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順從領導,從不與上司頂嘴的員工,結局如何?有些混得很慘

2020-12-12 丁路遙知事

上個月,我有位同事得了抑鬱症,向公司請了幾個月的病假休養。

這位同事平時性格上非常順從,從不與領導和同事發生口角,這麼好的一個人居然得了抑鬱症,實在不可思議。

仔細想了一想,也許和他部門裡新來的女領導有關係。因為那個女領導脾氣火爆,非常強勢,平時看到下屬有什麼地方出問題了,都要狠狠教訓。

也許那個同事正是受了女領導的氣才得了抑鬱症,事情的真相究竟怎麼樣我們不得而知。

但回頭看,他那種過分順從的性格的確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一味順從會磨皮了個性的稜角

只會順從領導或者其他同事的職場人,表面上是個人人都喜歡的好人。

但站在這個人的角度看,其實也是一種悲哀。

因為人都是有自己的一方個性,有的人脾氣急躁,有的人態度溫柔,但是態度再溫柔之人必然也有個性化的價值觀與行為方式,不可能與其他人都保持同步。

假如為了迎合領導,強行改變了自己的性格,成了領導說什麼就做什麼之人,這樣的工作真的有意義嗎?

而且你以為順從了領導,領導就真的會喜歡這類員工嗎?恐怕也未必見得。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遇見上級領導也是唯唯諾諾,後來領導看我什麼都不太說話,直接發了脾氣。

大致意思就是希望我要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可以錯,但不能什麼都聽領導的,失去了自己的個性想法。

正是在領導的鼓勵下,我才變得大膽起來,敢於張揚自己的一些特點。

一個有個性的員工才會真正受人尊重,而不是「白開水」一般的老好人。

二、一味順從則壓抑了負面情緒,容易引起心理問題

再說說我那位同事,得了抑鬱症顯然不是一天造成的,很可能就是在長期的「順從」當中積鬱成疾。

抑鬱的情緒,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都是從一個情緒的譜系演化而來。比如一開始的焦慮症狀,失去了目標的控制感;再到沒有解決問題資源的恐懼、害怕情緒;然後再到無情感支持的糾結表現;當一切策略都無效的時候,才可能向內攻擊,變成了抑鬱的情緒。

這就如同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所言:情緒是不能被壓抑的,被壓抑的情緒終將重返。

許多職場人,自認為壓抑了情緒,順從了領導或同事,問題就過去了。

他沒有料想到的時,這些被壓抑的情緒實際上並沒有消失,而是潛藏在自己的潛意識當中,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事件下,也許就集中爆發了。

所以我們在工作中如果有什麼不開心,受委屈了,還是得懂得表達與傾訴。

即便向領導表達也並非不可,只不過需要一些特定的話術。

而傾訴則是一個人負面情緒的最佳出口,這比起宣洩而言更加溫和。

三、順從領導有好處也有壞處

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順從領導似乎好處更多。比如領導覺得你聽話就更快地給予提拔或者加薪,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但容易被忽視的也有一些可能的壞處。

首先,順從領導遇到多頭溝通的時候就非常困難,比如一把手和二把手同時給你布置任務,但是這兩個任務本身就有所衝突或矛盾的,此時你該順從一把手還是順從二把手呢?

得罪任何一個似乎後果都很嚴重,所以此時你真正需要做的並不是順從誰,而是運用智慧和情商考慮如何協調兩人的任務。

其次,順從了某一個領導,就等於抱大腿。但是這個領導一旦調任或者離職後,新領導未必接納你的順從。

也許新領導會果斷把你當成了老領導的心腹,就不是自己一條船上的。

這時候你想要贏得新領導的認同,僅僅依靠順從顯然是不夠的。

總之,職場就是個江湖,在和領導的關係處理上千萬不要指望拿一招可以通吃,讓自己順風順水,否則每個員工都只要順從領導不就可以了嗎?

寫在最後

關於做人、做事、說話,如果你有很多疑惑,現實的困境,又苦於無高人指導,不妨看看這套書《為人三會》、《修心三不》、《口才三絕》。

董卿是這麼評價這三套書的:29歲之前,逼自己讀完這3本書,沒有你進不了的圈子。

這三套書,原價加起來要近百元,現在29元的價格就能拿到了,花一頓飯的錢,去解決當下的困境,那麼只能改變一點點,都還是非常值得的。

#職場智慧#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愛頂嘴和從不頂嘴的孩子,性格差異明顯,家長要留心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聽話,但是孩子不頂嘴就是好,頂嘴就是不好嗎?其實頂嘴也是有利有弊的。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的天性並非是服從」,喜歡頂嘴和從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的性格差異也是很大的,家長要留心。
  • 職場中,你越不合群,混得就越慘
    下面我就來還原一個真正的職場,扒一扒那些不合群的人混得有多慘。吳剛是某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員,不過與其他不同的是他是直接應聘為部門主管的,要說能力確實有,不過很可惜,前些天據說他被這家公司給請退了。原因就是因為他不懂得合群。
  • 職場上:領導為什麼罵人,對你有哪些好處,老員工告訴你真相
    這個習慣聽起來很可怕,但是就是有人習慣這樣的語言表達方式,領導可能都沒有意識到自己這個問題,所以總是理所當然地罵。被老闆罵真的這麼慘?沒有一點好處?試想如果領導從不批評你,不理睬你,那你肯定也離晉升很遠。所以說挨罵不一定是壞事。其實,一般罵罵咧咧的領導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交往的,他們往往性格比較直爽,說話直接。笑面虎才是最可怕的,口頭上讚許你背後搞小動作豈不是更慘?
  • 領導最怕員工怎樣報復?為什麼有些員工領導不敢惹?
    二、「報復」的方式1、打小報告領導位高權重,員工得罪不起,有些事情也不敢當面挑明。但是領導的上面也有領導的上面也有上級。有些消息一旦放出來,人們總會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和「湊熱鬧」的心態,他們不僅選擇了相信,也選擇了為謠言傳播。背後散謠言無疑是對領導最滿意抹平的報復。
  • 李玫瑾坦言:愛頂嘴和從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會很大
    有的孩子家長會發現愛頂嘴,你說一句,他就要有無數句話等著你,要反駁你,平常也像是一個小話癆一樣。還有的孩子,就不愛頂嘴,基本上家長說什麼都會聽著,也不反駁。雖然這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的行為習慣,但是其實從孩子們這個行為上就可以看出來,愛頂嘴的孩子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會很大。
  • 職場混得好的員工,跟領導相處上都有這3個細節,你發現了沒
    如果你覺得自己跟領導的相處不如自己想像的那麼順利了,就可以看看那些在職場中混得好的員工,看他們是如何跟領導相處的。切記不要光看表面,要從他們的行動延伸到每一個細節,只有這樣,你才能發現他們跟領導相處的秘密。
  • 職場中,年輕人總喜歡跟領導頂嘴,這種現象正常嗎?
    不過,在職場當中還有一種情況,那便是總會有年輕人喜歡和領導頂嘴,甚至有時候還會大打出手,搞得職場裡好不熱鬧。但是回過頭來看的話,或許這種做法並不對,但卻又真正存在。那麼,年輕人喜歡和領導頂嘴,這種現象正常嗎?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職場中又真的該頂嘴嗎?員工與領導之間的思維差距,又究竟有多大呢?
  • 和領導相處,在這3方麵糊塗一點,就多一點幸運
    【1】猜透領導心思領導在平時都會跟下屬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是為了能夠讓自己有神秘感,不願意自己的心思被員工猜透。楊修在曹操面前表現得非常精明,把曹操的心思猜透,還會跟身邊的人說,在曹操面前賣弄精明,結果慘被曹操除掉了。
  • 如何和自己上司搞好關係?與領導不和導致不給升遷機會怎麼辦?
    一、如何和自己上司搞好關係1、做好本職工作,本職工作做好了,無論什麼樣的領導,都不會討厭你,畢竟工作做好了才有業績,領導臉上才有光。這是不變的道理,即便領導喜歡拍馬屁的,他也知道,用人還是指望誠實靠譜的。
  • 聰明的員工為啥從不和領導走得太近?過來人:不然怎麼撈好處?
    聰明人在職場上,為啥從不和領導走得太近?過來人:不然怎麼撈好處?職場說白了就是個微型的小社會,如果能夠在職場上混得如魚得水,說明這個人的社交能力以及情商都是非常高的。上能處理好和領導的關係下能處理好和同事的聯繫,這才是一個好的職場人所具備的要素。很多人為了升職加薪會上趕著巴結領導,三天兩頭送送禮,試圖讓自己露個臉。然而越是這樣的人,往往最後越不能達到目的,反而是那些不和領導走得太近的人成為了人生贏家,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聰明的員工從來不會和領導走得太近,但是她們在職場多年所總結出來的經驗。
  • 向上管理 | 如何管理你的上司?
    職場中你的委屈大部分會來自你的領導,每天與你相處時間比你家人還長的人,天天讓你受委屈,不開心,想必對心理健康也是挑戰,所以才會有職場中90%的離職跟你的領導有關係。與其說員工離職是離開公司,不如說是離開上司。所以,要想在職場混得好,除了自律,能夠左右逢源搞定同事與客戶,還要震得住下屬,更重要討得領導歡心,實現共贏,那就得學會向上管理。
  • 職場中,錯失三種機會的員工,無法被領導器重,只會混得越來越差
    ,領導已經給了他們很多機會,可是員工卻錯失良機。所以職場中,錯失以下這三種機會的員工無法被領導器重,只會在公司裡混得越來越差。第二、領導單獨找你聊天時職場中,很多職場精英都能夠站在領導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因為他們知道領導心裡在想什麼,所以領導在安排任務之前,他們都能夠按照領導的心願去幫助領導,這樣領導會認為這類員工值得培養,不會像其他同事一樣總是挑三揀四,只是當領導在單獨找你聊天的時候,作為員工千萬不要向領導提出苛刻的條件,因為有些條件領導也是力不從心
  • 空降領導沒提前通知就辭退員工,員工說要8萬賠償,領導立馬改口
    我們都知道企業在辭退員工的時候是要注意很多事情的,如果是正式員工那就必須要提前一個月通知,試用期就是要提前三天,否則企業是要賠付相應的代通知金,所以勞動者一定要有維權意識。不過企業的做法通常都不會按照規定去做的,有一位小夥子就在某一個論壇上向大家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領導硬生生把公司辭退演變成讓員工主動離職的事態。
  • 混得越好的中年人,敬酒時越愛說這3句話,難怪越混越好
    有些中年人在職場上,雖然工作能力強,但是因為交際手段跟不上自己的發展,往往很容易無形中得罪人,有時候甚至鋒芒太露,甚至不受領導待見。而混得好的中年人,對於交際對自己的影響都能夠牢牢把握。比如在領導同事都在的酒局,他們往往會藉助這個難得的交際場所,去塑造自己在領導同事心中的好印象。具體的行為表現,就在他們跟別人敬酒的言行舉動中,混得越好的中年人,在敬酒時越愛說這3句話。
  • 不會頂嘴才麻煩,李玫瑾:用這3句話應對孩子頂嘴,比講道理有用
    「我的孩子從不頂嘴。」媽媽沾沾自喜,被心理醫生懟:你們是最失敗的父母!陶陶上小學三年級了,平時是個不愛說話的內向孩子,也不愛跟同學們一起玩,喜歡獨處。孩子從不頂嘴,才有麻煩像陶陶這樣,從來不頂嘴的孩子,在家裡也話不多的孩子,說明親子關係已經到了危險的邊緣。
  • 如何看待常常給已離職員工不好評價的領導
    在一個企業內,職位、技能不同上級領導也會有不同,上司的性格、為人處事態度也會有所不同。每一個公司、企業、個體私營等工作場合他們有自己的人文氣息、人際圈、關係層、上下級之間的溝通方式等。一、上司個人問題不是所有的上司人品、技能、能力等都會比普通員工高一層才是領悟,他們可能是因為在公司時間長、資力老、有關係等;對於離職員工給予負面評價,存在這個上司個人職業道德問題,或是個人心態問題。二、離職人員離職員工有離職的原因,有些是對企業不滿的有些是對上司不滿的也有出於個人原因離開的。
  • 被領導當眾批評怎麼回,即能讓領導滿意,又讓自己混得開?
    作為職場人,我們經常要面對三種人,上司、同事,下屬。那麼面對這三種人的時候,難免會產生一些讓我們無可奈何的情況。比如被上司批評、被同事甩鍋、被下屬拖延等等。作為職場人,面對這些微妙的事情時候,應該如何處理呢?下面我們就從被領導批評這個情況深入分析一下:1、為什麼領導不批評別人,就批評你?在辦公室裡,誰也逃不過挨批評的時候。有時候,確實是你做錯事,稿子錯別字連篇,交代的事情一拖再拖,領導當然繃不住要罵你幾句。
  • 職場系列之領導:領導三問,關於領導那些事兒
    我想很多人初入職場,肯定會有上級領導,有些人認為自己的領導很有威嚴,做事乾脆利落,不像其他那樣做事馬馬虎虎,也有些人認為,自己的領導沒有資格坐上那個位置,沒有什麼本事就可以身居高位,人與人之間都有差異,更何況不同公司的領導層呢,領導之所以是領導,因為他所掌握著你目前所還沒有擁有東西。
  • 平凡的榮耀:蘭芊翊被排擠,受冷暴力,其實上司擔心「功高蓋主」
    蘭芊翊作為剛入職場的新人,想儘快地得到同事和領導的認可,做出一番業績來,這個我們都很容易理解。而不巧的是,蘭芊翊的兩位上司許太平和趙博千雖然已經人到中年,有了十幾年的工作經驗,但卻屬於能力平庸之輩,在職場上混得並不得意。
  • 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孩子的「頂嘴」,常常很有道理,還有根有據。自己的女兒剛上一年級,就已經開始和我頂嘴了。1.如果家長強力管教孩子,一般會有兩個結果,要麼孩子的力量被壓制住,從此變得很順從,但是沒有自主性,還會埋下抑鬱的種子;要麼孩子更加叛逆,變得特別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