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學生研發翻譯臂環 有望使失語者與普通人「對話」

2020-12-15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潘佳錕)北京兩名學生歷時兩年,為失語者群體研究出一款翻譯臂環,可直接將手語轉換成語音,實現失語者與普通人「對話」。今日(5月22日),新京報記者從該團隊獲悉,目前該臂環仍在開發升級中,完成後可滿足失語者群體日常生活所需用語。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王娜娜和清華大學研究生黃爽為失語者群體研究出一款翻譯臂環。失語者戴上後,每做出一個手語動作,該臂環就能將其翻譯成語音,使失語者與普通人實現「對話」。

據了解,2015年6月,這兩名學生同其他人包括失語者成立手音團隊,共同研發翻譯臂環,目前該團隊核心成員有六七人。

今日,新京報記者從該團隊獲悉,目前臂環只是測試樣機,僅有十幾個,裡面收錄有200多個手語動作。該團隊媒體對接人杜博偉表示,「現在這個臂環還在開發迭代的過程中,具體完成時間還不確定。臂環完成升級後,可滿足失語者群體日常生活所需用語,涵蓋衣食住行。」

對於臂環升級的情況,杜博偉介紹,「以前做完一個動作需要等待2秒,等升級後等待時間會縮短,而且還可以實現整句翻譯。」

相關焦點

  • 兩名研究生研製出翻譯臂環 成為失語者與普通人溝通的橋梁
    兩名研究生研製出翻譯臂環 成為失語者與普通人溝通的橋梁時間:2017-05-23 10:21   來源:網易新聞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兩名90後研究生發明翻譯臂環 能將手語轉化成語音來源:網易新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王娜娜,清華大學研究生黃爽,歷時兩年,為失語者群體研究出一款直接將手語轉化成語音的翻譯臂環
  • 給失語者尊嚴! 北航清華女學霸研發手語翻譯器
    捕捉手部運動的肌電信號的是演示者手臂上的黑色臂環,看上去像跑步時用的護腕。  「手音」是一款針對失語者的小眾產品,預計今年5月下旬上線。普通人可能難以想像這款產品的意義所在——手語是失語者彼此溝通的橋梁,但對於普通人來說是比所有外語都難的語言,「手音」將做潤物細無聲的溝通橋梁。
  • 兩名90後研究生發明翻譯臂環 能將手語轉化成語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王娜娜,清華大學研究生黃爽,歷時兩年,為失語者群體研究出一款直接將手語轉化成語音的翻譯臂環。應用後,可以實現失語者與普通人的流利對話。她們說,團隊從沒想過賺錢,只想幫失語者朋友解決溝通障礙。
  • 90後女學霸研發手語翻譯器 通過臂環捕捉肌電信號
    捕捉手部運動的肌電信號的是演示者手臂上的黑色臂環,看上去像跑步時用的護腕。­  「手音」是一款針對失語者的小眾產品,預計今年5月下旬上線。普通人可能難以想像這款產品的意義所在——手語是失語者彼此溝通的橋梁,但對於普通人來說是比所有外語都難的語言,「手音」將做潤物細無聲的溝通橋梁。
  • 2名90後女生發明翻譯臂環 可將手語轉化成語音
    把手語翻譯成語音!兩名90後女生發明翻譯臂環) 王娜娜:「我有一個聾人朋友講說,他投簡歷,然後別人給他打電話,他接不了,也說不了。」黃爽:「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因為種種原因,造成語言功能障礙,我們叫他們「失語者」。
  • 把手語翻譯成語音!兩名90後女生發明翻譯臂環
    兩年前,讀大三的王娜娜結識了聾人朋友張權。因為不懂手語,即使當面交流,她也不得不用微信打字。王娜娜:「黃爽就跟我說,用攝像頭去做不現實,在大街上誰幫失語者拿攝像頭?」這次交談前,王娜娜已經為翻譯手語忙了八、九個月。聽到「閨蜜」幾乎從根本上否定自己的研究,王娜娜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感到慶幸。她說,自己一直在沿著技術邏輯推進,卻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如何才能讓失語者使用。王娜娜:「後來我看家裡的小朋友,學彈鋼琴,老師說手指該用力的時候,小朋友沒用力。我就問老師這怎麼能看出來的,老師說看肌肉的用力情況,肌肉沒有動指法肯定不對。
  • 把手語翻譯成語音!兩名90後女生發明翻譯臂環
    王娜娜和黃爽,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清華大學的一年級研究生,一個23歲,一個22歲。和許多這個年紀的女孩不同,她倆並不熱衷梳妝打扮,也很少關注流行的影視劇、偶像明星。大約兩年前,她們開始用業餘時間,為失語者群體,研究一款直接將手語轉化成語音的翻譯臂環。兩年前,讀大三的王娜娜結識了聾人朋友張權。因為不懂手語,即使當面交流,她也不得不用微信打字。
  • 【全國助殘日】讓手語「發聲」:90後學霸研發手語翻譯器
    在中國,存在語言功能障礙的失語者數量龐大。如何幫助他們交流,是世界上很多研究機構的課題,但成果大多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王娜娜和黃爽,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清華大學的一年級研究生,一個23歲,一個22歲。大約兩年前,她們開始用業餘時間,為失語者群體,研究一款直接將手語轉化成語音的翻譯臂環。
  • 能把手語翻譯成文字的工具誕生!失語人群已經可以帶著它去點咖啡了
    有兩位開發者的朋友就是這樣一位聽障失語者。為了和他更好的交流,她們想通過自己所掌握的技術解決這個問題——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她們展示了一個叫「手音」的手語翻譯器。她們採集了200個手勢,近20萬的數據,通過手機把採集到的手語轉化成文字。你看,這位朋友已經能用手語在咖啡館點咖啡了:不過,這已經不是開發者第一次採集手語手勢研發翻譯器了。
  • 90後創業團隊設計手語翻譯臂環助力聽障人士溝通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雯婷):近日,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90後創業團隊為聽障人士設計的手語翻譯臂環,獲得了「極•致未來」全球責任創新挑戰賽的冠軍。這一賽事共計收到2075份方案,其中有超過八成的作品出自中國各大高校的大學生之手。
  • 《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簡介
    為此,小編今天為大家推薦《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 標準版)》失語症測驗,此測驗是北京語言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在西北命名成套測驗和西北動詞語句成套測驗基礎上, 結合現代漢語語音、詞彙、句法和語義特點以及中國人的認知心理, 聯合研發了適用於漢語母語者的失語症語言能力評估成套測驗。
  • 解放被禁錮的靈魂——臺灣新創研發「眼動科技」軟體,為失語者開啟一扇溝通的窗
    臺灣科技新創團隊森思眼動,研發符合失語者需求的眼動軟體,用科技協助失語者找回話語自主權,更找回生活的色彩。張著口卻發不出聲、聽著話卻無法表達,即使家人朋友都圍繞在身邊,溝通的距離仍十分遙遠。失語者如同被禁錮的靈魂,意識清晰卻困在一具軀殼中無法動彈。
  • 《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在京出版發行
    央視網消息:昨天(3月29日)上午,北京語言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在京隆重舉行發布會,正式推出雙方共同合作研發的《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標準版)。  中國失語症語言評估量表(標準版)是北京語言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美國西北命名成套測驗(Northwestern Naming Battery,簡稱NNB)和西北動詞語句成套測驗(Northwestern Assesment of Verb and Sentences,簡稱NAVS )基礎上,結合現代漢語的語音、詞彙、句法和語義特點以及中國人的認知心理,歷時兩年八個月,聯合研發的適用於漢語母語者的失語症語言能力評估成套測驗
  • 失語症是什麼,你了解失語症嗎?
    這些症狀包括:不流利失語症這種形式的失語症也被稱為Broca『s失語,在這種失語症中,大腦的左額葉區域受到影響。對於失語症不流利的人來說,言語是非常有限的,通常限制在少於四個字的短語上。詞彙量有限,有條件的人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形成聲音。布洛卡失語症患者通常能理解語言和閱讀能力,但他們的寫作能力可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 《DNF》維度衝擊臂環加什麼 100維度衝擊臂環裝備加成圖鑑
    導 讀 DNF維度衝擊臂環怎麼樣?
  • 機器翻譯會是人力翻譯的終結者嗎?
    A 澳門現狀 人力翻譯已不能滿足需求  澳門理工學院院長李向玉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精通葡萄牙語,因機緣巧合留在澳門工作了數十年。在他的專業眼光看來,澳門是因為多語言環境而導致效率降低的典型。
  • 雙語失語症特異性障礙、評估、治療與康復
    然而,當大腦受損時,雙語(多語)者的幾種語言則可能出現特殊的交互障礙,表現為病理性的語言混合、語言轉換及雙向翻譯障礙。       一些雙語失語症患者無法自主地操控自己所掌握的兩種語言,總是「身不由己」地在語音、形態、句法等各個層面混用兩種語言。
  • Google研發手機翻譯軟體 人類有望無需學外語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Google正在研發能夠即時翻譯外語的手機軟體,就像真人翻譯一樣,它能夠聽懂一組一組說話者的聲音,幾乎立即翻譯為聽話者的語言。這個軟體如果研發成功,將有望改變全球說各種不同語言(據估計目前世界在使用的語言有6000 多種)的人之間的溝通方式,人們也不再需要為了與人口頭交流而去學習外語。該系統將基於Google已有的語音識別和自動翻譯技術。後者通過掃描數百萬種多語網站及文件來不斷改進。到目前為止,這套系統支持的語言有 52 種,並剛在上周加入支持海地官方語言之一克裡奧爾語。
  • 「上海設計100+」發布 深蘭科技手脈閘機、腦肌對話儀榜上有名
    「上海設計100+」發布 深蘭科技手脈閘機、腦肌對話儀榜上有名 2020-05-22 17:00:00來源:北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