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少當媽的來說,每天晚上哄寶寶睡覺都是一場「戰役」:
不驚醒寶寶的同時,把奶頭從他嘴裡拿出來是第一戰;
悄無聲息地把寶寶放到床上是第二戰;
躡手躡腳,不讓寶寶發現地離開床是第三戰。
然而無論進行到哪一步,寶寶的一聲哭聲隨時會宣布媽媽的失敗,一切又要從頭再來。
為什麼要寶寶睡覺就這麼難呢?很多媽媽就不明白了:有時候寶寶明明就很困了,為什麼還要我哄著入睡呢?寶寶啊,你到底什麼時候才可以自己睡覺啊!
「我們自己困了累了沾枕頭就睡,為什麼孩子就不行?」
因為寶寶自主入睡的能力並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去培養的。對於嬰兒來說,困意來臨是一種難過的體驗,因此他們會不自覺地哭鬧,也就是「鬧覺」。
寶寶需要逐漸學習如何自行放鬆和入睡,還沒學會的時候,就需要大人們出手幫助。吃奶、抱抱、拍拍,這些做法能讓寶寶從一個疲勞卻又高度興奮狀態,過渡到睡前的一個身體和精神上都相對平和的狀態。
這就是為什麼寶寶看上去很困,卻還是需要媽媽哄才肯睡覺的原因啦。
但是,也有一些媽媽會抱怨:我很有耐心地哄了啊,為什麼寶寶還是不睡呢?
這時候,媽媽們就要想想是不是自己沒用對方式啦。錯誤的哄睡方法不僅自己受累,寶寶不睡,甚至還有可能坑了娃啊!
這些哄睡方法,又累又坑娃!
為了哄寶寶入睡,很多家長都會用一直輕拍搖晃寶寶的辦法。其實,搖晃著哄寶寶入睡的方法並不可取。
搖晃著寶寶入睡,容易出現「一停下來寶寶就醒」的情況。長期以往就是給自己「挖坑」,孩子容易不抱不睡,家長的睡眠得不到保證,苦不堪言。另外,如果搖晃過程中力道過大,寶寶還會容易患上「搖晃症候群」,造成不同程度的腦損傷。
奶睡對於很多寶寶來說是最見效的哄睡方法,吮吸的動作會讓他們感到自然而放鬆,然後順利入睡。但是一旦寶寶習慣了吃著奶入睡,會容易出現「無奶不睡,停奶就醒」的情況,媽媽很難脫身,她們的睡眠時間就被牢牢栓住了。
另外,如果寶寶每次醒來都要靠吃奶才能繼續睡,就很難再願意自己嘗試入睡,時間久了還可能會變成習慣性夜醒。其實奶睡不僅僅是一個睡眠問題,還是一個餵養問題。頻繁吃夜奶,還會導致寶寶夜奶難斷,從而影響白天的進食量。
用錯了方式,哄睡就會變成了「坑」。但是,如果方法用對了,就能幫助寶寶培養自主入睡的能力了。媽媽們不妨看看以下4大防坑指南,哄睡正確操作get起來!
奶睡正確做法:奶、睡分離
一些媽媽習慣給孩子奶睡,這樣很容易讓寶寶發展成「不奶不睡」,可能還會導致嚴重的乳頭依賴以及夜奶斷不了的情況。
這個關鍵點就在於「奶、睡分離」,不應該是寶寶吃著奶睡著,而是睡前適當吃奶安撫。用母乳安撫寶寶平靜下來後,及時拔出,可以多次嘗試,加上抱、拍安撫,乳頭只是一個安撫工具,不是必要依賴。
抱著睡≠抱著搖晃
每次抱睡哄睡就很容易變成「抖、晃、搖」,其實抱著哄睡不一定要搖晃才行。這裡推薦用減緩「運動」強度 + 減少「運動」時間相結合的方式,讓寶寶們接受在較為靜止的狀態下入睡。
媽媽們可以試試,從滿屋子溜達哄睡變成小範圍來回踱步,再弱化為原地輕微左右搖擺;不要搖晃寶寶到完全睡著,可以嘗試在寶寶平靜時暫停安撫,給寶寶一點時間去嘗試新的入睡方式。
放下睡:聲音安撫
從懷裡睡過渡到放下睡,難點就是「落地醒」。這個時候,可以用拍睡安撫 + 聲音安撫。
4月齡以下的寶寶推薦用「噓拍法」,白噪音或噓聲輔助,有節奏地輕拍寶寶;4月齡後的寶寶可以嘗試用兒歌或者唱搖籃曲來替代「噓」聲,但需要控制好音量,別吵醒寶寶。
陪著睡
陪睡的苦惱在於,人一走娃就醒,不走娃就睡。媽媽們可以試試從躺著陪娃睡覺,到坐著陪娃睡覺,等寶寶適應了,再慢慢地挪遠一些,直至離開。
因為拉開了跟寶寶之間的空間距離,家長也可以進一步嘗試減少肢體接觸性的安撫,多用「隔空喊話」的語言安撫,表示:媽媽一直都在。
其實,哄睡的方法很多,關鍵還是要用對方式,讓寶寶睡得好,睡得香,慢慢就學會自主入睡了。在這期間,只要媽媽們耐心地陪伴,每個寶寶能可以成為天使睡霸寶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