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有厭學情緒時,多帶他到這三個地方轉轉,遠比直接打罵有用

2020-11-20 兩口育兒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義務教育普及之後,我國越來越多的人擺脫了文盲的標籤。新一代的年輕人更是從三、四歲就進入了學前班,投身知識的海洋。

對此,父母是萬分欣慰的,但是有時孩子會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有一大堆「詭辯」——「讀書有什麼用?你看我們村的首富他就沒讀過書,但是賺的錢不比別人少」、「就算讀到大學,出來也是給老闆打工,反而是那些讀書少的人自己當老闆,管一堆大學生呢」……

這話說的,叫父母想打孩子,但是轉念一想,孩子說得好像也沒錯。

父母犯難了,不知道該怎麼反駁,於是只好一棍子打死,用威嚴命令孩子上學。但是這麼一來,孩子只是表面服從,心裡卻更加反感學習了。

孩子不願意讀書、產生厭學情緒,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不了解讀書的重要性,或者說不知道為什麼要讀書。

那麼該如何把孩子從厭學的道路上拉回來呢?

我國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不喜歡讀書,父母就帶他們去這三個地方,比說任何道理都管用。」

這三個地方分別是:

1、火車站

如今,火車、高鐵、飛機等已經成為人們遠距離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其中尤以火車站的人流量最大。

去火車站的人,大概都能看到這樣的畫面——許許多多的人背著行李,神色匆匆地趕車。他們大多衣著樸素、神情苦悶,尤其是春運期間,那種震撼感就更強了。

對於不愛讀書的孩子,父母可以多帶他們到火車站逛一逛,問問他們將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是像所有普通人一樣辛苦庸碌,還是靠知識改變命運。

2、山區

湖南衛視有一個綜藝節目叫《變形計》,節目內容是將鄉村和城市孩子換個家庭撫養。

節目的初衷是好的,讓城市孩子憶苦思甜,體驗一下樸素艱苦、天差地別的農村生活。

其實父母們都可以帶孩子體驗一下鄉村生活,最好是山區,最艱苦越好。

生活在蜜罐裡裡的孩子是長不大的,他們每日的煩惱很普通也很「好笑」——飯菜不好吃、衣服不好看、讀書很累。

但是在山區生活一段時間後,相信他們會懂事很多,因為那裡有很多想讀書卻讀不起書的孩子。他們渴望書本、渴望學習、渴望走出大山,但要考慮更多的還是生存。

從此,孩子們會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並且對現在擁有的一切存有感恩之心。

3、圖書館

有些孩子不喜歡讀書,是因為他們覺得讀書是一種煎熬,又苦又累又折磨人。父母可以帶孩子到圖書館看看,感受一下那裡的氛圍,讓孩子明白,讀書不是吃苦,也可以是一件輕鬆、愉悅的事情。

總之,孩子不可以不讀書,父母在這一點上絕對不能讓步。如果孩子不喜歡讀書的話,父母一定要開導他們,不能讓他們產生讀書無用的想法。讀書毋庸置疑是有用的,知識改變命運從來不只是一個口號而已。

相關焦點

  • 孩子厭學不想讀書怎麼辦?李玫瑾:不妨常帶寶寶去這3個地方轉轉
    文|張女子育兒原創,當好媽,帶好娃,娃娃愛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寶寶:媽媽,我不想讀書了,聰明的寶媽這樣應對,勝過打罵十次寶寶哭著說,媽媽讀書好辛苦,我不想讀書了!你會如何應對呢?可能很多父母,都是打罵責備寶寶的吧!但是這樣真的有效果麼?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與其家長苦口婆心的給孩子說這麼多,不如帶孩子設身處地的去感受一下,只有他親身經歷經歷的一切,還會變成他人生刻骨銘心的印記。去帶孩子看看現在有很多家長都喜歡以歐美教育為典範,學習人家如何「快樂」教育,給孩子尊重和一定的自由,這樣他們能夠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 孩子不願意讀書?李玫瑾:帶他去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用
    早早的完成,也能留有更多時間玩耍休閒。可是兒子每天總是磨磨蹭蹭,對學習充滿抗拒。摸摸這個,看看那個,不拖到最後時刻,堅決不想坐在書桌前。這讓劉女士非常苦惱,雖然每天在她的吼叫之下,孩子都不情願的完成了學習任務。可是考慮到以後長遠的學習生活,劉女士也深知,如果不想辦法讓兒子對學習產生興趣,一味的打罵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李玫瑾:若娃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作為成年人,作為家長,大多都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明白學習所能帶給以後人生的好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都特別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但是家長重視沒用,孩子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很難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父母就是在給孩子苦口婆心,說一千道一萬,說你不好好學習,今後要吃苦等等,孩子是不能理解的,他不能感同身受家長的想法。與其家長苦口婆心的給孩子說這麼多,不如帶孩子設身處地的去感受一下,只有他親身經歷經歷的一切,還會變成他人生刻骨銘心的印記。
  • 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比打罵教育更管用
    經常會有家長苦惱於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不想讀書,不願意努力了。這個時候,有的家長就會採用打罵教育,但是好像只能管一陣子,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又原形畢露了。面對這樣的問題,知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提出了不一樣的解決辦法。李教授建議孩子不願意學習的時候,父母可以帶孩子去機場、大學校園和圖書館看一看,這樣一圈走下來,孩子或許就自己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到這幾個地方轉轉,可比打罵有效多了
    這些名人名言無一不是在說讀書有多重要,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歷經一生滄桑自然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能給今後人生帶來的好處,這也是為什麼家長都要求孩子努力學習的原因。 其實,與其和孩子在這苦口婆心的這些,不如帶孩子到一些地方讓他自己感受一下知識的重要性,只有讓他親身經歷過,他們才會明白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 孩子有厭學情緒怎麼辦?說說我面對自己孩子厭學時的做法
    作為一個有著十幾年教齡的老師,這些年看到的厭學情況越來越嚴重。首先是人數越來越多。以前一個班裡有那麼個別孩子會有厭學情緒,而現在,常常看到的是大量厭學的孩子;以前厭學的一般是成績特別差的孩子,現在,成績上過得去的孩子也厭學,甚至有成績相當好的學生也有厭學情緒的。
  • 孩子不愛學習,多帶他到這三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管用
    前言雖說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不能用成績,但是這個社會,成績依然是很多工作的敲門磚,所以說有個好的成績還是很重要的。十一歲的默默好像進入了叛逆期,媽媽說他最近的成績下降厲害,對於學習和作業也沒有之前上心。幾乎每次都有不同的理由去推遲作業,這讓全職照顧他的媽媽特別著急。後來在跟朋友說起孩子的學習現狀後,朋友給出的建議是帶孩子走出去,因為學習也會枯燥,身處同一個環境做同樣的事情,孩子難免會覺得煩躁。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幾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不愛讀書,你會選擇什麼方法讓他改正呢?很多家長的做法就是查閱資料或者向別人吸取經驗;還有的家長甚至會對他們進行打罵,以求達到他們改正的目的。但是有些孩子真的對學習毫不感興趣,這樣影響的不止是他們的學習成績,還有他們的情緒和未來的價值觀。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探討過關於孩子不愛讀書的問題,使得很多家長都從中得到領悟。
  • 孩子有厭學情緒,多半是這4個原因,家長不要忽略
    孩子在上學後產生厭學情緒,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會出現的一種普遍現象。當家長面臨這樣的問題,打罵是沒有用的,不僅不能讓孩子有所好轉,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要想解決問題,家長首先喲啊了解清楚原因。孩子有厭學情緒,這多半是由這4個原因引起的,家長不要忽略。
  • 孩子有厭學情緒時,如何防止孩子形成叛逆的個性?
    ,而當他自己感覺自己的情緒不能控制時,他要大聲地喊「暫停」,然後用最合適的方法去發洩情緒,如做做深呼吸、到另一個房間裡去安靜一會兒、出去散散步、打打籃球等。當然,當有人大喊「暫停」之後,家庭的其他成員決不會去問他原因,或對他的行為做出任何評判,而是等他情緒穩定了,由他自己告訴大家,他情緒變化的原因。自從有了這個約定之後,他們愛發脾氣的兒子從來沒有情緒失控過。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李玫瑾:比打罵更管用
    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吃讀書的苦。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曾經在網上做出的講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同時,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看看,比你說教更管用!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看看,比你說教更管用!
  • 李玫瑾:當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打罵強太多
    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5個地方看看,比你打罵更管用!所以,不妨帶他來農村老家看看,親眼看看農民伯伯是如何辛勤勞作的。孩子年齡大一點的,還可以親自體驗插秧、灌溉、收割等農活,體會到生活點點滴滴都來之不易,才會懂得珍惜當下,好好學習。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
    原來自從小外甥上了五年級之後,學習就越來越不在狀態,上周期中考試出分,他的成績更是跌到谷底。每天放學回家,作業不做,拿起手機就在沙發上打遊戲,怎麼催他都沒用。早上上學的時候,甚至還賴在被窩裡不起來,厭學情緒越來越嚴重。那天把表姐給氣得,一巴掌就呼了過去。可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不僅沒讓孩子喜歡上讀書,反而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張。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
    原來自從小外甥上了五年級之後,學習就越來越不在狀態,上周期中考試出分,他的成績更是跌到谷底。每天放學回家,作業不做,拿起手機就在沙發上打遊戲,怎麼催他都沒用。早上上學的時候,甚至還賴在被窩裡不起來,厭學情緒越來越嚴重。
  • 睿智燈塔-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怎麼辦,如何避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對於每個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是頭等大事。可是,對於孩子而言,學習卻是一件無趣並且非常痛苦的事,甚至還很有可能出現厭學情緒,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怎麼辦,如何避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呢?前段時間,一位家長給我們睿智燈塔的後臺留言,說他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級,一、二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還不錯,平均每科都能達到95分以上,家長也是很欣慰。
  • 害怕有厭學情緒或者已經厭學的孩子該怎麼辦?家長來收取這份心得
    ,對於小朋友們玩的來不來基本上就是性格夠不夠開朗,我這麼多年來總結到了一個結論:孩子害怕上學一方面是性格偏內向,另一方面就是膽子過小,還有一個,厭學會慢慢得讓他產生裝病不上學的思維,這是最基礎的欺騙心理,這是性格方面,學習性方面也有著很大的影響,一方面,厭學產生的學習性使孩子對學習產生不了興趣,另一方面,會對學習產生排斥心理,「去學校就是學習的,不學習就不用去學校了」這個是非常多小朋友心裡想的。
  • 孩子厭學家長做好這三步,幫孩子成功擺脫厭學情緒,家長無需頭疼
    學習是孩子成長階段較為重要,也耗時最長的一件事情。在日復一日的學習生活中,孩子難免會出現,倦怠、厭學的情緒。這是孩子,一種自我調節的正常現象。但有時,孩子的厭學,卻是被逼無奈下所出現的一種反應狀態,是可以完全避免的。
  • 哈佛校長支招: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這三個地方,比打罵更管用
    但是孩子的眼界沒有家長長遠,他只能看到現在讀書很苦,不願意用現在的辛苦換取今後的好生活。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幫孩子看清現實,吃下學習的苦。 哈佛大學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吉爾平就曾為家長們支招,她認為孩子不想上學、不想學習是因為眼界太窄,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到外面去看看,開闊視野。
  • 孩子不愛讀書?帶他到這三個地方走走,李玫瑾:比說教管用多了
    ,對學習很迷茫,知道自己學習了之後有什麼用?孩子不一樣學習的原因有很多,很難一一去深究,但以上四個原因是較為普遍的,如果孩子不願意學習怎麼辦?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這幾個地方走走,也許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