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精神 提升特色大學辦學水平

2020-12-11 人民網教育

原標題:把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精神 提升特色大學辦學水平

  陝西民辦教育的開拓者之一——陝西服裝工程學院董事長、陝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董事長呂明先生

季羨林國學院

  前不久,黨和國家領導人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時強調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就一所大學而言,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因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就是一所大學的使命。由此可見,創建特色一流的大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價值觀一脈相承。把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精神,是培養大學生傳承歷史、塑造高尚人格、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何建設應用技術型大學,必須堅持把「創新」做為教育人、培養人的主旋律,形成現代大學的精神品質。陝西服裝工程學院和陝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就是這樣二所將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精神的特色大學。

  陝西服裝工程學院、陝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與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結緣已久,國學思想、優秀傳統文化在這裡深入人心。季羨林的國學思想與傳統文化和素質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結合在一起,通過不斷傳承、創新、探索,形成了有特色、有實效的育人模式。季羨林先生生前將大部分珍貴的文稿、資料、用品捐贈給兩所院校,在鼓勵和支持學校教育事業的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國學研究能在這裡得到繼承和發展。成立的全國首家季羨林國學院,一方面收藏、整理、研究季先生遺留的珍貴資料,開展國學研究;另一方面依託季羨林國學院,在大學開展國學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大國學」思想是季羨林先生留給兩所院校的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學校黨政領導班子始終認為,「愛國」、「和諧」、「身體力行」是國學思想的一條主線,這和國家倡導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致的。多年來,學校研究和探索核心價值觀教育、素質教育、季羨林大國學思想學習與學校辦學特色之間的聯繫,尋找他們之間的共振點,可以將四者統一到大學生素質教育這一主線之上。這是因為:素質教育是一個長期的目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關鍵,季羨林大國學思想教育是範例,季羨林國學院是載體,陝西服裝工程學院和陝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的辦學特色就是原動力。

  為什麼要將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精神?學院認為,當前各種文化交流、融合、衝擊大大增多,各種思想對於人們的價值觀、道德觀影響很大,在大學開展素質教育就是要從正面教育大學生熱愛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國家、要使他們立志成為維護和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可靠接班人和創新型人才。而季羨林先生「大國學」思想就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它從實質上揭示了「忠心愛國、嚴謹治學、身體力行、自強不息」的精神。這也是學院開展素質教育活生生的範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

  為全面落實黨和國家倡導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的號召,陝西服裝工程學院和陝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以國學思想教育為主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特色培養方案,從宣傳、經費、組織、師資、硬體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制定專門的素質教育規劃、計劃和評估標準,指定專人負責、專項檢查,保證各項活動都落到實處。組織專家編撰季羨林先生國學思想教育教材,作為全校的必修課保。精選經典國學教材,引進專門人才。利用省財政專項資金的支持,設立研究課題,對「大國學」思想、「和諧」的內涵進行專題研究。鼓勵課題組吸收青年教師和高年級學生參加,鼓勵課題組將研究內容貫穿在教學過程,發揮國學院收藏與繼承、教學與研究、培養與教育的綜合作用,為培養一流的特色人才鋪路架橋。

  多年來,兩所院校每年還有計劃地邀請國學專家來校作專題報告,專門劃撥資金購置國學資料,鼓勵學生學習和研究。著名學者錢文忠教授多次來學校講學,對學校的做法和學生的積極性都給予了高度稱讚。他認為建立季羨林國學院是一個創舉,既將國學教育和素質教育做到了有機的結合,又開創了大學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每當人們走進兩所院校,校園內的網絡、廣播、校報、標識、陳列、展板、題詞、標語、雕塑等均以國學教育為主題,讓人目不暇接,賞心悅目。莘莘學子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在有形與無形的國學教育的薰陶中,自覺地形成了良好的習慣,鑄就了特色大學的精神風貌。

  將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精神,素質教育不能流於形式,必須讓學生全方位接受正面的積極教育,要深刻領會「和諧」的含義,理解「發展」的意義,要在耳濡目染中一點一滴地提升自己的素質。季羨林國學院展現了季羨林先生作為國學大師嚴謹的治學態度,樂觀的生活情緒,忠誠的愛國之心。這種精神,對於今天的大學生來說注入了強大的正能量,也使傳說中的國學大師不再是抽象的描述,愛國、博學成為了學院生動的教學內容。素質教育就是通過這些典型的範例,使季羨林先生在每一名學子心中成為了一個標杆和榜樣,年輕大學生的人生觀,在愛國、篤學、勵志中得到了全面升華。

  陝西服裝工程學院和陝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是鎬京集團下屬兩所本科大學,學校在發展歷程中越來越凸顯出集團辦學的優勢。特別是,兩所院校正處於向技術型大學轉型的時期,學校堅持特色辦學,突出能力培養,更離不開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精神。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廣大師生真正做到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學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深受用人單位的讚譽和好評。尤其是兩所院校創立的季羨林國學院在傳統教育中顯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學校一張靚麗的名片,也成為了陝西省一處內容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目前,兩所院校不斷打造將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精神的硬實力,不僅在素質教育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還在教育教學領域中成為了一所綜合性的教學研究基地,真正把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做出積極的貢獻。

  (作者系陝西服裝工程學院董事長、陝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董事長 呂明)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理解「大學文化」與「大學精神」
    這一系列重要講話強調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把中華民族團結起來,建設成為一個文化共同體。大學作為精神的殿堂,在這種歷史進程和時代命題當中,無疑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如何發揮大學在民族價值共同體中的作用,乃是我們今天建設大學文化的關鍵所在。日前,首都師範大學在紀念該校建校60周年的活動中,主辦了「大學文化與大學精神」高端論壇,紮根於當前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的實際,對於相關問題不無裨益。
  • 以一流文化建設提升辦學軟實力 ——文化建設激發南京林業大學發展...
    讓人生價值契合社會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        ——在精神文化層面,傳承南林優良傳統,弘揚光大南林精神。南林1902年建校。南林學子每周有兩個半天可以走進校史館,感受這份榮光,接受精神滋養。南林著力傳承弘揚「梁希精神」和「水杉文化」,建有「梁希班」有「水杉班」,以此紀念學校卓越的奠基者梁希先生和發現並命名水杉的鄭萬鈞先生。
  •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把核心價值觀 融入大學精神
    而校訓是中國精神文化和價值取向的一個縮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本周起,我們開設《核心價值觀·校訓》專欄,通過專訪高校負責人,深入挖掘大學校訓的精神內涵、價值底蘊,深入探索校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點,使校訓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精神、價值理念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 探尋辦學規律 凝練辦學特色
    中國大學建設與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創新型人才培養規律、教育教學方式創新、人格培育與大學的價值使命、有特色與高水平的關係、中華優秀文化與大學精神塑造等各個方面問題的協調和統籌。其次,探尋大學如何推陳出新的辦學之道,對文化傳承與創新進行時代思考。從古代東西方學府到現代大學,高等教育機構在文化傳承與創新過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 閔維方:探尋辦學規律 凝練辦學特色
    中國大學建設與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創新型人才培養規律、教育教學方式創新、人格培育與大學的價值使命、有特色與高水平的關係、中華優秀文化與大學精神塑造等各個方面問題的協調和統籌。其次,探尋大學如何推陳出新的辦學之道,對文化傳承與創新進行時代思考。從古代東西方學府到現代大學,高等教育機構在文化傳承與創新過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 曲阜師大:探索傳統文化教育的大學之「道」
    如果去刷一下曲阜師範大學師生的朋友圈,你會發現「為國弘文」「文化立校」是大家近幾年常說的高頻詞,而熱詞背後是曲阜師大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入辦學育人事業的生動實踐與特色成果
  • 福州大學黨委書記張天明:新時代大學文化的精神特質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各高校因辦學傳統、定位發展、學科布局的不同,大學文化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但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文化形態,新時期的大學文化應具有守正創新、彰顯特色、開放包容、追求卓越的普遍共性。
  • 大學,你的特色在哪裡?
    其後是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上的辦學特色;學校服務的空間和地域的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辦學特色;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學校的文化、傳統、辦學理念、辦學方針,學校的信念和精神,都能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    他認為,學校沒有特色,也就沒有我們高等教育的高水平建設和發展,更很難創新。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鍾秉林,參加過幾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工作。
  • 彰顯大學辦學特色的三個層次
    大學之神:富有特色   一是大學特色的內涵。大學特色就是一所大學集獨特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辦學模式、辦學舉措等而形成的有別於其他大學的「產品差別」。如果把大學本身作為一個產品,那麼,產品差別就是大學的精神、學科、專長、水平等;如果把學科作為大學的一個產品,那麼,產品差別就是學科的前沿性、新穎性、創新性等;如果把學者作為大學的一個產品,那麼,產品差別就是學者的領域、境界、流派等。   二是大學特色的意義。經濟學往往讚賞壟斷競爭市場。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學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
    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大學生通過了解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起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從而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在此基礎之上建立起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 中國人民大學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全方位、全過程的具有人大特色的傳統文化教育模式。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探索與實踐;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和力量源泉。各高校也在形式各異地舉辦各種傳統文化校園教育活動、國內外學術會議、成立國學研究機構、增設傳統文化類課程等。以傳統文化提升大學生道德修養我們認為傳統文化是提升大學生道德修養的重要手段,是形成大學生人生觀的重要途徑。
  • 西南大學打造特色校園文化 助推學校健康發展
    西南大學打造特色校園文化 助推學校健康發展 2012-01-16 來源:西南大學   為學習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西南大學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以「合併組建、融合發展」為契機,在建設特色鮮明
  • 哈爾濱商業大學孫先民:發揮商科辦學特色,培養一流人才
    孫先民:正如前面提到的,學校在大學文化培育特別是文化育人模式探索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一體兩翼」文化育人模式得到了上級的肯定,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紅色文化打造上,我們充分利用龍江「四大精神」等紅色資源,加強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同時,結合學校的學科特點,努力打造誠信文化,構建一套完整的誠信文化建設體系。商業大學的校歌就是誠信歌。
  • 常州大學:探索特色辦學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沐浴著中國石油化工行業以及江蘇地方經濟跨越發展的春風,伴隨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常州大學逐漸從草創時的幼苗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縱觀其朝氣蓬勃的發展過程,石油石化、創新創業、紅色文化三大辦學特色不斷彰顯,且彼此融合,正成為這所高等院校鮮明獨特的烙印。  常州大學黨委書記陳群說:「當前常州大學正處在繼往開來、乘勢而上的大好時期。
  • 會客廳·書記校長訪談錄|戚萬學:堅持「以文化人」,構建傳統文化育人特色體系
    在人才培養方面,學校堅持「以文化人」,構建傳統文化育人的特色體系。突出強化辦學的底色和特色,堅定不移地堅守師範教育的本分,擦亮傳統文化的特色名片。第三個層面,對於曲阜師範大學來說,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天然的使命。因為曲阜師範大學是一所因孔子而生的大學,國家在這個地方設學建校,其實很重要的一個使命和任務就是要傳承文化和教育的這樣一個根脈。所以這是它的一個初衷,就是傳承文化和教育的薪火,辦具有中國風格、中國精神的大學。
  • 「部區合建」政策加持 辦學水平大幅提升 廣西大學駛入發展快車道
    原標題:「部區合建」政策加持 辦學水平大幅提升 廣西大學駛入發展快車道今年12月28日,備受業界矚目、位於廣西平南、橫跨潯江兩岸的平南三橋將順利通車。「這將是世界最大跨徑的拱橋!」廣西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正自豪地告訴記者。
  • ​提升辦學品位 鍛造特色品牌——北師大集寧附中特色辦學紀實
    學校以「以人為本、德才兼備、拓新發展」為辦學理念,穩步踐行「自主學習、快樂生活、收穫成功」的育人目標,大力實施「管理特色、德育特色、教學特色、文化特色、教研特色」等品牌工程,持續優化教育品質,用心、用情、用力為黨育人,細心、耐心、真心為國育才,辦成了烏蘭察布市人民滿意的學校,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 東北農業大學:特色校園文化育人實踐思考與探索
    多年來,高度重視特色校園文化建設育人的現實作用,在探索實踐中書寫了文化育人的精彩篇章。本文是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19KSE240)研究成果。  彰顯農業院校特色  打造校園物質文化  校園物質文化作為一種顯性文化,以學校建築、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等客觀實體存在為表現形式。是校園精神文化活動的物質載體和文化精神的重要外在表現。
  • 加快邁向特色鮮明 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近年來,肇慶學院先後入選廣東省高等教育「衝補強」提升計劃和省市共建本科高校,獲得全方位支持,內涵建設再上新臺階。學校將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加快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 山東師大推進交流合作 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
    山東師範大學作為教育部核准的首批外國留學生定點招生單位,近十年來,緊緊圍繞國家開創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戰略任務,搶抓「一帶一路」發展新機遇,國際化辦學工作駛上快車道。 注重工作頂層設計,推動國際辦學特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