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請多做減法,少談管理!

2020-12-19 騰訊網

通常來說,領導人做事有兩種風格。

一種是做加法。它是一種麻痺。很多領導人焦慮地跟我說,你看我的工作計劃很滿,我很忙,我也在盡心盡責,其實這是他們在迴避戰略問題。

一種是做減法。作為領導人,如果有10件事,只讓你選擇其中一件去做,你會非常痛苦,決斷力是創業者最稀缺的一種素質。

一個創業公司剛開始就花很多精力做管理是不對的。因為從管理學上看,一個人的有效溝通是不能超過6個人的,超過這個數字,溝通效率會變得非常低下。

所以我覺得小公司,不光要在戰略方向、路徑上做減法,組織上也要做減法。組織上如何做減法呢?我給大家四點建議。

1

找儘可能少的人

創業公司首先要聚焦業務,想清楚自己的戰略是什麼。確定了戰略之後,要去尋找戰略對口的人才。跟戰略對口的人共事,做事效率才高。

戰略想清楚後,最重要的是找人。找人和想戰略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你戰略想不清楚,其實你找不對人,你也不容易說服人。因為戰略的思考以及對核心競爭能力和壁壘的思考會轉化為公司需要什麼樣的必備核心技能,而核心技能是由人掌握的。

所以你的戰略想得越透,你對所規劃需要找的人的描述就越清楚。我們有時候講一個公司有 DNA。

什麼叫 DNA,其實簡單講,我理解就是戰略想透之後,組織了一群適合這個戰略方向的有那種特定技能的一群人。所以找人這件事情,其實非常考驗你對自己創業方向的思考深度。

如果一個小公司連自己的戰略都沒驗證清楚,就開始用一個大公司的視角做人才培養了,這會浪費很多管理精力。所以小公司要找儘可能少的人,能僱一個人,絕對不僱兩個人。

2

你找到的員工怎樣你便怎樣

找人一定不容易,你花多少精力和心血以及你對找人有多重視,我覺得每個人見仁見智,但我時時提醒我們基金投資的創業者們,其實你對找人的重視程度充分反映在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以及你對這個品質的要求上,跟你自身對這個事情的重視程度是掛鈎的。

比如雷軍,第一年就是 2010 年,整個小米在幹嘛呢?實際在「玩兒」。如果我們要看有沒有所謂的產品,沒有。

我覺得這是在磨練團隊以及在磨練團隊中找人,但是這個團隊一旦開進起來,速度驚人。所以我覺得找人極其關鍵,你要足夠重視。

3

找到你能找到的最優秀的人

很多創業者跟我說,說服一個有能力的人為自己工作特別難,所以他們就偷懶去找一些信任的人,其實這是對執行力的稀釋。

你是不是儘可能找到你所能找到的最優秀的人,我有一個定語,你所能找到的最優秀的人。

有的人會說你講的這個經驗對我們沒用,我又不是雷軍。2010 年的 10 個月裡面,雷軍給我打電話說他很痛苦,和一個人談了 5 天,每天 10 小時以上,我說服不了他加入。

我就開玩笑講,不能因為你叫雷軍,創業就能偷懶的。我的意思是說,哪怕有成功經歷的人創業,說服一個有能力的人來為他工作也不容易。創業者不能因為說服一個有能力的人來工作很難,就去找比你弱的人。

我認為一個公司組隊要避免找能力比自己弱的人,要儘量找能力最強的人。你看劉備的手下,諸葛亮、張飛、關羽都比他強,這就是做減法的思維。

不管你有多優秀,你都要儘可能找到你身邊你能找到的最優秀的人。自己很強還能欣賞別人很強以及有能力把最強的人聚集起來,這個就叫領導力,這是和戰略相關的,為什麼呢?

你要說服一個很牛的人,他自己都野心很大,如果你的 Vision 不是足夠大,甚至是不比他更大,我覺得人家加入你是有病。

所以你要能說服一些優秀的人加入到你的團隊,首先要求你的戰略方向,你的 Vision 能打動他。

很多同事有時候講很難,首先有可能是你的 Vision 不對,你站在珠穆朗瑪峰看世界和你站在海平面或者站在鋼筋水泥的城市看世界,你的視野不一樣。

我想呼籲一下,找人其實和你的戰略思考深度關聯,它跟你是不是認同別人的價值深度關聯。

4

找那些能自驅動的人

找人這件事情是你建立公司執行力的第一步,還有個好處在於,我也分享一下我的感受:我非常欣賞今天的網際網路是精益創業Lean Startup。

什麼叫精益創業,我覺得有幾個特徵:因為你找的人都是自驅動的人,最好的管理是不用管理,因為他比你還打了雞血要讓這件事情成功。

小公司找團隊不要找需要被管理的人,要找有自驅動力,他被你的 Vision 所感化,他自願加入。

人數越少越好,我不知道要多少,有的可能 10 個人就夠了,有的 30 個人,有可能更多。如果你自信你找來的個個都是特種部隊,其實不需要太多人。我比較反對創業公司找一幫需要花時間培養培訓的。

今天和 5 年前創業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5 年前創業這件事情大家都沒有那種衝動,今天創業已經是個顯學。你去問很多年輕人,最好的工作在 90 年代是加入跨國公司,今天最好的工作是創業。

我覺得這是有機會給大家延攬到一流的人才一起幹一些事情。在今天創業環境裡,還有必要去招沒有經驗的大學生,一點一點培訓嗎?如果有選擇,是不是找有經驗效率高足夠快的人?

在這件事上,我和有些創業者是有不同意見的。我的不同意見不是對於培養人的反對,不是這個意思。

我是說對於小公司現在去從頭培養是不是太奢侈,是不是把精力放到去找足夠優秀的人?當每個人都很優秀,其實你不需要很多人。人一多,效率就低,事就複雜,人少容易突破。

我覺得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用管理,小公司一定要找能自我驅動的人。你為什麼要管他呢?如果他自己上杆子要幹這件事,你唯一幹的事情就是梳理業務。

小公司跟大公司比,優勢就是快。管理對小公司太奢侈了,中大型公司才搞管理。

所以,小公司的團隊一定要找能自我驅動的人才。當然這些主要是針對初創公司,初創公司應該做減法,但當業務發展到一定階段,肯定是要做乘法和加法的。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會24小時內刪除並表示歉意。

此時此刻,請在右下角點個「在看」吧!右上點「···」可分享朋友圈。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相關焦點

  • 小公司要學會做管理減法
    一種是做加法。它是一種麻痺。很多領導人焦慮地跟我說,你看我的工作計劃很滿,我很忙,我也在盡心盡責,其實這是他們在迴避戰略問題。 一種是做減法。作為領導人,如果有10件事,只讓你選擇其中一件去做,你會非常痛苦,決斷力是創業者最稀缺的一種素質。 一個創業公司剛開始就花很多精力做管理是不對的。
  • 給目標做減法,學會放棄,人生少即是多
    在1997年回歸蘋果,當時公司幾近瀕臨破產,產品挺多的,但無一能拿得出手。賈伯斯立即大刀闊斧改革,砍掉數十款產品,停止了不合理的研發和生產,並開始研發新產品iMac和OS X作業系統。他在觀念、開發思路、細節等方面與眾不同的概念,追求簡單,創新思路融匯貫通到產品中。
  • 風險管理公司在「做減法」中尋「加分項」
    近幾年期現業務中基差、含權貿易等模式的推廣,為大量缺乏專業期貨團隊的產業企業提供了間接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的機會,加速了實體企業風險管理意識的提升,改變著現貨市場傳統的貿易模式。但隨著市場宏觀環境變化加快,監管、合規要求持續收嚴,期現業務發展空間和業務利潤持續被壓縮,風險管理公司面臨不小的挑戰。
  • 因為你做的太多了!吳軍博士告訴你:人生需要做減法!
    因為太忙了,總是有許多事情需要做!忙的沒有時間,是很多人的生活寫照。儘管累到吐,也沒有多少人去思考,為什麼要把自己整這麼累!針對眾人的這一普遍現象,吳軍博士在《見識》一書中,告訴大家:人生需要做減法!什麼?減法?人生不應該做加法嗎?為什麼要做減法?
  • 數學知識小課堂,教你如何解決強弱減法,以及減法與距離
    今天小編教大家如何解決強弱減法,以及減法與距離。一起來看一下吧。如何計算1012-676——減法與距離(「爬山時的減法」)加法與減法是相逆的。因此,在思考「1012減去多少等於676」時,只需反過來思考,「676加多少等於1012?」
  • 嗨媽經驗談 如何正確規劃孩子的興趣班?學會給孩子做減法
    這些家長90%以上都反饋了後悔的經驗,表示如果可以重來,會在孩子4-5歲的時候多給孩子報幾個興趣班。這些家長大部分的想法是,孩子還小,學這些沒用,等上學了,大一點了再說。結果發現,孩子越大,越沒有時間,小時候因為沒有興趣班,大量的時間被動畫和電子產品侵佔,導致孩子最後的興趣變成看手機,打遊戲。等上學以後,課業越來越緊,在想讓孩子去上興趣班,孩子顯然對電子產品興趣更大,很多東西已經學不進去了。
  • 做減法如何?
    原文連結:《做減法如何?
  • 流程做「減法」、服務做「加法」 確保海南小微企業及時享受普惠性...
    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是今年減稅的重頭戲,為全力確保海南轄區小微企業及時享受國家減稅降費政策紅利,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找準小微企業減稅退庫辦理業務中的「難點」,積極創新,在退庫流程上做「減法」,在退庫服務上做「加法」,助力小微企業減免退庫辦理駛入「快車道」。
  • 死帳活要,做減法!
    扔給法院去催討,其實在債務糾紛中,法院能做的就是調解,判決與執行!最終錢能否第一時間要回,還要看債權人畫的圈能否變小,再變小以靈活多變的形態把「死帳」盤活!死帳活要的首要條件就是運用「生意人」思維去做減法!當你越走越累時(追討過程),適當丟棄一些物件(利益),才能走到目的地(達到目的)。
  • 不要和上市公司老闆走太近!私募大咖王強:投資是個做減法過程 做好...
    私募大咖王強:投資是個做減法過程 做好這三件事最重要】王強表示,就個人來說,投資是個做減法的過程,目前他更多聚焦在網際網路和消費行業,對衝理念來自對市場的敬畏。在公司層面,為更好發揮團隊優勢,保銀採用平臺型管理,真正做到投研一體化。而對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市場問題,他認為集中和分化會是A股市場的長期主旋律。
  • 親子英語:必須做減法,只須三句話
    家長只要始終遵循「三句話,十二字」,就足以將孩子培養成為英語小超人,多語小超人。
  • 斷舍離:成功的人,都在給生活做減法
    在現代社會中流行的「斷舍離」的概念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嘗試和接受。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去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給生活做減法我們的父母輩、祖父母輩經歷過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對物質匱乏的恐懼植根於他們的內心深處,他們潛意識中害怕需要用的時候缺少相應的物品。因此,家裡囤積了過量的衛生紙、洗衣液、棉被、牙膏、肥皂、購物袋......儘管家門口就有便利店,儘管大超市距離家也不過幾百米。
  • 家庭教育做減法,學會「少說少做」,孩子更優秀
    教育應該學會做減法,學會逐漸放手,訓練孩子養成好習慣,發現並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才能讓孩子收穫更多,才是聰明父母的選擇。少嘮叨,身教重於言傳《少年派》中,逼得閆妮嘆息「快18了,啥都不懂」的女兒林妙妙是怎麼養成的?
  • 【鄒景平專欄】英語減法教學:教得少,學得好
    就是教材減半、沒有進度、沒有家庭作業,推動的重點是老師不須要把課本教完,而是要讓學生真正學會。所有的教學和練習都在課堂內完成,只要有學生說「不會」,老師就要停下進度,教到會為止。  推動這次實驗的是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陳超明教授。他說臺灣的國小英語教學,老師多在追趕進度,不斷灌輸內容,卻把真正的練習轉化為了家庭作業,讓父母親或者安親班來接手完成。
  • 史玉柱談公司架構:組織結構扁平化,管理越簡單越好
    史玉柱談公司架構:組織結構扁平化,管理越簡單越好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史玉柱最近裁掉了大批幹部,那麼他為什麼會下這樣的狠招呢?一方面是因為巨人網絡管理人員太多導致機構臃腫和效率的下降,另一方面這樣的管理結構壓抑了年輕人的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改革便勢在必行。
  • 不要和上市公司老闆走太近!私募大咖王強:投資是個做減法過程,做好...
    王強表示,就個人來說,投資是個做減法的過程,目前他更多聚焦在網際網路和消費行業,對衝理念來自對市場的敬畏。在公司層面,為更好發揮團隊優勢,保銀採用平臺型管理,真正做到投研一體化。而對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市場問題,他認為集中和分化會是A股市場的長期主旋律。
  • 投資應該做「加法」還是「減法」
    來源:炒基蛋對於基金投資,無論是剛入門的投資小白,還是曾經的你,都可能有過下面情形:□基金買著買著,數量就飆升,自己持倉一看十幾隻,甚至20多隻。上面的情況,大家多多少少會遇到。投資上,投資理念可以多接觸,但具體到投資上也做「減法」。就拿上面基金持有數量來說,每人投資5-8隻基金就可以了,再多的話可能就出現「同質」基金了。選擇一類投資理念。
  • 我友網追蹤:「富二代」劉旭做「減法」
    說到我友網此前布局失敗,公司創始人劉旭對《第一財經日報》坦陳。本報前周報導了我友網大裁員背後的泡沫化背景。近日,我友網創始人劉旭已被迫回歸公司親自管理。他說,我友網之前一口氣布局32個垂直領域,是「全身騰空四肢齊動出擊」,結果只會有一個:「屁股砸地,摔得很慘」。
  • 加法(時間做減法,人生做加法)
    經常看到朋友圈轉發這一段話:人生是在做減法。這段話從時間意義上表示我們的生命有限,過了一天,生命就少了一天的時間,且行且惜!好友紛紛點讚或感嘆時光易逝、人容易老!讀到這句話,感觸良多!不知不覺,已進入而立之年中段!
  • 券商APP從做「加法」轉向做「減法」:有券商擬率先引入APP小程序平臺
    火山君從長城證券方面獲悉,今後公司一些業務辦理功能和創新業務的嘗試都會以小程序的形式在「長城鍊金術」APP上發布,未來「長城鍊金術」也可能將開放小程序的接口,讓第三方在APP上發布他們自己的小程序。此外,火山君注意到,就廣義上的小程序而言,其他券商也已有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