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年來給近6000隻寵物辦喪禮:每個生命都需要體面地與世界告別

2020-10-18 物道

物道君語:

李超是北京的一位寵物殯葬師。他說養寵物就像家裡來了一個淘氣的孩子,平時騙吃騙喝,最後走的時候還要騙我們一把眼淚。

寵物能陪在我們身邊最多十幾年。十幾年對人來說很短,對寵物來說卻是一輩子。我們能給它們的很少、很有限,它們則把自己的全部給了我們。

所以李超說,給自己寵物一個體面的喪禮,是我們給到它們最後的愛,也讓我們內心的不舍有一個出口宣洩。

85後的李超曾經在北京一家媒體公司做運營。2016年他辭掉了高薪體面的工作,改行成了寵物殯葬師。除了貓狗,他還火化過倉鼠、鴨子、烏龜、貂等等,3年來服務過將近6000個家庭。

2015年,李超家裡兩條愛犬病逝了。處理後事時,他去的寵物醫院環境差,工作人員只跟他談這個多少錢、那個多少錢。他希望別人問自己「要一杯熱水嗎?心裡有什麼話想說一下嗎?」

這樣粗暴的方式讓李超很失望。所以他開了現在這家寵物殯葬店。

寵物喪禮和人的喪禮最大不同,就是感情純粹

寵物的入殮儀式跟一場小型的人類喪禮幾乎沒什麼差別。

接到寵物遺體,李超會先做簡單的清理,儘可能讓它們恢復到之前健康的樣子。

不像人那樣可以用水衝洗,寵物的毛很容易掉,只能用溼巾一點點地擦乾淨嘴角、四肢,然後把毛梳順。主人可以帶走一點毛髮或者腳掌印作為留念。

李超說很少同行會這樣做,「在清潔遺體時,我會想他們生前會是什麼樣的性格,跟主人都會怎麼相處,他們之間會有什麼故事。」

清潔完畢,他會把寵物抬到告別室的花床上。那是在火化前,主人陪伴寵物最後的時間。絕大多數人會選擇單獨在告別室陪寵物,可能一邊哭一邊跟小傢伙說很多話,最長紀錄在裡面呆了8個小時。

他們曾經幫一位主人定製過一場寵物追悼會,到場的來賓有近20多人。來的人都跟那隻去世的寵物狗狗有很深感情的朋友。「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這個寵物主人可能是錢多,但實際上他並不是什麼富豪,整場開銷也沒有那麼大。」

李超說,「人的喪禮和寵物喪禮最大不同可能就是純粹。主人和寵物之間的感情非常單純,沒有社會輿論或者人際因素、道德標準的影響。」

寵物再長壽也會先離開,我們需要體面地告別

每天面對「死亡」和「道別」,但李超從來沒有在客人面前哭過。他要保持一個高大的形象,讓每一個來的人感受到自己在幫他們。

店裡送走過一隻26歲的橘貓,多多。它可能是中國最長壽的貓,換成人的年齡就是182歲了。送多多那天,連行動不便的爺爺奶奶也來了。

老人家顫顫巍巍地跟接待的同事說,「陪了我們20多年了,捨不得……」主人付女士一邊啜泣一邊告訴李超,多多是流浪貓生的崽,剛到主人家時路都不會走,一走就摔跤,特別滑稽,也特別叫人心疼。

她說多多很乖,從小到大隻撓壞過一個柜子;上廁所不用人管,自己會跑到下水道解決。「他每天都會在門口等我爸回家。甚至我爸睡覺時他都會跑到床上跟我爸一起睡,我們開玩笑說他倆活活一對兒好基友。」

多多最喜歡吃茄汁沙丁魚罐頭,現在再也吃不了了。說到最後,付女士忍不住哽咽,眼淚一直流。

李超說寵物的壽命基本比人短太多,很多寵物從小長到大陪著主人,或者人年老的時候開始陪著,一直到寵物自己先走。

「寵物和主人之間會有很深的羈絆和感情,在寵物離世之後,這份感情突然中斷,主人需要一個體面的儀式來同寵物告別,來傾訴思念、表達愛意與不舍。」

學會道別,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成為了寵物殯葬師以後,很多人問李超會不會因此對死亡變得麻木。

「實際正好相反,這份事業讓我更加堅信對生命報以善意,必得以善意的回報。 」

曾經有一個女生讓李超把去世的寵物鴨小白做成標本。她說「媽媽曾夢到我們把小白做成了標本。這樣,小白就永遠能留在我們身邊了。

小白是父親在菜場花2塊5買來的,原想養大以後燉湯吃。後來被她留作寵物來養。

這是他們家第一次養寵物,把小白寵上天了。每天早晚,用新鮮菜葉、玉米、和上麥麩給小白做一日兩餐;小白腳掌破了,家人擔心感染,就給做了一隻「布鞋」。她膽小怕黑,晚上睡覺時,小白就立在她的床頭。

後來她工作太忙,就把小白送到朋友的農場寄養。沒想到剛送過去的第二天,小白就走了。

她和媽媽去接小白遺體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隻撲在路中央的小黃狗。她們覺得命中注定或是緣分輪迴,就把小狗收養了。

女生說,「有人認為寵物走了再養一隻是對它們的背叛,我卻覺得,在送別小白時,內心得到了莫大寬慰。若說小白留給他們最大的遺產,莫過於一顆柔軟的心。

李超覺得學會道別,是每個人的必修課,這個過程很長。就像他通過送走一個又一個可愛的生靈,或許可以消解死亡在心中曾經的。

「對道別的恐懼很大,但是我相信它依然可以消解。我會告訴我的孩子,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懂得珍惜還有對生命懷有敬意。」

死亡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也不是一個需要避諱的字眼,只是生命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

李超覺得如果非得為「迎接死亡到來」提前準備些什麼,那只能是給親人或愛寵足夠的關愛與溝通,不要在這些重要的生命逝去之後再悔恨、遺憾。

他的寵物殯葬公司的標語是「敬慕每一份陪伴」。

「我不是號召大家在寵物離去之後再去緬懷,而是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愛與羈絆,無論在生前還是死後。」

文字由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視頻《中國人的一天》《冬呱》《刻畫》視頻截圖,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瓊瑤丈夫插管三年去世:人如何體面的告別這個世界?
    但人在生命的終點,當死亡已無法避免,是用盡一切手段讓他痛苦地活下去,還是讓他早日得到解脫,卻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阿圖·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別》一書中寫道:「衰老不是一場戰爭,而是一場屠殺。」聽起來言過其詞,其實恰如其分。
  • 《基督徒喪禮與敬祖手冊》
    合乎真理人情的參考《基督徒喪禮與敬祖手冊》的成書原因,是早在1990年一次臺灣文化營會,許多牧者盼望出版一本基督徒喪禮手冊,為教會、社會提供合乎真理、合乎人情的喪葬禮儀參考資料。經過多人的努力,出版了《基督徒喪禮手冊》;而時事隔20年,為了更貼近現況,再配合溫永生牧師在《慎終追遠迎復興》提出的敬祖方式,故此《基督徒喪禮與敬祖手冊》也就誕生了。本書可說是收錄關於喪禮與敬祖事情的工具書,簡明扼要,便於瀏覽及翻查,極具參考價值。
  • 北大教授:沒有傳統喪禮,中國文化就徹底沒了希望
    我們知道,每個個體都處於一個社會共同體之中,而人們正是通過文化去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生態環境相協調適應,並且由此去構建他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道德生活來源於社會生活,在社會的群體生活中道德才得以彰顯,而喪禮儀式一方面既可以傳遞與強化集體觀念意識,另一方面也蘊含著族群的內在情感與道德品性。
  • 寵物殯葬從業者:有人全家出席貓的葬禮,有人想把狗狗安樂死
    捷傑的小狗叫葵葵,葵葵走後,她把骨灰埋在花盆裡,種上「寵靈樹」,枝繁葉茂的向日葵,仿佛是狗狗的生命的延續。王越自駕去海邊,把貓貓墨菲的骨灰揣上,他說墨菲是只膽小的貓,一輩子也沒上過公路,更別說海了,他要帶它去看沒見過的風景。
  • 你敢提前為自己策劃喪禮嗎
    好像只有出生自主權和喪禮自主權,不被自己掌握。其實,細細追究起來,除了出生自主權這一項真的是「零自主」外,喪禮自主權其實也是可以完全由自己掌控的,關鍵就看你有沒有勇氣來決定這件事,做到「善始善終」了。作者本人具有豁達的生死觀。如果可以的話,我非常樂意成為殯葬領域的公共關係學者。
  • 6487隻寵物,離開主人後,來到了我設計的「房子」裡
    他們到了,我們就出去接,因為按照一般情況,需要做安樂大型犬應該已經走不動了。沒想到,我們剛到車前,主人開車門,說了句:「下來」。那隻大金毛很聽話地自己下來了,走路雖然有點瘸和慢,但它還是自己走到了店裡。主人說,送來的原因是因為他自己需要長期出差,家裡只有老婆,還有孩子需要照顧,它現在老了,需要更多時間和精力被照顧,送它走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 寵物殯葬從業者:有人全家出席貓的葬禮,有人想把健康的狗狗安樂死
    捷傑的小狗叫葵葵,葵葵走後,她把骨灰埋在花盆裡,種上「寵靈樹」,枝繁葉茂的向日葵,仿佛是狗狗的生命的延續。 王越自駕去海邊,把貓貓墨菲的骨灰揣上,他說墨菲是只膽小的貓,一輩子也沒上過公路,更別說海了,他要帶它去看沒見過的風景。 幾乎每一個客人都把寵物當作和至親無異的親人,與其說他們選擇了某種方式,不如說他們也在被自己和寵物之間的情感與回憶選擇。
  • 每個生命瞬間都需要細心地呵護
    每個生命瞬間都需要細心地呵護文/孫樹恆在這個冬天的上午,在一個叫「大健康」的體檢中心。看到的是安靜的人流,連接更大一片寧靜的汪洋。一個個衣袂瑟瑟的人,都是檢驗健康,評價生命。與血、陣痛以及熟悉的來蘇味陣陣飄來。伸著手臂,目光直視,聆聽醫生老道而久遠的風聲。我跟著護士在一個門又一個門行走,一副任人擺布的樣子。
  • 喪禮應該以哀戚為主——日習論語第479天
    對於世界上的宗教,我們就以比較宗教來講好了,這也是近年以來在大學裡一門新興的學科,哈佛大學等都有這個系,對每個宗教的教義、哲學理論、方法,都作一個客觀的比較,我們以比較宗教的立場來看,先不談教義,每個宗教首先講人死的問題,而且每個宗教都是專管死人的,教人不要怕死,死了以後到我這裡來,好像每個宗教教主都開了一家觀光飯店,招攬生意:「到我天堂上來,我的天堂第一。」
  • 2020年最賣座臺灣電影《孤味》:每個臺灣家庭都曾有過的故事
    該片在上映短短兩個月內就開出超過新臺幣1億8000萬元(約626萬美元)的票房,躍升2020年最賣座的臺灣本土電影。《孤味》訴說的,不只是單一個臺灣家庭的故事,每個走進戲院的臺灣人都能從中找到他們家庭生活的縮影。
  • 從火化到3D公仔、骨灰鑽石 寵物身後事知多少
    因此,來找剡海闊的人,大都是對寵物標本製作有了解、下定決心的主人。「最近幾年,來這裡的貓狗體內脂肪特別厚,解剖都很困難」,剡海闊說,越來越多的貓狗因為主人餵得過胖,超重,不運動,有糖尿病或腎病而提前死去。而遇到天氣轉冷,也會有龜類被送來。
  • 告別生命中的十二歲,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場成童禮!父母別...
    每一個十二歲的孩子,經過「成童禮」的洗禮,將更加懂得告別童年的意義,更加知曉父母的養育之恩,更加知道感恩生命中出現的一切,更加懂得自己生命的意義並立志,奠定終身志向從此自覺求知成才,更加強化自己孝敬父母的意識,並將這種孝親的意識化為個體生命成長中自發、自覺與自律,夯實自己從小我到大我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奮鬥意識,為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道德基礎與心理動力基礎。
  • 成年人的體面,往往只在一「面」之間!
    不少粉絲覺得羅永浩搞直播「丟份兒」,甚至用「偶像跌落神壇」、「太過卑微」這些詞來形容他,但老羅的一句話說得很對「做直播賺的也是乾淨錢,這並不存在丟面兒的問題」。劉潤老師也說過「直播只是老羅通往夢想的盤纏」,羅永浩直播是為了賺錢還債,擔起該擔的責任,既體面又值得尊敬!
  • 如果有告別的權利,你會如何告別死亡
    整個視頻中王越一直開心地笑著。2012年,王越身體不適,她和老公都以為是懷孕,但檢查結果卻是晴天霹靂!胃癌晚期……醫生預言她可能活不過一年。與癌症對抗的日子,每一天都是那麼艱難,看不到頭,也想過自殺。「但那樣會辜負愛我的人,我不想讓他們對我失望,所以我就再堅持堅持吧」。
  • 寵物火化前,你得知道這些小細節.
    每一位寵物都是家長眼裡那顆最閃亮的星,但寵物陪伴家長的時間再長也只有十多年。寵物離世/送別寵物,固然令人不舍,但家長也需要提前了解一些相關信息。出於環保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家長都會選擇寵物火化殯葬服務。寵物火化就是將寵物放進專業的寵物火化爐裡高溫焚燒,不僅可以徹底去除寵物屍體上的病毒細菌及掩埋帶來的蚊蟲叮咬。
  • 《生命緣》王越的生前告別會,刺痛了多少人來不及道別的愛
    2012年,她因為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卻被告知已是晚期胃癌,生命只剩下不足一年。老公賣了房子車子,陪她抗癌打怪,打破了存活一年的預言,她頑強地挺過了三年。王越說,當時的感覺就像是,你點了一桌子的菜,然後才剛上齊,你就被叫走了。
  • 紀潔芳等:生死禮俗與生命教育
    (四)其他慶典  1.生日  每個人都很看重自己的生日,尤其是老人及小孩,千萬不要忽略。不一定要花很多錢,只要用心規劃,可以辦得別出心裁。在日本有些老人在孫子出生時為他栽種一株樹,生日時大家在樹下野餐,別有情趣。
  • 體面!體面!何為體面!值得深思……
    但是,有一個人的家人,卻沒能等到他回家,很多人假期才剛開始,而他的生命就結束了。那天他開車,在高速公路上遇到了車禍,他被卡在駕駛室裡出不來,旁邊人都告訴他,你挺住,救護車馬上就到,可這是他在臨終前聽到最後一句謊話。
  •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他自己的,你無權行使你的權利
    我覺得我們犯了一個錯誤,我們以為他是我的伴侶,是我的爸爸,是我的兒子,我就可以代替他去選擇或改變他的生命,不!我們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誰都代替不了,我們唯一的權利只是選擇把一個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其餘的,你不能替任何人行使你的權利,尤其是死亡這麼嚴肅而神聖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