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為什麼只稱王卻不稱帝?太平天國的四大天王是哪四個?

2021-02-26 語文360網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大坎兒。要不是滿清出了曾國藩這種獨闢蹊徑的人物,再加上太平天國內部「王殺王」的鬧劇,也許歷史的走向就要改寫了。

  可是,命運跟洪秀全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他連考數次,卻連個秀才都沒能考中。

  碰巧的是,在他痊癒後,他偶然讀到了一本介紹基督教的書。他發現,書裡的內容,與他的病中的幻覺發生了某種吻合。於是,他說自己曾經見到了上帝,並對此深信不疑。從此,他不再琢磨考取功名的事兒,改信上帝了。

  被功名拒絕也就罷了,現在連傳教士都拒絕他,洪秀全徹底怒了。他是有志氣的。一怒之下,決定自己創立一個教,自己當老大,這就是後來的「拜上帝教」。

  憑著宗教的凝聚力,洪秀全這個連秀才都考不中的人,居然帶領教眾們打下了南京城(天京),做起了與清廷分庭抗禮的天王。

  這並不是因為洪秀全謙虛,而是由「拜上帝教」的教義決定的。在洪秀全的觀念中,他是上帝的兒子。所以,能稱帝的只能是上帝,作為兒子,他只能稱王。

  大家都是王,自然沒有根本的等級關係。雖然洪秀全是天王,貌似高了半級,但他畢竟不是皇帝,所以沒有與諸王建立起嚴格的君臣關係。

  鴉片戰爭後,清朝國內階級矛盾空前激化,農民起義風起雲湧。1851年,洪秀全發動了金田起義,並建立了太平天國政權;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1856年,太平天國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領導集團內部矛盾激化引發的天京事變大傷了太平天國的元氣;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體現了新時代農民戰爭的特點。太平天國的一些領導人,開始向西方尋求真理,探索中國獨立、富強的途徑,勇敢地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務。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農民戰爭的高峰。

  1851年成立太平天國,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佔領長江中下遊地區。

  太平軍在全盛時期的兵力超過一百萬人(包括女兵十餘萬人)。

  太平天國,滿清統治時期,最為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最終被清朝聯合列強鎮壓下去,但是其餘部仍進行了頑強的鬥爭。太平天國前期所到之處都都實現了男女平等,廢除裹腳等惡習,女子的地位得以和男子同等,是近代中國民主的開端。據西方的一些見聞記中,都稱當時中國最為俊美及威武的男子只有在太平天國之中才能看到。馬克思認為太平天國是世界上第一具有共產主義性質的政權,曾稱太平天國為「中華共和國」。

  1851年初,洪秀全在貴田縣金平村宣布起義,太平建號天國,在轉戰中,洪秀全在武宣東鄉稱天王。接著,太平軍北上,同年秋攻佔永安,太平軍在永安整頓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創建了政權。以下是永安封王表:東王(楊秀清)、 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永安所封其他四王皆聽從東王。

  東王:楊秀清 (1823~1856)

  永安分王,楊秀清被褒封為左輔正軍師東王,並授權節制諸王,身系太平天國軍政全權。

  西王:蕭朝貴(?~1852)

  蕭朝貴曾與楊秀清家毗鄰,過往甚密,情同手足。朝貴娶啟發加入拜上帝會,並奉命在家開爐打鐵,明則製造農具,暗中製造武器,準備起義。1851年3月,洪秀全登極,韋昌輝被封為后護又副軍師,領右軍主將,是五軍主將之一,永安封王時,又被褒封為北王。馮雲山、蕭朝貴分別在全州、長沙犧牲後,韋昌輝的地位自然上升,僅次於洪、楊、居第三位。

  翼王:石達開(1831-1863)

  石達開在馮雲山、洪秀全的啟發下,加入拜上帝教,並成了貴縣的一方之雄。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封王,石達開被封為翼王,「羽翼天朝」成為太平軍主要將領之一。

沒有了下一篇

《吟劍》原文翻譯及賞析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手拿寶劍,平定萬裡江山;
四海一家,共享道德的涵養。
捉盡妖魔,全給打進地獄;
漢奸逆賊,也不讓一個漏網。
四方中外,都來接受教化,
日月星辰,一齊為勝利歌唱。
天王號令,光明普照世界;
太平一統,人民的幸福無量!
注釋
①三尺:指劍。
②飲和:食德飲和,受道德的涵養教化。
③妖邪:指滿人,太平軍稱滿人為妖胡或妖魔。
④奸宄(念gui ):指幫助滿人的漢奸官僚。
⑤皇極:以帝王為中心,施政教於四方。
⑥虎嘯龍吟:比喻帝王的發號施令,聲威遠播。
 

【作品鑑賞】
《吟劍》寫出作者決心滅亡滿清異族統治的巨大抱負及對革命成功後的美好憧憬
這首詩是作者在開始太平天國革命以前所作,詩中寫出作者決心滅亡滿清異族統治的巨大抱負,和對革命成功後全國昇平景象的美好憧憬,但也浸透著一股濃厚的封建帝王思想,這是時代給他的局限。

作者介紹

洪秀全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原名火秀,族名任坤,太平天國天王。籍貫廣東嘉應州,家鄉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漢族客家人。1814年(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於廣東花縣福源水村,後來移居到官祿布村。
道光年間屢應科舉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但因其受封建思想影響較大,創立的拜上帝會仍舊有著十分嚴格的等級制度。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張建立遠古「天下為公」盛世。洪秀全後來建立太平天國,稱天王,1853年(鹹豐三年)以南京為首都,並將其改名為天京,1864年(同治三年)在天京病故,太平天國在他去世後不久覆亡。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對清王朝乃至整個近代歷史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本    名

洪秀全

別    稱

洪仁坤 洪火秀

所處時代

晚清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廣東花縣

出生時間

1814年1月1日

去世時間

1864年6月1日

主要作品

《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

主要成就

建立太平天國;創立拜上帝教;攻獲清王朝半壁江山

身    份

太平天國天王;拜上帝會天兄

相關焦點

  • 太平天國失敗後,洪天貴福不可能逃過凌遲,只因他是洪秀全的兒子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太平天國失敗後,洪天貴福不可能逃過凌遲,只因他是洪秀全的兒子。 在中國封建歷史上,起義並不少見,所謂「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王朝的腐朽和對百姓的壓迫終將造成被壓迫者的反抗。
  • 太平天國失敗後,洪秀全的老婆下場如何?
    問:太平天國失敗後,洪秀全兩千多老婆下場如何?答:首先,洪秀全沒有兩千多個老婆。魯迅先生說,中國人有「捧殺」和「棒殺」的習慣。洪秀全在船上無意間看到了這個黃姓女,「屢挑以目」,蒙得恩心領神會,將黃姓女改姓為賴,謊稱是賴漢英之妹,進獻給了洪秀全。洪秀全尚未有子,蒙得恩又把賴漢英的兒子一併進獻,此子即為後來的「偽幼主洪天貴」(幼天王全名其實叫洪天貴福)。「沈懋良」純屬胡說八道,賴漢英並非武昌人,而是廣東花縣九間鄉四角圍村人。
  • 太平天國的內幕,洪秀全的女人窩
    洪秀全以改名的天京為自己的根據地,向北、西、南三,個方向起兵主動進攻,在長期的武裝反抗之中,太平天國存在達14年之久,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又一次盛大的農民起義。然而,中國的革命只能有新的階級來領導才會有出路,農民階級的革命也必須由無產階級來領導,在這一大歷史的定論之下,太平天國也不例外。
  • 太平天國諸王中 為何只有楊秀清能威脅洪秀全的地位?
    1856年發生的天京變亂,是太平天國高層內部權力鬥爭激化的結果,也是導致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關鍵事件。天京變亂的導火索,為天王洪秀全與東王楊秀清二人之間的矛盾。比如我們在前幾天的文章中提到,太平天國舉辦「科舉」,由楊秀清出題,早期的題目尚是「太平天國天父天兄天王為真皇帝制策」,後來則變成了「四海之內皆東王」。此為楊秀清企圖自抬身價而貶低洪秀全的一個例證。關於迫使洪秀全先發制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天王與東王間的稱號之爭。
  • 諾大的太平天國,能有洪秀全這樣一個奇葩領導,也算是一種悲哀了_王府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原標題:諾大的太平天國,能有洪秀全這樣一個奇葩領導,也算是一種悲哀了洪秀全(洪仁坤)出生於廣東花縣,其父洪鏡揚是當地保正(五百戶都保的最高長官),地位相當於現在的村長。洪家家境殷實,擁有許多田產。不過,洪秀全的兩名兄長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三兄弟中唯有洪秀全認字。
  • 太平天國被洪秀全點天燈的幾個女性
    確確實實,太平天國中,有女營、女官、女試,但除了洪秀全利用客家大腳婦女守衛宮殿和迫使被佔領城市的良家婦女從事男子一樣沉重的勞役外,他們沒有任何真正「婦女解放」的跡象。洪秀全天王府中他個人霸佔的嬪妃侍女,多達一千多人,而同時代的「封建」帝王鹹豐,宮中有名有份的僅僅18個嬪妃,兩個人的美女擁有量是100比1。
  • 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太平天國洪秀全玉璽,專家為何說是曾國藩偽造?
    關於這枚玉璽,很多學者都懷疑是曾國藩偽造的,其理由有四:第一,有關資料記載太平天國的「玉璽」「八寸見方」,而這枚「玉璽」才「六寸見方」。第二,洪秀全曾下詔把「太平天國」改為「上帝天國」,全部璽印都要改變,但這枚玉璽仍稱「太平玉璽」。
  • 東王掌控實權,為啥鬥不過「徒有虛名」的洪秀全?網友:自己作的
    那麼問題來了,楊秀清牢牢握住的權力是怎麼被洪秀全打下來的? 既然楊秀清是太平天國的主心骨,而洪秀全只是個徒有虛名的頭號人物,那楊秀清為什麼會被洪秀全扳倒呢? 實際上,我認為楊秀清犯了三大忌,而這三大忌足以使楊秀清萬劫不復。
  • 太平天國為什麼沒有太監?
    女人不幹,那只能找男人幹了,但是這男人也是不能隨便找的。後宮中這成百上千的美嬌娥,萬一哪天乾柴遇上烈火,將皇帝頭上這頂黃帽子換成綠帽子,那豈不是丟死先人了,於是再這樣的背景下,宦官應運而生了。洪秀全對後宮中女性以及臣下的不信任,遠遠超出了其他封建帝王。
  • 天京城破前,天王洪秀全「歸天」,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太平天國雖然滅亡了,但清軍卻沒有抓住天王洪秀全,原來洪秀全在一個多月前就死掉了,那麼他到底是怎麼死的呢?史學界關於洪秀全的死因,大體上有兩種說法,一個是病死說,一個自殺說,此外還有一種中毒說,不過人們將中毒說歸入病死說。
  • 太平天國的沒落,只因此人死得太早?
    太平天國的沒落,只因此人死得太早?眾所周知,太平天國走向衰敗,是從其自身的內訌開始的。定都天京之後,上至洪秀全,下至基層軍官,都開始飄飄然起來,從此認為江山已定,可以享樂了。韋昌輝的倒行逆施惹了眾怒,於是他被天王設計誅殺,並處死了親信屬下,北王派系遭到大肆清洗。石達開回來後,洪秀全表面上讓他掌管政務,實質卻對其不信任,處處在所牽制。無奈之下,石達開只得率部離開天京,從此與天王分道揚鑣。
  • 太平天國失敗後,洪秀全的兩千多老婆下場如何?真相太慘了!
    在古代沒有避孕的條件下,按照洪秀全的這種玩法,他的孩子應該會有很多,至少不會比滿清皇帝的孩子少;但最後的結果卻是,在這十年期間,洪秀全僅僅只新增了三個孩子,加上之前的兩個兒子,洪秀全一共也只有五個孩子而已!
  • 少有人知的4個太平天國冷知識,知道後9成人感到意外
    一, 太平天國主政者的職位是「軍師」太平天國最基本的規章制度是南王馮雲山定的,在這套禮法下地位最高的自然是天王洪秀全,其次是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太平天國中「主」是國家元首,而「軍師」才是實際軍政事務的負責人,剛開始封王時規定的西、南、北、翼四王都歸東王節制,就是因為東王是正軍師,而其它幾王都是副軍師。一直到天京事變後,洪秀全說「主是朕做,軍師亦是朕做」,這個時候軍師才逐漸空心化,洪秀全大權獨攬。
  • 1963年曾國藩後人將李秀成供詞公布:被捕後曾勸曾國藩稱帝
    太平天國作為我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整整長達十四年之久,鼎盛時期其勢力涉及十八個省,對中外的反動勢力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也讓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受到重創。遺憾的是這場為期之長、涉及之廣,聲勢浩大的起義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 曾國藩打敗洪秀全後,在他寢宮看到了什麼?感嘆太平天國必敗無疑
    當時比較大規模的就是太平天國了,但是曾國藩還是打敗了洪秀全。曾國藩來到了洪秀全的寢宮,他看到了什麼?居然感嘆太平天國必敗無疑?曾國藩是當時的四大名臣之一。他不但有學識,還能帶兵打仗。他還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積極組織出國留學人才,並建造了第一艘的輪船。他注重接受國外的先進思想。但是憑他的一己之力已經無法挽回,封建王朝隕落的命運。
  • 太平天國的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後的表現是怎樣的?
    洪天貴福是洪秀全的長子,原名洪天貴,1849年11月23日生於廣東花縣。生母賴蓮英是洪秀全的結髮妻子。1850年5月,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前夕,派人回花縣老家把家眷接到廣西,尚在襁褓中的洪天貴也千裡迢迢而來。
  • 太平天國失敗,洪全福敗走海外:在古巴當鳥糞工,混跡廚房20年_洪秀全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原標題:太平天國失敗,洪全福敗走海外:在古巴當鳥糞工,混跡廚房20年人民吃不飽,只能站起來造反,而以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是一次席捲全國的農民起義運動。                                                       這支在廣西金田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軍,一直打到了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國政權。首領洪秀全佔領北京之後,自認為自己已經成為了開國之君,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 洪秀全究竟有沒有鬍鬚?
    國人不察,轉相流轉,以此為天王本來面目。凌善清撰《太平天國野史》,卷首亦採用其像,並為之說明云:「洪秀全,廣東花縣人,身材適中,美秀而文,兩目斜上,嚴重有威。」(《太平天國野史》卷一《天王本紀》)此種謬傳起於日本人的誤會,中國人的誤信,這是我國清末民初一般學者「讀書不求深解」的毛病,也是我國學術幼稚沒有獨立的一種象徵。
  • 他是洪秀全侄兒 為活命自賣豬仔 一生都不忘為太平天國復仇
    【太平天國系列二十四,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太平天國早期的時候,封王極少,每個王爺都是分量極重,天京事變以後,就剩石達開一人,洪秀全為了壓制石達開,開始大量的封王,一口氣封了2000多個,當然,這其中少不了洪秀全自家人:同輩的幹王洪仁、
  • 洪秀全三顆玉璽去哪了?最貴重的被偷走還債,最常用的在居民房頂
    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在1853年3月19日攻佔南京後,以此為首都改名「天京」建立了政權。天王洪秀全作為太平天國的天王,曾刻了多種印璽,作為其最高權力的象徵,進行發布命令、調兵遣將之用。天王洪秀全洪秀全的印璽中,最重要的有三方金璽、玉璽和木璽。隨著太平天國的失敗,這三顆印璽四處流落,分別經歷了不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