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心:給​時間做減法,每天工作5小時足矣

2021-02-19 葛仲然
去年年底,我們「時間管理公開課」的社群裡發起了個好玩的事情:
一共有26位小夥伴立下了flag。截止至1月5日23:59,flag回收88%!ddl大法無敵!本月會發布達成flag的小夥伴的時間分析報告,大家可以點擊上方話題#2020年度時間分析,看看不同人時間裡的2020。

TO 草心

1.復盤前容易自我責備,看了分析後覺得自己還不錯。這樣的感悟很好,就是這樣的體會啦。「看到量化後的數據,懂得了自我底線和情緒觸發點」。慢慢減少包袱,自己的生命會更加舒展。

2.內帳時間>外帳時間,過於真實了。哈哈哈~

3.「每日瑜伽必須在孩子早起前最有效果」用好孩子這個「被動工具」

4. 行文特別冷靜客觀,就算描述到輔導孩子功課的時候生氣,也是很平靜的語氣。每塊時間都按1.現象-2.思考-3.行動來描述,特別清晰。(懷疑你怕不是一位細緻冷靜的處女座哈哈)

葛仲然 2021.1.29


前言

沒做復盤前異常焦慮,經常自我責備;做復盤的時慢慢靜下來了,看了數據分析後竟然感覺自己還不錯。日常的自己是挫敗和疲憊的,這次竟然能接納自我了真的沒想到。


全部拆解分析後,明確了自己的能力,知道做多少就夠了,不需要苛責自己,也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不再單向地審視自我;看到了被忽略的注意力跨度,卻也收穫了自己的節拍,一個一個去做行了。


越擅長時間管理,你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生活就會被工作填滿;總追求更快更好完成工作,然後用多餘的時間去學習。但是經過這半年的時間記錄其實沒有多少時間用於學習,我總是被不同的新任務填滿。


這導致上班時間越來越想摸魚,因為工作是強加目標,而摸魚是內在動機目標。其實效率不是目標,是結果。而我應該追求的是專注常在的狀態,而不是工作高效。


在變化的時間分類中見證變化和成長的自己,時間統計像一面鏡子,讓你了解自己接納自己。


1.現象(事實描述):

記錄開啟時間:2020.6.16-2020.12.31

時間排序:中心工作時間佔比16%;事務性時間佔比53%;第二類時間佔比31%


第二類時間是中心時間的2倍,事務性時間是中心時間的3.3倍,中心工作時公司上班時間佔比最少;全年注意力切換次數4660次。


除了早上瑜伽外,沒有留給自己一點點個人的時間


2.思考(收穫和不足):

中心工作時間只屬於公司工作時間,閱讀等都歸入第二類時間,且自我工作內容屬於輕車熟路。上班時長只需6.5小時,還會經常摸魚上網,導致數值最低;


事務性時間中,因孩子第一年入學需要陪伴學習而大幅度增加。事務性時間中陪娃288小時,一半以上用於陪寫作業;


第二類時間娛樂佔據了42%,真報復性解壓,但實際效果不如社交與人面對面溝通聊天來的治癒和解壓。

3.行動

①:2021年將自我學習,閱讀,輸出,寫作從第二時間歸到中心工作時間

②:設立中心時間各類佔比目標;公司事項佔中心時間80%;可能的自我佔20%;中心時間每月爭取達到總時間20%比例

③:減少娛樂時間,增加社交時間;多與人面對面交流溝通



一、中心時間(764小時,佔比16%)

1.現象(事實描述):

時間排序:內帳>外帳>打掃衛生>成本核算>公司雜事>工資核算。


過去七個月花在中心工上的時間,分別佔當月總時間的14.2%,17.5%,17%,18.9%,13.4%,14.7%,15.4%,平均佔比16%。上班時間佔據全部中心工作時間的98%;目前每日工作時長為4.5h/天。上班不能吃掉全部的中心工作時間(比例<80%);應留出時間嘗試各做可能,學習或者做感興趣的事情都可以。


2.思考(收穫+不足)

8-9月中心工作時長超過125h。當時剛完成外帳交接,帳戶混亂需要將6年的帳目全部重新核算;同時8月的娛樂項目也達到了半年內的頂峰124h(含看小說/電視/漫畫/上網),真的是報復性發洩;8-9月開始停止了成本核算;


10月完成了外帳整理重啟成本核算,最高時長是10月的23h,每月成本核算佔比排倒數第二,真實反應出內心對核算成本的不情不願;原計劃準備2020年底前完成全部成本核算,但事實是後續動力不足,目前依然還有100+成本未完成;對於成本核算真的是極度拖延。


信息加工中的13h50分為7月上葛老師知識管理營時間,7月後都沒有學習了,學習內容已忘光,1月知識營就到期,需立刻重啟。目前需要儘快為這些事項建立有效的簡便流程,讓自己在這些事項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減少


【量化】

背景介紹: 每月上班24-25天,每日工作時長6.5h,6月16-12月31日,合計上班163天

①做外帳175h,每月預估時間29.2h(2020年有外帳交接,實際時間差不多為12h每月)

②核算工資33h,每月預估時間6h(每月15號前就完成工資核算,6月份沒有數值)

③打掃衛生89h;每天佔比30分鐘;

④成本核算62h;核算成本368個,約10分鐘1個

⑤日工作時長749h/163天=4.5h-5h/天;月工作時長113-125h/月,周工作時間長27-30h/周


3.行動(計劃)

①2021年將學習閱讀寫作等加入中心工作時間,預計公司事項時間佔比80%,學習佔比20%

②交完年度時間統計後,在1月截止日期前補知識訓練營學習;預計每周學習4h+

③成本核算2月前理出流程,每次重啟都很費時間,有流程清單減少重啟時間

④每日公司工作佔據4.5h即可不苛責自己,多立工作流程清單,慢慢減少公司工作時長

做中心時間月復盤,用數據說話,減少焦慮



二、事務性時間(2549小時,佔比53%)

1.現象(事實描述):

時間排序:睡眠>陪伴>吃飯>家務>洗漱


睡眠佔比63%有良好的習慣;每日都在9點-9點半左右睡覺,早上5點左右起床,每日午休;9月睡眠時間最少,同時陪伴中小類陪寫作業項增加;陪伴類中孩子佔據大量時間,對家人的陪伴極少,9-12月無陪伴媽媽的時間記錄。


2.思考(收穫+不足)

有了孩子就沒有晚睡晚起的福利,所以睡眠時間比較充足;9月開始孩子上學,多了一個項目陪寫作業;給孩子養成學習習慣想早日放手不陪讀;


陪伴項中,9-10月寫作業時長40h左右,11-12月放鬆了。自以為已養成習慣不耐陪伴,後續被多次叫家長,所以暫時這項不能少,每月至少30h;


自我感覺上班時間已佔據多數精力,下班後在陪孩子寫作業上明顯很不耐煩,更想休息情緒極易失控;雖每周末定時帶娃出去散散走走,但事實人在心不在,所以娃的安全感減少,極會粘我;還是缺少專注陪伴,沒有和孩子互動。陪孩子講睡前故事。


吃飯項中,因開學後都在外購買早餐,早上都需出去買飯,每次買飯來回需25分鐘左右,早上吃飯+買飯大約1h;自己做早餐吃飯大致也需1h,但不耐洗碗買菜,目前暫無更好更省時的解決方法還是在外吃早餐。


洗漱項中,因過腰長發每次洗+護理+吹發+護理需每次1h,太費時間,目前不穿漢服了,可以剪短更方便打理


查看家務時發現,僅在周末打掃,工作日極少有打掃的動力;每次在打掃的過程中多次注意力切換,掃地時想燒水,做一半後去燒水;看天氣不錯又想曬被,整理書架;經常一件事未做完就去做另外一件事,做完一半去休息。


一個家務過程中切換次數多達7次,12月10日中,家務從12點半開始幹到晚上8點半才完成,重複在幹活-休息-幹活-電視的頻率中。在統計時間時就超麻煩,且每次都需要重啟時間,這樣很浪費時間和精力;同時有時預計好家務完成後出去玩耍的計劃都因時間拖太長而落空了,導致對自我極不滿易自責。


【量化】

①睡眠1619h,每日睡眠8h;

②吃飯293h,每日約1.5h,約每次30分鐘(中午和晚上自己一個人吃飯,每次20分鐘)

③洗漱打扮132h,洗澡每次預計1h;洗漱時長約15分鐘

④家務165h,合計214次,每次46分鐘

⑤陪寫作業148h,合計123次,每次72分鐘


3.行動(計劃)

①陪寫作業時不帶手機,專注於他,累了就休息10分鐘調整精力,生氣了就換個房間冷靜,寫完作業後和孩子互動遊戲;玩一下飛行棋或者一起冥想畫畫解解壓,重啟睡前講故事。

②陪伴家人太少,每月抽2個周末回家看看

③年前剪披肩短髮,減少洗漱時間

④做家務衛生前,列好清單排序,一個做完了才能做下一個,全部完成了才能休息看電視

⑤繼續保持午休的習慣,周末養成在家午休習慣



三、第二類時間(1461小時,佔比31%)

1.現象(事實描述):

時間排序:娛樂>交通>健康>社交>學習>家人


娛樂:看小說53%,上網23%,電視17%,其他7%;7-8月交接外帳看小說時間大量增加,9月孩子入學後減少到月25h,10-11月學校老師壓力增加看小說時長也增加了


社交:6-8月基本沒見朋友,9-10月中心工作增加見朋友次數也增加,壓力越大越找人傾訴


健康:10月前參加了100天瑜伽活動,每月瑜伽23次左右,合計81h月平均16h;活動結束後11月立馬減半到每月僅8h


學習:68h,喜愛訓練營模式學習,自習能力差;無獎勵就無動力學習


2.思考(收穫+不足)

- 關於娛樂:

今年社交見朋友僅僅71h,41次,除去電話聊天實際見面只有13次,5個朋友平均每人才2次;從以前的每月見面3-4次,到如今的半年一見,甚至於一年一見,可以見面說話的時間真的太少太少了;


見不到朋友的時候一個人無處解壓,就靠看小說,電視等續命;等著見面的時候充滿電再繼續熬著;中心時間佔據了絕大部分的精力,下班後只想癱著不動或者睡覺補充體力,但還需陪娃寫作業,不監督效率不佳兼具學習上傳打卡,每日都勞心勞力,一刻都不想去幹;


入學後學校和老師給的壓力,生活中金錢不足的壓力,自身精力體力健康問題,今年心理似也出現了問題,9月後都不知道怎麼笑了,每日都笑不出來,扯臉皮都覺得難,心裡總壓著石頭,想要向前衝,向錢衝,想要樣樣都上進,事實是樣樣拿不出;


而自我一直在尋求快樂,想讓自己高興,做以前開心的事現在確索然無味,只有在自身能提供價值給他人的時候才覺得快樂;所以沉溺在小說、電視、上網這些消遣事項上逃避現實。


- 關於健康:

因有腰間盤突出兩次,聽醫囑進行瑜伽學習,每日也有日行萬步打卡,去年日行萬步300+天;瑜伽也進行過100日天打卡,但是活動結束後無法持續,11月僅練習16次,因缺少練習腰部肩膀疼痛,12月重啟瑜伽後緩解,每日瑜伽必須在孩子早起起最有效果,若拖延到晚上不僅會被娃打擾不好專心學習,還會一整天都想著這件未完事項而消耗精力。


- 關於學習:

有輸入無輸出就是我,學而不用;學習時打雞血學堂解散立馬完蛋;7月和12月分別是知識營學習和複習;其他時間段都以沒時間,要陪娃學習而自暴自棄了;


12月開始理財學習增加時間,因為之前無知無畏的跟著人炒股輸錢了,想要賺回損失的錢也知道不懂不入,重新學習後已回本盈利,感知到學習的好處。但對於缺少獎勵的閱讀書籍等學習還在很無動力。


【量化】

①看小說320h,375次,每次52分鐘,每日切換頻率5次

②上網140h,245次,每次35分鐘,每日切換頻率3次

③看電視100h,67次,每次90分鐘

④看電影32h,15次,每次2小時

⑤瑜伽104h,138次,每次45分鐘

⑥散步91h,161次,每次34分鐘

⑦學習68h,81次,每次50分鐘

⑧交通282h,398次,每次45分鐘,每日2次90分鐘,真的好多,順帶可以做點什麼好呢?

⑨見朋友71h,41次,每次100分鐘,哭了


3.行動(計劃)

①面對面見朋友吧,最少每月1次

②瑜伽每周5次,保持節奏,保持例行事項

③閱讀理財類書籍,畢竟說不定有金錢獎勵;記錄每本書的名字和頁碼,字數便於統計閱讀時長

④規定時間看小說和電視,周末時間可電視2h或電影2h,上班時間小說限制每日1h

⑤觀察晚上陪娃時間做了什麼出現了什麼效果?設計一套例行事項



四、其他小結


1.現象(事實描述)

排列順序:娛樂>中心工作>吃飯>睡覺>交通>健康>陪伴>雜事>家務>社交>學習>休息>時間統計>復盤>自我提升


2.思考(收穫和不足)

由此排序可以看出在我心中給自己解壓才是重要的,但是反效果是在娛樂項目上花費的時間和次數越多,越會給自我施加壓力,且娛樂中並未真正放鬆身心,越娛樂越痛苦越浮躁;而學習復盤等能自我提升的事項最容易被拖延,早期報過100天學習訓練營,只要在公眾監督情況下會每日學習交作業,一旦個體行動立馬就拖延。


找到了每周出現三到四次的例行事項,整個流程不需要花費精力去思考;周末也要保持相同模式對自身習慣養成會比較好。

①:早起—洗漱—瑜伽—買飯—吃早飯—出門準備—交通—打掃衛生—理財—內帳

②:買飯—吃午飯—散步—午休


3.行動(計劃)

寒假開啟朋友圈公開打卡活動:早起,瑜伽,日行萬步,學習;保持和平時一樣的節奏



五、總結

看到量化後的數據,懂得了自我底線和情緒觸發點,中心工作時長每日5h左右足以,不苛求自己。多關注例行事項,減少決策疲倦,更有效規劃生活策略;享受簡化生活。


一直一直給自己做加法,現在終於開始做減法了。慢慢減少包袱向前走,在細節處感悟自身的好,越來越喜歡上記錄時間的感覺,也能越來越喜歡自己。


日期:2020.1.4  修改3次

字數:4141字

用時:9h


更多2020年度時間分析報告:



相關焦點

  • 加法(時間做減法,人生做加法)
    經常看到朋友圈轉發這一段話:人生是在做減法。這段話從時間意義上表示我們的生命有限,過了一天,生命就少了一天的時間,且行且惜!好友紛紛點讚或感嘆時光易逝、人容易老!讀到這句話,感觸良多!不知不覺,已進入而立之年中段!
  • 如何做對人生的減法,思維的加法?
    第一個減法:減掉低效率、低價值的事情去掉了低效、低價值的事情之後,我們的時間就會變得更加充裕,這個時候,問題又來,我們該咋用呢?說完後,莫泊桑得意地反問道:「福樓拜先生,您每天的工作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福樓拜笑了笑說:「我每天上午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下午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晚上,我還會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
  • 扎克伯格的時間管理:每天只計劃 4~5 小時真正的工作
    全球最年輕億萬富豪寶座的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為了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親自做了這26張PPT。 本文分享來自Facebook內部的26張PPT,希望能讓你快速提升工作狀態! 1、時間常有,時間在於優先。
  • 會給生活「做減法」的人,大都活得輕鬆自在
    會給生活「做減法」的人,大都活得輕鬆自在文/禮運暖天下山下英子《斷舍離》這本書,寫的就是讓大家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的身上,會發現生活變得輕鬆很多同樣的,化繁為簡,會給生活做減法的人,才會獲得舒心自在。減掉內心雜念當我們的房間堆滿很多雜物的時候,我們會覺得特別的擁擠,甚至還會限制我們的行動。一旦我們把無用的雜物都扔掉,房間馬上就會變得敞亮起來,好像連空氣都變得清新了。
  • 小公司要學會做管理減法
    一種是做加法。它是一種麻痺。很多領導人焦慮地跟我說,你看我的工作計劃很滿,我很忙,我也在盡心盡責,其實這是他們在迴避戰略問題。 一種是做減法。作為領導人,如果有10件事,只讓你選擇其中一件去做,你會非常痛苦,決斷力是創業者最稀缺的一種素質。 一個創業公司剛開始就花很多精力做管理是不對的。
  • 爸爸要求兒子每天戶外玩2小時,沒達到不準做作業
    爸爸要求兒子每天戶外玩2小時,沒達到不準做作業​喬志峰​爸爸要求兒子每天戶外玩2小時,沒達到不準做作業。羅漢說,為保護視力,父親要求他有足夠的戶外運動時間,「每天不玩兩小時不準做作業」。父親羅格認為,孩子擁有健康的身心更重要。(8月26日《三湘都市報》)​戶外活動,不僅可以保護視力,也可以通過運動強健體魄,同時更能開闊視野、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後者往往比前者更能塑造一個人的性格,實現綜合素質的養成。
  • Excel減法函數公式怎麼用與求日期時間差並轉為天與小時
    Excel沒有直接提供減法函數公式,但可以用求和函數公式和減號做減法運算,因此,Excel減法函數公式主要是指求和函數公式。做減法計算時,通常直接用減號,這樣比用求和函數公式書寫方便,效果又完全一樣。在做減法計算過程中,單純的數字相減比較容易,比較麻煩的問題做日期時間差,特別是跨小時與跨超過兩天的情況,這兩種情況若直接用減法常常會得到錯誤的結果,因此還得用其它輔助方法。有時為便於計算還要把計算結果轉天、小時或分鐘,做這些轉換需用Excel提供的日期時間函數。以下是Excel減法函數公式怎麼用以及求日期時間差的具體操作方法,操作中所用版本為 Excel 2016。
  • 小公司請多做減法,少談管理!
    一種是做加法。它是一種麻痺。很多領導人焦慮地跟我說,你看我的工作計劃很滿,我很忙,我也在盡心盡責,其實這是他們在迴避戰略問題。 一種是做減法。作為領導人,如果有10件事,只讓你選擇其中一件去做,你會非常痛苦,決斷力是創業者最稀缺的一種素質。
  • 《超級時間整理術》速讀:每天多出一小時
    一天只有24小時,總共分為睡覺的8小時,工作的8小時,以及剩下的8小時?但是我們經常會為了工作和無盡的瑣事浪費掉我們僅僅自己可以支配的8個小時,最後變得連3-4個小時的空閒時間都沒有。假如有一系列的方法可以讓我們每天多出一個小時呢?那麼我們的生活會有什麼改變?這本《超級時間整理術》會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 生活的減法
  • 月薪8萬,沒有假期,每天工作12小時你能堅持嗎?看完5點就知道了
    看到一個網友提出的問題:如果一個月給你8萬,沒有假期,每天工作12小時你能堅持嗎?我相信看到這樣的題目,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群體,回答一定是截然不同的。如果現在還處於月薪三五千,看不到方向,家庭經濟壓力比較大的年輕小夥,那一個月8萬,幹多長時間都不是問題。而如果是人過中年,已掉光頭髮,財富相對自由的人,他們或許會有所猶豫,畢竟這時候,健康才是第一位。所以,真正的問題本質是健康優先,還是高薪更重要?
  • 每天工作幾小時更成功
    原作:龔蕾   隨著智能機器自動化技術發展,人們對於每天工作時間重新思考。我們今天生活中,一般地每天工作8小時,經合組織研究,很多國家勞動者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   細分每天24小時,美國勞工部做了一份研究,每個人每天有24小時,平均睡覺時間7.6小時,一日三餐吃飯時間約1.1小時,工作時間約8.8小時,健身運動時間約2.5小時,做家務約1.1小時,照顧小孩或老人時間約1.2小時,其它約1.7小時。
  • 我們每天應該睡多長時間好?其實不同年齡段,睡眠時間不一樣
    好的睡眠質量,可以決定我們第二天工作的狀態,跟身體健康情況。其中需要我們注意的基礎,是要保證自己每天睡眠的時間。有的人說,這不用擔心,只要每天睡夠8個小時就是黃金標準。簡單來說,我們每天的睡覺時間,都要有一定的規律性。這樣讓我們體內的生物鐘形成了一個規律之後,就很難出現失眠、入睡困難等問題。但如果你因為工作的原因,長期要日夜顛倒,或者是總是熬夜,生物鐘也難成一個規律性。
  • 勞動法規定每天工作為8小時,而工作時間卻是12小時?可以告嗎?
    《勞動法》明文規定每天工作時間為8小時,而大多私企工作時間卻是12小時?可以告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工作時間又稱勞動時間,是指法律規定勞動者在一晝夜和一周內從事勞動的時間,工作時間的長度由法律直接規定,或由集體合同或勞動合同直接規定,勞動者或用人單位不遵守工作時間的規定或約定,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 做減法如何?
    原文連結:《做減法如何?
  • 雅思詞彙的做加法與做減法
    同學們在雅思考前準備的時候,詞彙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這個工作有兩個方面,我們不妨稱之為「做減法」和「做加法」。   做加法的意義是補充我們所欠缺的詞彙。大量的實例告訴我們,具有大學英語CET6英語基礎的考生之中拿到已經成為出國基本要求的雅思閱讀6分甚至更高的分數的比例是相當高的。
  • 死帳活要,做減法!
    個人之間的債務糾紛與金融機構的借貸糾紛,性質雖同,但在時間消耗與財力承受方面是個人損失不起的,因此個人債務不能用常規金融機構的操作方式:自身「畫個圈」,然後躺裡睡大覺。扔給法院去催討,其實在債務糾紛中,法院能做的就是調解,判決與執行!最終錢能否第一時間要回,還要看債權人畫的圈能否變小,再變小以靈活多變的形態把「死帳」盤活!
  • 歐洲的慵懶國家,每天工作5小時,農民年收入超過30萬
    就拿最基礎的工作來說,每個國家的工作時長都不一樣,它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而且也與當地所處的人文環境有關。非洲的上班時間和回報就不成正比,累死累活一天可能也就只能維持溫飽;而亞洲則處於中等狀態,既有像我國一樣的996,也經常出現日本加班猝死的事情,工作時間長但是有相應的回報;歐洲的生活節奏更加舒緩,工作時間也很短,但是收入卻很高。
  • 每天工作2小時,副業6小時,我是如何做到月入5萬的?
    剛開始每天的時間完全不夠用,上班的8小時,能不加班就偷笑了,下了班回家經常也是忙到凌晨2、3點,隔天6點就要起床,就這樣折騰了半年,我徹底崩潰了:爆痘痘、掉發、精神恍惚,還經常流鼻血,所有社交活動也停掉了,因為出門都在盯著手機,被朋友嫌棄到不行.
  • 素萬寢具,給人生做減法,給睡眠做加法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這樣的情況:經歷了連夜加班,好不容易有時間休息睡覺。  早上起床,剛睜眼就覺得非常睏倦。  晚上回家,沒做什麼事情,但還是感覺累得不行,仿佛身體和靈魂都被掏空。  大部分的人會將「休息」等同於「讓身體休息」,其實「身體疲憊」和「大腦疲憊」是兩種不同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