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色,是自強不息「獅子山精神」?還是怨天尤人「學生會精神」?

2021-02-11 澳亞衛視

24日,浸大校長錢大康宣布,對涉嫌在「佔領抗議」期間恐嚇老師的兩名學生採取暫時停學處理。他們分別是:浸大學生會會長劉子頎和該校五年級學生陳樂行。

對於校方的這一決定,浸大學生會表示不滿,並於25日早上在臉書發帖,要在26日在校內發起遊行集會。

26日下午2時,學生會發起遊行集會,由本科生舍堂賽馬會廣場步行至逸夫行政樓,沿路高喊口號,聲援涉事學生劉子頎及陳樂行。

現場有約300名師生出席,包括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及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還有報導稱,參與集會的還有香港其他七大院校的學生。

兩名「佔領」辦公室恐嚇教師的涉事學生分別上臺向參與遊行的學生致謝。報導稱,陳樂行還兩度「哽咽」,「哭訴」自己在廣州實習時被人投訴被人「恐嚇」,連夜返回香港。又叫囂稱校長錢大康「卑鄙」,不按程序辦事。浸大學生會會長劉子頎則稱,將繼續爭取取消普通話考試。

浸會大學常務副校長麥建成(Clayton MacKenzie)到場接收學生請願信。麥建成表示,代表校長接信,會將學生意見如實轉告校方。麥建成還稱,樂見遊行和平進行,並表示事件已交由紀律委員會處理。

劉子頎在活動後結束後還得意地稱,參與人數比預期(100人)中好,希望校長能撤回停學決定,如果下周三前還沒有回應,不排除會有進一步行動。

在遊行前夕,民間團體「珍惜群組」約十多名成員到浸會大學校園高舉印有「九龍城寨復活?學生會=黑社會?」的黑色橫幅,抗議學生當日的「佔領」行動,支持校長錢大康將涉事學生停學的決定。

「珍惜群組」指出,現在全世界都學習普通話,學生要求取消普通話作畢業要求是「盡毀前程」,希望學生反省。

「珍惜群組」成員還批評,浸大宗教及哲學系高級講師陳士齊及文學院副院長羅秉祥支持取消普通話考試,言論不當,校方應給予關注。

香港演員杜汶澤在臉書挑釁稱,見到這麼多人指責學生,才相信臉書是思想簡單的中年、老年人玩的,更自爆「我連先生都打過」。

有香港網友怒斥,打老師都可以拿來炫耀?是不是慫恿學生不講道理,萬事都用拳頭解決?

杜汶澤曾因支持「佔中」、反服貿等事被內地網友自發抵制。港媒此前報導稱,被網友及娛樂公司抵制之後,杜汶澤曾一度接不到工作,只能接拍片酬少一大截的馬來西亞電影。

內地微信公眾號「俠客島」於1月26日發文,認為學校是為了增強學生的競爭力才設立了普通話考試,而且已經設立了10年之久。學生代表只是因為「泛政治化」的原因宣洩情緒,增加兩地的緊張度。

長期以來,在某些黑手的教唆蠱惑下,香港年輕人「逢中必反」,教育界人士對此憂心忡忡:違法「佔中」破壞香港法治,留下的後遺症已逐漸顯露。

最後,香港年輕人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定位,拾回自強不息的「獅子山精神」。

過去,「香港學生」似乎是一種榮譽稱號,因為香港學生接受的是國際化、多元性教育,優勢凸顯。但近年,「香港學生」漸漸被貼上負面標籤,以所謂的「表達訴求」、「爭取明主自由」等理由,進行一些「出乎意料」的行為,不但令港人「震驚」,甚至令內地人感到疑惑,到底「香港學生」怎麼了?

「學生」之意,不僅僅是受教育者或是在校學習的人。老子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生是生、化的意思。作為一個學生,應該先學而後生,不僅首先要充分的學習和領會老師的知識和智慧,還要在老師的知識和智慧的基礎上有所生、化,有所提高。

人無完人,不懂的知識可以學習,但不能因遇到困難在一邊發難。


相關焦點

  • 金利來之父曾憲梓去世,他用一生書寫「獅子山下精神」
    他用大半生的投入,踐行了香港的「獅子山下精神」,也為我們耳熟能詳的「家國情懷」作了他的註解。「獅子山下精神」,過去一直是香港經濟騰飛的內在驅動力,也塑造了香港社會最重要的正向價值。曾憲梓是無數人中的一個。從夫妻檔起家,篳路藍縷,從拆解還原競品做起,最終自立品牌成為「領帶大王」,靠的正是「有難關,自己過」的精神氣質。
  • 日扛兩百袋沙子的清華大學生,詮釋著什麼是自強不息的精神
    19歲的林萬東,高考的成績得了713高分,在高考後,他沒有像其他學生那樣到處遊玩,放鬆休息,當錄取通知書送達的時候,他卻在工地上背沙子,林萬東的父親身體不好,患有腦梗,家裡有三個孩子,他的姐姐上大二,弟弟讀高一。為了減輕家庭負擔,瘦小的林萬東在工地上,一天背兩百袋近兩萬斤的沙子。
  • 獅子山下的水餃皇后: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傳奇
    被視為香港「獅子山下」精神註腳的「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去世。2月12日,「灣仔碼頭」母公司通用磨坊香港方面向澎湃新聞記者確認,「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已經逝世,「一切有關臧女士的消息將於不日公布,謝謝關心。」
  • 從「下一站天后」到「獅子山下」 粵語歌中為何愛提香港地名?
    《獅子山下》「我地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上,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了解香港文化的人都知道,《獅子山下》代表的就是香港精神。這首歌最初是黃沾給電視劇《獅子山下》寫的同名歌詞,由羅文演唱,後來也有無數的人在不同的場合下翻唱這首歌。
  • 劉德華全新演繹羅文經典 《獅子山下》酷我音樂治癒上線
    香港已故著名男歌手、音樂人羅文於1979年1月1日發行的歌曲《獅子山下》,是當年電視劇《獅子山下》同名主題曲,這首由香港已故著名詞曲家黃沾作詞,顧嘉輝作曲的經典名作,曾獲華語金曲獎30年經典評選之30年30歌獎項,經羅文傳唱已深入人心
  • 香港華革會吳祺光夫婦資助左權受助學生座談會召開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王浩原)9月17日,香港華革會名譽會長吳祺光先生攜夫人吳李筱玲女士,與左權大一受助學生通過線上形式與左權中學、宏遠學校7名貧困大一受助學生開展座談活動。活動中,吳褀光夫婦通過銀行轉帳形式向左權中學、宏遠學校7名考入大學的學生每人發放4000元助學金,宣讀了《致2020年度大學新生公開信》,與受助學生線上暢談交流,鼓勵同學們自強不息、刻苦學習、銳意進取,早日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受助學生表達了對吳祺光夫婦無私大愛的感謝,表示在今後的大學生活中,一定會努力學習,將來回報社會,並把愛心傳承下去。
  • 用香港精神打造新式粵菜文化——利苑酒家
    梁家輝笑笑說道:「香港開阜一百多年來,從沒聽說過有人餓死,這就是香港精神」。所謂香港精神,在許多港人看來,就是努力拼搏,白手起家,發揮聰明才智實現自我價值。在餐飲界,利苑集團就是香港精神的最好體現。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對於許多習慣重油重辣的內地人來說,利苑集團旗下的利苑酒家培養了很多內地人習慣粵菜文化的飲食習慣,讓粵菜這個注重「鮮」、「甜」的菜式在全國乃至全球華人之間發揚光大。
  • 傳承「大鐵精神」 彰顯育人特色
    大連交通大學是東北地區唯一一所以軌道交通為特色的高等學校。1956年,學校應我國鐵道機車車輛工業的發展需要而創建,時為大連機車車輛製造學校。1958年升格為大連鐵道學院,隸屬原鐵道部管理。2000年2月,劃轉為遼寧省政府管理。2004年5月,更名為大連交通大學。
  • 香港華革會吳祺光夫婦2020年度資助左權大一受助學生進行座談活動
    9月17日,香港華革會名譽會長吳祺光先生攜夫人吳李筱玲女士與左權大一受助學生通過線上形式與左權中學 活動中,吳褀光夫婦通過銀行轉帳形式向左權中學、宏遠學校7名考入大學的學生每人發放4000元助學金,宣讀了《致2020年度大學新生公開信》,與受助學生線上暢談交流,鼓勵同學們自強不息、刻苦學習、銳意進取,早日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
  • 跑向沙9 | 香港浸會大學獅子山勇士,勇往直前
    培訓24位香港浸會大學沙9勇士們,蓄勢待發。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隊員們吧。性別上,男性佔到了66.67%,女性佔到了33.33%。堅持鍛鍊的時長從1年至10年不等,從事行業有製造業、房地產、電子科技、金融、工程、酒店等等。
  • 如果從內地,香港,臺灣,各選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歌手,你會選誰?
    從內地、香港、臺灣各選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歌手,真不太容易。雖然說有代表性的歌手必定是紅極一時或曾經紅極一時的非常有名的歌手,但地方是定性的,人與年代則是變動性很強的東西,也就是說每個時代都有能代表那個地方的歌手。所以,筆者所選的也就只能說代表我個人心目中的三位。
  • 朱鎔基朗誦的香港歌詞 與「巖石」之間有哪些故事?
    原標題:朱鎔基朗誦的香港歌詞,與「巖石」之間有哪些故事?  說到香港,許多人會想到獅子山。1973年,講述香港經濟騰飛時草根階層拼搏不息的電視劇《獅子山下》開播,而黃霑作詞、羅文演唱的同名主題曲也廣為傳唱,「獅子山精神」成為港人奮鬥精神的象徵。
  • 黃宇帆:崇武尚德,自強不息
    香港精神同中國武術精神一樣,臨危不懼,自強不息,面對壓力和挑戰,往往會展現出強大的爆發力和凝聚力。——黃宇帆黃宇帆自幼酷愛習武,經常因練武而廢寢忘食,在當時,功夫成為他自信的唯一源泉,也成為他唯一的堅持,隨著習練的深入,他開始意識到:中國武術的理解離不開博大的中華文化,想要對武術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就必須要吸收更多的文化知識。
  •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的基石。數百年來,這種精神濡染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與騰飛起著巨大的精神支撐作用。  「自強不息」更是一種開拓創新的精神,要求人們不斷地追求,不斷地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不斷地創造出新的成就。
  • 弘揚英雄精神 傳承紅色文化 青島明德小學開展學校特色課程
    半島網11月30日訊 為了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致力於學校內涵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近日,青島明德小學開設了各種類型的特色課程,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培養興趣、發展特長、快樂成長。
  • 17年前的今天,從大陸到獅子山下,歌在人心的香港歌聖羅文逝世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陶生)17年前的今天,從大陸到獅子山下,歌在人心的香港歌聖羅文逝世1945年2月12日,羅文出生於廣西百色,後來隨家人搬到廣州。媽媽是粵劇迷,羅文從小也喜愛粵劇。初中畢業後,羅文報考粵劇學校,但落了榜。
  • 自強是讓女人保持魅力的法寶,最能吸引人的是那自強不息的精神
    女人的一生,難免會有挫折坎坷,會遇到困境,總之就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無論何時那些對生活充滿信心的人總是能夠坦然面對自己遇到的一切。用快樂的心態磨平生活對自己的創傷。有許多的女人之所以不快樂,其實並不是她們遇到了令自己多麼不開心的事情,而是單單看到了消極的一面,所以才會不快樂。所以快樂的女人遇事總是往好處想,總能以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別人。
  • 校訓,打上大學精神的烙印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止於至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這就是校訓,浸潤在每一個學子的血液裡,形成不同於他校、他人的精神氣質。  意味深長的校訓,自有它的過往。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是清華大學的校訓。它源於1913年,梁啓超題為《君子》的演講。
  • 把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精神 提升特色大學辦學水平
    由此可見,創建特色一流的大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價值觀一脈相承。把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精神,是培養大學生傳承歷史、塑造高尚人格、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何建設應用技術型大學,必須堅持把「創新」做為教育人、培養人的主旋律,形成現代大學的精神品質。陝西服裝工程學院和陝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就是這樣二所將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精神的特色大學。
  • 「灣仔碼頭」,獅子山下的奮鬥傳奇
    新華社香港2月12日電題:「灣仔碼頭」,獅子山下的奮鬥傳奇新華社記者張晶 戰豔香港知名品牌「灣仔碼頭」創辦人臧健和日前離世,享年73歲。人稱「臧姑娘」的她上世紀70年代從內地流落香港,為謀生計,她靠推著一輛木頭車在灣仔碼頭擺賣水餃起家,成為獅子山下白手起家的奮鬥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