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喜歡為名,隨便逗你孩子,寶媽就該忍氣吞聲嗎?該如何正確解決

2020-10-17 果林媽的溫馨天地

昨天,去幼兒園接寶貝回來,走在河邊小路上,寶貝一邊走一邊和我聊天,這時遇見一個樓的奶奶帶著孫子也在河邊玩,我們同奶奶打招呼。

奶奶問我家寶貝:「幼兒園好嗎?」

寶大聲說:「好!」然後從奶奶身邊走過。這個奶奶說:「把你扔河裡去吧!」兒子嚇得趕快跑我身邊說:「不能扔河裡,河邊很危險。」我拉住寶寶的手說:「走,寶寶,咱們回家。」寶寶說:「媽媽,我不要扔河裡。」

我摸摸寶寶的頭說:「不扔,誰也不敢給你扔河裡,媽媽保護你!」我就很氣憤,沒有再看那奶奶一眼,帶著寶寶回家了。

我不知道這個老人怎麼想的,以喜歡孩子為名,就說這樣的話嗎?還是和我有什麼深仇大恨啊!

她家孫女比我家大十天,我們從小就在一起玩兒,我總是給他們好吃的,平時都挺好的。現在上了不同的幼兒園,她孫女每天回來都不高興,送的時候都大哭,我家剛放學,高高興興的她就這樣逗我們,我真的生氣。

因為她家有了二寶,她也總是對我兒子說把他家二寶給我家,睡我家床,吃我的奶。我家兒子不開心,不喜歡,不要,她卻每次都以此逗我家孩子,樂此不疲。

因為這個,我家兒子不再和他們玩兒,見了他們要躲著。

今天她又這樣說,雖然我不高興,但也不能說什麼。這讓我想起一件小區裡發生的事,那是幾個月以前……

遠遠的,就聽見喊聲~

「你怎麼可以這樣?好好的你逗孩子幹嘛,你有神經病就去醫院!」

「你這個人,怎麼說話那麼難聽!喜歡你的孩子我才逗逗他的。」

「我的孩子和你有關係嗎?用的著你喜歡嗎?」

「你這人怎麼這麼不懂事,我也是逗逗孩子,你至於這樣嗎?」

「你個老不死的,你就是逗逗孩子,孩子磕破了你賠,走,去醫院。」

「去醫院就去醫院,你幹嘛罵人?」

「就罵你了,就罵你,老不死的!」

圍觀的人很多,原來是一個年輕媽媽帶著孩子走,孩子在吃草莓,老人就逗孩子要吃,孩子不給,一跑摔到了,嘴磕破了,孩子哇哇哭。媽媽生氣了。媽媽和老人不熟,平時孩子奶奶帶孩子,老人也總是逗孩子。

老人被罵沒面子了,就開始撒潑,坐地上,喊叫。一群人過來勸。有的說媽媽太厲害,逗逗至於嗎,後來孩子媽媽在指責聲中帶著孩子回家清洗了。

留下一陣噓噓聲。

那時候春暖花開,桃紅柳綠,家門口處處都是美景。蝸居了一個冬天的人們開始活動起來。小區裡,公園裡,常常看見三五成群的人一起閒聊。

我每天都要帶著小寶出去玩,這樣在家門口遇見同小區的人就多了起來。我的小寶小,他不愛說話,但每次出門都開開心心的。很多的鄰居見了他都愛逗他一逗。

有的人會誇獎幾句,叫幾聲,寶貝每次見了他們都愉快的打招呼。也有一些人,總是見了小寶就要嚇唬孩子。

有一天,孩子和我一起蹲在地上觀察螞蟻,一個伯伯,突然一把把孩子抱走,我也嚇了一跳,起來就拉孩子。孩子嚇哭了。我趕緊哄。說實話,這樣的逗法我很反感,真的想發火,可是又覺得鄰裡鄰居的住著,不好意思。

還有的人每次見了都要大聲訓斥幾聲,打孩子一下,捏捏孩子的小臉,我是不情願的,因為孩子小時候流口水,我怕別人捏孩子臉。還有的是看孩子手裡拿著什麼東西,他們就追著要。

遇到這些人,我的小寶總是快點跑掉,或者讓我抱著不敢走了。我也只能嘻嘻哈哈一下,說別逗我們了。

所以我非常理解那位媽媽的氣憤。

時隔幾個月,我突然想起這事,雖然年輕媽媽罵老人,不應該,但是他們這樣逗孩子,是不是就該被罵呢?

這幾天,不知道是因為秋季煩躁,還是因為照顧寶寶剛上幼兒園,總是小心翼翼的哄著寶寶,我見他們逗孩子,真的是有想和他們吵一架的衝動。

前兩天,接寶寶回來,在院子裡玩兒。天快黑了,我要回家做飯,正巧婆婆也出去院子裡歇著,我就說讓奶奶看一下,我回家做飯。正做飯呢,聽見小寶的喊聲,很害怕的樣子。我趕緊從窗戶那看,只見婆婆樂的花枝亂顫,從來沒有那樣的開心過。

我尋找孩子的身影,踮起腳尖,總算看見兒子已經跑到單元門口,一個爺爺拿著棍子追著要打兒子,兒子嚇得不行,使勁跑,可是我兒的親奶奶卻笑的非常開心,追人的爺爺也很開心。可能在他們看來我兒子害怕很好笑。

我趕緊大聲喊:「別逗孩子,別逗孩子!」

立刻把孩子叫回家,告訴他不要害怕,媽媽就在家裡看著你呢,他們逗你,你要嚴肅的告訴他們:「別逗我了,我不喜歡逗。」

這個爺爺天天逗小孩,見了誰家的都逗,我家女兒小時候他也天天逗,開始我不好意思,只是遠遠的躲開。

後來有了小寶,我帶著小寶見了他也不怎麼熱情,不讓逗,他可能也發現了,我帶著孩子的時候只是說話逗一逗,不會這樣攔著,追著的逗孩子。

他追著打孩子不知道是什麼理由,我看了特別生氣,但是除了給寶寶帶回家,大聲喊兩句,也沒有辦法。我很生氣我婆婆那個笑,孩子去幼兒園回來不說好好哄著,還要別人把孩子嚇哭,真是不可思議啊!

因為我不喜歡別人逗孩子,我也會教孩子,遠離那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人,他們逗你,你不開心,你就躲開,也不要害怕,媽媽在你身邊呢。或者你就嚴肅的告訴他們,我不喜歡逗。如果有人給你要東西吃,你就和他們分享,媽媽會多給你買的,實在不願意分享,就告訴他們我沒有多的了。

我小寶從三歲半以後,開始能很好的處理這些了。有一次樓上爺爺逗他,用手指他,捏他的臉,我小寶直接用手指點住爺爺的手指說:「我不喜歡逗!」很嚴厲,很大聲的說。爺爺笑了。幾次以後,小寶見了爺爺打招呼,爺爺也不總是用手指點他頭,捏臉蛋了。

別人逗自己的孩子,尤其熟人,多數媽媽是不好意思回擊的,但是逗的太過,我是真的不喜歡。

我的辦法就是帶著孩子遠離他們,和經常喜歡誇獎孩子的人玩兒,和讓孩子覺得舒服的人玩兒。

同樣是一個樓的爺爺奶奶,有一對爺爺奶奶,每次見了寶貝都喜歡的不得了,但是他們從來不用手摸孩子,說怕老了有細菌,但是每次見了都要和孩子說話,誇孩子。從一兩個月就這樣。孩子大了去公園玩,他們會幫忙看著孩子,言行舉止都是對小寶的喜歡。

所以,小寶每次都說那爺爺奶奶是他的。有什麼東西也要奶奶幫著拿。奶奶有好吃的都會給寶貝吃,從來不要寶貝的東西。小寶每次見了爺爺奶奶都要跑過去,有吃的也給爺爺奶奶,出門遇見爺爺奶奶,必須讓爺爺奶奶一起玩兒,說那是他的爺爺奶奶。

這樣的老人,是真的喜歡孩子,一個樓的孩子們都喜歡他們。我感覺喜歡孩子,是看見孩子後,言談舉止的一種滿足,而不是拿著孩子當玩物一樣戲弄。再說了,別人家的孩子,你就算喜歡,也不要逗孩子,尤其見面就把孩子逗哭,這更不可取。不要打著喜歡孩子為名,和孩子媽媽相處的好為名,就隨便惹人家孩子不高興。

因為他們這樣的舉動,原來相處很好的人,我現在都在逐漸遠離。可能是我小心眼,但是我實在不認同「喜歡你家孩子才逗他呢」這句話。

如果你是這樣的喜歡,我不要。並且我的孩子,我不希望在他沒犯任何錯誤的時候,被人嚇哭逗哭。

我懷胎十月,一手拉扯長大,很不易,不願意你們給我的孩子帶來煩惱。

所以,我會教兒子處理這樣的事情。讓兒子和他們嚴肅的說「別逗了,我不喜歡逗!

他說了這話,我看著兒子笑然後再笑著和逗他的人說:「別逗了,我們不喜歡逗。」但是好像效果不明顯,因為我不夠嚴肅。

爺爺用手指我們,我們反擊回去,雖然沒有禮貌,但是我很開心兒子這樣做,雖然我沒有教過他,但是兒子自己找到了辦法。這樣他就會慢慢的處理一些事情。

我一直教孩子懂禮貌,尊老愛幼。可兒子和逗他的人大聲說話時,我不會訓他,因為禮貌也是相互的,既然你不知分寸,我家兒子失點分寸也是應該的。何況他是小孩子,你是大人,你挑釁在先,我們只是還擊呢!

遇見經常逗孩子的人,真的是沒辦法,無能為力讓人家怎樣做,只好遠離或者教孩子不要怕。或許我是一個軟弱又計較的媽媽,但是又拉不下臉來,這兩個方法不是很好。

遇見這樣的人,應該怎麼辦呢?不知道姐妹們你們是怎樣做的呢?效果好不好呢?

相關焦點

  • 寶媽給寶寶餵奶時,公公在旁邊逗娃,為了家庭和諧,該如何應對?
    因為疼愛孩子,公公在李女士餵奶的時候也不會離開,一邊圍觀還邊逗孩子,這讓李女士很是尷尬。李女士旁敲側擊跟公公說不要在孩子吃奶時逗孩子,否則容易嗆奶。可李女士公公不但不聽,還說李女士矯情。 哺乳是女人的一種生理本能,但也是十分私密的事情,何況還是公公這個特殊的身份呢?不應該「避嫌」一下嗎?
  • 該不該給寶寶掏耳屎?家長別弄錯,否則會害了孩子
    可是有些家長就會產生疑問了,究竟該不該給寶寶掏耳屎呢?關於這個問題家長還真別弄錯了,否則最後反而會害了孩子。 而平時媽媽最喜歡的也就是給天天掏耳朵,跟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天天也很享受這個過程,每次媽媽一說掏耳朵了天天就會乖乖地躺在媽媽的腿上,十分配合。
  • 該不該給寶寶掏耳屎?家長別弄錯,否則會害了孩子
    可是有些家長就會產生疑問了,究竟該不該給寶寶掏耳屎呢?關於這個問題家長還真別弄錯了,否則最後反而會害了孩子。不過最近媽媽發現天天開始抗拒自己給他掏耳朵,還直捂著耳朵總是喊「疼」,所以寶媽趕緊帶著孩子去了醫院。經過醫生的檢查後,發現是孩子的耳朵裡面都破了,就問寶媽是不是經常給孩子掏耳朵,寶媽心虛地點了點頭。
  • 「公公進房間你不攔著嗎?」爺爺喜歡逗孫子,坐月子的兒媳很尷尬
    剛生完孩子的寶媽,身體和心理都處於一個比較敏感的狀態,有的時候一點點小小的問題,都有可能讓他們的情緒崩潰。「公公每天進來很不方便」,爺爺喜歡逗寶寶,兒媳月子坐得很崩潰寶媽蜜蜜在前不久剛生完孩子,是一個大胖小子。喜得貴子,一家人也高興不已。等蜜蜜出院以後,婆婆忙前忙後照顧月子。
  • 未滿月孩子遭4歲侄女暴打,寶媽卻只能忍氣吞聲,因其「後臺」硬
    浙江嘉興一位寶媽十分苦惱,自己未滿月的寶寶被4歲的的侄女暴打,因其"後臺"硬,自己只能忍氣吞聲,原因是一天,寶媽發現兒子眼睛突然紅腫出血,不像是過敏,也不像摔傷, 當寶媽調查監控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是侄女搗的鬼,視頻裡小侄女重重地向寶寶打去,導致孩子的眼睛變成這個樣子。寶媽這才發現自己的孩子經常被打,十分難受。她就要批評侄女幾句,但是這下可不得了,小侄女反而先告狀奶奶。
  • 孩子想學畫畫,該如何正確引導學習?
    孩子想學畫畫,該如何正確引導學習?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大多孩子都有多動症,無論看到什麼東西都喜歡拿傢伙模仿去亂畫一氣,該怎么正確引導開發孩子的學習情況呢?下面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該如何正確引導兒童學畫畫等問題。
  • 你知道如何正確的使用溼巾嗎?又該如何辨別溼巾的好壞呢?
    你知道如何正確的使用溼巾嗎?又該如何辨別溼巾的好壞呢?有過養娃經驗的寶媽都知道帶孩子必帶的物品之一就是溼巾。但是即使有經驗的寶媽也不知道嬰兒的溼巾可是有很多的奧秘呢?但是實際上這些說辭都只是一個推銷噱頭而已,寶媽千萬不能被商家欺騙了,溼巾裡面都含有添加劑的,哪怕是給嬰兒專用的也是如此。因此當寶媽用溼巾給孩子擦嘴巴的時候寶貝就會把這些添加劑使用腹中,就會導致寶貝出現腸胃感染。擦手也是如此,給寶貝擦完手添加劑都殘留在了手上。寶貝又吃自己的手不還是把添加劑吃進肚子裡了,結果導致了寶貝出現了紅疹。
  • 喜歡哭的孩子就是「熊孩子」嗎?家長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哭泣?
    相信每位家長在育兒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孩子幼年期時,經常會哭鬧不止,讓自己頭疼不已。如果不管肯定不行,但孩子畢竟還小,如果責罵的話孩子肯定也會心理有負擔,所以往往不知道該怎麼辦。那麼,哭泣就真的那麼不好嗎?其實家長們都錯了,哭泣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好的釋放壓力的方式,不讓孩子哭是非常殘忍的,就像給你撓癢卻不讓你笑一樣殘忍。孩子們如果不能夠通過哭來釋放自己的壓力,時間長了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很容易就會出現心理問題的。
  • 粗心大意並不是天性,孩子粗心該如何解決?父母或該了解
    其實孩子的粗心大意並非是天生的,是可以通過正確的方法糾正過來的,可如果父母不掌握正確的方法,比如像小婉的母親,自己親自來監督孩子做作業,這樣反而讓孩子覺得做作業這件事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父母的事情,那麼他會更加容易地犯錯。孩子為什麼會出現粗心的情況?
  • 親友常見的這種逗孩子陋習,無聊至極還傷害孩子。你遇到過嗎?
    」的逗孩子陋習但今天,我想講的是另外一種民間常見,而不在這個清單上的逗孩子行為,就是親戚朋友喜歡在給孩子吃的或玩具之前,先逗下小孩跟孩子說:你拿錢來,我才給你這個吃的;或者你跟你爸媽拿錢來,我就給你這個玩具。
  • 「我覺得孩子是我的債主!」新手寶媽的「帶娃焦慮」,該如何緩解
    很多新手媽媽在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並不會無師自通,而是要通過不斷地學習、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才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媽媽。每當孩子大聲哭鬧,小林就覺得頭疼,不知道孩子是餓了,還是身體不舒服了,亦或是該換尿布了,每次她都要從頭到腳檢查一遍孩子才能夠發現孩子哭鬧的原因,然後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但是這些對小林來說,還算可以接受。
  • 該告訴孩子聖誕老人是假的嗎?童話能開拓孩子認知發展,別忽視
    看到孩子愛聽童話故事,瑤瑤媽媽特意買來童話故事繪本,打算周末陪孩子一起看。昨天瑤瑤媽媽正在和孩子看繪本,瑤瑤突然問:「媽媽,世界上真的有聖誕老人嗎?聖誕老人為什麼只在聖誕節出現呢?平時看不到呢?」瑤瑤媽媽頓時愣住了,她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孩子的問題:如果說沒有,怕打破孩子的美好想像,如果說有,又感覺是在騙孩子。
  • 家長是否該在孩子面前哭?你的反應決定了孩子的性格走向
    ,怕嚇到孩子,怕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怕給孩子留下陰影……所以在「家長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的話題下,一些網友覺得不該在孩子面前哭,並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在孩子面前哭有用嗎?孩子什麼都不懂,除了給孩子心裡留下陰影之外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 未滿月寶寶被4歲侄女暴打,寶媽卻忍氣吞聲,網友:活該
    文|好孕姐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哪怕孩子受一點委屈和傷害,父母都心疼得不行。但是,有些父母卻不一樣,別人都把孩子欺負得傷痕累累了,他們還在選擇忍氣吞聲,一點也不懂保護孩子。前兩天有網友發帖:一位還在坐月子的寶媽,去廚房時,住在隔壁的4歲侄女跑來玩,不一會兒她聽見兒子撕心裂肺的哭聲,等跑到孩子身邊,發現孩子臉上青一塊紫一塊,還帶著血印。她打開監控查看,發現4歲侄女進了房間,直接跪在床上對著小寶寶一通暴打,每一次出拳都很用力,兒子哭得很可憐。但是,未滿月寶寶被4歲侄女暴打,寶媽卻選擇忍氣吞聲。
  • 孩子到底該不該枕枕頭?又該如何枕?家長需要注意了
    3個月以後寶媽就可以視情況給寶寶選擇枕頭了,很多寶媽就會問:給孩子枕枕頭真的好嗎?不會影響發育嗎?其實,枕枕頭對孩子的身體發育影響不大,適當的階段給孩子睡枕頭是會給孩子帶來好處的。寶寶不枕枕頭,會產生什麼危害首先,寶寶在發育到某一階段的時候,脊椎會有一段時間開始慢慢彎曲,如果寶媽在這段時間沒有給孩子用嬰兒枕來固定的話,就容易脊椎長不好,造成脊柱彎曲,影響孩子身體發育。
  • 孩子太可愛惹陌生人摸頭,寶媽當場發飆,路人:小題大做
    C:和路人微笑,感謝他對自己孩子的誇讚,並和路人一起逗孩子,讓孩子更加可愛。D:認真地對路人說:「謝謝,但我不喜歡別人摸他」。前陣子看到一則視頻,孩子太可愛惹陌生人摸頭,不曾想惹來寶媽當場發飆,很多網友都覺得寶媽小題大做了。可真的是小題大做嗎?
  • 「我在餵奶,公公在旁邊逗娃」,95後寶媽吐槽:怎麼阻止呢?
    這樣的話讓晗晗非常反感,有時候公公這樣逗孩子,抓抓孩子的小手,被分散了注意力的孩子,稍不注意就會嗆奶,非常的麻煩。但是晗晗看婆婆也沒什麼意見,就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好在周延的溝通,能讓家人理解王斯然的想法,這才順利解決了危機。二、寶媽到底應不應該主動提出,迴避餵奶呢?有人說寶媽應該直接告訴公公,這樣逗孩子不安全,孩子嗆奶甚至可能威脅生命。
  • 自己在餵奶,公公一直在旁逗娃,寶媽尷尬又鬱悶:該阻止公公嗎
    孩子出生後,文文不小心感冒了,但婆婆不顧文文吃飯沒胃口,依舊逼著文文喝豬蹄湯,說奶水來得快。為了讓孩子儘快喝上母乳,文文也就忍了,好不容易奶水下來了,在餵奶的過程中,文文又與公公發生了不愉快。某天,文文正想抱著孩子去臥室餵奶,公公便問:「你去哪?」「我去給孩子餵奶呢?」文文回答道。「你就在這餵奶就好了,來回跑什麼......」
  • 該如何正確的跟孩子說話,你真知道嗎?要注意哪幾點?
    用正確的方式與孩子溝通,是家庭育兒的必修課。即便家長知道不能跟孩子隨便大小聲,不宜呵斥或指責,也未必真的掌握了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式。孩子很可能會覺得媽媽不再愛自己了,反倒更容易產生牴觸心理,變得更加不聽話。如果你微笑著對孩子說:「好孩子,讓媽媽看看我們寶貝乖乖坐著的時候,有多帥氣多懂事!」孩子自然能感受到家長的愛,也就更願意服從你的指令了。
  • 哺乳期感冒會傳染寶寶嗎?該不該餵母乳,結果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張姐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感冒了,正值哺乳期的張姐非常自責。張姐覺得自己感冒了就不能給寶寶餵奶了,這不就耽誤寶寶長身體了嗎?於是張姐趕緊讓老公去給寶寶衝奶粉喝,並且要和寶寶隔離。但是平時都是張姐在照顧寶寶,老公手忙腳亂的難以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