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裡有人生病時,就會聽到不要吃發物的說法,說是吃了可能會加重症狀。「發物」這兩個字,經常會從老一輩人的口中聽到,「發物」到底是什麼?很多人都非常不解。
其實「發物」主要來源於中醫上的一些典籍,例如說大家比較熟悉的《本草綱目》,當中就有提到:「羊肉大熱,熱病及天行病、瘧疾後,食之必發熱致危。」也就是說羊肉是熱性的食物,如果生病的時候吃可能會導致發熱,會有危險。「發物」其實更多的來自於民間人們的經驗總結,例如說某個人做完手術之後,因為吃了某樣食物而情況加重了,就會將該種食物劃入「發物」的範疇,還有一些人會直接將熱性的食物當成是「發物」,因為吃多了可能會出現口乾、便秘等症狀。在大家的口中,羊肉、魚蝦、雞蛋等等都是「發物」,那生病到底能不能吃「發物」?常吃的雞蛋也屬於「發物」嗎?
「發物」包括哪些?
如果真的要對「發物」進行統計,可能怎麼也統計不完,每個人心中的「發物」可能有所不同,種類繁多。若是真的想要將「發物」進行劃分,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吃了容易使人過敏的食物,像是海鮮、一些肉類、豆類等等,都是比較常見的過敏原,如果是本身就屬於過敏體質,這些易過敏食物就要少吃或不吃。
第二類是辛辣刺激的食物,像是辣椒、洋蔥、大蒜,一直都在「發物」榜上,這些食物吃了之後會對腸道造成刺激,會加快血液流動的速度,如果是本身就有炎症,吃了之後病情可能會加重。第三類就是會引起機能亢進或是代謝紊亂的食物,像是高膽固醇的食物、高嘌呤的食物等等,如果是有相應疾病,不適合的情況下就不能隨意食用。
生病能吃發物嗎?
答案是不一定,「發物」包含的食物有很多,有的人吃了可能會出現不良症狀,而一些人吃了反而能補充營養,能不能吃某種「發物」,需結合具體的病情和情況來看,不能過度忌口,但也不能隨意吃。人在生病的時候,身體是比較虛弱的,這時候是需要補充一定的營養物質來改善體質的,如果什麼都不吃,反而不利於身體的恢復。那大家都知道雞蛋是非常有營養的存在,並且餐桌上經常會出現它的身影,它屬不屬於「發物」?生病能吃嗎?
雞蛋算「發物」?
很多人說雞蛋是「發物」,生病了不能吃。其實現代醫學上並沒有關於「發物」的說法,這多數來自於人們經驗的總結,不少人認為生病吃雞蛋會加重病情,但實際上生病的情況下是可以適量吃雞蛋的。雞蛋當中含有優質的蛋白質,吃了之後很容易被人體所吸收,生病期間吃點雞蛋,實際上是有利於身體恢復的。雞蛋當中的成分可以維持機能的正常運轉,還可以補充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成分,吃了比較容易消化,所以生病的時候是可以吃的。但如果是對雞蛋過敏,便不能食用。另外,雞蛋不能吃太多,一天一個就可以了,雞蛋最好用水煮,而不是煎炒,用合理的方式來烹飪,才能避免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總而言之,大家要正確地看待「發物」,並不是只要生病,就一口都不能吃,完全不吃或會導致身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得不到滿足,可能會出現營養不良的症狀。患者們需結合自身的情況,來合理的攝入食物,均衡飲食,可加快身體恢復速度。
不確定自己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的情況下,建議諮詢一下醫生,根據醫囑來飲食,不容易出現問題。「發物」實際上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可怕,原則上來講,自身不過敏的食物是可以吃的,但也要結合具體情況,來判斷自己到底能不能吃。總之,要科學地看待「發物」,不要看別人不能吃,自己也不吃,不要一概而論,根據自己的病情來選擇飲食,才是正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