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痛多與腎氣虧虛、筋骨失養有關,艾灸此穴可很好地緩解疼痛

2020-12-23 揚康之家

次髎穴,因位於上髎之下,髂後上棘與後正中線之間,平對第2骶後孔處而得名。該穴是足太陽經的骶部腧穴,是治療穴下有關臟器病和足太陽、少陽經經脈所循行處的骶髖、股、膝部經脈病變的常用穴位。在次髎穴的位置所在處,還有上髎、中髎、下髎穴都在骶骨孔處,左右共八穴,合稱為「八髎」穴。下面,我們就來看下次髎穴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應用。

一:膀胱疾患

取補次髎穴,可補虛約胞,增強膀胱的束約、排尿功能以及清宣膀胱鬱熱,對於因肺脾氣虛、腎陽不振、腎氣不固等原因造成的遺尿問題,具有很好地改善作用。

二:痛經

取刺骶部的次髎穴,可治療因氣滯血瘀和寒溼凝滯所致的經期小腹疼痛連及腰骶者。對於前一種原因,可取瀉次髎、三陰交以行氣散滯、通經活血;後者可瀉灸次髎穴、血海穴以溫經散、通經活血。如果大家對針灸的手法不太熟悉的話,可取一根棉棒,用棉棒的圓鈍頭一端扎刺穴位處,此法可取得與針灸類似的效果。

三:脫肛

脫肛也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種問題,在中醫看來,這多是由於中氣不足,氣虛下陷,不能攝納所致。亦有因脾腎氣虛、氣血兩虛和溼熱下注的原因,取補次髎穴可起到收升提固直腸的效果。

四:骶骨痛

督脈貫脊屬腎,足少陰經貫脊屬腎,足太陽經循經絡腎,從腰中下挾腎。骶骨部是足太陽、足少陰和督脈循行所過之處,此三經又都與腎有聯繫,腎主骨藏精生髓,因此骶骨出現疼痛多與腎精虧虛、筋骨失養有很大關係。若是無具體疼痛部位或痛點者,多屬於虧虛證,艾灸次髎穴可起到很好緩解骶骨疼痛的作用。

刺激穴位可採取按揉的方式,將拇指的指腹按在穴位處,然後以穴位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選擇按揉,每次按揉5-10分鐘,以皮膚表面發熱發脹為宜;艾灸的方法也可用來刺激穴位,將艾條點燃後放在穴位處,距離皮膚表面約2-3裡面,以皮膚表面感覺溫熱無灼痛感為度,每次艾灸15-20分鐘即可。

相關焦點

  • 腰膝酸軟多肝腎虧虛?艾灸此穴強腰腎
    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請問這個腰部不舒服的問題,可以用艾灸調理嗎? 你的症狀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腰膝酸軟 簡單的說就是:腰部和膝部的酸軟無力,同時可伴腰痛發涼、手腳涼、四肢無力,頭暈目眩、視物昏花等其他肝腎虛症狀 針對此類情況,我們還是先分析後艾灸 1
  • 按揉腳踝這個位置可極大的緩解足跟痛
    患者主訴近來常感到足跟兩側疼痛的厲害,特別是在早晨起床時那一會,疼痛的甚至足部不敢著地,只有稍微活動下腳踝痛感才會減輕。患者使用消炎藥物後效果並不明顯,於是採用以下的穴位療法,一周後患者足跟疼痛的症狀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 腎氣不足引起的這3大症狀,艾灸此穴就行了
    關於大鐘穴的應用,古代典籍是這樣記載的:《針灸甲乙經》這樣描寫大鐘穴的主治病症:1、瘧,多寒少熱,大鐘主之。2、腰脊相引如解,實則閉癃、悽悽腰脊痛嗜臥、口中熱,虛則腰痛、寒厥煩心悶,大鐘主之。3、大便難,大鐘主之。4、咳、喉中鳴、咳唾血,大鐘主之。由此可見,跟大鐘穴有關的病症還是很多的,但本質上都跟腎經之氣有關。
  • 落枕了怎麼辦,艾灸五個穴位可緩解
    中醫認為落枕常因頸筋受挫,氣滯血瘀,不通則痛,或者素體肝腎虧虛,筋骨痿弱,氣血運行不暢,加之夜間沉睡,頸肩外露,感受風寒,氣血痺阻,經絡不通,導致本病。而在相關穴位上艾灸可以活血化瘀通絡,祛風散寒,活血止痛,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當我們落枕了,可以找醫生治療,在家裡如果有艾條的話,可以艾灸療法。落枕我們一般艾灸的穴位有列缺,天柱,肩頸,後溪,外勞宮。
  • 不小心落枕了,頸椎僵硬、疼痛的厲害,此穴可很好地緩解脖子疼痛
    通於督脈、手太陽經的後溪穴,可治療本經經脈、經別循行通路上的耳、目、頸項、肩胛、肘臂和手腕等處的病變。因為後溪穴還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督脈,督脈貫脊,入絡腦,對於寒邪入侵督脈造成的頭項強痛、頸項強直等症狀,也屬於後溪穴治療的範圍。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本穴具體可治療哪些病症。
  • 按揉這些穴位可很好地緩解腰部疼痛
    寒溼腰痛主要是由於經常感到寒溼之邪,侵犯經絡,經脈受阻,氣血運行不暢而發;腰肌勞損多是由於長期彎腰勞作,或積累陳傷導致氣滯血瘀阻塞不通,經脈失於濡養引起;腎虛腰痛是由於久病體虛,或年老體衰,精血虧損,無以儒養經脈而發。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中醫治療腰痛的穴位療法。
  • 晨起艾灸這幾穴,通經活絡防百病
    晨起時,如果先艾灸3個穴位,可以輕鬆打通經絡,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早晨起床時艾灸哪3個穴位可防疾病通經絡。 合谷穴 該穴位處在虎口,第一二掌骨之間,該穴位主管頭面五官疾病該疾病可以預防緩解牙齦疼痛、眼睛疲勞、喉嚨疼痛、耳鳴、面部神經麻痺、打嗝、頭痛,目赤腫痛,鼻出血等。
  • 強健腰腿有妙招,艾灸這個穴位有奇效!
    腰腿痛屬中醫「腰痛」和「痺證」範疇,《素問·痺論》說:「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多因風寒溼熱等外邪侵襲或勞累外傷等因而致經絡阻滯、氣血循環不暢所致;或因稟賦不足,久病體虛,年老體弱,縱慾傷腎。前者不通則痛屬實,以寒溼外邪引起者為多,後者不榮則痛多屬虛,且以腎虛為多。
  • 【每日一穴】女人艾灸好處多,對女人最好的艾灸特效穴及其注意事項!
    艾灸與女人天生一對。 用艾灸的純陽之熱,溫潤女性的陰柔之體剛剛好! 女生感性容易接受和嘗試新生事物,但是不能將自己經常艾灸的經絡穴位很好的總結歸納出來。 既然是這樣,我們幫你總結歸納,你只要收藏就好了。
  • 艾灸這兩個穴位效果明顯
    艾灸對於治療頸椎病引起的頭痛、頸痛、肩背疼痛及上肢疼痛效果尤為明顯,可以用於治療各種類型的頸椎病。傳統艾灸和現在的艾灸貼都可以起到治療的作用,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取穴準不準,一般艾灸貼對於取穴就較為容易一些。取穴:啊是穴(痛點)、大椎穴、肩井穴。
  • 肝腎虧虛之陽虛證型腰痛病治療心得
    現病史:患者於2010年無明顯誘因出現左下肢後側麻刺感,於外院行針灸、推拿、中頻等治療,稍有緩解,平素久坐、久站後加重,活動後稍緩解,但久行後加重。臥床超過2小時,症狀可消失,天氣變涼症狀加重,得溫痛減。為求進一步治療,遂來我門診就診。該患入院以來患者精神尚可,無頭痛、頭暈、無噁心、嘔吐,食慾、睡眠可,大小便正常,體重無明顯減輕。
  • 腰膝酸軟,是腎氣虧虛了?給大家一些養「腎」建議
    當腎氣不足,吸入之氣不能歸納於腎,人就會出現呼多吸少、氣短、氣喘等「腎不納氣」的病理反應。 4 腰痛、頭暈耳鳴 腰痛根本在於腎虛,可分內傷和勞損。長期固定從事同一固定姿勢的工作的人群如程式設計師、四季,久之會損傷腎氣,導致腎精不足。
  • 回頭不易,這樣艾灸讓你輕鬆自在
    落枕表現多為入睡前並無任何異常,晨起突感頸後部、上背部疼痛不適,以一側為多;或有兩側俱痛者,或一側重,一側輕,頸部活動受限。檢查時常有頸部肌肉有觸痛、淺層肌肉有痙攣、僵硬感,與中醫學的「項強」「失枕」「失頸」相類同。《素問·骨空論》首次論述:「失枕在肩上橫骨間,折使揄臂齊肘正,灸脊中。」
  • 婦科萬能穴,艾灸以後女人真的有福了!
    有些人練金雞獨立,想把氣血引到腳上,實際就是引到湧泉穴去,此為引血歸源,可使讓腎精充足,耳聰目明,身強體健。腎中之元氣,為先天之本,生命的原動力,對五臟六腑有溫煦、滋潤、濡養、激發等作用,女性許多疾病往往和腎元不足有關,比如宮寒不孕。
  • 節後疲勞也是病,艾灸這4大要穴,掃除全身疲勞!
    那麼對於腸胃虛弱的人,艾灸中脘穴可以疏肝健脾,益胃養陰,調節內分泌和植物神經功能,糾正人體胃電節律紊亂。促進胃排空,不留宿食,能有效的調節體內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同時緩解春困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中脘穴是身體中一個重要的交匯穴道,是身體中不同靜脈所交匯在一起的一個穴道,其中包括了任脈、小腸經還有足陽明胃經等等,這些都是在中脘穴中出現交匯。
  • 艾灸這12個募穴,護你一生臟腑周全,你知道幾個?
    募穴均位於胸腹部有關經脈上,其位置與其相關臟腑所處部位相近。五臟、心包絡及六腑各有募穴一個,如肺為中府,心為巨闕,肝為期門,脾為章門,腎為京門,心包為羶中,胃為中脘,膽為日月,大腸為天樞,膀胱為中極,小腸為關元,三焦為石門穴等。募穴多用以診斷和治療本臟腑病證。
  • 艾灸命門穴試試!但千萬不要這麼做
    剛好之前這個粉絲,又在群裡看到過艾灸命門穴,可以緩解驚嚇,所以就給孩子灸了灸,第三天孩子尿床的情況就緩解了。受驚嚇會尿床?除了前面提到的艾灸命門,也可以給孩子按揉一下神門和小天心,或者只是單純地搓一搓寶寶的後腰,搓熱乎了,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幫助。
  • 這樣艾灸輕鬆告別經期疼痛!
    原發性痛經是指從月經開始就發生的腹痛,生殖器官常無明顯病變,故又稱功能性痛經,多見於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往往經生育後痛經緩解或消失。原發性痛經多為子宮收縮和局部缺血導致神經精神性疼痛,或因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頸口狹窄、子宮位置不正、內分泌失調所致。後幾種痛經多發生在月經開始後三個月內,可能會持續整個生育期。
  • 原來痔瘡的發作與這些因素有關,中醫告訴你緩解痔瘡症狀的要穴
    腧穴治療範圍中醫認為,脫肛多由中氣不足,氣虛下陷,不能攝納所致,也與肺虛腸滑、肺脾氣虛、氣血兩虛和溼熱下注有關。無論是因為中氣不足、氣虛下陷所致;還是因痢疾日久,脾腎虧虛所致;還是因肺脾氣虛、失其固攝所致的脫肛症狀,取補於長強穴可使肛門有收縮上提的感覺,對提約肛門機能效果顯著。
  • 艾灸治療頸椎病
    溫和灸大椎配穴輔助:天柱、風池、阿是【溫和灸天柱】取穴原理:天柱可清頭明目、強筋骨,如果獨灸大杼效果不理想,可以加灸天柱穴,以增強療效。艾灸方法:取俯臥位。溫和灸天柱【雀啄灸風池】取穴原理:身體遭受風邪,也時常會引起頸椎疼痛。風池穴有平肝息風、祛風散毒的功效,艾灸該穴,可以祛除身體的風邪,保護頸椎。溫馨提示本穴不宜用瘢痕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