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忌口只能喝白粥,「發物」到底什麼東西?有沒有科學依據?

2020-12-19 科技即正義

生病以後會有忌口,這是公認的事實,中西醫中都有明確記載,但「發物」這個概念一直沒有明確規定,甚至都沒有一個合理的說法和清單,從而導致萬物皆可是發物,很多人在生病後忌口只能喝白粥了,那「發物」到底是什麼?

西醫中的「發物」

西醫中是沒有「發物」這個概念的,很多時候醫生在生病後反而建議多吃一些禽、蛋、魚、肉來補充營養。不過西醫中同樣有忌口,而這些忌口都是原因,機制明確的。比如尿酸過高會引發痛風,而嘌呤在人體內氧化就會變成尿酸,所以痛風病人要對含有嘌呤的食物忌口。西醫對於飲食和疾病之間的關係分出了營養專科,經過科學論證後用於指導患者飲食,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現代醫學中的忌口,有科學理論支持。那中醫中的「發物」呢?

中醫中的「發物」

「發物」嚴格來說甚至只能說是民間產物,在中醫中,講究的是個體化治療,治療都是因人而異的,所以廣義上的「發物」,得了什麼病就忌口某種事物是沒有根據的,忌口是要根據患者個人情況和疾病情況來確定的。就拿「發物」中最常被提到的牛羊肉和和辛辣,四川和內蒙也沒見到說有什麼特殊之處,比如傷口好得比別的省份的人慢。所以「發物」這個概念確實沒有科學依據。

「發物」的由來

關於「發物」的由來,有大量的猜測,總的來說由以下幾種可能。

過敏,過敏是一個神奇的概念,在你接觸過敏原以前,你都不知道你會對什麼過敏,而且不同的人的過敏原也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甚至有6%的人對敏感,進食麵食後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的症狀。而常見發物中的海鮮是我國最常見的過敏原。

細菌感染,魚蝦在腐敗變質的情況下容易產生胺類物質,會使人出現蕁麻疹等症狀,而在古代運輸和保存都比較原始的情況下,更容易被細菌感染,在本身患病的情況下,再被細菌感染,也難怪古人將海鮮列為「發物」了。還有比如荔枝龍眼等帶殼水果,清洗不乾淨的話果殼上的塵土細菌可能會進入口中,而且高糖環境是細菌最好的滋生環境,吃完高糖水果漱口是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的習慣吧。

異體蛋白,異體蛋白指的是來自於本體之外的蛋白質成分,而異體蛋白可能會構成過敏原導致過敏,牛羊雞鴨魚肉甚至雞蛋都是異體蛋白。

「發物」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卻是中國古代人民對於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就像古代認為太陽繞著地球轉一樣,經驗卻是可以適用一部分情況,但是不代表它就是正確的,而大眾對於「發物」都是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裡在遵循,這沒有什麼不對,但是也不能盲目遵從,從而導致只能喝白粥,生病了以後更是應該在醫生的建議下,保證忌口的同時,多多補充各種營養物質才能儘快恢復健康。

相關焦點

  • 「發物」包括什麼,生病後需要忌口發物嗎?
    相信很多人都在手術後或生病時聽到過醫生這樣一句話:這段時間內不可以吃發物。很多人都聽過,但卻不了解發物到底是什麼,只是會問醫生都能吃什麼,然後在生病期間只吃這幾樣。那麼發物都有哪些?生病後都需要忌口,不能吃發物嗎?下面將帶大家詳細的了解一下發物。
  • 「發物」是什麼、到底有哪些?生病到底能不能吃「發物」?
    「哎呀,這個是發物,不能吃!」發物,這個詞我們從小聽到大,特別是在生病的時候,關於發物的禁忌就更多了。只是,究竟什麼是發物?到底哪些食物屬於發物?很多人卻說不清楚,並且不同人的說辭還不一樣。本期,小薇就來聊聊「發物」這事兒。
  • 這些是發物,生病不能吃?最科學的解釋找到了
    「哎呀,這個是發物,生病不能吃!」這句話也不知道聽了多少遍,我不勝其煩的聽,媽媽不厭其煩的講,慢慢也接受了這種所謂的忌口設定。「發物」這詞已經在耳朵裡長繭了,可還是稀裡糊塗,感覺什麼都是發物。大人嘴裡常說的「發物」到底是什麼?
  • 生病期間就要忌口,不能吃發物?很多人可能一直被誤導了
    不少朋友在生病的時候,往往都會聽到家中的老人說,生病期間一定要注意忌口,不要吃發物。所謂的發物其實主要指的就是,一些營養豐富,容易對身體產生刺激的食物,民間有一種說法就是,人若是在生病期間吃了發物,容易誘發身體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
  • 發物是什麼?以小兒咳嗽忌口為例
    嗯,親們凌晨發來需求,蔣博繼續有求必應,今天來談談發物!小兒按摩業內有句話:推拿不忌口,累斷推拿手!其實就是在說忌口對於孩子疾病恢復的重要性,忌口指的就是忌食一些發物,那是什麼是發物呢? · 辨證的看待「發物」 · 在疾病的急性期或邪實正盛的情況下,應嚴格對發物的忌口。但如果到了疾病後期,正氣已虛、無力抗邪,則不應一味忌食發物,尤其是禽、畜、魚蝦類等食物,這些血肉有情之品具有扶助正氣,補益五臟的功效,應當根據具體病情適當食用,促進疾病康復。
  • 生病「忌口」有科學依據嗎?醫生:絕大部分不需要
    原標題:生病「忌口」有科學依據嗎?醫生:絕大部分不需要   去看醫生,常常會被告知吃清淡點、忌辛辣,或者被告知幾樣不能吃的東西。這些建議真的都有科學依據嗎?真的有那麼多需要忌口的食物嗎?
  • 生病不能吃發物?常說的 「發物」到底是什麼?還能不能吃了
    在生活我們經常會聽到發物不能多吃,特別是在生病的時候,或是快要好的時候,醫生總是會有很多的叮囑,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吃發物,注意飲食,很多人就會好奇,什麼是發物,為什麼就不能吃了。發物經常聽說的發物,究竟是什麼,對人體有什麼影響,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發物,所謂 「發」,就是激發、誘發的意思,發物能夠誘發某些疾病或症狀,是在身體不健康的時候吃了一些食物,引發更多的疾病,或者導致原本的病情加重,這些食物就被成為「發物」,我們都知道,人體在生病的時候,身體是非常的虛弱,抵抗力
  • 生病時一口發物都不能吃,發物是什麼?給你列好清單
    身體出現小病小痛是常有的事,每次去看病的時候,總會聽到一句話就是生病不能吃發物,忌辛辣,避免身體出問題。小時候聽到這樣的話,都不當回事,讓吃什麼就吃什麼。長大之後,對事物的好奇心就重了,為什麼生病就不能吃發物?這些發物到底是什麼?
  • 生病時醫生要求忌口的發物,和中醫裡的發物,是一樣的嗎?
    目前很多人在生病去醫院診治的時候,醫生會提醒說:「病情沒恢復之前不要吃發物。」很多人可能不了解發物是什麼,但是卻知道中醫裡也有發物這種說法,其實這兩種說法中說的發物是一樣的。如果在生病期間進食了這些發物,就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刺激,從而不利於病情的恢復,甚至可能會導致病情出現加重的現象。
  • 吃「發物」勾舊病,什麼是發物?體內有結節,要忌口哪些發物?
    作為中國人,對「發物」這兩個字絕對是不陌生的,小時候可能沒少被的家中長輩提醒說,生病時不能吃發物。長大成人後,當身體出現不舒服的時候,有時候大夫還會告誡我們說,不要吃發物。很多人經常聽發物這個概念,但是具體什麼是發物,還不是很清楚,到底什麼是發物?不妨來了解下。
  • 生病不能吃「發物」?因人而異
    解惑專家:潘明沃「這個是『發物』,不能吃!」每次生病時,身邊總有熱心人發出類似的叮囑,平時常吃的牛羊肉、海鮮甚至蔥姜都進入忌口之列。到底什麼是「發物」?生活中常見的「發物」有哪些?生病了真的不能吃「發物」嗎?本期名醫解惑特地請教了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中醫科主任潘明沃。「發物」到底是什麼?常見「發物」有哪些?牛羊肉、鵝肉、蝦蟹、洋蔥、大蒜、黃酒……平時吃得好好的,一到生病時卻不能吃了,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發物」。「發物」到底是什麼呢?潘明沃介紹,「發」是中醫外科學中的一個概念。「癰之大者」為「發」,意為病情進一步進展。
  • 生病不能吃發物,哪些食物屬於發物?吃了發物會怎樣?
    生病的時候,不能吃發物,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話,或許在平時你也聽過,尤其是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會千叮嚀萬囑咐不要吃發物,為什麼生病時不能吃發物?並且列舉出了一些是發物的食物,那麼哪些食物是發物呢?希望你能提前了解一下。
  • 醫生常說的發物是什麼?這5種食物是發物,生病了該忌口
    很多人都有這種經歷,在生病時,去看醫生,醫生會囑咐不要吃發物。有一些慢性病患者在飲食上也會忌食發物,以免舊病復發。對於一些病人來說,在恢復的過程中若食用了發物,可能會讓病情加重或延長疾病的恢復期。那麼發物究竟是什麼?
  • 總聽人說生病要忌口,所謂「發物」到底是什麼?文章給你答案
    在傳統中醫的理論上,有「發物」一說。「發」就是指發作、誘發,所以會把那些被認為可以發毒助火、動風生痰,誘發舊疾,加重新病的食物叫做發物。有的人說,雞蛋、母雞、牛羊肉是發物;有的人說海鮮、蝦是發物;有的人說荔枝、芒果也是發物。那麼所謂的「發物」的原理到底是什麼呢?
  • 中醫眼裡「發物」是什麼?生病真的不能吃嗎?雞蛋算不算發物呢?
    當家裡有人生病時,就會聽到不要吃發物的說法,說是吃了可能會加重症狀。「發物」這兩個字,經常會從老一輩人的口中聽到,「發物」到底是什麼?很多人都非常不解。其實「發物」主要來源於中醫上的一些典籍,例如說大家比較熟悉的《本草綱目》,當中就有提到:「羊肉大熱,熱病及天行病、瘧疾後,食之必發熱致危。」也就是說羊肉是熱性的食物,如果生病的時候吃可能會導致發熱,會有危險。
  • 癌症病人要不要忌口呢?「發物」也能吃?
    忌口問題常常讓癌症病人很擔心,生怕吃得不對會導致腫瘤復發,那麼,癌症病人到底要不要忌口呢?病人的具體情況不一樣,不能說不需要忌口,也不能這也忌、那也忌的,要根據病人的病情、營養狀態以及合併症等情況而考慮要忌不忌口?忌口哪些東西?
  • 術後忌口?別再被「發物」嚇到了
    ,我們一直被灌輸蘑菇、魚、海鮮類的東西是發物、不利於傷口癒合的觀念,那麼術後忌口究竟有否科學依據?手術後,又應該怎麼吃呢?民間也有 「吃藥不忌口,壞了大夫手」的諺語。那麼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道理呢?「發物」到底是什麼?在民間定義中,發物是指具有刺激性、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已有疾病的食物。
  • 生病後,一口「發物」都不能吃嗎?常見發物一覽表,請收好
    生病了之後,很多的人都會聽到不能吃發物,這是在中醫上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究竟什麼是發物,很多的人並不了解,食物不忌口,就很可能會加重身體出現的不適感,進一步影響到身體健康,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多注意點。究竟生病之後,是不是一口發物都不能吃,常見的發物有哪些,今天來告訴大家。
  • 生病時不能吃「發物」,什麼食物才算發物?豬牛羊?告訴你答案
    近段時間天氣變化無常,前後兩天溫差相差十度以上,很多人出現咳嗽、頭疼症狀,有的患者到醫院就診的時候就會問醫生有哪些發物不能吃?究竟什麼是發物?在老一輩人眼中,生病了就要忌吃發物,比如說感冒了不能吃雞蛋,但其實在醫學上並沒有明確規定哪些是發物,哪些不是發物,大家要正確理解發物的意思。發物二字重點在「發」字上,有激發、誘發的含義,比如說本來沒有病症,吃完某種食物後出現病症,或者是加重了病症。
  • 「發物」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我們不舒服上中醫院,老中醫會時常叮囑病人忌口,什麼食物不能吃。尤其是手術後的病人,那忌口的食物就更多啦 。聽說每個地方對發物的說法是不一樣的 。「發物」其實是中醫概念,通常指:使人體發熱的食物 (姜、韭菜羊肉等);人體風寒加重的食物(海鮮、蝦之類);人體溼氣加重的食物(豬肉、糯米之類);發冷的食物(西瓜、冬瓜等寒性的食物);通經絡活血的食物(狗肉,桂圓熱性大的食物)。基本上都是一些具有刺激性或者是蛋白質、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