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了20年的書,最後你卻說沒用!

2021-01-16 黎禾梨

讀書有用嗎?讀書到底有沒有用?開卷有益這句話大家都知道,而且似乎都是這樣認為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這類關於讀書益處的名言警句我們信手拈來,耳熟能熟。讀書當然是好的。既然小禾都知道這個,為什麼還在一開始就提問題呢?因為讀書在我們的習慣裡,很多時候就是教育的同義詞,讀書意味著被教育(不能這麼說),接受教育。既然如此,問題就真的來了,教育有用嗎?教育到底有沒有用?

對於從事低門檻工作的普通大學生來說,二線城市月薪3000,一線城市月薪6000,兩者基本處於同一水平。而一般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月薪七八千很正常。或許你要說,錢不能說明什麼。但是小禾告訴你,錢能說明很多問題,很多時候也只認錢。事實如此,無需多言。

此時,我們就好好地來談一談教育有沒有用!眾所周知,我們中學學習的科目是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現在小禾就以已畢業的立場,過來人的姿態就事論事地說一說。

請問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用到數學嗎?如果有,又用到了哪個階段的?說實話,我們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數學知識不超出小學範圍。數學越學到高深,在生活中越沒有用處。就像老師們一直在說的,數學就是鍛鍊思維的。我們要敢於承認——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連兩位數乘以個位數都算不出來,他們平常都靠計算器。生活中只能用到小學數學,而這時計算器解決了這一需要。還沒有孩子的年輕人以後不要去輔導作業,因為大學畢業的你不會做小學的題。君不見無數家長都已焦頭爛額?更不要試圖去解答什麼奧數,因為數學方法奧數不認。當然即使如此,小禾還要奉勸在數學苦海裡仰泳的同學們好生努力,雖然以後你買菜可能都用不到數學,但網購之時就會派上用場。那時候,只要你數學好就有一雙火眼金睛,什麼滿減優惠,信它個鬼!

說到英語,小禾感覺很親切。張口就來——好嗨喲!小禾得告訴你們實話,如今的散裝英語大致只有小學五六年級水平,或許還差得遠!英語是國際通行語言,但是我們老百姓並沒有國際化,見到老外的機會也不多,即便你準備張口,可能發現人家普通話、方言比你還溜。就算你英語過了四級,也不要輕易去和老美交談。小禾的一位號稱「半個美國人」的朋友就出過這個醜!別人聽不懂,「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這句話請用老外口音說出來,再配上黑人問號臉)你們可能會說,國內是用不到,可是一旦出國,用處就大了嘛!朋友,你高估自己的英語水平了,而且你或許尚未意識到,一個APP就能解決語言不通問題。你要知道自己學了那麼多年的英語,記了那麼多的單詞,最後竟不如一個APP。拿啥跟它比,根本比不起。你還沒想到那個單詞,它就把那句話說完了。我們得感謝它的出現化解了自己的尷尬。

至於理化生,好像物理要厲害一點。可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說的啥誰還記得?小禾只習慣「有時靈光一閃而過,牛頓也吃蘋果」。不過好歹學過物理,還能換燈泡,接電線,處理下家電小問題啥的(注意,修電腦不屬此列,這可是程式設計師的工作,跟物不物理沒關係)。誒,可是這需要電學嗎?這個還需要學?不是看下就會的嗎?化學,如今小禾想來,當年看老師做實驗內心還有點小激動。生物讓我們知道了人類的起源,生命的產生;明白了結合越遠越好,近親不能結婚。溫馨提醒,大家需要了解一下食物的組成,尤其是所含的熱量,因為你減肥之時或許就是用到之日(其實很可能用不到,who cares)。

那麼政史地呢?這個閒來吹牛還能用上點兒吧,可是單靠這個肯定不行。恐怕你吹著吹著,天氣就發生變化,突然襲來了一陣寒流……

如此看來,中學知識好像真的沒什麼用。那麼大學呢?你還好意思說大學,那幾年自己做了些啥心裡沒點字母數?後來工作也不對口,用不上啊。誠然,人生是個經歷。經歷過就過了。

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讀書究竟有何用處?要這讀書有何用!誒,小禾不是剛才說,經歷過的人會懂嘛!讀書的好處,不讀書的人是不會知道的。(其實不言自明,小禾上文所述只能代表自身及所處群體,只是這一類人的現象。對於投身高深研究和專業領域的人士而言,或許並非如此。大佬的世界,小禾不懂。似曾聽聞些許,但不知真假)

事到如今,小禾爸媽說的話,也許是對的,好像真的沒錯——你讀了這麼多年的書,有什麼用!可小禾嘴硬,就要辯解:讀書是一種境遇,讓你感受人生的風雨,體悟世間的真諦,成為真正的自己。想必大家此刻又再一次感受到語文,我們的母語,民族語言文字的重要性了吧。語文才是最有用的,生活處處有語文,生活處處需要語文。好好學語文吧,因為想不到一個詞語,你就會懂得書到用時方恨少。

讀20年書,怎夠?學海無涯,人生無處不學問。比起學過的課本知識,在學校所受的教育,社會和生活這本大書才是值得我們窮盡一生去讀,去學習的。讀書無用,讀書也有用。那麼最後,小禾是否就可以說,讀書的用處可能就在於無用?

相關焦點

  • 不是讀大學沒用,是你沒用
    我一直覺得社會最大的可怕是,大家不再崇敬知識,不再認為知識是追求人生的厚度和自我提升的途徑。 其實,但凡認真對待自己大學生活的人,並且不負青春地度過自己大學時光的人,都不會認為讀大學沒用。 如果你認為讀大學沒用,那不是因為讀大學真的沒用,而是你沒用。
  • 清華大學立體通知書走紅:不是讀大學沒用,是你沒用
    我一直覺得社會最大的可怕是,大家不再崇敬知識,不再認為知識是追求人生的厚度和自我提升的途徑。 其實,但凡認真對待自己大學生活的人,並且不負青春地度過自己大學時光的人,都不會認為讀大學沒用。 如果你認為讀大學沒用,那不是因為讀大學真的沒用,而是你沒用。
  • 說讀大學沒用的人,給我爬遠點!
    小時候一直打擊我的一門遠房親戚,因為頗有幾分錢,所以總覺得自己有很多話語權,拉著我媽在客廳旁邊。「我原來就說她一個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沒得用,還不如嫁人算了。你們看嘛,讀了大學回來,還問到你們要錢做生意,何必一開始就不讀書!」我在旁邊扶了扶自己的頭,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緒。
  • 2020年,你讀了哪些書?
    早晨看了去年的讀書記錄清單,把讀書筆記也整理了一下,發現,原本以為去年沒怎麼讀書的我,好像也讀了31本:今天的總結,就是從這31本書開始的,首先是年度讀書清單裡最為推薦的三本書:2019年底讀的一本書,到2020年讀了2遍,列為2020影響我的5本書之一不為過。不是什麼燒腦的書,我甚至都沒做筆記,但是會在閒暇的時候,就拿出來把劃線的句子一遍又一遍的讀。
  • 我早已讀不進去書了,讀那麼書有什麼用?有用!
    讀書能改變你什麼?3月10日,受朋友草莓新蒂的邀請,我有幸參加了西北首家【有書】空間落地儀式暨蔣勳讀唐詩書友會,活動進行的很順利,大家的熱情就如這陽春三月的風,溫和不做作,堅定不踟躕。初次接觸到有聲書,是在前年,我被它那像精靈般的文字、如琴般的瑟瑟音頻所吸引,於是便關注了APP,早上起床時、洗漱間、上班路上、下班路上都會進入APP主頁,點擊音頻收聽。也許,有人會問了,我早已讀不進去書了,讀那麼書有什麼用?讀書有用嗎?
  • 專家說父母要多讀「沒用的書」
    針對幼兒閱讀,專家表示,不要迷信社會上那些所謂的榜單,而要把孩子帶到書店或者圖書館,讓他們自主挑選,而要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家長也必須讀書,而且要多讀「沒用」的書。把孩子帶到書面前啟動儀式上,上百所幼兒園代表共同推廣兒童早期閱讀,呼籲更多家庭重視親子閱讀,養成閱讀陪伴習慣。
  • 不是讀大學沒用,而是你沒用
    末了附上一句,「老師,我們勸不動他,沒辦法了,你幫忙勸勸他。」截圖裡滿是小田決意不想繼續讀大學,準備退學去打工之類的話。 其中,有幾句讓我印象深刻:現在讀大學出來也沒什麼用,也一樣找不到好工作,就是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在學校裡混日子罷了。我見到一本的乞丐,博士的環衛工,和他們比,我們算什麼?大學畢業證和高中畢業證沒什麼區別。
  • 《認知覺醒》:別讓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成了最沒用的人
    你知道的比誰都多,但不見得就能有與之匹配的認知層次。在單槍匹馬的日子裡,怕就怕,我們讀了太多的書,卻不小心成了最沒用的人。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的,有人覺得窮人窮只是因為懶,但如果把他放在窮人的位置,別說功成名就了,你能站直都要拼盡全力。
  • 一個拖延症患者的經驗教訓:讀再多的書也是沒用的
    作為一個五年以上的MBTI研究者,我清楚的知道自己INTP的學者型在執行上的所有問題,喜歡搜集,偏好理論,卻不喜歡實踐,所以長久以來一直與自已拖延症在做鬥爭。以下是我鬥爭的一些經驗教訓,供後來的朋友們參考。教訓:1、讀再多的書也是沒用的。
  •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沒用的書,恰恰是我最寶貴的無形資產
    讀書也一樣,不同的是,音樂是被動的聽,而讀書需要你花精力用心的讀。而且讀書是一件比較私人的事情,一本書帶給你前所未有的體驗,但對其他人來說可能並不會有這麼深的感受。《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的最後一章是不在無趣的書上浪費時間,說實話,我對這樣的表達方式是比較排斥的。什麼是無趣的書呢?是對你的生活或工作沒有指導意義的書?
  • 不要說讀大學沒用,其實是你自己沒用
    小田是我的高中同學,他前幾天和我說要退學,他不想讀大學,問他原因,他說:大學畢業也找不到好工作,浪費父母的錢,覺得對不起父母,不如現在去北漂
  •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教你通過讀書,改變人生
    本文作者/麗蘭導語 為什麼有些人讀了很多書,依然沒辦法改變命運?而有的人,即使沒有讀太多的書,甚至只讀過那麼一兩本,命運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呢?在我看來,讀書沒有改變的原因,一定是沒有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如果不懂得如何去讀書,無論你讀多少本,沒能給自己帶來改變,那就等於是白讀了。
  • 「北大屠夫」又火了,賣豬肉20年身價過億:別說讀書沒用了,那是你沒用!
    《朗讀者》裡,她氣質如蘭,妙語連珠;《中國詩詞大會》上,她落落大方,各種詩詞典故信手拈來。最近的《主持人大賽》裡,點評起選手來,溫柔又有力量,屢屢讓人拍案叫絕。她腹有讀書氣自華的樣子,曾被人形容是:「美人當以玉為骨,雪為膚,芙蓉為面,楊柳為姿,更重要的是以詩詞為心。」
  • 書讀不完:2020年閱讀總結
    一個現代人,一門學科有萬本出版物,一天讀一本,也需27年。當你興趣太廣,又想更專業一點時,面對的可能是幾萬本書中選一些來讀,以一生來度量也是目不暇給。我想說的是:有知和無知的邊界一樣寬闊,人只是橫在它們中間的一根繩子,書讀不完。長期以來,我的閱讀興趣主要在心理學、社會學和傳播學領域,但這三個學科也是最分化的學科,往往讀一本書只是吃一碟小菜,抓不住本質。
  • 「我不是讀的料,想……」連弱智都可以讀的書,你憑什麼輟學?
    01、這本並不適合人人都可以讀的書,誰才是讀書的料?讀書是一項中長期投資,從我們開始牙牙學語,進入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直到考上大學,若是以後考研究生、讀博,豈止是十年,二十年都有可能。校方說:讀書這種事兒,努力是沒用的,要看遺傳!你讀書時,智力測試是弱智,被迫休學,對嗎?現在你的兒子,遺傳了你的弱智,也沒通過智力測試。昆塔尼拉很傷心:老師,能不能別讓我孩子退學,幫幫他吧。
  • 你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還沒初中畢業生混得好?讀書真的沒用!
    聚會上就他一個人起勁兒吆喝、擺弄炫耀,臉上寫著:你們還讀大學讀碩士,出來也不怎麼樣嘛,還不是給別人打工!讀了二十多年書,我和朋友經常會討論自己和身邊人的差距。有時候發現,那些初中高中畢業的同學,不讀書,也依然過得很幸福。今天曬擼狗擼貓,明天去泰國法國。
  • 農村學子讀書20年,畢業後月薪才5000,你感覺自己書讀得值嗎?
    臨近一年畢業季,又將有一大批學子湧入社會,遠離已經薰陶他們十幾年的校園生活,步入社會,開啟新一段的人生之旅。如果說學校學習的是理論,那社會就是你結合理論實踐自己的平臺。大家都喜歡以18歲定義大家是否成年,可我感覺也許以你步入社會的那一刻說你成年更適合一點,因為從今往後你將面臨著新的挑戰,現實會一次次地拍打你成長。失去了家庭學校的庇護,也許你的人生會很艱辛,可也會因此更加出彩。
  • 街頭乞丐苦練歐楷20年,字體堪比印刷體!大師:再練20年也沒用!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當我們聊起中國的書法文化時,大家都非常的感興趣,書法是我國的一門藝術,相比繪畫也更好入門,因此很多網友都非常的喜歡書法文化,在我國的古代書法就非常的受重視,而且在我國的古代也出現了很多著名的書法家
  • 《高分讀書法》:不知道這一點,讀再多書都不沒用
    我從小就特別羨慕一類人,腦子靈活、反應快。同樣是一個公式,他們能做到舉一反三。而我總是稍微變一下,就不知道從而下手。同樣是閱讀一本書,他們能寫出一篇篇角度不同,觀點新奇的讀後感。而我只是羅列一下書中的重點,就思維枯竭了。
  • 浮躁的社會,讀了很多書,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浮躁的社會,讀書的意義在哪裡幾年過後,我確實讀過了很多書,但會發現自己並沒有太多長進,很多書讀完就忘了,根本沒起到一點作用。遇到了新的知識點,我們需要去思考它,驗證它,然後再去與我們已有的知識網絡進行聯繫,最後加入到我們的知識網絡中。這樣,才是真正的學到了知識,也不會忘卻。很多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閱讀,記錄,整合,但卻從不思考,這種看書方式,哪怕看再多的書,也是沒用的,純屬浪費時間。現在的人,讀書很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