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兒童在遊戲時攻擊別人,爸爸媽媽要這樣引導

2020-10-21 大賽爸爸說

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的時候,難免會打打鬧鬧。但是,如果遇見有攻擊傾向的孤獨症兒童時,就不是孩子之間單純打鬧這麼簡單了。


孩子們的打打鬧鬧

前兩天,小亮和媽媽一起去上早教課,在早教班有一個特殊的孩子,看起來行為有些古怪,他不停的在教室的一個小角落用腳踢牆。

在遊戲環節,老師要求所有小朋友手牽手圍成一個圈,這時候,那個行為古怪的小朋友跑過來用力推了一下小亮,小亮沒站穩 ,往後退了好幾步,媽媽看見了趕緊扶住小亮,他才沒有摔倒。

小亮沒有摔倒,也沒有受傷,媽媽就沒太在意這個事情了。可是沒想到,隔了一會兒,那個孩子又來推小亮,短時間內小亮就被推了好幾次,有一次差點哭起來。這下小亮媽媽忍不住了,大聲呵斥了那個行為古怪的孩子,他才沒有繼續來推小亮。

後來小亮媽媽在早教老師那裡了解到,那個孩子是個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他的父母送他來早教中心,是希望他能多和小朋友接觸,他也在幹預機構參加訓練。

作為父母,我們是出於本能的想要保護自己的孩子,當孩子多次被孤獨症兒童攻擊的時候,小亮媽媽通過大聲呵斥讓對方不敢再繼續推小亮。我們不能認為小亮媽媽有錯,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很多家長都會採用相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但是作為孤獨症兒童的父母,則要關注孩子的特殊問題行為,並且糾正他們的問題行為。不然,孩子在外面就可能被他人排斥和孤立。


孤獨症兒童出現攻擊行為的原因以及如何引導改善

有的孤獨症兒童出現攻擊行為,是因為自己處於壓力環境中,攻擊別人是他們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另一些孤獨症兒童,他們出現攻擊行為,是希望獲得關注,或者這是他們與其他人打招呼的方式。

如果孩子在遊戲中攻擊別人,就像小亮和媽媽遇見的那個孤獨症兒童那樣,總是時不時的去推一下小亮,可能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和小亮打招呼,希望小亮和自己一起玩。如果這個孩子能得到正確的引導和訓練,就能避免被別的孩子和家長誤會的情況



當我們的孩子也出現相似的攻擊行為時,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去引導,讓孩子更順利的交朋友。

我們想要獲取別人的關注,或者與他人打招呼,表達遊戲邀請 ,都可以通過語言表達來完成。

  • 在家裡,爸爸媽媽要訓練孩子用語言表達代替攻擊行為。

①爸爸媽媽要先教孩子幾個專門用來打招呼的詞,如「你好,我們一起玩吧 」 、「嗨 ,一起玩玩具吧 」之類的語言表達。一開始孩子可能不太懂這是什麼意思,爸爸媽媽要在家裡給孩子演示,說了這個詞之後,會得到他人怎麼樣的反應。

比如爸爸對媽媽說:「你好,我們一起玩吧 。」 媽媽就給爸爸回應,和爸爸一起到遊戲區玩。並且用這樣的語言和孩子打招呼,看他能不能做出正確的反應。

②如果孩子語言表達相對困難,或者不願意開口說話,也可以教孩子幾個打招呼的動作,比如輕輕的拍一下對方的肩膀。但是要注意孩子的力度控制,輕拍是打招呼,力氣過大就會被他人誤以為是攻擊行為了。

③在引導訓練中,依然要注意強化的作用。採用區分強化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形成正確行為方式。

當孩子在訓練中,能模仿家長用語言打招呼的話,就要立即給與強化。如果依然使用攻擊行為打招呼,爸爸媽媽則不能給與任何關注,要使孩子逐漸明白,只有通過合適的語言表達和恰當的肢體動作,才能起到與他人打招呼的目的,別人才願意接受與自己一起玩遊戲的邀請。

大賽爸爸說:

不論是出於什麼原因,攻擊行為都是令人反感的,而且還會給他人帶來傷害,這是很多孤獨症兒童被他人排斥、孤立的重要原因。



孩子想要和他人建立友誼,最大的障礙也是他們的攻擊行為。參加家庭訓練營,大賽爸爸教你更多糾正孩子攻擊行為的有效方法。


關注「大賽爸爸說」,

專注探討兒童發育遲緩、

孤獨症譜系障礙和家庭康復訓練,

傾聽您的困與惑,解除您的育兒焦慮,

私信「大賽爸爸說」,

為您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送給孤獨症兒童的禮物
    5點半左右,「不願透露名字組」的策劃寫下了一個父親和患有孤獨症兒子之間嘗試溝通,尋求治療,最終相互和解的故事,劇情以「搬家」作為切入點,父親在收拾要帶走的物件時,不斷被這些舊物觸發關於過去與孤獨症的回憶。6點半,高鳴回了家。「不願透露名字」組員一邊吃著外賣,一邊聚在一起看起了動畫。7點左右,李喆的小組「隊友遊戲」開始搜索自閉症兒童的視頻,並且開始討論。
  • 孤獨症兒童聽不懂別人說的話,這幾款小遊戲,促進孩子理解指令
    「大賽爸爸,我的孩子6歲了,是一位孤獨症兒童。他的語言理解能力很差,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話他都聽不懂,怎麼辦?」每天都有很多家長來問我類似的問題。「有一次,叫孩子把我的鑰匙拿過來,可他站在那兒一點反應都沒有。我們在家裡應該怎樣教孩子呢?我想幫助他理解一些日常的指令,但是孩子怎麼都不學,也學不會?」一個媽媽對我說。
  • 高功能孤獨症兒童如何才能更好融入幼兒園
    案例:凡凡,女,6歲,1歲時,可以走路,2歲,能發聲不會用詞,3歲仍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會表現任何喜悅,總扭開媽媽的擁抱,自己摔倒了,也不會像一般孩子一樣向父母求助。當他的媽媽出差,把他留給親戚鄰居照顧時,他沒有像一般孩子表現出心煩散意亂。
  • [新聞調查]孤獨症兒童
    進入[新聞調查]>>     CCTV.com消息(新聞調查):    孤獨症兒童(視頻一)    孤獨症兒童(視頻二)    被採訪人:    尚 瑤 羅意的媽媽
  • 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該怎麼辦?
    ,並不是因為他們喜歡對其他小朋友施加暴力,更多時候是因為孤獨症孩子自身社交能力不足導致的。但是,如果孩子不懂得如何使用正確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就容易在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發生對周圍人的攻擊行為。其實那是孤獨症孩子緩解自身情緒壓力,或者逃避當前環境壓力的一種方式,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傷害。
  • 她,讓孤獨症兒童不再孤獨
    當年,很多人不了解什麼是孤獨症,更不能接受孤獨症兒童的鬧騰,甚至有些人認為這些孩子和家長不是什麼好人,是遭報應了。人們的不理解和排斥,讓特殊兒童家庭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被貼上標籤、不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孤獨症、不帶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耍,這種情況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那時候孤獨症的孩子真的就如天上孤零零的星星一樣,無法走出來,他們的內心也沒人能走進去。
  • 孤獨症兒童不和其他孩子玩?不用心急,先從最基礎操作做起
    而沒有這些基礎訓練,孤獨症兒童想要擁有自己的朋友、玩伴,真的很難!我們可以先從自己的家庭入手,培養孤獨症兒童的「響應」與「合作」。通過與家長的親子遊戲,來激發寶寶的「社交」。寶寶追逐媽媽讓寶寶來追媽媽。媽媽可以下達類似「快來追媽媽」的指令。
  • 孤獨症自閉症兒童有哪些表現
    1、刻板行為對親人或生人說固定的話語,做固定的動作,不懂得應該因人、因時、因地不同而有所變化;對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擺放或者擺弄方式;對於某些物品有依賴性。3、人際關係障礙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不粘人,看到爸爸媽媽下班,不會表現出特別高興,常常是沒什麼反應;對陌生人不害怕,不認生。對團體遊戲活動不感興趣,很少主動找人玩,隨著年齡增長,有些會在人際關係上有所進步,但自閉症仍表現出對人不感興趣的特徵。
  • 上饒孤獨症幹預:讓別人知道我家孩子是孤獨症=公開「處刑」?
    「難怪你的孩子與別的孩子不同,這樣的孩子不該在普通幼兒園上學,要去上特殊教育學校。我們幼兒園不具備教育孤獨症孩子的資質,建議你轉學去特殊教育學校。」孤獨症兒童不僅跟一般兒童一樣可以通過教育獲得知識和技能,也可以掌握獨立生活的能力並且最終融入社會。教育是一種幫助孤獨症兒童融入和回歸社會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 《孤獨症兒童康復科普知識手冊》
    幾十年前,在人們對孤獨症還不了解的時期,有些人認為,大人撫養孩子的方法不當會導致孩子患有孤獨症,尤其是孩子的母親。有一種說法叫做「冰箱媽媽理論」,意思是母親冷淡的養育方法會使孩子患有孤獨症。這種說法已經被科學和事實推翻,研究證實孤獨症是一種腦發育性障礙,與父母教養方式無關。
  • 惠氏營養品志願者活動:呼籲社會關愛孤獨症兒童(組圖)
    在你我身邊,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兒童……他們可愛,卻難與人交流;活潑,卻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純真,卻生活在自我封閉的世界裡,他們有著如星星般明亮的雙眼,卻不願與人對視,甚至拒絕所有試圖走進他們世界的「外人」。他們有個好聽的名 字 —— 星 星 的 孩子。這樣一群被醫學上統稱為「孤獨症」的孩 子 需 要 你 我 的 關愛。
  • 孤獨症孩子在公眾場合做出不當行為時應該怎麼辦?
    一位孤獨症孩子媽媽對大賽爸爸說:某天下午帶孩子去早教機構玩,旁邊有個小女孩在堆積木,我兒子跑過去把她的積木給打散了,很快又跑回我身邊。因為我孩子情況特殊,對於孩子的行為,我當時也沒教育他,而且確實不知道該怎麼教育他。
  • 孤獨症兒童需要更多關愛和包容
    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會與外界溝通交流,聽不懂別人說的話,他們的語言也不被別人懂得。他們興趣狹窄,行為刻板,卻有一個浪漫的名字——「星星的孩子」,而他們其實只是有神經發育障礙的孤獨症患者。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北京市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會長賈美香30多年來一直在竭盡全力幫助這些患有孤獨症的孩子。
  • 孤獨症兒童需要更多關愛和包容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北京市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會長賈美香30多年來一直在竭盡全力幫助這些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對中國孤獨症兒童的現狀、康復困境和出路,賈美香有著深刻的體會和見解。中國第一例孤獨症患者時隔多年,賈美香仍然清楚記得她接診第一個孤獨症兒童患者時的情景。
  • 半數以上孤獨症兒童 首診時就已經被耽誤了
    昨日是第十二個世界孤獨症關愛日。在近一年的時間裡,市兒童醫院接診了百餘位孤獨症兒童中,有半數以上孩子在首診時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疑似兒童一歲左右就可做篩查  家住哈市的小路已經四歲了,家長發現他一直和其他孩子不一樣,家人對他說的話他就像聽不見一樣,說話也遠沒有同齡孩子利索。
  • 超全面的孤獨症兒童情緒行為處理策略集
    因此,正確認識和處理孤獨症兒童的情緒問題是一切教育訓練活動的基礎。   一、孤獨症兒童情緒行為的原因分析。   第一,引人注意。   語言遲滯、溝通障礙是孤獨症兒童的主要特徵之一。   孤獨症兒童和其他兒童一樣,如果在家庭、學校、社會等環境中整天都讓他隨心所欲,不加任何約束,可以肯定地說,他們極少出現情緒問題。但是,任何人在任何環境中都應該有一定約束和規範。孤獨症兒童的情緒問題大多是在指導者對兒童有一定教育訓練要求、生活及社會行為規範時發生,而且表現極其強烈。如:亂吼亂叫、哭鬧、跑跳甚至自我傷害、攻擊他人等,他們企圖藉此逃避要求。
  • ABA象徵遊戲,針對孤獨症兒童的假想及擬人化思維強化
    然而,孤獨症兒童的這項能力普遍缺失。如果不儘早訓練,即使寶寶能夠回歸主流,進入學校,到了小學語文課,學習「看圖說話」的時候,會陷入困境。因為想像力的缺乏,導致孤獨症兒童無法通過幾幅圖畫想像更多的內容,從而導致作文無法完成。
  • 孤獨症兒童的模仿能力訓練不容忽視
    導讀:模仿是大多數兒童學習的重要課程,在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發育過程中,模仿技能的發展都是一個必要的基本組成部分。自閉症兒童,他們也會出現模仿行為,但多是對自己有興趣的才去模仿,對於其它方面則是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這就影響了其它方面能力的發展,對自閉症孩子的模仿能力訓練是當務之急,和孩子的互動也儘量地活潑有趣,才能積極地吸引他們的興趣。
  • 提高孤獨症兒童社交能力的小方法
    提高孤獨症兒童社交能力的小方法孤獨症孩子的社交能力存在質的缺陷,在學齡期稍有改善01與他人建立基礎關係(1)提高兒童對人存在的意識。例如:在兒童面前活動來吸引他們注意,或按兒童的喜好進行遊戲,以引發他們的興趣和反應;(2)引導兒童與別人目光接觸,教師可主動遷就他們的視線水平,或觸碰他們的身體,令他們與人有目光接觸。
  • 自閉症日:史上最全的兒童孤獨症知識手冊
    19、孤獨症患者會有攻擊行為嗎? 孤獨症患者一般不會有意攻擊別人,只是由於其溝通和表達障礙,有時會用異於常人的方式與人「溝通」,或人們不理解其需求和意願的時候,會出現行為和情緒問題。孤獨症患者全無「害人」之心,不會算計人,缺乏反抗行為,被認為是最真實的人。 20、孤獨症兒童都特別聰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