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8 14: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9月27日,是國際友人明妮・魏特琳的生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 作為金陵女子大學的「代理校長」,明妮・魏特琳將校園設為避難營,保護了一萬多名中國婦女和兒童,使他們免受侵華日軍的傷害。近日,南京民間收藏家陳西民和他的女兒陳一華驚喜地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們在藏品中發現了魏特琳親筆填寫的單據。
南京收藏家發現魏特琳填寫的單據
1919 年秋,魏特琳受聘為金陵女子大學(以下簡稱「金女大」)教育系主任兼教務主任,並代理校長職務。南京大屠殺期間,她將校園設為難民營,保護了一萬多名婦女和兒童。
魏特琳雕像
當時,魏特琳白天為難民忙碌奔波,夜晚,用日記的形式記錄日本侵略者的殘酷暴行。日記自1937年8月12日至1940年4月14日,記錄了侵華日軍從轟炸南京、進攻南京到南京大屠殺及侵華日軍在南京進行殖民統治的全過程,成為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第一手原始資料。
這次,她填寫的單據在民間被發現也很偶然。9月27日,現代快報記者聯繫了南京民間收藏家陳西民和她的女兒陳一華。多年來,陳西民一直專注於民間收藏。" 這批藏品收藏有十來年了,女兒在整理資料的時候發現的,我們很意外也不太敢確定。" 陳西民說。
大約在兩個月前,陳一華在一沓單據藏品中發現了這兩張英文單據,上面有魏特琳的籤名。她記得之前爸爸給她發過一張魏特琳籤名的圖,和這兩張單據字跡很相似。
魏特琳籤名
就在前幾天,陳西民帶著單據去了南京師範大學,請金陵女子學院的副院長楊素萍看看。「她覺得很像魏特琳的字,之後還專門請了學院的一位英文老師前來辨認。」
報銷單據
9月27日下午,記者在南京師範大學看到了這兩張英文財務報銷憑證,紙面微微泛黃,但保存相對完好,字跡清晰。一張是1930年9月10日的財務報銷憑證,用於支付金女大附屬實驗中學一名任課教師的課時費,一共56小時,共計12美元。籤名處能看到 "Minnie Vautrin" 的字樣。另一張是1930年9月18日,3套政府課程指導書,一共2.25美元,落款處也有同款籤名。
多位專家確認是魏特琳的字跡,很珍貴
相似的字跡,「Minnie Vautrin」的名字,1930年…… 這些線索都讓大家覺得這很可能就是魏特琳當年留下的。
「我們和陳先生做金女大一系列財務報銷憑證辨認的時候,很驚喜地發現了魏特琳的籤名報銷憑證,心情是很激動的。」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副院長楊素萍告訴現代快報記者。
1930年,魏特琳是金女大教育系的系主任,同時也擔任學校教務長,主要負責金女大附中的教育管理。由於她在美國讀書時,受過很正規的師範教育,所以金女大的師範特色很鮮明。不少從金女大畢業的學生,會去當老師。魏特琳提出並在金女大校園內設立了附屬實驗中學,作為畢業生實習教學場所,這在當時也是開先河之舉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金陵女子大學附中與金陵大學附屬中學合併,成了金陵中學的前身。
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嚴海建,曾經參與過金陵女子大學校史的研究撰寫。他比對了一下魏特琳的筆跡和籤名:「當年翻譯魏特琳日記的時候,她的籤名看得比較多,(單據)籤名應該就是魏特琳的籤名。」嚴海建介紹說,民國時期,金陵女子大學的招生規模不大,在校生不多,所以當時的教師都是身兼數職,一方面參與學校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有教學任務。而魏特琳除了校內工作外,還參與很多校外的社會服務工作。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副會長張生,在看過這兩張英文財務報銷憑證後判斷,這就是魏特琳的字跡。「她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保護婦孺的事跡,大家都耳熟能詳。現在見到她的真跡,很珍貴。」
將好好收藏,需要的時候會拿出來展覽
「魏特琳對南京做出過很大的貢獻。以後有機會,會將這兩張藏品拿出來展覽。」陳西民說。
這個消息讓陳一華也很激動,她很慶幸自己發現了這兩件藏品,「很高興,今後也會將它們珍藏起來。」
今年 28 歲的陳一華,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現在她接過了父親的這些珍貴藏品,在不斷整理學習。她說:「父親收藏的文獻檔案,如果只放在家裡不進行整理和挖掘,可能僅僅就是幾張紙,我希望能深度挖掘,發現這些藏品所承載的歷史,讓這些歷史檔案能真正地活起來。」
原標題:《獻給魏特琳最好的生日禮物!南京民間收藏家發現她填寫的報銷單》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