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了很多書,閱讀能力都不行,腦科學家:這些書讀再多都沒用

2020-08-30 格桑花談育兒

朋友家的女兒甜甜今年10歲,上小學三年級。一二年級時閱讀小短文和看圖寫話都行,語文成績不錯。三年級語文閱讀理解題增加難度,加上寫作文,孩子的語文成績下降很多,今年期末第一次考了B。

她非常著急,平時孩子作業很認真,書讀得也不少,有空就去圖書館,怎麼語文成績還這麼差?

很理解她的心情,因為隨著大語文時代的到來,以後將逐漸減少應試記憶的題,更多的考察孩子的基礎語文素養,可以說以後比的拼的就是孩子的閱讀,閱讀、寫作能力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

我孩子今年一年級,正在培養她的閱讀,按理我們跟緊老師,平時讓孩子多讀書,閱讀能力不斷提高,理解力會越來越好,掌握的詞彙多,寫作能力也不會太差,甜甜的情況我真的很不理解?

問了她甜甜平時都看啥書,想幫分析下。她說,女兒最喜歡看漫畫,家裡米小圈1-5年級的漫畫都買齊了,同學間傳著看漫畫,去圖書館也借的漫畫書。

哎,這才明白,甜甜雖然書看得多,但真的看錯了,漫畫書無法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漫畫真的無法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我們先來看看腦科學家破解人類閱讀之謎的彼得森試驗。

1988年,史蒂夫.彼得森和麥可.波斯納等科學家,給測試者身體內注射了少量帶放射性的水,水中的氧16被氧15代替,這種液體可以在身體的血液中迅速擴散,並在身體內傳播。放射性最集中的區域就是血流最快的區域,而這個區域就是腦活動最劇烈的區域。

氧15會自動放出一個正電子,科學家在被試者頭部放置了很多捕捉信號的裝置,通過計算機的計算,呈現了大腦的三維圖像。

當被試者大聲反覆讀書面的文字時,大腦中的左側枕-顳區呈現劇烈刺激,而聽一些語言或看些圖片時,該區域均未被激活。

這一試驗證實人們在閱讀時,激活腦部特定區域——左側枕-顳區,而這一特定區域,只對書面文字才有反應,對語音呈現的單詞和圖片都沒反應。

而漫畫書,圖片多、文字少,文字信息不連貫,沒有相應的語境,所以孩子看漫畫真的無法提高閱讀能力。另外,我們讀、孩子聽,孩子不看文字,也真的無意於閱讀能力。

所以朋友家的甜甜看了這麼多漫畫書,真的無法提高閱讀能力,閱讀能力低,理解能力差,平時積累的優美的詞彙又少,所以孩子的寫作能力可想而知。

我建議她,給孩子選擇些好的圖書,重新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認知神經科學家,歐洲腦科學研究領域的領頭人,曾獲得2014年「神經科學界諾貝爾獎大腦獎」的腦科學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他認為:掌握語言與人溝通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而閱讀能力不是大腦先天發育中所具備的,需要經過後天的訓練和培養。

人們在閱讀時,之所以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識別符號和文字,是視覺功能區域的神經元再次被利用,激活了大腦中負責閱讀的特定腦區左側枕—顳區。而人腦的視覺系統和閱讀通路這兩大因素影響著人的閱讀。

他認為當信息輸入人的視網膜時,只能在視網膜的「中央凹」的中心地帶分辨出文字,一次只能分辨出7-8個字母,也就是3-4個漢字,語音通路和詞彙通路影響著閱讀信息的加工。

所以,在孩子閱讀習慣培養時,我們給孩子選擇些文字清晰、大小合適的圖書帶孩子閱讀,便於視覺輸入;同時語音聯於文字,通過大聲朗讀的形式,以閱讀故事為主線,字不離句,句不離文,讓孩子在故事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在整體的語義中理解字和詞。

另外,僅在字母、文字和書頁中瀏覽一番,這不是讀書。閱覽和死記也不是讀書。讀書要有感受,要有審美感,對他人的金玉良言,能融會貫通,並使之付諸實現。

因此,閱讀不是任務,也不是單單的讀,而是讀完後問問孩子的感想,給我們複述下故事,有何啟發,有讀有思,才能更好地鍛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最後,平時多給孩子儲備些詞彙,孩子正確閱讀,堅持讀、長期讀,多觀察、多實踐,相信閱讀、寫作能力都會越來越好。

我的專欄《如何幫孩子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最新章節從腦科學領域,全面的解讀了人類閱讀之謎,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看看。

寫在最後

洛克說過:兒童不是用規則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規則總是被他們忘掉。你覺得孩子有什麼必須做的事,便利用一切時機,給他們不可缺少的練習,在孩子身上固定下來。

這便是養成的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不用藉助記憶,很容易自然地發生。孩子的閱讀習慣亦如此。所以在孩子們閱讀習慣培養時,帶著孩子正確讀書吧。

相關焦點

  • 腦科學家揭露孩子不愛看書的真相,如何讓孩子擁有「閱讀腦」?
    導讀:腦科學家揭露孩子不愛看書的真相,如何讓孩子擁有「閱讀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腦科學家揭露孩子不愛看書的真相,如何讓孩子擁有「閱讀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腦科學家揭秘孩子不愛看書的真相:因為孩子沒有「閱讀腦」
    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和可信,科學家也是費盡了心機。實驗需要兩組被試,一組具備閱讀能力,一組不具備閱讀能力,即文盲。最終科學家在葡萄牙發現一些特殊家庭,這些家庭由於沒有錢讓所有的子女都接受教育所以,有人說大學畢業之後再也拿不起書、拿起書也看不進去,並不完全是因為懶,更大的可能是大腦閱讀迴路本來就不太牢靠,再加上長時間不用,已經斷得差不離了。
  • 書讀過就忘,其實很多人都和你一樣
    原因我們都知道,那就是我們大部分人沒有和模特一樣的身材。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選擇自己喜歡的款式和顏色,再選擇合適的褲腰尺寸,最後根據自己的腿長將過長的褲腳改一改。其實閱讀跟買牛仔褲的道理是一樣的。一本書,別人讀了感覺收穫很多,而自己讀過之後沒什麼感覺,這其實很正常。
  •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讓孩子成功?關於閱讀,父母那些不可不知的事
    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是親子閱讀,父母給孩子講繪本。對於上學後的孩子來說,就是一定數量的課外閱讀了。也許有的家長會說,我的工作太忙了,寶寶又太小。讓我給ta讀繪本,一沒時間,二沒精力。讓他們自己看看不行嗎?還真不行。早在2003年,香港中文大學的科研人員,就對幼兒園裡的小朋友做了個閱讀實驗。
  • 給孩子買再多書,都不如做好這件事
    可見我們不少家長雖然建立了讓孩子多讀書的意識,但是在親子閱讀方面的重視始終是不夠的。得益於國民文化水平的整體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了閱讀的意義。促進語言能力發展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0-6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語言學習基礎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美國大腦神經科學家約翰·美蒂娜博士曾在她的著作中提到,有一個真人和寶寶面對面說話的時候,嬰兒腦電圖的神經元才會記錄下這個語言的語音、詞彙,以及語法。
  • 不破除這種認知,讀再多書都沒用
    所以,你讀再多的乾貨,看再多的筆記,不動腦,也是沒有用的。反而,這些知識產品,為了讓你更好吸收,會降低其中的信息密度,簡化裡面的邏輯、結構,讓你覺得「更好理解」了。但「更好理解」的背後,留下來的是什麼呢?你所真正得到的,也就更少了。
  • 孩子讀了很多書卻啥都沒記住,因為他可能一直都在「假閱讀」!
    比如我們在陪伴孩子閱讀的時候,過於強調「認字」和「正確讀音」,卻忽略了深度閱讀和思考練習;再比如孩子心裡想著其他的事情,眼睛在書上心卻沒在.這樣的閱讀,除了浪費寶貴時間,對孩子並沒有太大好處。不僅僅是孩子,成年後也有很多人在用這樣的方法來感動自己,欺騙別人說自己看了很多書,其實除了書名,內容一概不知。除了「假閱讀」,還有很多人都經歷過各種各樣錯誤的閱讀方式。
  • 如何讓孩子愛上讀書?專家說父母要多讀「沒用的書」
    5月11日,由重慶世界兒童雜誌社主辦的第二屆「幸福閱」大型親子閱讀主題教育公益活動,在四川外國語大學舉行啟動儀式暨閱讀教育教學專家研討會。針對幼兒閱讀,專家表示,不要迷信社會上那些所謂的榜單,而要把孩子帶到書店或者圖書館,讓他們自主挑選,而要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家長也必須讀書,而且要多讀「沒用」的書。
  •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腦科學家手把手教你變聰明
    讀過很多書,卻不知道如何活用於人生?怎麼通過閱讀來改變現狀?閱書無數的日本知名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認為,用恰當的方法讀書,能夠磨練語言能力,鍛鍊大腦獨立思考能力,從而更睿智地生活。而這正是《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的核心所在。
  • 讀了很多書,孩子閱讀能力還是差?非虛構閱讀了解一下
    文丨團媽閱讀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和核心。尤其是對三年級以上的孩子來說,閱讀能力直接影響學習成績,因為不僅語文,他們所學的每一個學科幾乎都需依賴於閱讀基礎。重視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早已是家長們的共識。從胎教就開始給孩子讀繪本,整個嬰幼兒期非常重視親子閱讀。
  • 為什麼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做不好閱讀理解、寫不好作文?
    隨著教改的進一步深化,語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家長們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語文成績,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明白了閱讀對於提高孩子語文成績的幫助,會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現在的網絡也很發達,為孩子們的閱讀進一步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不會挑書的,可以找到大量的書單參考,嫌買書貴的,除了去圖書館借閱,也可以輕鬆找到大量免費的電子書。
  • 不解決親子閱讀這4大難題,讀再多繪本都沒用,解決竅門在這裡
    談到閱讀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閱讀能夠給孩子帶來的不僅僅是快樂,更多的是其孩子對世界的興趣,還有感受閱讀圖畫書本帶來的快樂,閱讀是滋養孩子心靈重要的資源,於是很多爸爸媽媽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親自閱讀,但是家長們的親子閱讀卻少了很多有趣的方法,更多的是應付式親子閱讀。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除了閱讀還有這2種方式
    著名的教育家洪蘭不僅是實驗心理學博士,還是一名腦科學家。一次在TED演講中,用幽默生動的方式,給我們科普了孩子大腦發育的重要性,教育家洪蘭指出要想激活孩子的大腦發育,離不開3種方式。曾有專家做過實驗,在89分貝以上環境下的小白鼠,跑迷宮的速度會比正常分貝下的小白鼠慢很多。實驗結束後切開老鼠的大腦發現,這些老鼠的神經比較稀疏。這說明,噪音會降低孩子的智商。所以,我們要儘量平和地跟孩子溝通,不要讓孩子處於恐懼的心理。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除了閱讀還有這2種方法
    著名的腦科學家洪蘭研究頗多。研究過程讓學生們讀同一本小說,在讀小說之前對學生的大腦進行基線核磁共振掃描(fMRI掃描)。在閱讀五天後,再次對學生們的大腦進行fMRI掃描,結果發現這些學生大腦的語言區域連接性增強了。
  • 腦科學家指導你如何學會閱讀
    因此,無論你生活在各行各業,你都應該成為一個愛書之人。那麼問題來了,你,真的會讀書麼?讀書很簡單,讀就行了,但讀書又很難,要不然這麼有那麼多孩子從小成績上就有非常大的差別呢?問題就出在是否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
  • 《高分讀書法》:不知道這一點,讀再多書都不沒用
    同樣是閱讀一本書,他們能寫出一篇篇角度不同,觀點新奇的讀後感。而我只是羅列一下書中的重點,就思維枯竭了。同樣是做一份工作,我完成本職就筋疲力盡了,而他們卻能輕輕鬆鬆、精神奕奕,超額完成任務……他們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剛開始我會抱怨老天不公,我這麼努力,怎麼就處處都不如人呢?
  • 腦科學家:最能鍛鍊孩子大腦的「一件事」,常被很多父母忽視
    文|凝媽我們都想要一個聰明的寶寶,會想辦法促進大腦發育,給孩子吃健腦的食物,讓孩子多讀書,給孩子報各種早教班,讓孩子多運動,但是卻忽視了一件重要的事。直到看到腦科學家的研究,才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洪蘭是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她曾說:在神經學上,智慧的定義一是取決於神經連接的密度,這是基因決定的,另一是神經連接的密度,則是後天經驗決定的;父母無法控制基因,但後天的部分卻可以著力,而遊戲就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最好的方法。
  • 多讀課內書更好?還是多讀課外書更好?
    很多家長,也有這種觀念。但是這種觀念的出現,也是有原因的。如果你是一個,自制力比較強的人,每次都是在恰當的時間,做恰當的事,你的父母,應該就不會再管你,究竟是看課內書,還是課外書了。因為你把時間,已經分配得當了。
  • 閱讀提高孩子的專注能力|怎麼讀,怎麼培養,這些方法你都用得到
    他還提到:「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作為父母的我們,想要培養孩子,提高他們的專注能力和自身修養,讀書都是非常好的方法。在讀書的過程中,孩子要集中注意力,同時他們學習前人的經驗和方法。很多生活中無法直接體驗的經驗,往往從書籍中可以習得。
  • 如何讓孩子快速閱讀原版書?
    不需要‍♀️‍♂️ 大多數家長讓孩子學英語首先考慮的就是培訓班,其實完全不必,花錢花時間不說,效果真的很一般,上兩年培訓班的小孩隨便一本原版繪本可能都不會讀,文字書看都不會看一眼‍♀️‍♀️ 事實上英語學習和語文一樣,聽力閱讀是首要,刷題不用太早。❤️用一年培訓班的錢給孩子買書,效果不是一般的好啊!! 2️⃣怎樣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原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