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在1853年3月19日攻佔南京後,以此為首都改名「天京」建立了政權。天王洪秀全作為太平天國的天王,曾刻了多種印璽,作為其最高權力的象徵,進行發布命令、調兵遣將之用。
洪秀全的印璽中,最重要的有三方金璽、玉璽和木璽。
隨著太平天國的失敗,這三顆印璽四處流落,分別經歷了不同的命運。
木璽較為簡易,由堅硬木製成,四面龍文,中刻「旨準」二字,這是天王洪秀全日常批籤奏章及批准印行書籍時鈐用的。
金璽與玉璽均十分珍貴,製作精美,洪秀全輕易不用,只有在太平天國重要的詔旨上才加蓋這兩方印璽中的一方。
玉璽為清白玉質,印紐兩側精雕著丹鳳朝陽,四周則刻有雙龍雙鳳,玉璽印面上刻有44個字太平玉璽,天父上帝,恩和輯睦,天王洪日,天兄基督,救世幼主,主王輿篤,八位萬歲,真王貴福,永定乾坤,永錫天祿。
金璽則最為貴重,它由一百多兩黃金鑄成,中刻「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九個字。
1864年7月19日,天京城被曾國藩的湘軍攻破,三璽經歷了不同的命運歷程。城破那天,天王洪秀全已病故,太平軍將士們保護幼天王洪天貴福冒險突圍,突圍前,太平軍首領將天王的木璽密藏於刷書衙房屋的屋頂天花板上,後竟躲過清軍的搜查。一直未被人發現。
而金璽和玉璽密藏於天王宮殿中,被清軍搜出,上繳到湘軍統帥曾國藩那裡,曾國藩將這兩璽作為最重要的戰利品,派專人送往北京。
兩宮太后繳獲洪秀全金玉兩璽後高興異常,下令將這兩璽放置在皇宮紫禁城中最機密的權力中心:軍機處。
軍機處是清雍正皇帝下令設立的中央最高權力核心機構,只對皇帝個人負責,具有極大的權威性與機密性,地處紫禁城中心,警衛最嚴,不要說一般官員,就是王公顯貴,只要不在軍機處任職,想在這宅前站一下也是不允許的。可是,在金璽存放在這裡整整一年以後,突然竟在一夜之間一下不見了。
恭親王奕訢親自辦案。恭親王不愧是「鬼子六」,腦袋靈活,他派人到北京金銀首飾鋪、古玩店查訪,果然!不久就在東四牌樓的一家首飾鋪中查出:這首飾鋪曾熔化過一方金印,奕訢立即派人將該店老闆夥計嚴加審問,很快真相大白。
此案原來是在軍機處工作的刑部郎中兼軍機章京,滿人薩隆阿所為,此人因浪吃浪喝,入不敷出,經濟困窘,債臺高築,為擺脫困境,看到存放在軍機處已近一年的洪秀全金璽平時無人過問,便見財起意,乘人不備,夾帶在身,偷出宮外,送到一家熟識的首飾鋪熔為10根金條,他把以兩根金條到錢鋪換成的銀錢還了債,多餘的銀錢又很快被他吃喝揮霍掉了。清廷將薩隆阿革去官職,判為死刑。可惜的是,無比珍貴的太平天國金璽卻永遠從人間消失了。
洪秀全的玉璽雖歷經戰火與劫難,卻完好地保存下來,現珍藏於北京中國革命博物館。
至於洪秀全的那方木璽,就更加離奇了。在太平天國失敗後,木璽多年一直下落不明,直到1975年,也就是100多年後,南京瞻園路173號的住戶在翻修舊屋面時,於屋頂天窗的天花板旁,發現了一方被灰塵封沒的木璽,1982年南京市進行文物普查,該住戶將木璽獻出,失落100多年的洪秀全「旨準」木璽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