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在瀋陽故宮的旗袍珍藏:正版后妃穿著典範

2020-12-23 中國網旅遊中國

中國網5月28日訊 沉睡在瀋陽故宮的旗袍珍藏,歷數百年歲月的遮掩,於日前再次躍入人們的視野。

作為首屆中國旗袍文化節暨「盛京1636」第三屆瀋陽國際旗袍文化節中的一個活動亮點,這裡正舉辦「花樣旗裝——瀋陽故宮館藏清宮后妃袍服展」。記者了解到,該活動已吸引大量觀眾前往,共同感受旗袍的文化魅力。

「皇太極確立和規範了旗袍的服制,由此旗袍成為大清國家禮服。」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介紹說,旗人穿的旗袍,源自滿族傳統服裝,最初由東北地區的滿洲人設計製作。

瀋陽故宮創建於1625年,它是清入關前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三代帝王的皇宮,以及康熙至道光歷代皇帝東巡盛京的行宮。有史料記載,曾有滿、漢大臣多次勸說皇太極放棄旗人服飾、改用漢人服制,都被皇太極拒絕。從1636年開始,旗袍成為清朝國家禮服。清入關後,八旗官兵開始駐防各地,盛京旗袍也被帶向全國。

可以說,作為清王朝和旗人的龍興故裡,盛京瀋陽是中國當之無愧的旗袍故都。

李聲能表示,瀋陽故宮作為清宮服飾的重要典藏之地,館藏的清宮旗袍和各類旗袍衣料享譽海內外。本次瀋陽故宮精選並展出珍藏的二十餘款旗袍,它們均是清宮后妃日常於宮苑裡所穿用的便服,由清宮造辦處和江南織造等地承做,種類豐富、紋飾吉祥,材質精美,製作繁複,既體現了清宮女性服飾的精緻奢華與高雅品位,又以其獨具的民族特色和東方氣韻美感,被譽為中華服飾文化的代表。通過觀看這些雍容華貴、典雅秀麗的旗袍,使觀眾更進一步了解中國旗袍的歷史淵源,了解旗袍從古至今的演變,從而體會到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而盛京瀋陽作為旗袍故都,當年的第一位「旗袍皇后」是誰呢?專家給出了答案——孝端文皇后哲哲,博爾濟吉特氏,清太宗皇太極正宮皇后。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封了五大福晉。孝端文皇后為國君福晉,正宮皇后,居中宮。因此在清開國典禮上,她是當之無愧的「旗袍皇后」第一人。

旗袍傳承至今,樣式也幾經改良。但作為中國女性國服,國粹之一,卻依然簇花綢底,韻味幽深。

專家介紹說,早期盛京旗人穿的旗袍樣式為無領,袖口收緊,腰身較緊,衣襟右掩,不開衩,衣長至腳踝,風格樸素自然,色彩較素雅。清入關到北京後,逐漸受漢族服飾影響,樣式進行了改制,衣身為左右開衩或不開衩,平袖;清後期,袖口加大,衣領增高,袍身多繡有各色花紋,領、袖、襟、裾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鹹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花紋精美,裝飾繁瑣,十分華麗考究。1911年辛亥革命後,旗袍仍為大多數婦女所穿用。民國初期,被規定為女式禮服。近現代,受西方服飾文化和不同時期審美需求的影響,逐漸融合併演變為東西合璧的現代旗袍。從外形和結構來看,突顯了女性的曲線與柔美,使得旗袍的整體表現力更為完美,更具時代性,成為最能代表中國特色的傳統服飾。

此次在故宮展出的清宮后妃便服,其樣式主要是長款式的長袍和氅衣等。長袍的具體形式變化多樣,源於滿族以遊牧生活為主,因此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馬蹄袖長袍。其基本形式為,圓領,大襟右衽,長袖接馬蹄形袖端,左右開裾,鑲石青色領袖邊,直身式,滿身多織繡當時流行的吉祥圓案,做工考究、裝飾華麗。后妃便袍的另一種形式是圓領、大襟右衽、平袖口、左右開裾的直身長袍,做工亦很精美。(陳鳳軍)

相關焦點

  • 瀋陽故宮鳳凰樓演繹國際旗袍文化
    瀋陽故宮鳳凰樓演繹國際旗袍文化5) "← →"翻頁 9月19日,「盛京1636——首屆瀋陽旗袍國際文化節
  • 遼寧瀋陽:傳承300餘年旗袍芳華而今綻放
    中國網5月21日訊 記者日前了解到,首屆中國旗袍文化節暨「盛京1636」第三屆瀋陽國際旗袍文化節即將在遼寧瀋陽盛大開幕。本次活動將進一步講好瀋陽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瀋陽的城市魅力與活力,並進一步讓大家領略旗袍的時尚魅力,品味傳統服飾帶來的獨特芳華。
  • 遙想盛京旗袍秀 今看沈城風光美
    時隔近30年,瀋陽故宮鳳凰樓再次向遊人開放 遙想盛京旗袍秀 今看沈城風光美 作者:陳鳳軍 劉海搏 2019-05-22 10:13   來源:瀋陽日報
  • 首屆中國旗袍文化節5月在"旗袍故都"瀋陽開幕
    中國網4月4日訊 首屆中國旗袍文化節暨盛京1636第三屆瀋陽國際旗袍文化節將於2019年5月下旬在瀋陽盛大開幕。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旗袍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圍繞本屆旗袍節活動主題,向全社會公開徵集旗袍文化歌詞、詩歌作品。公元1636年,清朝定都盛京,旗袍成為后妃等旗人的法定服飾。
  • 旗袍故都瀋陽永久舉辦旗袍節 向世界傳遞新名片
    日前,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瀋陽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旗袍文化節暨『盛京1636』第三屆瀋陽國際旗袍文化節」,在瀋陽故宮大政殿前開幕。中國網現場還了解到一則好消息,此前瀋陽已成功舉辦兩屆國際旗袍文化節,鑑於本次旗袍節的成功舉辦——未來,瀋陽將有可能成為中國旗袍文化節的永久舉辦地。
  • 瀋陽故宮的歷史變遷
    提到「故宮」,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瀋陽故宮
  • 瀋陽故宮跟北京故宮相比,有哪些獨特的看點?
    北京故宮作為國人肯定是誰都知道的,400多年的時光賦予了這座宮殿太多的故事,而瀋陽故宮雖說歷史沒有背景故宮長,知道它的人不如知道北京故宮的人多,但是你不能否認,他們是同樣的重要,在文物古蹟方面,具有同樣的地位和保護價值。
  • 瀋陽故宮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合作辦展——金滿堂,玉滿堂擺駕進京展典藏
    部分文物首次走出瀋陽故宮此次展覽中,部分文物首次走出瀋陽故宮,如朱漆描金雕雲龍國寶盒、雍正墨寶「平安如意」等。「我們還首次對外展出了袍料,也就是清代帝後服飾的半成品,這些袍料上有『江南織造』標識,十分珍貴。希望通過這些展示,讓觀眾更了解帝王和后妃服飾的製作過程。」瀋陽故宮相關負責人說。
  • 瀋陽故宮「大片」首映
    聿造故宮,故宮赫赫。聿升太階,太階奕奕,無彩之飾,惟厚之積。這是1743年乾隆《盛京賦》中瀋陽故宮的壯麗景象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瀋陽故宮長啥樣送你一部大片帶你了解瀋陽故宮如今的模樣瀋陽故宮又稱盛京皇宮今天世界文化遺產瀋陽故宮
  • 把故宮和瀋陽的歷史講給不同人聽
    景區一天走上七八圈  解決午飯不超過5分鐘  手腕上的曬痕清晰可見……  這就是瀋陽故宮95後講解員>  劉媛媛的夏季日常——  「請大家注意腳下,瀋陽故宮是建於清代的瀋陽古城中心,佔地面積6.6萬平方米。
  • 東北瀋陽也有故宮,這是中國現存僅次於北京的最完整的皇宮建築
    一、視頻講解趁除夕有空而且人少,我來到瀋陽路看看瀋陽故宮附近尋求過年的氣氛,但是今年由於病毒的緣故所有博物館都關閉了,那麼我就在視頻裡為大家簡單講解一下當天我所見到盛京皇宮(瀋陽故宮)吧!視頻走起!我今天在視頻裡所拍攝的就是瀋陽最著名的標誌建築「一宮兩陵」的盛京皇宮,它就坐落在瀋陽方城裡的瀋陽路上。瀋陽路當年規劃修建了清代一條街,貌似始終不太火,當然這對保護文物有好處。瀋陽故宮又稱盛京皇宮,陪都宮殿,在皇宮兩旁都立有下馬碑,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可惜啊二十多年前被一輛沒下馬奔馳汽車給撞毀了一座!
  • 爭奇鬥豔的清宮后妃服飾,連名字都那麼好聽
    北京故宮撥。為右衽大襟式。袖口為挽袖二層平袖式。挽袖是在短寬袖口上加接兩種不同顏色、不同花紋的袖頭,挽制而成。大襟三道鑲,袖口五道鑲。袍身為品月緞,滿身彩繡折枝桃花、蝴蝶等圖案,造型各異,形態多樣。領口、大襟及底邊縫有三道鑲邊,分別為淺綠地墨繡蝙蝠圖案、粉紅地彩繡桃花蝴蝶圖案、墨地斜卍字織錦圖案。
  • 首屆中國旗袍文化節落幕:展現旗袍風韻之美
    中國網6月3日訊 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多家單位承辦的首屆中國旗袍文化節暨「盛京1636」第三屆瀋陽國際旗袍文化節,在歷時八天的精彩呈現後,隨著各項主體活動的圓滿完成,完美收關。
  • 瀋陽故宮典藏清宮珍品亮相國博
    畫琺瑯三羊開泰六角盆景以盛京皇宮為基礎建立的瀋陽故宮與北京故宮並列為目前中國僅存的最完整的兩大古代宮殿建築群,典藏有十分豐富的清宮珍貴文物。而且,對清代冠服制度、帝後御用等級制度等專業性問題,均給予相應知識普及,尤其對大眾感興趣的后妃生活、皇帝大婚用瓷給予專題展示,增添了趣味性。
  • 清朝后妃很時尚 她們已經用上了奢侈的外國香水
    在我們的印象裡,清朝是一個閉關鎖國的王朝,后妃生活在深宮後院,像金絲籠裡的鳥兒一樣,幾乎與外界隔絕。「時尚」兩個字,一定跟她們沒有一毛錢的關係。這種印象,當然是錯誤的。皇帝隨即賞賜給他寵幸的后妃。於是,外國香水的幽香,開始在戒備森嚴的後宮禁地飄逸。那時候爭風吃醋的后妃們如果會唱流行歌曲,一定是:「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不該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隨著一紙《中英南京條約》的籤訂,大批外國商品潮水一般湧到中國市場。
  • 遼寧瀋陽定製旗袍大賞:重工業向時尚的華麗轉身
    中國網日前了解到,本次藝術大賞是首屆中國旗袍文化節暨「盛京1636」第三屆瀋陽國際旗袍文化節的主要活動之一,活動在位於瀋陽的中國工業博物館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邀請到11位全國著名旗袍設計師攜代表作齊聚瀋陽,旨在打造「旗袍藝術的精品匯聚,旗袍霓裳的時尚共舞」,讓世界感受到「旗袍故都
  • 盛京城裡有一場旗袍盛宴
    為喜迎中秋佳節,弘揚傳統文化,瀋陽以「旗袍」為亮點打造文化品牌被全世界矚目。昨日,盛京1636——第二屆瀋陽國際旗袍文化節如約而至,於瀋陽故宮南廣場華麗開幕,旗袍文化節期間將舉辦青花瓷旗袍全球首發禮、「我和旗袍的故事」文藝作品秀、「大美瀋陽」民族文化公益慈善晚會、「盛京金秋」旗袍展等系列活動,活動持續至9月25日。
  • 天津「八大天」戲院重開、瀋陽故宮戲臺春節再演京劇(組圖)
    相關報導  瀋陽故宮戲臺春節再演京劇  據新華社電塵封了177年的瀋陽故宮戲臺,今年春節從大年初一到初七將再次啟用。遊人將在當年皇帝賜宴賞戲的嘉蔭堂,體味宮廷裡觀看京劇的種種樂趣。  圖:1月21日,瀋陽故宮舉行「到故宮過大年」活動啟動儀式。
  • 參觀不一樣的宮殿,體會不一樣的風情——瀋陽故宮
    1/序言 東北是滿族的發祥之地,瀋陽故宮也是滿清入關之前的議政之所,而入關之後,這裡作為陪都宮殿,也成為了幾名皇帝東巡時的駐蹕之地,這瀋陽故宮在中國的歷史上便也可以佔據一席之地,只不過它的地位並不會如現下感受的那樣重要罷了。
  • 華夏服飾:旗袍
    然而,由於長期共處,雙方都不可能不受到影響,連宮中的后妃都有時穿著漢裝。乾隆、嘉慶以後,滿族婦女仿效漢族婦女服裝成風。到了清代後期,竟成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局面。在現在仍然十分流行的旗袍,就是這樣一種漢化傾向的結果。但是,滿族婦女的旗裝在清代一直被作為禮服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