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研究生研製出翻譯臂環 成為失語者與普通人溝通的橋梁

2020-12-15 川北在線網

兩名研究生研製出翻譯臂環 成為失語者與普通人溝通的橋梁

時間:2017-05-23 10:21   來源:網易新聞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兩名90後研究生發明翻譯臂環 能將手語轉化成語音來源:網易新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王娜娜,清華大學研究生黃爽,歷時兩年,為失語者群體研究出一款直接將手語轉化成語音的翻譯臂環。應用後,可以實現失語者與普通人的流利對話。她們說,團隊從沒想過賺錢

    原標題:兩名90後研究生發明翻譯臂環 能將手語轉化成語音——來源:網易新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王娜娜,清華大學研究生黃爽,歷時兩年,為失語者群體研究出一款直接將手語轉化成語音的翻譯臂環。應用後,可以實現失語者與普通人的流利對話。她們說,團隊從沒想過賺錢,只想幫失語者朋友解決溝通障礙。

    相關新聞

    90後女學霸研發手語翻譯器 通過臂環捕捉肌電信號

    演示者用手指向前方,又做出點讚的手勢,「你好」的文字快速地反應在App「手音」的界面上。捕捉手部運動的肌電信號的是演示者手臂上的黑色臂環,看上去像跑步時用的護腕。

    「手音」是一款針對失語者的小眾產品,預計今年5月下旬上線。普通人可能難以想像這款產品的意義所在——手語是失語者彼此溝通的橋梁,但對於普通人來說是比所有外語都難的語言,「手音」將做潤物細無聲的溝通橋梁。

    「手音」的創始人王娜娜和聯合創始人黃爽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級的學生,她們是同一個宿舍的閨蜜,兩個充滿活力的女生在2015年開始想為失語者做些什麼。

    在一次活動上,王娜娜認識了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畢業的失語者張權,並成了好朋友。因為王娜娜不會手語,這兩位現實中的朋友相處更像網友,即便見面也往往會求助微信溝通。

    回到宿舍,王娜娜把張權的故事告訴了黃爽。她們此後認識了更多的失語者,也愈發感到溝通的困難。「有時我覺得我說話是在 傷害 他們,一聊得開心就在想是不是忽略他們了,甚至有些自責。」王娜娜說。

    兩個善良的姑娘一直在想,張權是失語者中的幸運兒,不僅可以上學還有工作,更多的失語者因為溝通一直是社會的邊緣人,她們假想:老闆開會聽不見,點外賣沒辦法和店家溝通,別人怎麼能接納他們?《新聞聯播》有手語同步翻譯,可其他直播節目如果沒有字幕,失語者就永遠無法享受它。

 

    上網一查,數字更讓兩人咋舌:失語者(包含聽障人士、腦中風患者、腦癱患者和漸凍症患者)在中國的數量達到7000萬人,佔總人口的5%,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兩個人想起了參加「馮如杯」(馮如杯為北航校內學生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時的圖像識別項目,當時這個項目獲得了一等獎,或許可以用這種技術幫助失語者。王娜娜回憶:「我們感覺發現了一個沒有人發現的需求,想成為第一個實現它的人,也讓我們所學的知識有價值。」

    於是,她倆著手研究手語翻譯的可行性,開始查論文、做實驗、寫代碼,用馮如杯一等獎獎金5萬元作為啟動資金行動起來。圖像識別被否決了,因為不能隨時攜帶攝像頭;手套被否決了,因為太引人注意,最終確定了通過臂環捕捉肌電信號的方法。因為智能手錶逐漸普及,失語者帶著臂環看上去並不突兀。

    產品一次次迭代,為的是要保護失語者的尊嚴。黃爽記得,她們做過「體驗一天失語者」的活動。在便利店,因為結帳時需要了解價格,失語者只能通過手機和店員溝通,時間稍長排在後面的人開始不耐煩地催促。「如果別人知道我是失語者可能會體諒,但不知道就會埋怨,越埋怨我越著急。」一些失語者不願意別人稱呼他們為「聾人」,自己會寫成「龍人」。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北京兩學生研發翻譯臂環 有望使失語者與普通人「對話」
    新京報快訊(記者潘佳錕)北京兩名學生歷時兩年,為失語者群體研究出一款翻譯臂環,可直接將手語轉換成語音,實現失語者與普通人「對話」。今日(5月22日),新京報記者從該團隊獲悉,目前該臂環仍在開發升級中,完成後可滿足失語者群體日常生活所需用語。
  • 兩名90後研究生發明翻譯臂環 能將手語轉化成語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王娜娜,清華大學研究生黃爽,歷時兩年,為失語者群體研究出一款直接將手語轉化成語音的翻譯臂環。應用後,可以實現失語者與普通人的流利對話。她們說,團隊從沒想過賺錢,只想幫失語者朋友解決溝通障礙。
  • 把手語翻譯成語音!兩名90後女生發明翻譯臂環
    兩年前,讀大三的王娜娜結識了聾人朋友張權。因為不懂手語,即使當面交流,她也不得不用微信打字。這次交談前,王娜娜已經為翻譯手語忙了八、九個月。聽到「閨蜜」幾乎從根本上否定自己的研究,王娜娜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感到慶幸。她說,自己一直在沿著技術邏輯推進,卻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如何才能讓失語者使用。王娜娜:「後來我看家裡的小朋友,學彈鋼琴,老師說手指該用力的時候,小朋友沒用力。我就問老師這怎麼能看出來的,老師說看肌肉的用力情況,肌肉沒有動指法肯定不對。
  • 把手語翻譯成語音!兩名90後女生發明翻譯臂環
    王娜娜和黃爽,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清華大學的一年級研究生,一個23歲,一個22歲。和許多這個年紀的女孩不同,她倆並不熱衷梳妝打扮,也很少關注流行的影視劇、偶像明星。大約兩年前,她們開始用業餘時間,為失語者群體,研究一款直接將手語轉化成語音的翻譯臂環。兩年前,讀大三的王娜娜結識了聾人朋友張權。因為不懂手語,即使當面交流,她也不得不用微信打字。
  • 2名90後女生發明翻譯臂環 可將手語轉化成語音
    把手語翻譯成語音!兩名90後女生發明翻譯臂環) 王娜娜:「我有一個聾人朋友講說,他投簡歷,然後別人給他打電話,他接不了,也說不了。」黃爽:「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因為種種原因,造成語言功能障礙,我們叫他們「失語者」。
  • 給失語者尊嚴! 北航清華女學霸研發手語翻譯器
    捕捉手部運動的肌電信號的是演示者手臂上的黑色臂環,看上去像跑步時用的護腕。  「手音」是一款針對失語者的小眾產品,預計今年5月下旬上線。普通人可能難以想像這款產品的意義所在——手語是失語者彼此溝通的橋梁,但對於普通人來說是比所有外語都難的語言,「手音」將做潤物細無聲的溝通橋梁。
  • 90後女學霸研發手語翻譯器 通過臂環捕捉肌電信號
    捕捉手部運動的肌電信號的是演示者手臂上的黑色臂環,看上去像跑步時用的護腕。­  「手音」是一款針對失語者的小眾產品,預計今年5月下旬上線。普通人可能難以想像這款產品的意義所在——手語是失語者彼此溝通的橋梁,但對於普通人來說是比所有外語都難的語言,「手音」將做潤物細無聲的溝通橋梁。
  • 90後創業團隊設計手語翻譯臂環助力聽障人士溝通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雯婷):近日,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90後創業團隊為聽障人士設計的手語翻譯臂環,獲得了「極•致未來」全球責任創新挑戰賽的冠軍。這一賽事共計收到2075份方案,其中有超過八成的作品出自中國各大高校的大學生之手。
  • 能把手語翻譯成文字的工具誕生!失語人群已經可以帶著它去點咖啡了
    有兩位開發者的朋友就是這樣一位聽障失語者。為了和他更好的交流,她們想通過自己所掌握的技術解決這個問題——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她們展示了一個叫「手音」的手語翻譯器。她們採集了200個手勢,近20萬的數據,通過手機把採集到的手語轉化成文字。你看,這位朋友已經能用手語在咖啡館點咖啡了:不過,這已經不是開發者第一次採集手語手勢研發翻譯器了。
  • 失語症的AAC溝通輔具設計 | 課程回顧
    AAC的形式溝通有很多種不同的形式,比如說話,即使是無口語的人,還是可以說一些詞,但是對於有言語語言障礙的人,說話並不能滿足他們所有的溝通需求,並不能讓他們成為一個有效的溝通者。行為、表情、手語、溝通設備都是溝通的形式,而 AAC 是一種溝通形式的組合,溝通障礙人群通常需要這些形式的組合來成為有效的溝通者,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更是要鼓勵使用多種溝通方式。語言和口語:AAC可以支持語言和讀寫發展,鼓勵自然說話。研究表明,在使用AAC之後,89%的孩子口語產生量增加了。
  • 滬開發視頻手語翻譯APP 搭建一座聽障人士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而今後,每當聽障人士需要與健聽者溝通時,可以在「伴你無礙」上求助,一鍵呼叫在線手語翻譯員,接到呼叫後手語翻譯員可通過視頻提供實時手語翻譯服務,幫助解決溝通障礙。  這款「聽障者神器」究竟是怎麼來的?  王先生去醫院看病,由於溝通不便,只能依靠觀察手勢或唇形的方式,連猜帶蒙地揣度醫生、護士說話的意思。之前有一次,他還鬧過一個「烏龍」,將護士「想核對病歷卡上信息」的意思誤解為「你患了重大疾病」。這一次,他打開「伴你無礙」APP,請手語翻譯員幫忙溝通。在手語翻譯員的幫助下,雙方的溝通十分順暢。  目前,「伴你無礙」APP的視頻手語翻譯服務正以上海為核心輻射全國。
  • 解放被禁錮的靈魂——臺灣新創研發「眼動科技」軟體,為失語者開啟一扇溝通的窗
    若世上的每一個人,都能跨越民族與國家的隔閡,使用同種語言溝通,是什麼樣的景象呢?19 世紀,一位波蘭醫生懷著「平等溝通」的願景,費時 10 年撰寫《第一本書》,奠定「世界語」的基礎;而到了 21 世紀,人們同樣抱持「溝通無礙」的想望,透過創新科技跨越視覺、聽覺等障礙,搭起人們溝通的橋梁。本月專題搜羅海內外的創新解方與大家分享——只要有愛,溝通無礙。
  • 雙語失語症特異性障礙、評估、治療與康復
    1 雙語失語症語言障礙的特異性表現       1.1 雙語的非平行性損傷      雙語(多語)者大腦中存在兩個(多個)語言系統,雙語者的所有語言都受相同的大腦功能區支配,同一腦區受損,所有語言都應表現出相同的障礙。
  • 師大翻譯志願者|在疫情中,架起溝通的橋梁
    為了協助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海關人員工作,我校緊急召集外語學院20名朝鮮語、10名法語專業師生,與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醫科大學的志願者們組成了翻譯突擊隊。從大二到大四,從研究生到老師,他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的廊橋外擺放著9組桌椅,藍色的桌布上整齊地擺放著一摞信息填寫單。
  • 《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簡介
    為此,小編今天為大家推薦《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 標準版)》失語症測驗,此測驗是北京語言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在西北命名成套測驗和西北動詞語句成套測驗基礎上, 結合現代漢語語音、詞彙、句法和語義特點以及中國人的認知心理, 聯合研發了適用於漢語母語者的失語症語言能力評估成套測驗。
  • 翻譯「小分隊」 架起防疫無障礙溝通橋梁
    文登傳媒網訊 為做好防範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輸入工作,文登在集中觀察點組建起精幹的外事翻譯隊伍,加強對外籍人士觀察期間身體情況、飲食需求以及情緒安撫等工作跟進,及時掌握觀察人員需求,架起了一座防疫無障礙溝通的橋梁。  在文登集中觀察點,從2月25日開始這裡就陸續接收從機場送過來的入境人士,其中也包括不少不通中文的「老外」。
  • 《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在京出版發行
    量表的設計者北京語言大學高立群教授和美國西北大學Cynthia Thompson(辛西婭·湯普森)教授共同出席了發布會,並就量表的設計原理、研製過程、功能用途以及臨床應用前景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標準版)是北京語言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美國西北命名成套測驗(Northwestern Naming Battery,簡稱NNB)和西北動詞語句成套測驗(Northwestern Assesment of Verb and Sentences,簡稱NAVS )基礎上,結合現代漢語的語音、詞彙、句法和語義特點以及中國人的認知心理,歷時兩年八個月,聯合研發的適用於漢語母語者的失語症語言能力評估成套測驗
  • 失語症是什麼,你了解失語症嗎?
    失語症是一種語言障礙,是由大腦受損引起的。失語症是一種以突然喪失溝通能力為特徵的疾病。它最常見發生在腦損傷後,最常見的是中風。其他較不常見的病因包括腦瘤或進行性神經疾病。失語症主要影響成年人的中晚期,但任何人都可以,包括年幼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