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大校長李樹深:「卡脖子」技術大都根源於工程科學

2020-12-12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慶玲) 「當前面臨困境的晶片、光刻機等光電信息領域核心技術以及其他『卡脖子』技術等,大都根源於工程科學。」12月8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在由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主辦的「2020中國工程科學高峰論壇」上表示,在當代中國社會所處特定歷史條件下,工程科學尤其具有獨特戰略意義,它是未來各種戰略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搖籃。

12月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在該論壇上致辭。中國科學院大學供圖。

李樹深指出,工程科學不是傳統的工程技術,而是適應現代工程發展的要求從現代科學中分化、獨立出來的一個全新的科學研究領域,是關於人工物的科學,是現代工程技術的思想源泉和概念基礎。「沒有電晶體、半導體、材料和計算機等基礎科學一定程度的優先發展,就沒有晶片的設計和製造。正是這些以人工物為核心的工程科學發展相對滯後,使得我們難以產生像英特爾、高通這樣一些由實驗室成果直接驅動的高科技企業」。

「未來的中國工程對科學體系的全方位需求,尤其是對於原創性科技成果的需求,和中國科學體系本身供給不足的狀況,已經成為制約和影響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需要全面繁榮和發展基礎科學,特別是工程科學。」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主任胡文瑞院士也認為,工程科學是根本解決關鍵性技術和「卡脖子」技術的關鍵,未來科技發展需要中國自己的科技人員自力更生,開創出一條屬於中國科技自身的獨特的發展道路。只有以工程科學為基礎和先導,大力發展原創性工程技術,才能夠根本擺脫國際制約,真正成為工程強國。

此外,胡文瑞指出,要想從工程大國走向工程強國,必須首先從裝備大國走向裝備強國。裝備是人類工程實踐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保障,決定工程實踐的成敗得失,在國家安全領域決定生死存亡。事實上,在現代科學、技術、工程、產業、社會一體化的大科學、高技術、信息化時代,沒有現代裝備與現代工程作為支撐寸步難行。

李樹深也強調,裝備作為一種典型的人工物,既是工程與科技結合的產物,又是工程與科技進一步發展的工具,從而在現代工程科技體系發展中具有核心地位。裝備創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工程創新與科技創新的尺度。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工程和裝備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由於受到基礎科學發展滯後的制約,許多核心技術尚不能自主可控。胡文瑞認為,以未來的可能裝備發展作為契機,大力發展工程科學,應當是必經之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李樹深:「卡脖子」技術大都根源於工程科學
    「當前面臨困境的晶片、光刻機等光電信息領域核心技術以及其他『卡脖子』技術等,大都根源於工程科學。」12月8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在由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主辦的「2020中國工程科學高峰論壇」上表示,在當代中國社會所處特定歷史條件下,工程科學尤其具有獨特戰略意義,它是未來各種戰略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搖籃。
  • 2020中國工程科學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院士,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主任胡文瑞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工程科學學院院長李家春院士等「大咖」齊聚,來自工程界、科技界、哲學界、企業界和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等300餘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 國科大材料學院院長李樹深給您拜年啦!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八, 距離除夕還有1天, 國科大材料學院院長李樹深給您拜年啦! 國科大官微 新春特別企劃 在家坐等大學校長和院長給自己拜年
  • 國科大校長李樹深院士致2020級本科新生的信
    國科大校長李樹深院士致2020級本科新生的信 2020-08-11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樹深寄語國科大青年:做一名奮鬥的國科大人
    他們用鏡頭見證和記錄的是國科大自2012年更名以來第一次團員代表大會的現場,也許未來這將成為他們心中一段關於青春的回憶。本科生團代表在會前合影 於佳斌攝來自廊坊的列席代表陳挺在會前拍照留念陳挺供圖9點20分,團代會全體會議在順利完成預備會各項議程後,準時召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院士出席大會並致辭。
  • 向光而行||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院士2021年元旦獻詞
    向光而行||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院士2021年元旦獻詞 2020-12-31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科大副國級校長卸任 繼任者是「老熟人」[圖]
    原標題:副國級校長卸任,繼任者是「老熟人」  日前,中國科學院大學更換了「掌門人」。現任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不再兼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職務。中國科學院院士、副院長李樹深接棒,兼任國科大校長、法定代表人。
  • 李樹深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禮卸任
    2018年5月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領導班子個別調整宣布會議在玉泉路校區禮堂報告廳召開。中國科學院(簡稱「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院士,副院長丁仲禮院士,副院長兼國科大黨委書記張杰院士,副院長李樹深院士,以及國科大校領導班子成員、黨委委員、紀委委員,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各學院(系、中心)黨政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 國科大2019年畢業典禮 校長李樹深與畢業生相約「30年後再相會」
    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由國科大常務副校長、學位評定委員會秘書長王豔芬教授主持。國科大副校長、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郭正堂院士宣布,授予5605名學生博士學位,授予5308名學生碩士學位,授予309名本科生學士學位。  「幾年前,你們正是從這目及長城之處出發,開啟人生進階之旅;今天,你們學有所成,將從這裡走向『家國天下』;未來,希望你們縱橫四海,歸來仍是少年。」
  • 李樹深校長會見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
    7月12日上午,香港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港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副校長葉玉如院士、全球及大中華事務主任施天藝博士一行訪問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院士會見了來賓。國科大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王豔芬教授,校長特別助理胡中波教授等參加會見。
  • 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院士為國科大本科生上思政課
    12月14日晚,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院士在玉泉路校區禮堂為全體本科生上了一堂題為《當代科技發展與使命擔當》的《形勢與政策》思想政治理論課。李樹深結合中國半導體科技事業的艱辛歷程與輝煌成就,講述了世界科技發展大勢,宣講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激發國科大學子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雄心壯志。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李樹深首先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科技發展與國家強盛的關係。
  • 「藝術與科學之問」學術論壇在國科大雁棲湖校區開幕
    「當科學遇到藝術,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9月7日上午9:00,由中國科學院大學藝術中心主辦,中國科學院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視覺與圖像研究中心、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傳統造型研究中心等共同協辦的「藝術與科學之問」學術論壇在國科大雁棲湖校區中丹科教中心開幕,來自國內外的120餘位專家學者出席了論壇。
  • 國科大領導班子個別調整宣布會議召開
    5月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領導班子個別調整宣布會議在玉泉路校區召開。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副院長丁仲禮,副院長、國科大黨委書記張杰,副院長李樹深出席會議。  中科院人事局局長孫曉明主持會議,並宣讀了院黨組的決定:李樹深同志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兼,法定代表人),丁仲禮同志不再兼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職務。
  • 「國科大進入到全球有影響力的一流研究型大學行列」
    ,南開大學常務副校長許京軍,中科院原黨委副書記方新,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副局長王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羅喜勝,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國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康樂,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原黨委書記、國科大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汪壽陽組成。
  • 國科大成立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12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慶玲)今天,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正式成立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據悉,國科大這一新學院將圍繞應急管理數位化轉型、智能化升級需求,大力推動以 大數據、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急管理實踐的融合創新,打造防災減災救災實戰型科研基地; 同時,還將聚焦應急管理人才培養,積極探索以「政產學研用」和產教融合為核心的創新培養模式,在教育部、工信部、應急管理部等單位的支持下,與產業界共同打造國家應急管理高端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國際一流的應急管理產教融合支撐體系
  • 40年培養108位院士 國科大40周年校慶獲贈同名小行星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科大原校長丁仲禮的座位被安排在第五排。  現場同學校友,再憶芳華。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劉嘉麒院士和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李洪鐘是國科大1978級第一屆研究生,兩人笑稱經常見,當年英語一個班。
  • 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李樹深致2020級本科新生的信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13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侯智)據了解,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李樹深發布致2020級本科新生的信。親愛的同學:你好!去年,我們將一枚「龍芯3號」處理器晶片嵌入本科新生的錄取通知書,希望同學們從中讀懂家國使命。今年,我代表學校,送給你們一組來自宇宙深處的聲音——它們是由國科大師生通過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捕獲的15顆脈衝星信號,其中13顆脈衝星信號是通過你們首次向全世界發布。
  • 國科大黨委書記張杰會見法國索邦大學校長
    國科大副校長吳嶽良院士、副校長王豔芬教授等參加會見。  張杰歡迎Jean Chambaz校長一行的來訪,向來賓介紹了中國科學院高等教育發展歷史,國科大科教融合等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優勢,以及國科大對中科院的學科建設和發展的支撐作用。張杰還向來賓介紹了北京懷柔科學城戰略定位、規劃前景,以及國科大在科學城建設中得天獨厚的發展機遇。
  • 一零一中與國科大聯合懷柔建校 國科大附屬實驗學校今日掛牌
    基於此,北京一零一中懷柔分校在落實北京市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上起到的積極的作用,此次加掛「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實驗學校」校牌,雙方將在秉承國科大科教融合辦學模式的基礎上,與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融合成特色鮮明的辦學體系。
  • 李樹深校長為國科大本科生上《形勢與政策》思政課
    12月14日晚,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院士在玉泉路校區禮堂為全體本科生上了一堂題為《當代科技發展與使命擔當》的《形勢與政策》思想政治理論課。李樹深結合中國半導體科技事業的艱辛歷程與輝煌成就,講述了世界科技發展大勢,宣講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激發國科大學子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雄心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