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背景下,騰訊、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投入數千億加碼IDC,超大型數據中心成未來趨勢。
阿里、騰訊等頂級資本「圍獵」IDC
迄今為止華南地區最大的新基建項目在騰訊的主導下於清遠雲計算數據中心正式開服,此處的數據中心集群規劃容納伺服器超過100萬臺
在大基建戰略背景下,IDC行業被資本巨頭們的選擇成為了核心戰場。
騰訊清遠雲計算數據中心
而阿里入局比騰訊要早一些,阿里從 2019 年下半年起,突然加快了核心區域IDC資源獲取的步伐。
從證券研究所可查數據來看,阿里投資或合作的公司多達12家,其中不乏涵蓋了IDC行業代表公司。
騰訊加碼5000億賦能IDC
數據中心作為信息化的重要載體,提供信息數據存儲和信息系統運行平臺支撐,是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資源。
科智諮詢發布《2019-2020中國IDC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數據中心業務市場規模達到1562.5億元,同比增長27.2%,市場規模絕對值相比2018年增長超過300億元。
報告預計,2019-2022年,中國數據中心業務市場規模複合增長率為26.9%;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超過3200.5億元,同比增長28.8%,進入新一輪爆發期。
什麼樣的IDC公司能夠勝出?
IDC本質上是數字時代的地產行業,通過向金融、IT等行業客戶租售機櫃、提供運維服務獲取租金回報,盈利能力取決於租金收入和資金成本的軋差。
中金認為,短期內市場競爭的焦點仍然在跑馬圈地,IDC行業玩家都會積極儲備一線城市及周邊地區的核心資產,通過資源擴張來提升對於頭部客戶(網際網路公司、雲計算公司、數位化轉型的大型企業)的吸引力,和頭部客戶達成長期協同發展的合作關係以獲得長期穩健增長的下遊需求;而在擴張階段公司的資源選址、指標獲取、資本運作的能力對發展尤為關鍵。
長期看,IDC公司需要打造專業平臺以實現技術升級、服務升級和客戶升級的需求,從佔地為王的資源機會主義轉為重視效率為先的平臺運營能力,這樣才能長期掙錢客戶粘性,保持資源的健康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