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用嗎?讀書到底有沒有用?開卷有益這句話大家都知道,而且似乎都是這樣認為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這類關於讀書益處的名言警句我們信手拈來,耳熟能熟。讀書當然是好的。既然小禾都知道這個,為什麼還在一開始就提問題呢?因為讀書在我們的習慣裡,很多時候就是教育的同義詞,讀書意味著被教育(不能這麼說),接受教育。既然如此,問題就真的來了,教育有用嗎?教育到底有沒有用?
對於從事低門檻工作的普通大學生來說,二線城市月薪3000,一線城市月薪6000,兩者基本處於同一水平。而一般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月薪七八千很正常。或許你要說,錢不能說明什麼。但是小禾告訴你,錢能說明很多問題,很多時候也只認錢。事實如此,無需多言。
此時,我們就好好地來談一談教育有沒有用!眾所周知,我們中學學習的科目是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現在小禾就以已畢業的立場,過來人的姿態就事論事地說一說。
請問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用到數學嗎?如果有,又用到了哪個階段的?說實話,我們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數學知識不超出小學範圍。數學越學到高深,在生活中越沒有用處。就像老師們一直在說的,數學就是鍛鍊思維的。我們要敢於承認——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連兩位數乘以個位數都算不出來,他們平常都靠計算器。生活中只能用到小學數學,而這時計算器解決了這一需要。還沒有孩子的年輕人以後不要去輔導作業,因為大學畢業的你不會做小學的題。君不見無數家長都已焦頭爛額?更不要試圖去解答什麼奧數,因為數學方法奧數不認。當然即使如此,小禾還要奉勸在數學苦海裡仰泳的同學們好生努力,雖然以後你買菜可能都用不到數學,但網購之時就會派上用場。那時候,只要你數學好就有一雙火眼金睛,什麼滿減優惠,信它個鬼!
說到英語,小禾感覺很親切。張口就來——好嗨喲!小禾得告訴你們實話,如今的散裝英語大致只有小學五六年級水平,或許還差得遠!英語是國際通行語言,但是我們老百姓並沒有國際化,見到老外的機會也不多,即便你準備張口,可能發現人家普通話、方言比你還溜。就算你英語過了四級,也不要輕易去和老美交談。小禾的一位號稱「半個美國人」的朋友就出過這個醜!別人聽不懂,「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這句話請用老外口音說出來,再配上黑人問號臉)你們可能會說,國內是用不到,可是一旦出國,用處就大了嘛!朋友,你高估自己的英語水平了,而且你或許尚未意識到,一個APP就能解決語言不通問題。你要知道自己學了那麼多年的英語,記了那麼多的單詞,最後竟不如一個APP。拿啥跟它比,根本比不起。你還沒想到那個單詞,它就把那句話說完了。我們得感謝它的出現化解了自己的尷尬。
至於理化生,好像物理要厲害一點。可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說的啥誰還記得?小禾只習慣「有時靈光一閃而過,牛頓也吃蘋果」。不過好歹學過物理,還能換燈泡,接電線,處理下家電小問題啥的(注意,修電腦不屬此列,這可是程式設計師的工作,跟物不物理沒關係)。誒,可是這需要電學嗎?這個還需要學?不是看下就會的嗎?化學,如今小禾想來,當年看老師做實驗內心還有點小激動。生物讓我們知道了人類的起源,生命的產生;明白了結合越遠越好,近親不能結婚。溫馨提醒,大家需要了解一下食物的組成,尤其是所含的熱量,因為你減肥之時或許就是用到之日(其實很可能用不到,who cares)。
那麼政史地呢?這個閒來吹牛還能用上點兒吧,可是單靠這個肯定不行。恐怕你吹著吹著,天氣就發生變化,突然襲來了一陣寒流……
如此看來,中學知識好像真的沒什麼用。那麼大學呢?你還好意思說大學,那幾年自己做了些啥心裡沒點字母數?後來工作也不對口,用不上啊。誠然,人生是個經歷。經歷過就過了。
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讀書究竟有何用處?要這讀書有何用!誒,小禾不是剛才說,經歷過的人會懂嘛!讀書的好處,不讀書的人是不會知道的。(其實不言自明,小禾上文所述只能代表自身及所處群體,只是這一類人的現象。對於投身高深研究和專業領域的人士而言,或許並非如此。大佬的世界,小禾不懂。似曾聽聞些許,但不知真假)
事到如今,小禾爸媽說的話,也許是對的,好像真的沒錯——你讀了這麼多年的書,有什麼用!可小禾嘴硬,就要辯解:讀書是一種境遇,讓你感受人生的風雨,體悟世間的真諦,成為真正的自己。想必大家此刻又再一次感受到語文,我們的母語,民族語言文字的重要性了吧。語文才是最有用的,生活處處有語文,生活處處需要語文。好好學語文吧,因為想不到一個詞語,你就會懂得書到用時方恨少。
讀20年書,怎夠?學海無涯,人生無處不學問。比起學過的課本知識,在學校所受的教育,社會和生活這本大書才是值得我們窮盡一生去讀,去學習的。讀書無用,讀書也有用。那麼最後,小禾是否就可以說,讀書的用處可能就在於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