被元朝政府看上,任命他為朝廷官員(長官、鎮撫等)。

康茂才又與其他元朝將領一起收復了九江、蘄水黃連寨等地,他的官越做越大,兵力也是越來越強盛,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準備攻打康茂才駐守的採石(今安徽馬鞍山西南),此時朱元璋正處在事業上升期,可謂是意氣風發,但遇到同樣意氣風發的康茂才,朱元璋明顯準備不足,數次進攻都被擊退,搞得朱元璋進退兩難。

朱元璋手下還是有能人,在這危急關頭,常遇春獻上一計,他認為康茂才屢戰屢勝,一定會輕視對手、放鬆警惕,建議把康茂才引誘出來,然後打一個伏擊,結果還真如常遇春所料,康茂才中了計,手下精銳部隊幾乎被全部消滅,康茂才只得率領殘餘力量逃至集慶(今江蘇南京),朱元璋渡江後乘勝追擊,第二年就攻佔了集慶。

集慶被朱元璋拿了下來,康茂才見大勢已去就率部歸降,面對這位昔日屢次戰勝自己的對手,朱元璋本想羞辱一番,但康茂才接下來的一席話另朱元璋很是滿意,康茂才說道:「以前我們各為其主,難免會有交戰,雖然我曾經多次戰勝你,但最終還是敗給了你,這就是天命,你殺我合情合理,但你若不殺我,來日我定效犬馬之勞。」

朱元璋攻佔集慶後將其改名為應天,以應天為根據地發展,此時他最大的對手變成長江上遊的陳友諒,面對陳友諒的強大攻勢,剛剛投降的康茂才起了作用,因為他和陳友諒是舊識,於是又使出了誘騙設伏的把戲,把陳友諒誘騙至龍灣伏擊,陳友諒損失慘重,此戰為接下來的「鄱陽湖決勝」奠定了基礎,「龍灣之戰」是康茂才歸降後取得最有意義的一場勝利。自此後朱元璋與張士誠的較量,康茂才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康茂才對朱元璋最大的貢獻在於農業生產,朱元璋當年聽取了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於是命康茂才任都水營田使(農業生產負責人)兼帳前總制親兵左副指揮使,康茂才就帶上軍隊開墾荒地,農業生產搞得轟轟烈烈,朱元璋手下許多其他將領也被派去種糧,唯獨康茂才搞得最出色,糧食產量也最高,為接下來朱元璋一舉奪得天下解決了後顧之憂。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此時天下並未完全平定,康茂才跟隨大將軍徐達北伐元朝,在平定汴梁、洛陽、陝州、絳州、解州等地時,康茂才的主要作用是籌集糧草和安撫地方百姓,所到之處百姓都為他立碑頌德。洪武三年(1370年),康茂才繼續從徵定西、興元,大勝歸來途中病逝,時年57歲,朱元璋追封他為蘄國公。

相關焦點

  • 這位明朝將軍率水師追殺倭寇直到琉球,因海運而封侯
    其實在元朝時期已經有了倭寇騷然中國的東南沿海。 明朝開國後,也有倭寇侵擾,不過當時明軍橫掃天下,所向無敵。 張赫(公元1324年-公元1390年),臨淮(今安徽鳳陽臨淮關鎮)人,是朱元璋的小老鄉。 元末天下大亂,他建立民團保衛家鄉。朱元璋起兵時,率兵前往歸附。 大明開國後,屢立戰功的張赫擔任福州都衛指揮副使,誥授明威將軍。
  • ​明朝開國將領廖永忠
    明朝開國將領廖永忠作者:湖南武岡廖富華廖永忠(1323―1375),巢縣(今安徽巢湖)人,楚國公廖永安之弟,明朝開國將領,爵至德慶侯,後因逾制被明太祖賜死,明朝安宗廖永忠答:「能夠為聖明的主子效力,掃除寇亂,名垂史冊,正是我的願望。」朱元璋聽後稱讚不已。廖永忠協助廖永安率水師渡江之後,攻取採石、太平,擒獲陳野先,打敗蠻子海牙及陳兆先,平定集慶,攻克鎮江、常州、池州,徵討江陰海盜,都有功勞。作戰勇猛,累建戰功,廖永安因中毒箭被俘,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在囚牢中逝世,死後,朱元璋為之痛哭,並親自寫文祭奠,配祭功臣廟。
  • 明朝開國六王,每一個都深受朱元璋信任,晚年得以善終
    朱元璋對有些大臣還是非常好的,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朝六王,他們是明朝的六大異姓王,每一個都深受朱元璋信任,晚年得以善終。我們看一下這六個人分別是誰。第一個是徐達,徐達由於戰功顯著,被譽為明朝第一功臣。明朝建立後,徐達繼續北伐攻入大都,滅亡元朝。此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
  • 明朝文官是不能封為公侯的,最高爵位只能是伯爵!
    到了明朝,形式為之一變。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給功臣以及死難將士的封號也都是五等爵位,可是等到坐穩天下之後,朱元璋覺得封爵太濫了,於是就把五等爵位變為三等爵位,也就是只有公、侯、伯,並且規定,文官不得封為公侯,最多只能封為伯爵,而且前提是必須立有軍功。從表面上看,是朱元璋苛刻,捨不得爵位賞賜,一個文臣一般是不會有機會立有軍功的。
  • 明朝開國六王,徐達、常遇春皆在列
    徐達,明朝開國名將,元朝末年出身農家的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並屢立戰功:大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北伐推翻元朝統治等等,明朝建立後官拜太傅、中書右丞相,封魏國公,歲祿五千石,賜世襲文券。洪武十七年,徐達因病去世,死後被朱元璋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常遇春,明朝開國名將,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投靠朱元璋,在徵討四方割據勢力、滅亡元朝的諸多戰爭立下了不世奇功。
  • 朱元璋摯友,明朝開國六王之首,為何最後被毒死
    朱元璋見他們難成大事,帶著徐達等二十四將離開,這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淮西二十四將。離開郭子興部後,朱元璋帶領徐達等人攻下滁州,又攻打和州,徐達在這兩場戰爭中初露鋒芒,一代名將就此登上歷史舞臺。朱元璋攻取應天后,身處四面包圍之中,北有元軍,南有陳友定、方國珍,西遊陳友諒,東有張士誠『。
  • 西漢開國八王與明朝開國六王下場分別如何,不比不知道
    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身邊必定都有一幫得力的大將和出眾的謀士,一旦時局穩定必定要大肆封賞功臣,西漢時劉邦分封了八個異姓王,明朝時朱元璋追封了六個異姓王,他們的下場到底如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初屬項梁,後為項羽帳下將領之一,封九江王,後叛楚歸漢,漢朝建立後封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前196年起兵反漢,因謀反罪被殺。
  • 他是明朝開國六王之一,朱元璋革命領路人,開國功臣少數善終之人
    在明朝的開國功臣中,他是一位比較特殊的人物,是淮西二十四名將之一,是朱元璋的革命領路人,是明朝開國六王之一,雖然並沒有位列開國六公爵之一,只被封為中山侯,幾年之後升為信國公,卻最終得以善終,他就是明朝開國名將-湯和。
  • 明朝第一開國猛將,死後封侯,朱元璋令畫師繪製身穿龍袍的全身像
    無獨有偶,一千多年後,一位叫朱元璋的遊僧也走了劉邦一樣的歷程。如果縱觀朱元璋長達十五年的建國曆程,你會發現他非常的求才,重才,亦能識才。無論文人抑或武士,多是用其所長,各得其所。
  • 大明朝一代戰神,漠北戰功赫赫,為何成為剝皮充草的實例?
    大明朝一代戰神,漠北戰功赫赫,為何成為剝皮充草的實例?崇禎十七年,張獻忠打下了成都城,踏進了蜀王府,蜀王帶著幾個妃嬪跳井而亡,自從朱元璋的第一代兒子蜀王朱椿開始的明朝蜀藩宣布終結。張獻忠把蜀王府搜刮一空,隨後在成都城門樓上發現了個奇怪之物。
  • 從明朝開國君主朱元璋說起,談談明朝經濟和政治方面的的優缺點
    導致明朝後期財政出現嚴重問題。這就叫把好經念歪了!!朱棣論戰略能力不說遠不如朱元璋,也遠不如藍玉。藍玉從來不會跟朱元璋要五十萬大軍打仗。打仗絕不是堆人數,打仗比得上速度,戰術,情報,後勤。朱元璋時期並不是拿不出五十萬打仗,但是朱元璋從來不會搞五十萬大軍出塞這樣的蠢事。朱元璋八次北伐蒙古,一般都是每一次十幾萬軍隊足夠了。
  • 大明開國第一武將,生前封侯,死後封王
    有佼佼者帶領著他們發動起義。甚至有的佼佼者可以獨佔一方。但是大多數的獨佔一方都是短時間內或者是區域性的。想到這一個文化名人就會慢慢的浮現在我們的腦海當中,蜀國的開國皇帝劉備。雖然這些割據者都輝煌一時。但是真正完成統一中原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劉邦,一個是朱元璋。先不討論二者所處的時代和環境背景怎麼樣。他們兩個成功的原因有一個相同之處。就是他們對人才的利用和挖掘,這無疑成為了他們的制勝法寶。
  • 明朝名將,位列明朝開國六公爵之五,同時又是明朝開國六王之一
    在明朝的開國功臣中,他是一位特殊的人物,不但是開國六王之一,同時位列明朝開國六公爵之一,也是少數沒有收到朱元璋清洗的明朝功臣之一,他就是明朝的衛國公-鄧俞。鄧俞,原名鄧友德。為了能夠迅速的平定天下,在朱元璋佔領滁州時,年僅十八歲的鄧俞率領部下上萬人,投靠朱元璋,朱元璋十分高興,封鄧俞為管軍總管,並賜名為俞,從此鄧友德改名鄧俞跟隨朱元璋南徵北戰。為了能夠更好的統一江南,朱元璋命令鄧俞和常遇春領兵南下,攻打元朝的重要城市牛渚磯、太平府、溧陽、溧水、句容、蕪湖等地。
  • 明朝記憶之——一王兩國公,徐達這一家子
    徐達,字天德,漢族,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民族英雄,濠州鍾離人。徐達農民出身,後來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他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死後大明帝國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為中山王。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
  • 朱元璋有多狠?38位開國元勳只有一人善終
    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34人,其中公6人,侯28人。此後他又分封了一批公侯,均頒賜鐵券。 如果按照真正的歷史來說,明朝開國功臣排名基本上是這個情況: 文臣以李善長為首,李善長和朱元璋頗似劉邦和張良,一見如故,十分投機。
  • 哈裡王子晉封公爵,英國爵位的公侯伯子男和中國古代爵位一樣嗎?
    而中國古代的爵位都是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區別,但大體上還是分為王(親王、郡王)、公(國公、郡公、縣公)、侯(縣侯、鄉侯、亭侯)、伯、子、男。在商周時期,爵位對應的都是封國,裂土分封,封邦建國。每個爵位都是世襲並且,封國上的領土、子民世代相傳。
  • 日本人給朱元璋寫了此信,朱元璋看後大怒,卻一直不敢出兵徵討
    在中國的歷史上,曾先後多次和日本人有過交手,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年間。在明朝的萬曆出徵之前,中國和日本的關係也並不是很好,當時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尤其對日本人恨的牙痒痒,在雙方的外交史上,曾有過一封著名的信件,直到今天還反覆被人們提起,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封信的故事。
  • 明朝六大名將,戚繼光僅列第四,第一威震華夏
    凡此種種,彰顯著大明王朝內在的獨特氣質。明朝是封建制最後一個大統一的漢族政權,總共經歷了十六位皇帝,從朱元璋1368年建朝以來,到1644明朝滅亡,總共上下是276年,明朝是繼漢唐以來又一個黃金時期,也是一個民主的時期,但是明朝重文輕武,給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明朝沒有特別出名特別厲害的大將。
  •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月餅起義」傳說知多少?
    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留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月餅的「鼻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造增添了輔料,便呈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出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端呈現糕餅鋪。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徵討匈奴取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
  • 明朝大將藍玉為什麼敢霸佔蒙古王妃,是居功自傲,還是有恃無恐?
    為了推翻元朝的暴政統治,很多勢力揭竿而起,以推翻元朝暴政、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為己任,但是歷史選擇了朱元璋。朱元璋,明朝的開國皇帝,從一個乞討的叫花子,到主宰王朝的第一人,他的故事向我們詮釋了什麼叫做「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