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幫助貧困戶破除「等靠要」思想丨綏陽縣小關鄉...

2020-12-17 天眼新聞

我叫婁長芳,在遵義市委黨校工作。2017年4月,組織派駐我到綏陽縣小關鄉大寨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張應紅是綏陽縣小關鄉大寨村蔣家山組低保脫貧戶,自身患有聽覺和口語障礙,妻子則是一位智障人士,一家四口人,大女兒上初中二年級,二兒子兩歲,一家人主要靠低保金生活。     在幫扶前,我親眼目睹張應紅狠狠地在牆上打了一拳,拳頭上留下了血印。因為窮困的生活十分艱辛,他才有此舉動。而這一舉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第一次去張應紅家走訪時,家徒四壁,雞到處跑,滿院子的雞糞,院壩到處是髒水坑,進家門都很困難,屋裡更髒更亂,髒衣服、臭鞋、沒有洗的碗筷到處都是、垃圾到處亂扔……實在是不堪入目,無從下手。    通過多次與張應紅的妻子及周邊人的溝通了解,才深入了解了家庭貧困的實情。他家自身條件差是造成其家庭貧困的主要原因,懶惰思想作祟,安於靠低保為生的現狀,依賴政府送錢送物。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先要扭轉「等靠要」的毒瘤,祛除「懶惰」頑疾、必須找到發展的路子。    我從周邊通過「苦幹實幹」脫貧致富的真實例子跟他們一家做思想工作,引導他們不能「等靠要」,為他們一家宣傳和解讀黨的惠農惠民政策,培養他家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首先是在日常生活方面,我經常到他家交流、談心,和他們做朋友,讓他們主動親近我們,願意同我講真話、講實話,帶頭示範打掃屋子、整理內務,教會他們日常生活的方法,使他們切身感受到講究衛生的重要性,養成講衛生的良好生活習慣。

為了幫助張應紅一家改善生活環境,在我的積極爭取下,為其安裝了熱水器,打地坪、院壩、排水溝等。2019年12月走訪時,我發現其臥室樓頂有很大裂縫,存在安全隱患。積極向上級領導匯報,在幫扶政策與幹部的支持下,他家臥室樓頂得以整治,消除了安全隱患,屋裡屋外也整潔明亮了。    如今,張應紅一家養成了主動打掃的好習慣,家裡也知道擺放垃圾桶了,妻子孩子穿戴也整齊了,臉上也常常掛著笑容。生活面貌煥然一新,全家人也表現出不甘貧困的精神面貌。    張家人逐漸改變了以往「等」的思想,變得勤勞努力,積極主動發展農業生產,還主動養豬、養牛、餵雞、餵鴨等。除了天氣惡劣外,他們都在地裡幹活。農忙時自己種莊稼,農閒時就近打點零工,小日子過得其樂融融。     今年,張應紅一家發展了金銀花8畝,養雞30多隻,新增牛1頭,玉米能收2000多斤,辣椒500多斤,生活總體質量得到了穩步的提高。看見張應紅一家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家庭收入也有了提高,生活有了起色,我對自己開展的幫扶工作也有了滿滿成就感。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將更加深入了解貧困戶需求,努力確保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謝國歡

編輯 潘樹濤

編審 陳富強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勇立時代潮頭 爭做時代先鋒丨綏陽縣優秀共產黨員...
    所在企業及其基層組織先後被授予「貴州省建築業100個骨幹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優秀企業」、「2018年綏陽縣脫貧攻堅優秀扶貧企業」、「詩鄉先鋒」、「工人先鋒號」、「先進基層黨組織」、「尊師重教典範」等榮譽。「扶貧扶志,調動扶貧對象勞動生產積極性」是我在脫貧攻堅中的工作思路之一。
  • 「我的扶貧故事」要做群眾的「主心骨」丨綏陽縣溫泉鎮南坪村駐村...
    我叫趙小波,是綏陽縣自然資源局的一名駐村幹部。 2019年5月,因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需要,單位抽派了70%幹部組成脫貧攻堅小分隊,下沉到綏陽縣溫泉鎮華光村和南坪村,協助村開展工作,我和我的4名同事駐在南坪村,與村支「兩委」同志戰鬥在一起。
  • 「我的扶貧故事」幫助貧困戶找回生活的信心丨興義市烏沙鎮普梯村...
    2016年以來,我與唐德忠同志共同幫扶烏沙鎮普梯村長田組楊顯澤戶。  記得與同事唐德忠第一次走訪楊顯澤家時,他一人在家中烤火,看到有陌生人來訪,顯得有些侷促和緊張。  我們向他說明來意,了解一些基本信息,楊顯澤話很少,基本上是問一句答一句。
  • 「我的扶貧故事」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是我最大的幸福丨從江縣停洞...
    作為扶貧戰線的一名基層工作者,我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各項路線和方針政策,全面貫徹落實上級脫貧攻堅行動,深入學習各級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案政策,盡職盡責,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克服困難。我被派遣到從江縣停洞鎮歸奶村擔任歸奶村十組網格員。歸奶村屬於深度貧困村,我所負責的十組九網格區距離村指揮所2-3公裡,總共46戶213人,其中貧困戶32戶143人,貧困發生率67%。
  • 湖南脫貧記|破除「等靠要」 激活「內勢能」
    近年來,為破除「等靠要」思想,調動脫貧對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湖南全方位推進,把扶貧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讓老百姓鼓足了脫貧信心,真正實現了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心幫扶換群眾真情以待|綏陽縣青槓塘鎮後槽村...
    這是綏陽縣青槓塘鎮後槽村群眾對村黨支部書記陽建友的評價。今年55歲的陽建友,高中畢業後在外闖蕩了幾年回到家鄉,看著落後的村莊,陽建友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決定留下來為建設家鄉盡一份力。2007年回到後槽村,一幹就是13年。今年,在上級領導和群眾的信任下,他又扛起了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一肩挑」的重任。
  • 「我的扶貧故事」以真心換真情 做群眾心裡的「便民聯繫人」丨威寧...
    300多個日日夜夜,駐紮在村裡,走過彎彎曲曲的鄉間小道,攀爬過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大山,看過農戶窗裡的閃閃燈光,聽過「汪汪汪」的犬吠聲,深入走訪過一個個村民之家,聆聽過每一個貧困戶的故事,我深切地感到,扶貧工作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做精做細是關鍵,解決這些問題,並非一蹴而就。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貧困戶家裡的常客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第一...
    我叫趙冊貴,今年32歲,是六枝特區月亮河鄉第一幼兒園教師。  2017年6月,根據組織安排,利用工作之餘到月亮河鄉郭家寨村田家寨組開展扶貧工作。  記得開始下村的時候,我沒有車,每一次走訪都要從花德河坐中巴車到郎岱,再從郎岱打摩託車去村裡。走訪結束又打電話叫摩託車去接,然後再坐中巴車回單位。  到了寒冷冬天,郭家寨村總是陰雨濛濛。當時村裡的部分道路還是泥巴路。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脫貧了,我住院了丨大方縣貓場鎮新民村黨...
    熊燦義走訪貧困戶作為最貧困的村,新民在迎檢過程中,得到了檢查組的高度肯定和讚揚,省扶貧辦的領導說:「新民的工作比他想像的好得太多。」國務院抽查小組的孫組長說:「能在這麼艱苦的地方做出這麼出彩的成績,很不容易,感謝你們扶貧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貴州省委黨校劉遺倫:把貧困群眾的大事小事當作...
    我叫劉遺倫,是中共貴州省委黨校(貴州行政學院)教師進修學院院長,2018年脫貧攻堅輪戰後,我來到綏陽縣鄭場鎮的獅山村。從這件事中,我深刻感受到,村幹部在群眾工作中對黨的政策宣傳不到位,導致了村民對扶貧政策一知半解,誤解很多。因此每逢走訪,我總是把政策宣傳放在首位。針對一些村民利用老人戶要政府、村委為他們修繕舊房等,我會十分認真地做好政策宣傳。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知心人」丨荔波縣力書村第一書記韋紅姬
    2018年3月,我很榮幸到黔南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力書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奔赴村寨開展群眾工作。自己能夠成為全縣下派脫貧攻堅隊眾多隊員中的其中一員,深感榮幸與驕傲。從此,我踏上扶貧之路,承擔更多的責任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更要引導群眾自力更生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郎...
    記得剛到安龍縣招堤街道郎元村的時候,我充滿了新鮮感,慢慢的,隨著對農村、對精準扶貧的理解,當我逐漸融入到裡面的時候,才覺得不過是滄海一粟,再平凡不過了。駐村前女兒3個月,兒子上高一,家裡的事無法顧及。妻子是一名教師,同時也參加了脫貧攻堅工作,孩子沒有歸落處,實在沒有辦法,「勒著」父母親把耕牛、母豬、生蛋雞等賣了,進城幫忙帶娃。
  • 「我的扶貧故事」這封貧困戶感謝信 是扶貧最好的「答卷」|劍河縣...
    我叫趙青,2019年初,在組織的信任下,我有幸成為了劍河縣太擁鎮展模村的一名網格員。當我負責網格內的貧困戶交給我這封感謝信時,那一刻,心裡暖暖的,眼淚一下控制不住地在眼眶裡打轉。  群眾發自內心的感恩,以及由此激發改善生活來的奮進之心。我想,這就是扶貧最好的「答卷」。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變扶貧幹部 我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
    我叫羅娜,曾是毛尖鎮富溪村的村民,現在是毛尖鎮人民政府一名工作人員,脫貧攻堅一線的駐村隊員。從脫貧到扶貧,自身的經歷讓我更加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他們對我家進行走訪時,了解到我們生活上,學習上的困難後,把我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僅幫助我和弟妹們申請教育資助,還介紹毛尖鎮農商銀行以及社會愛心人士對我們姊妹幾個進行生活資助,幫助我家解決家庭的實際困難,鼓勵我和弟弟妹妹要好好學習,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幫扶幹部都勻市人社局楊柳同志和富溪村駐村工作隊的同志們把我和弟弟妹妹當親人一樣的關心、照顧和鼓勵,讓我重拾信心,感到了溫暖,堅持完成了學業。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過得好,我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和職責丨遵義市...
    我叫賈波,2018年秋,在全國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之際,我正式任職綏陽縣梘壩鎮黨委書記。作為鄉鎮工作的一把手,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我深知「領頭羊」的重要性。「工作重在落實,精力要放在群眾身上。落實到位,才能談發展、談盡職。」任職兩年以來,我與包保幹部座談、了解扶貧經驗、下鄉逐戶走訪、聽取群眾意見、檢查貧困戶住房、飲水安全等工作已是「家常便飯」。
  • 「我的扶貧故事」米糧有米也有糧 養殖覆蓋貧困戶丨興仁市馬馬崖鎮...
    我叫齊陽,是興仁市馬馬崖鎮米糧村第一書記。2019年6月,我到包保的貧困戶楊榮秀家中走訪時,看到她正在餵牛,她高興地對我說:「我二月間花了9200元買了對子母牛,才2個多月,現在管一萬五六了,現在國家的扶貧政策就是好!
  • 「我的脫貧故事」馬場鎮四村村村民蒲庭輔:脫貧不能「等靠要」
    期間,幫扶幹部和村支兩委成員經常到我家走訪,宣傳講解各項扶貧政策,鼓勵我通過自己的努力脫貧致富。2015年,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我獲得危房改造補貼,加之部分土地被徵佔獲得補償,我修建了新房。同時,我用村裡免費發放的豬苗和雞苗,進行養殖。這一年,我不僅搬進了新家,還娶了老婆,生活發生大變化。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對此,我堅信不疑。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經歷改變了貧困戶,我也收穫滿滿丨丹寨縣投資...
    我叫蒙正榮,是黔東南州丹寨縣投資促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2016年3月,我很榮幸地成為了一名幫扶幹部,並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服從組織安排,主動結對12戶貧困戶。這裡,要給大家講述的是自己幫扶中一戶貧困戶的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輸血扶貧不可取 造血扶貧可持續丨正安縣桴焉鎮...
    2020年6月,市委組織部選派我到正安縣桴焉鎮桃子坪村擔任掛村第一書記。初到桃子坪村,為了儘快熟悉情況,我積極召集村組幹部開了一個簡單的情況介紹會,從精準扶貧、黨建、集體經濟、鄉村治理、綜治信訪等各個方面聽取大家的看法,儘可能全面地了解村裡近五年來的發展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從貧困戶子女到幫扶幹部丨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駐...
    我叫吳永健,是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的駐村幹部。  我出生於農村,是貧困農民的兒子,因母親不幸患有重病,家裡所有積蓄都用於四處求醫,加上當時本人亦在上學,這使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變得窮困潦倒。  但幸運的是,我家被評為貧困戶後得到了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大力幫扶,在幫扶單位、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順利畢業並進入檢察院工作成為一名檢察幹警。  我深知脫貧攻堅、扶貧工作任務的遠大意義,所以當聽到縣組織部派幹部下沉農村的消息後,我第一個主動報名,申請前往基層一線開展幫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