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的貝殼,終於向買房者下手了?

2020-12-25 樓市青浦

文/進擊小閒

2020年12月21日,鄭州貝殼系的所有門店宣布:2021年1月起將上調鄭州地區中介費!

此次上調,不止是鏈家,而是包括德佑、21世紀等貝殼旗下的所有加盟門店。

據知情人士透露,貝殼系此次將中介費由房屋成交總價的2%上調至3%。其中,由買方承擔2%,賣方承擔1%。而原先的收費則是買方2%,賣方不收費。

這一次漲價,和2018年上海的情況頗為類似。

2018年年底,上海鏈家高調官宣漲價。房屋的中介費由買2賣0,轉變成買2賣1,激起行業內熱烈討論。

2年過去了,鏈家在上海依舊風生水起,坐穩市佔第一的寶座。

01、漲價背後:是缺錢還是割韭菜

事實上,中介公司向買賣雙方收費的模式,在國外以單邊代理制為核心經紀人體系中比較常見,國內的話,上海、重慶等地也採用過相應的收費方式。

貝殼系內的漲價試水,鄭州也不是第一例。

早在今年年中,貝殼在廈門、合肥等城市就推出了一項好贊好房的產品。針對於想要急售房源的業主,提供線上流量資源傾斜、線下經紀人聯賣的服務,並加收1%的佣金。

這個產品的邏輯很好理解,通過將平臺資源整合打包,既能幫助客戶快速解決買房需求,又能夠爭取合理的增值服務溢價。並且,產品可以由業主自願選擇,本質上是給客戶增多服務選擇,改善客戶體驗。

但鄭州此次漲價,從官方通告及內部人士透露來看,並沒有表明提升整體品質一說。

那麼貝殼此次漲價,是真缺錢?還是割韭菜?

一方面,貝殼的確缺錢。平臺持續虧損,競爭對手來勢洶洶,貝殼必然要儲備大量的現金,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易居×天貓好房攜手合作,宣布以97折分傭,100%墊傭的模式,三年不賺錢的口號高調搶佔貝殼營收超過50%的新房佣金蛋糕。58愛房一邊收編各地頭部經紀公司,一邊在新房分銷上與貝殼房江湖展開大戰。美凱龍愛家在上海等地瘋狂開立線下門店,搶佔鏈家的市場份額。恆大房車寶大手筆入場,大舉併購中介門店,站上房產中介競爭的舞臺上。-恆大房車寶,會是下一個貝殼嗎?

2020年11月,貝殼增發3540萬股ADS,融資21億美元。

另一方面,貝殼未必真的是缺錢。貝殼2020年Q3的財報顯示,貝殼目前的現金儲備高達592億元,相對於上市時增加了273億元,可謂是糧草充足。此次漲價,更像是一次市場巨頭的割韭菜行為。

根據市場統計數據顯示,貝殼目前在鄭州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25%,位列市場第一。並且,從今年開始,貝殼頻頻「審判」不守貝系規則的合作夥伴。

先是高調宣布封殺易居,聲明貝殼渠道客戶不準代理公司易居接待,導致鄭州多個新房項目易居被迫退場。今年年初,鄭州也有20多家門店因違反房江湖制定的規則,被迫與貝殼解除合作。

也難怪許多鄭州本地的開發商及地產從業者感嘆,鄭州,已經是貝殼的江湖。

02、貝系,配嗎?

2年前上海鏈家漲價時,行業裡還在討論鏈家配不配的問題。如今,敢於打出「國民鏈家」旗號的鏈家,憑藉高品質的經紀服務,回答了這個問題。2020年,上海鏈家市佔率高達18%,3倍領先於排名第二的太平洋(6%)。

但是,如果說鏈家是貝殼平臺下的正規軍,服務品質高、經紀人訓練有素。那貝殼系下面的其他加盟店,只能算是平臺整合的「貼牌軍」。

貝殼對城市內部的管理,一般是沿用兩套管理體系。一套鏈家的管理團隊,一套貝殼的管理團隊。雙方業務雖有交集,但管理上各不幹涉。

貝殼的管理團隊,負責城市內加盟門店的運營和管理。由於平臺屬性,實際門店的運營管理,更多還是由店東操盤。貝殼則負責指導和監督。

在經紀人招聘標準上,鏈家要求至少本科畢業。而貝系加盟店的招聘標準,則由店東決定,貝殼只提供招聘標準建議。

所以從外表上看,這些門店門頭形象統一,內部裝修標準一致。但是實際的服務品質,卻可能天差地別。

也許一個原本街邊的破舊小門店,加盟後搖身一變加入了貝系。

這樣的貝系,收取和鏈家一樣的佣金。

不禁想問,配嗎?

當然,對於房產從業者而言,佣金的上漲總歸不是一件壞事。但是,佣金的上漲必然意味著消費者購房成本的上升。

作為有社會責任感的大型企業,這種上升,應當需要有一個可靠的邏輯進行支撐。或是如鏈家一般,以高標準的服務品質換取高額的佣金回報;亦或如貝殼早期的嘗試,用增值的產品服務換取額外的佣金收益。

價格上漲要想要消費者買單,首先得物有所值。否則,就只是嗜血的資本家,藉助壟斷地位,向其利益鏈條上的每一位用戶收割韭菜。

這個韭菜,先是開發商,現在,終於到購房者了。

03、誰是下一個鄭州

鄭州,對於貝殼而言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城市。

早在2017年,貝殼找房平臺問世的前1年。鏈家負責人彭永東(現貝殼找房CEO)將成都時任鏈家新房總經理何生祥叫到北京,一個月後,何生祥帶著十幾個人的團隊南下鄭州,以鄭州為試點,探索鏈家加盟新模式。

2017年9月25日,鄭州鏈家70店齊開,震動行業。4個月後,鄭州模式宣告成功,隨即啟動貝殼。2018年4月,貝殼找房正式上線。

可以說,貝殼,從鄭州走向了全國。

如今貝殼已經成長為中國房地產市場上連結4.4萬家門店,近48萬經紀人的巨無霸。僅是在鄭州,貝系門店就從70家迅速增長到800家。

此次貝系門店全線佣金的調整,也是從鄭州開始,不難想像其背後的象徵意義。

這次貝殼漲價的故事已經開演。

下一個鄭州,又在哪?

04、是進步還是壟斷

關於此次鄭州貝殼漲價事件,各路網友也發表了評論。

有部分網友認為,貝殼此次佣金漲價,可能會導致未來這部分賣家佣金以房價的形式轉嫁到買家身上,最終受害者還是買家!

但是,也有網友表示,二手房交易收費素來存在各項「雜費」,貝殼表面漲價,實際上是將收費規則透明化、規範化,值得肯定。

其實筆者認為,低佣金、價格戰的競爭裡沒有贏家。二手房中介本質上做的是信息和服務,只要在合理範圍內的收入,都是正常的。並且,此次貝系漲價,也許會倒逼出整個行業服務體驗的提升,用高標準的服務匹配更高的價格,這對於行業來講將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值得期待。

關於貝殼的討論,還讓我想到了最近另一個討論熱度極高的行業——社區團購

這次阿里、美團、拼多多、滴滴的社區團購大戰,一邊瘋狂撒錢讓利消費者,一邊遭到了從官方到民間的輿論聲討。

核心是消費者們,已經看懂了巨頭們慣用的發展套路:過「大補貼、大擴張、大虧損」的流量戰爭,獲取行業內的壟斷地位——然後,獲得壟斷帶來的議價權。

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信號已經很明顯,壟斷不會,也不應該是行業發展的終局。

房地產行業,無論入局者誰,通過快速擴張達成壟斷而獲利,都不應該是發展的目標。任何企業的增長,最終都要基於科技創新和真實的產品力,這才是行業未來發展真正的生命力所在。

讓行業少點割韭菜,多點務實者。

文/進擊小閒

相關焦點

  • 濟南:買房前中介答應返現 買房後中介失聯,貝殼回應……
    「但是11月開始,我再聯繫他時,電話一直不接,微信也不回,後來通過貝殼公司交涉後,電話終於接通,但他卻說自己沒錢,13600元只能按每月1000元給我,我沒有同意,後面再聯繫時電話微信已經全部拉黑了。」梧桐樹下告訴記者,返現金額和返現時間是中介人員與他自願約定的,他還考慮到中介人員的辛苦,同意從1個點的返現中拿出5000元給中介人員。
  • 樓市幫辦|濟南:買房前中介答應返現,買房後中介失聯,貝殼回應
    「但是11月開始,我再聯繫他時,電話一直不接,微信也不回,後來通過貝殼公司交涉後,電話終於接通,但他卻說自己沒錢,13600元只能按每月1000元給我,我沒有同意,後面再聯繫時電話微信已經全部拉黑了。」梧桐樹下告訴記者,返現金額和返現時間是中介人員與他自願約定的,他還考慮到中介人員的辛苦,同意從1個點的返現中拿出5000元給中介人員。
  • 貝殼找房
    貝殼找房 生活出行 大小: 171.9 MB
  • 阿里房產、貝殼上市:親!買房嗎?跪下叫爸爸那種
    剛滿2歲的貝殼,或者說鏈家+貝殼的聯合體,已經成長為二手房+新房市場的巨無霸,是絕對的渠道王者。光是這些數據,看著都嚇人。在鄭州的一些樓盤,只要貝殼說不帶客戶,那麼基本上不會有一個自然來訪,就是這麼狠,說壟斷一點都不為過,因此每一年,每一年都會有「反貝殼聯盟」,來一波最親切的問候。左暉不在乎,貝殼更不在乎。2020年是貝殼找房上市的關鍵年。
  • 一枚貝殼的戰爭
    北京時間2020年8月13日,貝殼找房(BEKE.NYSE)在紐交所正式上市。過往19年,左暉改變了什麼?貝殼和鏈家改變了什麼?不誇張地說,這19年,既是一場貝殼自我革命的戰爭,也是一場貝殼重塑行業的戰爭。
  • 疫情後還買不買房?大數據:確認過眼神,都是想買房的人
    疫情過後大家還會買房嗎?疫情前後買房的偏好會改變嗎?二手房會出現大量拋售嗎? 近日,貝殼研究院發布「疫情下的住房消費者預期調查」。 *圖片來源:貝殼研究院 由此可見,消費者的購房意願整體並沒有受到較大衝擊。從智庫君打探到的消息來看,疫情後仍將買房的不在少數。
  • 貝殼找房上市:在最大的市場打最苦的仗
    貝殼花費近 20 年時間,終於構建了一套「雙網雙核」引擎:在線上線下建立兩個網絡,介入房地產交易的每個環節,從而形成規模效應和平臺效應這兩個核心增長能力。依靠線上真實房源數據切入交易環節,而不只是賣廣告買房賣房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生中最大一筆交易,且只會發生一兩次。
  • 不能讓自己的給予被那些你養大的「嗜血者」吸食掉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索取與給予,索取與給予可能是父母與孩子最早的狀態,母親從孩子一出生就給予自己甘甜的乳汁給自己的孩子,孩子不斷的在成長的過程中向父母索取直到有一天,她寄給兒子的250英鎊失竊了。這是不是像極了三個小故事中的索取者?當然,去滿足孩子沒有錯,但是要讓他們知道,這份給予,不是他應得的。比如這麼說,孩子如果想要什麼東西。家長必須讓孩子知道並不是因為他的哭鬧才去給他這份東西,這份東西來源於父母的愛。這個道理,孩子不是不明白,只是太容易「忘記」。很多家長為孩子著想了一輩子,自己過了一輩子的苦日子。其實,最好的讓孩子成長的辦法不是不斷的給予,是放手。
  • 貝殼找房 敢為「真」發聲
    因此,從提昇平臺信譽度上著手,有人開始向虛假房源開戰。第一聲槍響,發自貝殼找房。貝殼找房有何與眾不同,我們先來看一看它的履歷:貝殼買房追求的真房源,有四個物理界定,也是其對市場的自我承諾,即:真實存在,真實在售、真實感知、真實價格。那麼如何確保其二手房信息的保真性,貝殼找房在多年的堅持與實踐中,建立了三大保真維度。第一, 全面監督。
  • 貝殼這次又要做什麼?
    因為與家人的團聚不應該是短暫的過年七天,而應該是時時刻刻,於是他鄉遊子也會把買房置業提上日程。北上廣深留不住肉體 返鄉置業讓生活紮根2020年初,無數個漂泊的人都體會到了「在家」的珍貴,大學畢業後的一個特殊寒假,不同於往年春節的來去匆匆,徐輝在返工回到深圳的前一夜徹夜難眠:大城市裡獨身奮鬥,遠遠沒有一家團聚的天倫之樂來的重要。
  • 掛羊頭賣狗肉,網際網路買房靠譜嗎
    每個接觸雙11活動相關信息的意向購房者,平均每刷8.1次就會拿下房子。以與天貓好房合作的中南置地為例,雙11期間累計在線成交券數達11586單,累計成交額達117億。打著網際網路賣房的旗號,未來的3年內不賺錢,阿里又一次擴張網購版圖,企圖徹底改變大眾的消費習慣,可網際網路買房真的靠譜嗎?
  • 貝殼被上市,殼夠硬嗎?
    1998年國家停止了福利分房政策,買房成了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居有定所」的主要途徑。2000年11月30日,《北京晚報》在軍事博物館西大廳舉辦了首屆「北京個人購房房展會」。一家協辦單位的老闆擔心沒人來,開展前緊張得在軍博門口坐了一夜。結果開展後5天內來了20萬人。
  • 貝殼找房鄭州站聯合入駐新經紀品牌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韓景瑋文圖    買房從來不是易事,既要時刻關注樓市行情,還要仔細甄別規避買房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坑。一直以來,虛假房源、買賣不成佣金不退、過戶枉跑、黑中介等一系列購房問題屢見不鮮,令消費者買房成為難事。此外,城市中小型中介良莠不齊,各家服務標準不一,讓消費者不知何時就踩坑。
  • 貝殼找房接盤萬鏈裝飾,旗下德祐頻現「小瑕疵」服務被曝光
    近日,界面新聞報導稱,貝殼找房將於明年進行10億美元的IPO,但未決定上市地點。對此,新京報記者向貝殼找房方面求證,對方表示:消息不實。自2019年以來,市場已多次傳出貝殼找房上市消息。今年3月初,貝殼找房確認完成D+輪融資,由軟銀領投10億美元,高瓴資本、騰訊控股、紅杉資本出資5億美元,公司估值為1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90億元)。
  • 貝殼為什麼觸動了楊國安?
    「從行業龍頭,到主動轉型做行業賦能者」。這是楊國安對於貝殼的判斷。貝殼的優勢在於:一是很早就開始注重數位化,通過數位化轉型打下了非常完備的基礎設施。四是在流量方面,向行業開放後的貝殼也作為這個垂直行業的統治級的存在(年交易額GTV達到2.4萬億),構建了自己的私域流量,甚至還形成了這種認知:公域流量只要產生與居住服務相關的需求,首選就是貝殼找房。
  • 小米終於向男性的顏值下手了
    隨著米家產品線的不斷擴張和增加,小米這次終於開始對男性的顏值下手了。據悉這款產品是小米和多芬聯合推出的套裝產品,不僅僅有一個潔面機還有一瓶多芬淨油潔面泡沫,套餐售價89元。跟小米之前推出的69元洗手機類似,它並不能真正的給你洗臉,而是幫助你完成洗臉前使用洗面奶的動作。
  • 月薪4500,深圳買房記錄!
    月薪4500,深圳買房記錄!畢業5年,深圳工作3年,終於掏空6個錢包在深圳買下了自己的小窩。給大家簡單分享一下自己買房的經歷,以及買房過程中的重要節點。可能很好奇,深圳收入這麼低怎麼買房。買房之前,省吃儉用3年,手裡現金約30萬,公積金8萬。其實我都沒想過在深圳買房,覺得深圳買房最少都要幾百萬,肯定無望了。後來手裡有一些閒錢之後,開始關注起房市,深圳的表姐也一直勸我買房,說肯定會漲。
  • 看房不買房!購房者只想過過眼癮?
    看房不買房的現象並不只出現在北京,貝殼研究院9月2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以2019年7月為基期,貝殼全國100城新房帶看認購比指數在9月明顯走高。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解釋,這項指數越高‍‍說明交易難度越大,也即帶看了大量的客戶,但都沒有成交‍。
  • ACN模式背後,貝殼能否「一統天下」?
    在房產交易的賽道上,8月份赴美上市的貝殼卻「一路高歌」,僅僅4個月市值已經接近760億美元,直到美東時間12月28日,貝殼美股盤後收跌4.5%,市場才稍稍恢復理性。跳過行業的短期波動,把目光放長遠,不難發現房產交易市場將進入供給側變革的新階段,對於脫胎於鏈家的貝殼而言,IPO之後也將迎來新的挑戰。ACN模式背後的「供給決定論」,得經紀人者終得「天下」?
  • 貝殼:越過山丘,走向人海
    於是,貝殼找房走來了。這是一家科技驅動的居住服務平臺,貝殼升級後的使命是:推動行業一起向好,讓經紀人這個職業更有尊嚴。堅持長期主義的左暉說,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有人驚嘆將貝殼稱為行業顛覆者,也有被觸及利益的組建反對聯盟。左暉的回答是:我只是想建個足球場。時間是個好東西。當入駐貝殼的經紀公司們,終於意識到平臺的價值、不斷用腳投票——兩年時間,貝殼連接門店4.2萬家、經紀人45.6萬。質疑也逐漸消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