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認定為與公司存在勞動關係還是與法定代表人存在僱傭關係

2021-01-07 藍海人力

案情簡介

包某為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孔某於2012年12月1日起,擔任包某的駕駛員,雙方約定月工資4000元人民幣,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且包某未給孔某繳納社會保險。雙方約定,如客戶有出車需求時包某會電話通知孔某,沒有客戶不需出車時孔某就在家等待,工資由包某在每月1號左右現金發放。2013年4月11日,包某在電話中口頭告知孔某無需繼續擔任其駕駛員。2014年1月24日,孔某向仲裁委申請仲裁,提出由包某任法定代表人的公司支付其未籤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雙休日加班工資。該仲裁委員會對孔某的請求均未支持。孔某不服該裁決,訴至本院請求解決。

爭議焦點

勞動者應認定為與公司存在勞動關係,還是與法定代表人存在僱傭關係?

裁判分析

法院經審理認為,孔某係為包某個人提供勞動,包某雖為公司法定代表人,但不能據此認定孔某為公司工作及雙方存在勞動關係。

裁判結果

孔某要求公司支付未籤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雙休日加班工資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不予支持。

律師說法

確認勞動關係,除依法審核雙方當事人是否為符合法律規定的適格主體、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否屬於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外,還應著重查明勞動者是否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約束、是否與用人單位存在建立長期穩定勞動關係的合意、是否與用人單位存在身份隸屬關係等情況。

本案中,雖包某系公司法定代表人,但實際公司並未給孔某安排工作,亦未向孔某發放工資,孔某實際未向公司提供勞動,公司與孔某之間並不具有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故雙方之間沒有任何勞動關係。

其次,孔某確認,如需出車時包某會電話通知,不出車時就在家等待,工資由包某現金發放。由此可見,孔某實際接受包某的管理,由包某向其發放酬勞。故綜上所述,孔某並非與公司存在勞動關係,而是與公司法定代表人包某存在僱傭關係。

藍海提示:僱傭關係是指受僱用人在一定或不特定的期間內,接受僱用人的指揮與安排,僱用人接受受僱人提供的勞務並依約給付酬勞的權利義務關係。

勞動關係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個人之間,依法籤訂勞動合同,勞動者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從用人單位領取工資和受勞動保護所產生的法律關係。

僱傭關係和勞動關係有以下區別:

主體適用不同,勞動關係的主體雙方須符合法律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要求。僱傭關係對主體雙方無特殊規定,對僱員的要求較為寬泛。人身隸屬性不同,勞動關係中,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存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隸屬關係,勞動者需要遵守單位的規章制度,服從單位的領導。僱傭關係中,雙方是平等的民事主體,不具有身份上的隸屬和依附性,雖然僱主與受僱人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管理關係,但是更偏重於僱主對受僱人在提供勞務時的安排。合同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不同,勞動關係的雙方權利義務除由雙方籤訂的合同確定外,勞動法律法規還以強制的形式作出規定,如工作時間、解除合同的條件和程序及經濟補償、為勞動者繳續社會保險等。勞務關係雙方的權利義務充分體現意思自治原則,主要根據雙方籤訂的合同確定,內容廣泛,且有較大的自由協商餘地。解決爭議程序不同,勞動關係受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調整,勞動爭議適用仲裁前置程序。而僱傭關係可不經過仲裁程序,直接向法院提出爭議處理。故請於實踐中分清二者的區別,儘可能避免在實操中混淆。

相關焦點

  • 案件播報 | 未籤署勞動合同,如何證明存在勞動關係?
    在實踐中,不少公司憑藉其優勢地位,在應當與勞動者籤訂勞動合同的情況下選擇不籤。這就使得一些勞動者在和公司產生勞動爭議糾紛之後,因其並未與公司籤訂書面勞動合同,不得不承擔證明其與公司存在事實勞動關係的舉證責任。日前,我院審理了一起勞動者要求確認與公司存在勞動關係的勞動爭議糾紛。
  • 案件播報|未籤署勞動合同,如何證明存在勞動關係?
    審理情況原告曹某訴稱,自2015年1月1日起,他開始為被告甲公司工作,雙方雖未籤訂書面的勞動合同,但存在事實的勞動關係。首先,2014年12月至2018年9月期間,曹某在閆某的指派下長期承擔甲公司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製作展板、修訂宣傳冊、修改宣傳片、撰寫可行性研究報告等相關工作。
  • 公司用私人帳戶發工資,能否證明存在勞動關係?有答案了!
    其實並不能完全否認,在大多數情況下,仲裁委或法院都是可以認定即使是個人帳戶支付的工資,同樣可以證明與單位存在勞動關係。用人單位沒有與員工籤訂書面勞動合同時,也無其它證據證明存在勞動關係的,單位法定代表人、財務人員或股東等定期以個人帳戶向員工支付工資,有的甚至在轉帳時明確備註為「工資」用途。
  • 僱傭關係還是勞動關係?沒有籤訂勞動合同,工傷賠償怎麼辦?
    僱傭關係還是勞動關係?沒有籤訂勞動合同,工傷賠償怎麼辦?個體工商戶與員工是什麼關係?……2019年10月17日,於某終於拿到了期盼已久的工傷確認行政判決書。法院審理認為於某與用人單位之間成立勞動關係,這一事實已經由兩級人民法院生效的民事判決確認,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被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工傷認定決定書,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符合法定程序,判決駁回該餐館要求撤銷工傷認定決定書的訴訟請求。
  • 最高法觀點:對承攬關係和僱傭關係如何認定+區分?
    ▌裁判要旨:在個人之間形成的勞務關係中,存在如下情形的,應認定為屬於承攬關係,而非僱傭關係:(1)提供勞務一方的工作具有獨立性,在完成工作過程中自行提供工具設備,擁有專業技術,不以接受勞務一方的設備、技術為依託而工作;(2)提供勞務一方未受接受勞務一方的指揮、管理,不存在身份上的支配和從屬關係;(3)提供勞務一方在完成工作的過程中並非單純地提供勞務
  • 最高法院:對承攬關係和僱傭關係如何認定+區分?(注意要點)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裁判要旨:在個人之間形成的勞務關係中,存在如下情形的,應認定為屬於承攬關係,而非僱傭關係:(1)提供勞務一方的工作具有獨立性,在完成工作過程中自行提供工具設備,擁有專業技術,不以接受勞務一方的設備、技術為依託而工作;(2)提供勞務一方未受接受勞務一方的指揮、管理,不存在身份上的支配和從屬關係
  • 最高法觀點:對承攬關係和僱傭關係如何認定+區分?(含詳細說明)
    本文由微信公號「民事審判(ID:mssp_wjl)」整理▌裁判要旨:在個人之間形成的勞務關係中,存在如下情形的,應認定為屬於承攬關係,而非僱傭關係:(1)提供勞務一方的工作具有獨立性,在完成工作過程中自行提供工具設備,擁有專業技術,不以接受勞務一方的設備、技術為依託而工作;(2)提供勞務一方未受接受勞務一方的指揮、管理,不存在身份上的支配和從屬關係
  • 勞動關係認定典型問題分析
    司法實踐中既有簡單、典型的勞動關係認定問題,也有複雜、新穎的勞動關係認定問題。本文主要通過5個勞動關係認定方面的典型問題剖析目前勞動關係認定領域存在一定爭議的情形。娛樂文化公司每月為自己發放酬勞,自己需要接受公司的管理,完成指定工作任務和工作時長,因此雙方為勞動關係。娛樂文化公司則稱,李某並非公司招聘的勞動者,李某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地點選擇是否直播,工作時間、工作地點由其自己掌握,不受公司管理,雙方之間為合作關係而非勞動關係。
  • 勞動關係與僱傭關係之區分
    當前我國僱傭關係的主要形式:家庭幫工、農民幫工、承包人用工等以完成特定勞動事項為限的僱傭形式、合作型僱工形式、人力資源代理形式等。另外,在建築工地和家庭裝修用工,裝卸搬運工,企業幫工等臨時用工中,僱傭關係也大量存在。  從歷史上來看,僱傭關係與勞動關係並無太大區別。
  • ...有人被認定存在勞動關係,有人申請賠償金卻不被支持……且看…
    相關案例案例一:退休後再就業不幸去世,法院判決存在勞動關係李先生今年67歲,2011年4月份,當時剛退休的他進入了杭州某科技公司,擔任送貨員的工作。但這家科技公司從未與李先生籤訂過勞動合同或勞務合同,亦從未為他繳納過社會保險。公司按月通過銀行轉帳的方式向其支付相對固定的工資。
  • 工傷認定的前提是存在勞動關係
    勞動關係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律規範,在實現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係。勞動關係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權利義務的基礎。如果沒有勞動關係,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僅僅是普通的民事主體之間的關係,其權利義務由民事法律規範調整,而不再適用作為特別法的勞動法律法規。
  • 到底是僱傭關係還是承攬關係?
    在實際生活中,找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裝修房屋,找別人用收割機收割小麥等,當發生人身損害時,業主與實際勞務人員之間到底是僱傭關係還是承攬關係,難以區分。如果是僱傭關係時,則業主作為僱主承擔的法律責任較重;如果是承攬關係,業主作為定作人只在過失選人時承擔相應責任。從以上可以看出,區分僱傭關係還是承攬關係,對業主來說至關重要。
  • 廣東高院:達法定退休年齡後用工堅決不能認定為勞動關係
    至於法定退休年齡的認定,我國對於法定退休年齡基於不同的政策作出了差異性規定,根據勞動者從事工作內容不同、勞動能力狀況不同等可區分不同的法定退休年齡,故對於勞動者個人是否已達法定退休年齡,應以相關行政機構的審核為準。在滿足有關行政機構對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做出確認(或追認)這一前置條件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才可以把勞動者達到了法定退休年齡作為自然終止勞動合同的依據。
  • 非典型性勞動關係的認定
    筆者稱其為非典型性勞動關係。這樣的勞動關係發生糾紛後,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是否能夠認定為勞動關係,實踐中有著兩種認定結果:1、存在勞動關係;2、不存在勞動關係。筆者試圖通過二則案例,談談認定標準。  案例一  某農墾公司將其中標的農業開發項目的土地整治項目承包給第三人李某施工,雙方籤訂了協議書、承諾。
  • 【「遼」聊法】員工與單位未籤勞動合同能否認定具有勞動關係?
    旺財公司是一家母嬰用品商店的供應商,劉某入職後即在母嬰用品商店上班,工資由旺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李某通過銀行轉款的方式發放給劉某。工作3年多,旺財公司遲遲未與劉某籤訂書面勞動合同,也未為劉某繳納社會保險,劉某因此與旺財公司產生糾紛,之後被旺財公司口頭辭退。劉某隨後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要求確認與旺財公司存在事實勞動關係。
  • 一張「工作證」證明了存在勞動關係
    工人日報客戶端11月27日電 未籤訂勞動合同,如何確立自己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係?日前,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再審,判定未籤訂勞動合同的李某與烏魯木齊某醫用氧氣營銷部存在勞動關係。二審法院認為,建立勞動關係的標準是勞動者實際提供勞動,用工單位實際用工。烏魯木齊某醫用氧氣營銷部與李某均具有符合法律規定的主體資格,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係時可參照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勞動者身份的證件。烏魯木齊某醫用氧氣營銷部向李某發放了工作證,工作證中註明李某的職務為司機,正反面均加蓋了公章。
  • 廣東高院:達法定退休年齡後用工堅決不能認定為勞動關係!(說理太...
    由於法律並沒有把「勞動者雖未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但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單獨規定為自然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定情形,故勞動者在未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情況下,勞動合同雙方同意勞動者繼續在用人單位工作的,並不違反勞動關係成立要件的要求,從平衡保護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出發,應視為雙方繼續保持勞動合同關係。
  • 法定代表人到新單位兼職,能否建立勞動關係?
    案情簡介尤某在某文化傳播公司擔任法定代表人。其間經人介紹,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尤某至某教育培訓公司從事助教工作。在這家公司,他周一、周二休息,周三至周五開會或備課,周六、周日為兩個培訓班上課,並承擔部分財務報表製作、廣告設計及微信公眾號運營工作。
  • 案例探析:未籤訂勞動合同勞動者勞動關係效力確認情節
    2018年年初,張某奇到和益包裝公司工作,雙方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張某奇的工資按天計算。2019年11月22日,張某奇在工作中受傷,和益包裝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朱孔良將張某奇送往醫院治療。張某奇以和益包裝公司為被申請人向臨沂市河東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確認雙方存在事實勞動關係的申請仲裁,臨沂市河東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於2020年4月27日作出臨東勞人仲案字〔2020〕第207號仲裁裁決書,裁決張某奇與和益包裝公司之間存在勞動關係。和益包裝公司不服該裁決,在法定期限內提起民事訴訟。張某奇服從該裁決。
  • 超過60歲,與用工單位是構成勞動關係還是勞務關係?
    經寧遠縣中醫院診斷為:額部皮下血腫,多處軟組織挫擦傷。申請人於2018年7月3日向永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因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籤訂《勞務關係》勞動合同,且申請人於2017年10月8日已年滿60周歲,永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雙方為勞務關係而不是勞動關係,不符合工傷認定受理條件,2018年7月21日永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編號為2018006《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決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