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農發現PG和EXP基因共同抑制番茄果實開裂

2020-12-16 知社學術圈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近日,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線發表了南京農業大學蔬菜生理生態研究團隊(吳震,蔣芳玲),以及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Ann L. T. Powell和Elizabeth Mitcham研究團隊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

近日,Horticulture Research 在線發表了南京農業大學蔬菜生理生態研究團隊(吳震,蔣芳玲),以及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Ann L. T. Powell和Elizabeth Mitcham研究團隊合作完成的題為「Disassembly of the fruit cell wall by the ripening-associated polygalacturonase and expansin influences tomato cracking」的研究論文。論文發現同時抑制PG和EXP基因表達可顯著降低番茄的裂果率,並分析了其調控機制,該研究豐富了裂果的分子機理。

裂果(cracking)是果實類園藝作物生產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是指果實成熟或發育過程中果皮開裂的現象。果實產生裂痕後,會影響其外觀品質、縮短貨架期,甚至會感染黴菌,使果實商品價值降低甚至喪失,極大妨礙了果品的生產與銷售。培育耐裂果品種是解決裂果問題的重要途徑,而探明裂果的分子機制對耐裂果新品種選育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前人研究認為,裂果屬於多基因控制的數量性狀。該研究以番茄為材料,發現同時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 PG)和擴張蛋白(expansin, EXP)基因表達的株系(pg/exp),其裂果率顯著低於野生型(Alisa Craig,AC)。PG能降解果膠骨架,EXP是一種非酶類的細胞壁活性蛋白,二者均能使植物細胞壁鬆弛、果實變軟。與野生型相比,pg/exp果實中PG和EXP蛋白表達下調,果皮中水溶性果膠含量減少,原果膠量含量升高,細胞壁變厚、果實更硬、蠟質層變厚、果實硬度高,進而使裂果率降低,但果實中含有更多的可溶性固形物,品質更好。

該文章同時還研究了glk突變對裂果的影響。GLK基因可提高果實中葉綠素含量,增加果實中糖類物質含量,而糖類物質的積累使水分流向果實,導致果肉組織膨壓增大,果皮將承受更大的膨脹壓力,若果皮強度較低,則易裂果。前人研究也發現,增加糖類物質含量會導致番茄果實裂果率增加。但該研究發現,glk果實的裂果率與對照(AC)相比差異不顯著,但均顯著高於pg/exp的果實。可能與糖類物質含量升高引起的果實膨壓增加相比,細胞壁強度的增強在調控果實開裂過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該研究為培育耐裂果且品質優良的番茄品種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基因資源。研究中採用ABA噴施番茄植株,促使葉片氣孔關閉,使木質部液更多流入果實,增加果實膨壓,結合灌溉處理,誘使果實開裂。

Fig. 1 Mechanism of ABA treated pg/exp fruit showing less cracking

Fig. 2 Water, CDTA, and Na2CO3-solubilized pectins (WSP, CSP, SSP) as measured by the uronic acid equivalents in alcohol-insoluble residues (AIR) prepared from the exocarp and mesocarp portion of red ripe WT, glk2 and pg/exp tomato plants treated with water or ABA

Fig. 3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pectin esterification in red ripe WT (a, d, g, j), glk2 (b, e, h, k), and pg/exp (c, f, i, l) tomato fruit from plants treated with water (a–c, g–i) or ABA (d–f, j–l). Sections from fruits of each genotype and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with two monoclonal antibodies, JIM5 (identifies HG pectins with low levels of methyl esterification) (a–f, m, n) and JIM7 (identifies HG pectins with high levels of methyl esterification) (g–l, o, p). Red arrows indicate exocarp and yellow dotted line represents mesocarp

該研究以蔣芳玲為第一作者,Alfonso Lopez,Shinjae Jeon, Sergio Tonetto de Freitas,餘慶輝, 吳震,John M. Labavitch,田生科參與了該項研究,Ann L. T. Powell和Elizabeth Mitcham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還獲得了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Judy Jernstedt 和 Ken Shackel,以及威斯康辛麥迪遜分校Qiang Sun教授的支持。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US NSF support to ALTP提供經費支持。

參考文獻

1. Tomato lncRNA23468 functions as a competingendogenous RNA to modulate NBS-LRR genes by decoying miR482b in thetomato-Phytophthora infestans interaction

2. SlMYB75, an MYB-type transcription factor, promotes anthocyanin accumulation and enhances volatile aroma production in tomato fruits

3. Diversity and redundancy of the ripening regulatory networks revealed by the fruitENCODE and the new CRISPR/Cas9 CNR and NOR mutants

4. A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 NOR-like1, is a new positive regulator of tomato fruit ripening

Horticulture Research 簡介

Horticulture Research是由南京農業大學與Nature出版集團(現Springer Nature)合作創辦的英文期刊,是Nature旗下首本園藝領域專刊,也是目前園藝領域唯一一本中國SCI期刊。所有關於園藝作物的基礎和理論研究都可以投稿。Horticulture Research科瑞唯安影響因子:2018年JCR影響因子3.368,位於園藝一區(第2/37名);植物科學一區(第31/222名)。為園藝領域唯一一本中國SCI期刊。中科院期刊分區影響因子:2018年中科院期刊分區影響因子3.368,3年平均影響因子3.961。位於園藝領域一區(第2/35名);植物科學二區(第21/222名),被評為農林科學大類TOP期刊。為園藝領域以及農林科學一區中唯一的中國SCI期刊。了解更多:點我了解。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免費閱讀論文。

擴展閱讀

瀕危物種·Scientific Reports編輯精選合集

如何選擇合適植物,提升室內空氣品質,減少能耗?

人為提升光合作用效率,會打開潘多拉的魔盒嗎?

那些年你不曾了解的「豬」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媒體轉載聯繫授權請看下方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番茄紫色果實形成的分子機理—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與華南農業大學開展合作研究,揭示了番茄紫色果實形成的分子遺傳基礎以及果實表皮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調控網絡
  • 中國農業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發現CNR和NOR基因功能需重新評估
    番茄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在世界各地均有種植,因其美味可口,營養價值豐富而深受消費者喜愛。番茄的品質在果實成熟過程中逐漸形成,包括色、香、味、質地和營養,研究果實成熟的分子機制能很好的解析果實品質形成的機理,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解析果實成熟相關自然突變體是建立番茄果實成熟分子機制的有效途徑。圖1. NOR基因編輯番茄果實表型
  • 研究揭示調控番茄果實硬度形成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崔霞課題組克隆了番茄中果實硬度關鍵調控基因FIS1,並揭示了該基因在番茄果實硬度形成中的功能,解析了赤黴素通路介導的番茄果實硬度的調控機制,為改良果實硬度提供了新的位點和策略。
  • DNA甲基化調控m6A甲基化影響番茄果實成熟 | m6A專題
    m6A修飾普遍存在於番茄果實mRNA中,主要發生在終止密碼子附近和3』 非翻譯區(3』 UTR);總體而言,m6A修飾與基因轉錄水平呈負相關。果實成熟過程和Cnr突變體中m6A整體水平的變化與m6A去甲基化酶基因SlALKBH2的表達有關;SlALKBH2受DNA甲基化調控。
  • 番茄果實開拉鏈、開天窗,看起來神秘,實則離不開這5點原因
    基於此,小編想著還是得為大家再來科普一下番茄裂果的症狀、影響因素和預防措施。種過西紅柿的人都知道,在西紅柿生長過程中,裂果是一種常見的生理性病害,會造成果實開裂、種子外露、畸形,大多發生在果實轉色期,尤其是紅熟期發生較為嚴重。
  • 南農大完成植物重複基因資料庫
    新華社南京3月3日電(記者陳席元)記者近日從南京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張紹鈴教授團隊系統鑑定了梨等141種植物基因組的不同類型重複基因,構建了植物重複基因資料庫,揭示了重複基因進化的普遍規律。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基因組生物學》,資料庫也在南農大官網供國內外研究者共享。據論文第一作者、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博士生喬鑫介紹,重複基因即基因複製產生的兩個同源基因,植物通過複製基因,能夠豐富自身基因庫,抵禦外界複雜多變的環境,還能增加進化變異的機會,實現物種分化和多樣性。
  • 網筋果的果皮中維管束呈網狀,果頂部開裂果容易腐敗,無商品價值
    網筋番茄收穫後軟化快,嚴重時果實內部呈水浸狀,切開果,有時果膠部分會流淌出來,味道變劣,保存時間短,商品性極差。多數網筋果的果皮即使到了轉色成熟期,果膠部分也仍為綠色。發生機理土壤水分由適宜轉為乾燥時,網筋果增多。番茄在土壤水分缺乏的條件下,磷、鉀吸收量降低,並且在植物體內移動不良,因而代謝紊亂,形成網筋果。但關於發生機理尚存在許多不清楚的問題。
  • J EXP BOT | 華中農大葉志彪教授領銜的番茄團隊在番茄莖稈發育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莖是影響植物發育的關鍵因素,它連接並支撐植物體的各個器官,運輸水分和養分供應作物生長發育及產量品質形成。番茄莖稈的粗度不僅有利於增產,還有利提高機械抗性,適應免搭架的輕簡栽培。目前對番茄等重要園藝作物莖稈發育調控的研究十分有限。
  • 日本首例基因編輯番茄將上市,後年正式售賣
    ▲ 日本富士電視臺截圖日本一家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對食品進行創新改革的企業日前已向日本政府提交申請,希望該公司同筑波大學共同研發的、含抑制血壓上升成分的番茄獲批上市。這是日本首例「基因編輯」食品申請,如順利獲批,該公司將於2021年春天免費供應番茄苗,2022年在超市等正式販售番茄。▲ 日本富士電視臺截圖綜合日本《產經新聞》、TBS電視臺消息,11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召開專家會議,研究了筑波大學及企業「Sanatech Seed」的基因編輯番茄。
  • 日本基因編輯番茄將上市 政府:對人無害 不用審查
    日本富士電視臺截圖 海外網12月13日電 日本一家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對食品進行創新改革的企業日前已向日本政府提交申請,希望該公司同筑波大學共同研發的、含抑制血壓上升成分的番茄獲批上市。這是日本首例「基因編輯」食品申請,如順利獲批,該公司將於2021年春天免費供應番茄苗,2022年在超市等正式販售番茄。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⑧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
    08「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第二代測序技術開展蔬菜基因組研究的國家,中國農科院、北京農林科學院、中科院遺傳所和華中農大等優勢團隊合作,先後繪製完成了黃瓜、番茄、西瓜、大白菜、甘藍等蔬菜作物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和變異圖譜,在國際上處於領跑地位
  • 植物所揭示果實成熟的轉錄後調控機制
    通過RNAi技術沉默SlVPE3後,研究人員發現番茄果實成熟期明顯推遲,且果實對病原菌更敏感,說明SlVPE3在果實成熟和抗病反應中發揮雙重作用。近年來,有關果實成熟的轉錄調控已有較多報導,鑑定到多個重要的轉錄因子,對它們的作用機制也進行了較多研究。然而,人們對果實成熟的轉錄後調控卻知之甚少。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田世平研究組對液泡加工酶(VPE,vacuolar processing enzyme,一種半胱氨酸蛋白酶)編碼基因SlVPE3在番茄果實成熟中的功能進行了研究。
  • 科研人員發表高質量染色體級醋慄番茄基因組序列
    醋慄番茄是栽培番茄的野生祖先種,以其優異的抗性、濃鬱的風味、可與栽培番茄直接雜交、快速轉育優良性狀等特點,廣泛用作現代番茄育種的重要種質資源。其基因組和遺傳多樣性的研究,對充分挖掘該野生種質資源的育種潛力和價值,促進番茄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 研究鑑定番茄高修飾脂肪酸基因簇
    研究鑑定番茄高修飾脂肪酸基因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0 14:40:16 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Elizabeth Sattely和Mary Beth Mudgett研究團隊合作鑑定了番茄中高度修飾脂肪酸的病原響應基因簇
  • 城市農業福音:科學家通過基因工程培育出「灌木」櫻桃番茄
    如果你希望自己種植的番茄植株能夠更加緊湊一點,那麼你很幸運讀到了這篇文章。據悉,由Cold Spring Harbor教授兼HHMI研究員Zach Lippman領導的一組科學家已經培育出一種基因工程櫻桃番茄,這種番茄與其說是藤蔓生長倒不如說是更像灌木叢。
  • 水果蔬菜,種植到中後期為啥果實就開裂了
    水果蔬菜,種植到中後期總有一部分會形成裂果,同時裂果果肉外露,極易招惹的病蟲害,一旦相互侵染,形成惡性循環,會嚴重影響果實的賣相與品質。縱觀各種水果蔬菜,裂果總有它發生發展的先決條件。(1)前期土壤嚴重乾旱,果實生長後期連續降雨。土壤嚴重失水時,果皮幹縮,果實停止生長或緩慢生長;在果實生長後期,連續降雨,水肥充分發揮作用,果肉細胞猛烈分裂,而果皮細胞的分裂跟不上果肉細胞分裂的速度,果實內外生長失衡,果皮形成大小不等的裂縫。
  • 西紅柿大棚種植,果實出現變形和開裂,是什麼原因呢?
    但是在冬季種植,並沒有那麼容易,很容易出現果實變形以及開裂的情況,那麼我們怎麼做才能種出來外觀漂亮完好的西紅柿呢,那麼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原因,希望能給各位帶來一些幫助。如果種植的西紅柿剛好出現了果實形狀不一甚至空心的情況,也就是果實畸形,這主要是受到冷空氣的影響造成的。
  • 利用現代基因編輯技術,讓番茄富含抗氧化和抗癌的類胡蘿蔔素
    無論是新鮮的、煮熟的、做成醬、曬成果乾還是榨成汁,總之,無論是哪種食用方式,西紅柿(番茄)都可以說是全球用途最廣泛的蔬菜(水果)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1萬個品種的番茄,各種大小、形狀和顏色。然而,有趣的是,現代番茄品種之間幾乎沒有遺傳多樣性。這種多樣性的缺乏,再加上許多性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事實,使提高產量和質量成為番茄育種專家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近日,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上的一項研究中,由日本筑波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解釋了現代基因編輯技術是如何幫助番茄育種者的。
  • 番茄膨大素用哪個好?番茄膨大劑有哪些?番茄膨果用什麼肥料?
    在生活中,番茄是市場上常見的一種蔬菜,很多農戶都會種植番茄,但有的農戶會發現,自己種植的番茄不膨大,品質差,嚴重影響番茄的收益。想了解番茄不好好膨果的原因,在番茄膨大期合理施肥,就要加強番茄膨果期的管理和施肥要點,下面是詳細介紹,想了解的農戶快來吧!
  • 科學家發現首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執行抑制缺陷易感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