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老苗手打原創,拒絕侵權抄襲轉載。
最近看新聞,國內許多省份都迎來了2020年冬季的第一場雪。初雪後的城市銀裝素裹,分外妖嬈。這樣的美景也是真的很吸引老苗呀!
但是雪後也就意味著冬天真的來了,降溫無法避免。
今天就聽山東的朋友聊了一件關於冬天的趣事。他說每年到了冬天,接送孩子的家長們提前到了校門口,因為無聊就會猜測走出校門的孩子早上是誰送過來的,並且幾乎都能猜對。說到這裡我的興趣就來了,怎麼能通過走出來的孩子就猜到呢?
朋友說,其實很簡單,看孩子的衣服就可以。不看衣服款式,不看衣服的搭配,也不看看衣服大小,只看穿的厚度!
如果,孩子穿的厚度適中,就是媽媽送來的;比其他小孩穿的薄,就是爸爸送來的;穿的明顯比別的孩子都要厚的,就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送來的。
經過朋友的一番推演,我也恍然大悟。這三種情況也正體現了我們常說的不同人帶娃的特點:奶奶帶娃要保暖,媽媽帶娃要時尚,爸爸帶娃活著就好。雖然話語中有調侃的成分,但也很貼合各個角色的特點了。
「有一種冷是奶奶覺得你冷」,老人通常給孩子穿的最多,那是因為他們自己冷,覺得孩子也會冷。其實,冬天完全沒必要給孩子穿那麼多,家長只要注意孩子這3個部位不受寒,孩子就會覺得全是都是暖和的,而其它部位冷一些還有利於增強寶寶的抵抗力,冬季也能少生病。
只要寶寶的這3個部位不受寒,就會全身暖和少生病
1、腹部
寶寶腹部受涼容易引起腹脹、腹瀉、以及其他因消化不良引發的疾病。腹部是脾胃之所,所以一定要保持寶寶的腹部溫暖。
我們可以給小寶寶穿上肚兜,睡覺時怕寶寶踢被子可以為寶寶準備睡袋。大點的寶寶可以穿棉質的內衣。親膚柔軟的內衣不僅能在寶寶出汗後快速吸收汗液還可以在寶寶皮膚周圍形成熱空氣層,這樣寶寶就不容易受涼生病了。
2、背部
寶寶的背部既不能太熱也不能受涼。保持適當的溫度可以避免孩子感冒。平時家長可以摸摸孩子背部,溫熱並且沒有汗即為適當。如果寶寶要準備運動,為避免大量出汗背部受涼,可以為寶寶準備一條吸溼性好的毛巾,運動時墊在衣服最底部。結束後,將毛巾取下即可。
3、腳部
自古以來就有「寒從腳入」的說法。腳部脂肪少,保暖能力差,同時,腳部是經絡交會之處,皮膚神經末梢豐富,對外界的溫度變化極為敏感。因此,寶寶腳部的保暖工作必須做好。我們可以給寶寶穿容易吸溼排汗的襪子,這樣就可以及時帶走腳部汗液。鞋子也要保暖透氣。讓寶寶的腳部時刻乾爽溫暖。
究竟怎樣判斷孩子的冷熱呢?
1、小手冰涼不代表寶寶冷
寶寶在很小的時候,不能自己判斷冷暖,家長摸著孩子的小手涼涼的就會認為孩子穿得少了,立馬加衣服。但是手涼就代表孩子穿少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寶寶在幼兒時期,心臟搏動力量弱,每次跳動運送到手的血液量少,血液循環慢,所以就導致寶寶的手通常摸起來都是涼的。
2、滿頭大汗不代表寶寶熱
寶寶在運動或者大哭一場後,往往會大量出汗,這時候,家長就著急給孩子脫衣服。但是,這時候寶寶也並不一定熱。如果寶寶體溫正常,而我們著急為寶寶脫去外套,加上體外大量出汗,很容易感冒。
3、頸背部的溫度判斷寶寶冷熱
正確的判斷寶寶冷熱的方法是摸頸背部。這裡的冷暖就是寶寶的冷暖溫度。根據這裡的溫度給寶寶加減衣物才是最科學的。
老苗結語:
冬天已經到來,在這特殊的一年裡,家長們一定要正確的判斷寶寶的冷暖,科學的為寶寶增減衣物,避免感冒發燒。望每個家庭都能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今日話題:各位家長朋友有什麼妙招可以讓寶寶冬天不感冒?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