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17歲孩子跳橋身亡的事件嗎?現在回憶起來因為孩子在學校跟同學打架回家途中媽媽進行說教時,孩子打開車門跳了橋,經搶救無效身亡…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值得我們深思,我們家長的一言一行其實都在牽動著孩子的心,一句話,一個輕視的眼神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沒有自尊可有可無的人,媽媽因為生氣說出過的話如果是你聽到你會是什麼感受呢?比如&34;&34;因為寫作業一件小事兒往往會讓我們上升到成不了才,找不到工作,是個廢人等等不可挽回的地步,那麼怎樣才能正確激勵孩子,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呢?
無論是要激勵孩子的好的行為,還是要管理他們的壞習慣,都要注意關注他們的內心,去幫孩子尋找內心的動力,這個內心動力被稱作&34;
那麼什麼是內驅力呢?
「附屬內驅力」,也就是我們普遍家長都在用的物質獎勵,你做好某件事我會給你某樣東西。
物質獎勵是最為被動的驅動力,不能持續和長久,久而久之,孩子的價值觀可能會出問題。所以一定要把度,把握好,一定要讓我們的寶貝們知道這個獎勵是你對你自己的自我賞識和肯定而不是爸媽給你的物質方面的打賞。
&34;,一個人在興趣的驅使下,會自覺自愿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34;,這個如果我們寶貝還小不定性,不知道自己的真正想要和興趣是什麼的情況下。我們家長可以發現我們寶貝具有哪方面的特質,從而從這一方面的特質去鼓勵自己的寶貝,朝這個方向去進發去努力。自我提高內驅力是最理想最穩定的。
舉個例子哈,一個男孩特別愛踢足球,心心念念想要進入學校的校隊,因此無論學業多忙、功課多重,他每天堅持5點起床,自覺地練球、練體能。然而學校還有個規定,進入校隊的學生的學業成績必須達到優良標準,否則會影響學習。這個要求反過來鞭策男孩不斷提高自己的學業成績,因為他想努力成為雙優學生,一個他自己設定的人設目標。最後當男孩跟隨校隊贏得學區的足球比賽,拿下獎盃時,他感到所有為訓練而流的汗水,為學業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由此可以看出一個孩子內心自發的、最原始的興趣和外部環境中的支持和認可(也就是我們家長),是孩子主動進取的最根本的原因。
我們不用用大吼大叫來逼孩子讀書、拿高分,或事無巨細地包辦孩子的學習。我們要幫助孩子找到發自內心的興趣點,讓他感受到他人對自己努力成果的讚賞,徹底擺脫我們父母因情緒失控說出傷害孩子自尊的話,這些話帶來的不可回頭的局面…
未完待續下篇說說,自發的興趣找到後,怎麼幫助解孩子分解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從而實現想要的結果…
會讀書,讀好書,成長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