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為什麼家長不逼,孩子不學?

2020-08-27 未來可期許

還記得去年17歲孩子跳橋身亡的事件嗎?現在回憶起來因為孩子在學校跟同學打架回家途中媽媽進行說教時,孩子打開車門跳了橋,經搶救無效身亡…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值得我們深思,我們家長的一言一行其實都在牽動著孩子的心,一句話,一個輕視的眼神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沒有自尊可有可無的人,媽媽因為生氣說出過的話如果是你聽到你會是什麼感受呢?比如&34;&34;因為寫作業一件小事兒往往會讓我們上升到成不了才,找不到工作,是個廢人等等不可挽回的地步,那麼怎樣才能正確激勵孩子,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呢?

無論是要激勵孩子的好的行為,還是要管理他們的壞習慣,都要注意關注他們的內心,去幫孩子尋找內心的動力,這個內心動力被稱作&34;

那麼什麼是內驅力呢?

「附屬內驅力」,也就是我們普遍家長都在用的物質獎勵,你做好某件事我會給你某樣東西。

物質獎勵是最為被動的驅動力,不能持續和長久,久而久之,孩子的價值觀可能會出問題。所以一定要把度,把握好,一定要讓我們的寶貝們知道這個獎勵是你對你自己的自我賞識和肯定而不是爸媽給你的物質方面的打賞。

&34;,一個人在興趣的驅使下,會自覺自愿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34;,這個如果我們寶貝還小不定性,不知道自己的真正想要和興趣是什麼的情況下。我們家長可以發現我們寶貝具有哪方面的特質,從而從這一方面的特質去鼓勵自己的寶貝,朝這個方向去進發去努力。自我提高內驅力是最理想最穩定的。

舉個例子哈,一個男孩特別愛踢足球,心心念念想要進入學校的校隊,因此無論學業多忙、功課多重,他每天堅持5點起床,自覺地練球、練體能。然而學校還有個規定,進入校隊的學生的學業成績必須達到優良標準,否則會影響學習。這個要求反過來鞭策男孩不斷提高自己的學業成績,因為他想努力成為雙優學生,一個他自己設定的人設目標。最後當男孩跟隨校隊贏得學區的足球比賽,拿下獎盃時,他感到所有為訓練而流的汗水,為學業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由此可以看出一個孩子內心自發的、最原始的興趣和外部環境中的支持和認可(也就是我們家長),是孩子主動進取的最根本的原因。

我們不用用大吼大叫來逼孩子讀書、拿高分,或事無巨細地包辦孩子的學習。我們要幫助孩子找到發自內心的興趣點,讓他感受到他人對自己努力成果的讚賞,徹底擺脫我們父母因情緒失控說出傷害孩子自尊的話,這些話帶來的不可回頭的局面…

未完待續下篇說說,自發的興趣找到後,怎麼幫助解孩子分解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從而實現想要的結果…

會讀書,讀好書,成長你我!

相關焦點

  • 該不該「逼」孩子學特長?
    順其自然,尊重孩子的意願  @狼行天下:還是得看孩子的意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想學的東西你不用逼,他不想學的東西你逼了也不學,所以順其自然吧。  @潔:如果孩子內心足夠強大,不覺得自己沒特長是個事,那就不用逼孩子了。如果孩子還是羨慕人家能唱會跳,並且為此感到自卑,那還是稍微逼他學點吧。
  • 該不該逼孩子學藝?Angelababy:為什麼當初沒有人逼我?
    現在有一些家長在帶孩子的過程中,自認為自己很有「遠見」,帶孩子的時候提倡「快樂教育」,打著為了「孩子好」的口號,要讓孩子有個「美好童年」。這種散養式的「快樂教育」真的就是對孩子好的教育嗎?
  • 致家長: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轉給爸媽)
    在教育孩子這條道路上,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因為每個自覺的孩子都是父母從小嚴格監督的結果!有時候,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父母開始崇尚「快樂教育」,開始越來越「尊重」孩子。
  • 「為什麼當初不逼我一把?」,孩子的質問,父母的自責
    成年的我們多少都有些後悔當初的學生時代沒有拼盡全力去努力一把,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偶爾也會怪父母為什麼沒有狠狠拉自己一把。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家長一定要為孩子的將來負責。孩子還小,沒有足夠的能力和見識做出正確的決定時,身為父母,「逼」孩子堅持下去就變得格外重要。不能到事情發生不好的變化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 不逼孩子一把,你就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看起來都很乖巧,但有些孩子真是沒有禮貌,脾氣還臭」我安慰朋友:「你可以和她們的家長多溝通一下」朋友嘆氣道:「看到他們的家長,我就突然理解了為什麼孩子為什麼素質差了」一個優秀的孩子身後必定有著一個擅於管教和引導的家長,而每個熊孩子的背後往往也有著一個素質一般的家長
  •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但是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自律且善於督促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這條道路上,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因為每個自覺的孩子都是父母從小嚴格監督的結果!有時候,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孩子學鋼琴學到一半不想學了,父母卻說:「沒事,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喜好,興趣才是孩子最大的動力。孩子不喜歡,再怎麼逼也沒用。」這樣「開明」的父母造成的結果是,孩子有了一個快樂的童年,此後餘生,卻儘是磕磕絆絆和滿懷遺憾。
  • 董卿: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
    這種教育方式看上去似乎很熟悉,每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監督孩子學習,但為什麼這種方式到其他孩子身上卻沒有效果呢? 歸根結底還是家長們心太軟,當孩子堅持不下去了,哭著喊著說困了的時候家長們總是會說算了,明天再學吧。 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孩子知道只要他們鬧,你就會卸下防備。
  •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轉給家長)
    但是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自律且善於督促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這條道路上,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因為每個自覺的孩子都是父母從小嚴格監督的結果!有時候,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現在,當孩子想要退縮時,你說快樂就好,當孩子想要放棄時,你說快樂就好,於是同齡人都在拼命的前進,而你的孩子卻在你的放縱下原地不動,和別人的距離越來越遠。給孩子所謂的快樂教育,恰恰成了孩子被別人遠遠甩開的罪魁禍首。
  • 「媽,你當初為什麼不逼我一把?」有遠見的父母,都會讓孩子吃苦
    而有些家長會因為疼愛孩子而妥協,殊不知這次妥協卻會換來孩子一生的埋怨!一、「媽,你當初為什麼不逼我?」如今一個是國際演奏家,一個從著名音樂學院畢業,一個連說學過琴都不敢。等到嘉賓離開之後,angelababy問劉憲華:「你小時候是被父母逼著學的嗎?剛開始願意嗎?」大華回答說:「從小就逼著學,剛開始不樂意,後來參加一個比賽後就喜歡上了拉琴,現在我也很感謝父母。」
  •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玉不琢,不成器;樹不修,不成材。別讓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變成無法挽回的遺憾。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你若縱容他偷懶,他將來就一事無成;你若放任他不學習、不努力,他就要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長大。
  • 孩子不愛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嗎?家長不要逼孩子
    孩子不愛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嗎?家長不要逼孩子現在有很多父母都非常煩惱一件事情,即使就覺得自己家孩子非常怕生,怕和別人打招呼,覺得孩子沒有禮貌,其實孩子不喜歡打招呼並不是沒有禮貌,如果你家孩子不喜歡和人打招呼,家長不要去強迫孩子,而是應該去了解一下孩子不喜歡打招呼的原因。
  • 家長:孩子不學我有什麼辦法。錯!孩子都知道學,要家長幹什麼
    筆者經常遇到不少家長抱怨: 我家孩子天生不是上學的料,孩子不學,我有什麼辦法!也有不少家長提及自己的孩子就不無自豪地說,自己孩子多麼多麼聰明,但就是不愛學習,最後的結論也是,孩子不學無能為力。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似乎都在為孩子學習不好甩鍋。但我要說,孩子如果都知道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
  •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作為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優秀。但是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自律且善於督促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這條道路上,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因為每個自覺的孩子都是父母從小嚴格監督的結果!有時候,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 真慧學孩子說不想學時,究竟該不該逼孩子一把?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問題:當孩子不想做某件事,想放棄時,要不要逼孩子一把?做父母的到底push到何種程度,才不算對孩子的強迫呢?其實應該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那孩子的「快樂」和家長的「苦心」,是否可以兩全?
  •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上不上、學不學都『尊重』孩子的意見」!那孩子要是不喜歡,是不是什麼都不用學了?那才是真正的害了孩子。他繼續鬧,然後感嘆了一句:「大人真幸福,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小孩真不幸福,什麼都要聽大人的!」明明媽告訴他:「很多事情你們小孩還不懂,不能做決定,就得聽大人的!」也許有人不贊同明明媽媽的做法,孩子不想學就別學了,幹嘛非得強迫他,現在不是都在講要「尊重孩子」嗎?要和孩子做朋友嗎?
  • 每日蒙臺梭利: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孩子就像幼苗,養得好才能發芽生長,養不好註定會從小夭折。在18歲前最關鍵的這十幾年裡,家長千萬不要縱容孩子,不要以愛的名義,耽誤了孩子的成長。「子不教,父之過。」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每個優秀的孩子後面,都站著狠心的父母。
  • 茅衛東:「媽媽,你當初為什麼不逼我?」
    吃了晚飯坐車回家,路上一前一後接到兩位家長的求助,都是為了孩子。核心問題是:該不該信任孩子?要不要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撈一篇舊文吧。一有位媽媽,兒子考上了大學,可高興了沒幾天就鬱悶了,因為兒子對她說:「媽媽,小時候你真應該逼我去學一個特長的,你看我周圍的同學都有才藝,就我什麼都不會。」你,可曾被孩子這樣抱怨過?
  • 你願不願意孩子「零入學」?問了十二個家長後,我被「逼」選擇不
    這位朋友整整陪讀一年,小學二年級,孩子的課程逐漸跟上。所以當她女兒今年9月份上小學的時候,她毫不猶豫的給孩子報了校外的幼小銜接。當我問遍身邊孩子上小學的媽媽,大家給出的答案是一致的,那就是能上就上。如果怕孩子學得多,可以選擇春季班的幼小銜接,但是不建議讓孩子完全零基礎的進入幼小銜接,這樣不但孩子學習吃力,家長陪讀更吃力。
  • 孩子為什麼要學鋼琴,聽聽家長的心聲
    《吉他範兒》發了一篇關於孩子學琴目的的文章,家長的評論引起了我的注意。家長花費精力和時間,陪孩子學琴,到底為了什麼,我們鋼琴老師要關注。不是說我們沒有外國人高雅,而是國情不同,有一堆作業的孩子有幾個真心喜歡鋼琴的。2、怎麼說呢,相對於樂器來說……鋼琴是天賦肉眼可見的,你父母手指頭什麼樣孩子手指頭也就八九不離十了,認清自己別什麼都強求,這個和文化課還是有區別的。再說了,鋼琴和高雅不是絕對等價的,讀書一樣可以,不是有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嗎.真心搞不懂為什麼那麼多家長迷信鋼琴。
  • 「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董卿這句刺痛無數家長,你同意嗎
    在一次節目中董卿說過「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這一點刺痛了無數家長,很多家長正是因為抱有這樣的想法,才對孩子「下狠手」,「沒收」孩子的童年玩樂時光,用在學習各種功課上。可是對此也有家長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家長認為「逼迫」孩子去做一件事,讓孩子長期生活在重壓下,很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很多學霸都是自覺學習,父母對他們的要求並不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