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下這幾件新年禮物 讓孩子和拖延症說拜拜

2020-12-22 有餘力就學文

兒子上初中了,我想著要尊重他,儘量不吵他。

他幹啥都要我催、要我提醒,可是每星期忙著偷閒看動漫卻從來不忘,我忍著不說他。

他每星期的作業都是做到準備出發去學的最後一刻才做好,我忍住不吭。

我站在孩子的角度想理解他,一個星期休息還不到一天(星期六下午放學、星期天下午到校),回來家就開始做作業,看會動漫只當腦筋休息了。我忍著不吭。

可是上個星期學校放了兩天假,語文就一篇對拓展的心得體會,數學就是查漏補缺,英語沒有作業。心裡想這次不用趕作業趕到最後一刻了。可當我星期天中午下班回家,一看,他還在廢寢忘食地寫作業,終於我沒有忍住,恨其不爭,大吵了他一頓。

還記得小時候老師讓用「廢寢忘食」造句,兒子直接寫了:明天就要開學了,小明在廢寢忘食地寫作業。句子裡的小明就是兒子寫作業的情景寫照。每次放學,不管多少作業,兒子總是寫到最後一刻;星期天的作業做到星期天晚上11點;暑期的作業,寫到暑假的最後一天。每次這個時候,除了數落孩子,我會督促孩子做好時間規劃,我會陪孩子一起做好計劃,可是,即使有計劃,結果還是照舊,時間都去哪裡了。

孩子的拖延症讓我對時間很在意,可看了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後才頓悟,我把重點搞錯了。

《把時間當作朋友》裡講:人是沒有辦法管理時間的,時間也不聽任何人的管理,它只會自顧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的焦點不應該是時間,應該是人。

突然想到了稻盛和夫在《心》裡講到當年日航宣布破產,稻盛和夫臨危受難,接手日航的重建,期限三年。企業的再生資源機構很快就擬定好了重建計劃,對做什麼、如何做都做了規劃。照平常人,肯定是快馬加鞭開始照計劃行事,因為真的是沒有多少時間。可稻盛先生接手第一件事情,就是召集全體幹部,不緊不慢地每周召開幾天學習會,名曰「領導者教育」。當時反對的聲音一大片,好多人有牴觸情緒,可是稻盛先生卻一次次強調此事的重要性,並親自講課。他不講組織管理方法、也不講技巧、手段,他講人的理念和行動規範、講利他之心、感謝之心、謙虛坦誠之心·····因為他相信,「心不喚物,物不至」。不改變員工的「心」的狀態,不管採用什麼方法,策略,日航的重建工作都無法奏效。只有讓每個員工從心裡認定日航一定會走向強大,企業才會蒸蒸日上。

同樣,對待孩子的拖延症,每次我只知道催,只會提醒孩子沒有時間了。其實我需要認知覺醒:從根入手、從心入手。

根源一:

孩子看動漫不需要提醒,可做作業總是拖到最後一刻,這個問題的原因也許是孩子對這些作業沒有興趣,「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興趣」。沒有興趣也許是因為不擅長,這個問題就不是拖延時間的問題了,我要關注的焦點是孩子有哪些不會做的題或不清楚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為孩子查漏補缺。

根源二:

如果孩子會做就是不想做,那麼需要關注的重點就是幫助孩子實現學習上的認知覺醒。

吉野源三郎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裡,主人公「小哥白尼」去了同學浦川家裡,看到浦川因為需要幫父母做豆腐店的生意因此耽誤的學習,看到了浦川家裡的夥計生病卻不願休息,小哥白尼第一次想到了貧窮。舅舅藉機給小哥白尼上了一堂關於貧窮的認知課:如今這世上,最怕身體垮掉的人正生活在身體最容易垮掉的境遇中······對他們來說,連希望能消除當天的疲勞都是奢侈的。一天又一天,他們就像被追趕般不斷工作。在這個社會中,能像你們能夠不受打擾的學習、隨心地發展才能,是多麼值得慶幸。當然你今天所有的付出,都是在為將來的生活買單。而學習就是一個認知階梯的搭建,站得高你會看不到不一樣的風景。

當然,認知覺醒之前要讓孩子知道事物發展的底層邏輯,規律。

只要做事情就會遇到困難,困難正是我們進步的起點,遇到困難心平氣和地解決就好了。所有的成功人士或者學習優秀的人他們只不過是多遇到了一些困難、多解決了一些困難。這些困難才是我們進步的起點。

另外:

周嶺在《認知覺醒》裡指出,行動力不足的真正原因就是模糊,當我們沒有足夠清晰的指令或目標時,就很容易選擇享樂,放棄那些本該堅持但比較燒腦的選項。

讓心清明起來,消除模糊,設置清晰的目標,孩子才有改變的動力和方向。

總之,對待孩子的拖拉、拖延,家長不要再給孩子貼錯誤的標籤了,我們要撥開迷霧,看到問題的本質;當好領航人,引領孩子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如此,才能《把時間當作朋友》,才能不荒廢屬於自己的時間,才能讓時間幫自己增加生命的廣度和深度。

相關焦點

  • 找對孩子拖延症的原因,教會孩子,和拖延說拜拜
    與其說孩子的「拖延症」是讓家長頭疼的一件事,不如說孩子「拖延症」的背後是很多父母的不願意放手!作為父母,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是他應該要做的,什麼事情是他必須要抓緊做的,那是孩子的責任,而不是家長的,因此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責任感才是重中之重!
  • 六月推薦書單丨讀完這5本書,讓你和拖延症說「拜拜」
    在當代年輕人中,「拖延症」已經成為了一個熱門詞彙,拖延症是一種牢固的心理習慣和行為習慣,拖延現象已然成為了管理學家和心理學家研究的一大重要課題。很多事情都只停留在幻想階段,說起來滔滔不絕,雄性壯志,但從來沒有付諸行動。第三,膽小。拖延症患者大多膽小怕事,畏手畏腳,總認為事情自己做不好,最終選擇逃避,形成惡性循環。第四,懶惰。
  • 如何讓孩子與拖延症說拜拜?
    可以從聽覺注意力和視覺注意力兩方面進行提升。在提升注意力的過程中,家長們一定要記錄孩子初始的注意力時長,比如在完成喜歡的活動時孩子的注意力時間是多少,在完成不喜歡的項目時孩子注意力時間是多少,以此來作為一個基礎線。
  • 如何讓孩子與拖延症說拜拜?
    這些簡單粗暴的方式實際上起不了多少作用,孩子看上去暫時好像是被嚇住了做事的速度加快了,但是一旦風平浪靜之後,孩子照樣依舊拖拉,因此想讓孩子不拖拉家長應改正自己的教育方式。事實上,孩子做事拖拉和孩子的個性也會有關,有的孩子個性就比較慢一些,有些孩子個性就會快一些。但同時也會和孩子個人能力有關。有些幼兒能力較弱那麼就會完成不好或者完不成。
  • 拖延症,拜拜了您嘞!
    正所謂唯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想要打敗拖延症,我們就必須先要了解拖延症,人人都在說拖延,人人想辦法克服拖延,那麼,何為拖延症呢?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 孩子「拖延症」,不知如何教育的家長看這,讓孩子擺脫「拖延症」
    拖延症並不是一個嚴格的心理學或醫學術語,但嚴重或經常的拖延行為,通常是一些深層心理問題的表現。「拖延症」這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是家長們普遍對孩子冠以的標籤。從上面的定義來看,家長們也不要擔心,它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心理疾病。文墨認為孩子們所謂的「拖延症」只是孩子對不喜歡做的事情一種抵抗而已。
  • 跟拖延症說拜拜!
    至此,我才深深地感受到了拖延症的後果。作為一個資深的拖延症者,其實早就想改掉這個毛病。但因為拖延症遲遲沒有改掉,呵呵……之前也看過如何改掉拖延症的書,因拖延症沒有把書看完,所以沒有改掉,這是不是也是你的經歷呢?其實我想說,並不是改不掉,也不是不想改,只是想得多,說得多,做得少!想的多,說的多,做的少!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我覺得形容有拖延症的人再合適不過。
  • 孩子拖延成習慣,家長屢教不改怎麼辦?做好這四點跟拖延說拜拜
    這必須引起家長們的重視。孩子的拖延症一般有哪些表現呢?1. 學習上有拖延症的孩子在學習上總是會將作業拖到最後才做,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家長在教育孩子改變"拖延症"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找到"拖延症"的源頭,以身作則家長在幫助孩子擺脫"拖延症"的時候,不能抓著改變孩子不放,要做的是先反思自己,檢查自己平時在哪些地方也有拖延的習慣。
  • 如何拯救孩子的拖延症?寶寶:學會這幾招,爸媽再也不用嘮叨我了
    許多孩子都有拖延症,我家寶寶也不例外,每天不論做什麼事情無時無刻的不在拖延時間,可以說沒有一次能在指定的時間完成指定的任務。小時候還好,可能也沒太多要完成的任務,但這一上學,拖延症所帶來的危害就極大的表現了出來。課內作業完不成,課外作業做不了,每天都要熬夜到很晚才能睡。這真的是孩子累,家長更累。
  • 拖延症對抗拖延症的幾種有效方法
    提高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徑包括親身體驗成功、另類體驗和言語說服。大學生的學習目標不能定得太高,因為可能會不能實現,這會降低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有必要使大學生的學習目標切合實際,積累成功經驗,提高自我效能感。另類經驗是指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和結果來實現自我可能性。
  • 如何改掉孩子的拖延症?這篇文章終於說對了
    做作業拖拖拉拉,做完質量還不高;晚飯的時候不好好吃,等晚上了又覺得餓;催他去洗澡要催兩個小時,還得軟磨硬泡;這裡面有沒有你的孩子?孩子的拖延症幾乎是每個媽媽都會頭疼的問題。為什麼孩子會有拖延症?如何正確解決?
  • 原來不怪懶 克服拖延症就從這件事開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年輕人之間互相調侃的&34;變成了——熬夜、掉發和拖延症。減肥很難、早睡很難、治好拖延症更是難上加難!此前網絡上有一句調侃拖延症的話:&34;一直以來,拖延症患者都被貼上&34;的標籤,但最近的一項研究卻發現拖延症與TH基因的變異有關。其控制著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不僅是你的&34;,還會影響統籌思維、時間管理等能力。也就是說,我們有理由光明正大的拖延下去了 拖延症部分來自於遺傳,當然也有主觀上的懶惰。
  • 新的一年,拖延症又有藉口了
    「想要堅持你的新年計劃嗎?專家說等到春天再說吧,這樣有助於改變你的行為」 「很多人準備制定新年計劃並且在1月1日開始執行」 「然而,一位心理學家給出了『春天重新開始』的新傳統」 「他說寒冷的天氣和白天短夜晚長的日子,讓人們更難堅持目標」 看來,立flag這件事兒還是得看看天氣冷暖和太陽出來的時間才行呀
  • 討厭的「拖延症」:我成功整治熊孩子「拖延症」第一招
    那一刻我覺得這個文章簡直是我的救命稻草啊,我那被「拖延症」弄得受傷的心靈突然有了安慰。對哦!我們真的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要理解孩子,牽著他慢慢走,這個世界會立刻變得很美好啊!但是,孩子一上小學,這哪是美好,這簡直是惡夢。學校允許你遲到?你上班可以遲到?作業可以延遲交?考試卷可以推遲幾分鐘交卷?……現實生活告訴你,讀書開始是不允許任何人有「拖延症」。
  • 孩子有拖延症?家長更需看到孩子拖延背後的心理問題
    其實細細想來,好像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拖延症。拖拖拉拉的,不想做,總要等到最後一刻才極不情願的行動。不僅是孩子,大人也都是這樣的。在有些人看來,拖延症好像是天生的一樣,人們對於拖延症的態度也各有不同。當家長面對自身的拖延症時,往往表現得無奈和內疚,但是當他們面對孩子的拖延症時會變得非常生氣。
  • 這幾個技巧,讓娃輕鬆擺脫拖延症
    那麼,是不是面對拖延的孩子,作為父母的我們就只能這樣無力了呢。其實不然。事實上,用對這幾種方法是可以讓孩子擺脫拖延症的。1.也就是說,孩子之所以會拖延,是因為他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他們的內心有一個"天人交戰"的複雜心理問題。關於這一問題,tim urban在TED演講,再見!拖延症中,給大家展示了兩幅圖——拖延者和非拖延者的腦部掃描圖。
  • 孩子做事總是慢吞吞?幫娃告別「拖延症」,這幾種做法效果很好
    拖拖拉拉的習慣其實是孩子小時候就養成的,並不是說長大了才變成這樣的,而如果孩子經常做事情慢吞吞的就很容易養成「拖延症」的習慣,這樣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非常不利。鄰居家的一個小孩晨晨,平時看著也是怪可愛的一個小孩,但就是做事太慢吞吞了。什麼事都得父母推著做,就像那個木魚似的,敲一敲響一響,不敲就不會響。晨晨媽媽對孩子拖延的這個毛病也是非常頭疼。
  • 孩子出現拖延症多半都有三種表現,三步走,有效糾正孩子拖延症
    孩子出現拖延症和孩子性格慢吞吞是兩個概念,因為孩子出現拖延症時的一些表現,並不會在性格慢吞吞的孩子身上出現,那麼究竟會有哪些表現呢?1)孩子時間觀念差孩子如果有拖延症的話,往往意味著他們的時間觀念是非常差的,這在性格慢吞吞的孩子身上不太會出現。
  • 【雙語彙】「拖延症」與「最後期限」
    2015年轉眼只剩不到一個月,想想新年時下的決心,恐怕不少人會茫然、懊惱甚至自責,或者尋求種種理由為自己開脫,「拖延症」(procrastination)便是一條方便的藉口。「拖延症」並不是嚴格的心理學或醫學術語,而是用於描述人們拖延的行為和狀態。有人認為,這是一個近年來興起的網絡名詞,因為切合現代人的生活而流行開來。
  • 幫娃戰勝「拖延症」,這幾個小技巧,親測好用
    多催幾次,孩子倒先急眼。  拖延症是人類的世紀難題之一,孩子通常都會有拖延的毛病,這可以說是人類的本能之一。  正如《尚書·周書·周官》所言: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在孩子成功的道路上克服拖延症大有必要。  關於拖延症的治療方法,要是在網上書城搜索「拖延症」三個字,會跳出成百上千個條目,都是各種關於拖延症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