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大學》)
【譯文】
大學之道,在於彰顯光明的德行,在於親愛人民,在於使人們達到至善的道德境界。知道自己所要達到的目標,然後才能有定力;有定力,然後才能心靜;心靜下來,然後才能精神安穩;精神安穩,然後才能展開思慮;展開思慮,然後才能有獨到的心得。
【見解】
對這段文字是耳熟能詳又深以為然的,藉助譯文我們都可以理解的很明白,聊一聊我對讀書上大學的看法吧。大概是因為經濟落後的緣故,印象中家族裡上大學的兄弟姐妹不算多。好在我的父母足夠開明,逼著我上大學。我也因此感恩父母正確的決定,希望可以作為弟弟妹妹的榜樣,引導他們讀大學,尤其寄希望於我家裡的弟弟可以好好的讀書,成績倒是其次,更是希望他可以通過讀書提升自己的修養。在他的高中和大學階段我都不自覺的給他分享這樣的文章:你為什麼要讀大學?上大學到底有沒有用……
我當然明白他基本不可能看,甚至恨不得像屏蔽嘮叨的父母那樣來屏蔽我,但我就是忍不住想給他灌輸讀書好,上大學好的理念。在我看來讀書獲得怎樣的成績,又因為讀書多掙了多少錢,好像也沒那麼重要,甚至大學畢業以後的我掙的錢遠不及我初中畢業去闖社會的同學一半的多。但我堅信,讀書有用!
因為我覺得是讀書讓一個人知書達理、德行完善;是讀書讓一個人可以詩意浪漫亦可以冷靜理性;是讀書讓一個人承受得了最壞的,也可以淡然享受最好的;是讀書讓一個人肉體在人間,思想遨遊在天邊。是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