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有位同事得了抑鬱症,向公司請了幾個月的病假休養。
這位同事平時性格上非常順從,從不與領導和同事發生口角,這麼好的一個人居然得了抑鬱症,實在不可思議。
仔細想了一想,也許和他部門裡新來的女領導有關係。因為那個女領導脾氣火爆,非常強勢,平時看到下屬有什麼地方出問題了,都要狠狠教訓。
也許那個同事正是受了女領導的氣才得了抑鬱症,事情的真相究竟怎麼樣我們不得而知。
但回頭看,他那種過分順從的性格的確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一味順從會磨皮了個性的稜角
只會順從領導或者其他同事的職場人,表面上是個人人都喜歡的好人。
但站在這個人的角度看,其實也是一種悲哀。
因為人都是有自己的一方個性,有的人脾氣急躁,有的人態度溫柔,但是態度再溫柔之人必然也有個性化的價值觀與行為方式,不可能與其他人都保持同步。
假如為了迎合領導,強行改變了自己的性格,成了領導說什麼就做什麼之人,這樣的工作真的有意義嗎?
而且你以為順從了領導,領導就真的會喜歡這類員工嗎?恐怕也未必見得。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遇見上級領導也是唯唯諾諾,後來領導看我什麼都不太說話,直接發了脾氣。
大致意思就是希望我要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可以錯,但不能什麼都聽領導的,失去了自己的個性想法。
正是在領導的鼓勵下,我才變得大膽起來,敢於張揚自己的一些特點。
一個有個性的員工才會真正受人尊重,而不是「白開水」一般的老好人。
二、一味順從則壓抑了負面情緒,容易引起心理問題
再說說我那位同事,得了抑鬱症顯然不是一天造成的,很可能就是在長期的「順從」當中積鬱成疾。
抑鬱的情緒,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都是從一個情緒的譜系演化而來。比如一開始的焦慮症狀,失去了目標的控制感;再到沒有解決問題資源的恐懼、害怕情緒;然後再到無情感支持的糾結表現;當一切策略都無效的時候,才可能向內攻擊,變成了抑鬱的情緒。
這就如同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所言:情緒是不能被壓抑的,被壓抑的情緒終將重返。
許多職場人,自認為壓抑了情緒,順從了領導或同事,問題就過去了。
他沒有料想到的時,這些被壓抑的情緒實際上並沒有消失,而是潛藏在自己的潛意識當中,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事件下,也許就集中爆發了。
所以我們在工作中如果有什麼不開心,受委屈了,還是得懂得表達與傾訴。
即便向領導表達也並非不可,只不過需要一些特定的話術。
而傾訴則是一個人負面情緒的最佳出口,這比起宣洩而言更加溫和。
三、順從領導有好處也有壞處
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順從領導似乎好處更多。比如領導覺得你聽話就更快地給予提拔或者加薪,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但容易被忽視的也有一些可能的壞處。
首先,順從領導遇到多頭溝通的時候就非常困難,比如一把手和二把手同時給你布置任務,但是這兩個任務本身就有所衝突或矛盾的,此時你該順從一把手還是順從二把手呢?
得罪任何一個似乎後果都很嚴重,所以此時你真正需要做的並不是順從誰,而是運用智慧和情商考慮如何協調兩人的任務。
其次,順從了某一個領導,就等於抱大腿。但是這個領導一旦調任或者離職後,新領導未必接納你的順從。
也許新領導會果斷把你當成了老領導的心腹,就不是自己一條船上的。
這時候你想要贏得新領導的認同,僅僅依靠順從顯然是不夠的。
總之,職場就是個江湖,在和領導的關係處理上千萬不要指望拿一招可以通吃,讓自己順風順水,否則每個員工都只要順從領導不就可以了嗎?
寫在最後
關於做人、做事、說話,如果你有很多疑惑,現實的困境,又苦於無高人指導,不妨看看這套書《為人三會》、《修心三不》、《口才三絕》。
董卿是這麼評價這三套書的:29歲之前,逼自己讀完這3本書,沒有你進不了的圈子。
這三套書,原價加起來要近百元,現在29元的價格就能拿到了,花一頓飯的錢,去解決當下的困境,那麼只能改變一點點,都還是非常值得的。
#職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