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相處小心這種自證式預言

2021-01-08 情感一席

和一個朋友聊天,他告訴我最近和女友分手了。原因是女友受不了他的近乎於控制的管束,覺得和他在一起戀愛太累了,所以提出了分手。雖然他盡力去挽回,但是女友表示再也不想和他在一起了。

對於他這段感情的結果,我一點也不覺得奇怪。他對女友的那些諸如不能加異性的微信,不能參加有年輕異性在場的聚會,去哪都要報備等等行為,我早就勸過他不要這樣,結果肯定會失去對方。但是他不聽,他說他也不想那樣,但是他怕失去女友,所以只能看著她,他才有安全感。

事實上他的女友我也見過幾次,女孩對他很不錯,看上去也不像那種隨便就能被人撩走的女孩。但是他私下跟我說,他覺得他和這個女孩的感情長不了,早晚會分手,他就等那麼一天呢。我很奇怪,見過談戀愛等結婚的多了,沒見過等分手的。於是我問他這麼想的理由是什麼?

他告訴我,他覺得自己配不上女孩。對方在他眼裡條件太好了,長得漂亮不說,還心靈手巧、善解人意,而且學歷和工作都比他好。我說,那她怎麼會看上你的?他說,他也不知道,女孩說覺得他人品好,正直善良。我告訴他,你可能有點自卑,你這樣想對你這段感情可能沒有好處,還是要自信點。他不以為然地說,就這樣吧,反正我覺得長不了,我不信她會真的嫁給我。

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陸續聽他給我匯報他的愛情進展,多數都是他怎麼要求女孩,女孩怎麼從開始答應他到後來跟他吵架,甚至有兩次還提出了分手等這些情況。從他的描述中,我隱隱約約覺得他這樣下去,這段感情就完了,不會有好的結果。勸他不要這樣,他也聽不進去。

結果這次,女孩再次提出分手,而且態度非常堅決,他也沒辦法挽回了。苦笑著給我說「你看,我早說了她不會真的嫁給我。」聽了他的話,我對他是又同情又惱火。但是,我知道這也不能全怪他。也許他的行為只是完成了一次「自證式預言。」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自證式預言」也叫「自我實現的預言」,通俗的說就是一個人心裡總想著一件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那這件事的結果很可能就會是他所想的一樣。「自證式預言」裡自我暗示的成分很大,但是這種自我暗示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行為,導致他做事的成敗。

「自證式預言」在我們生活中其實很普遍,很多人說的「我就是這樣一個人」其實也是屬於這種自證式預言,他把自己設定成了某一種類型的人,不斷的用自我暗示的方式去朝自己設定的標籤塑造自己,結果在別人眼裡他可能真的是他所說的那種人。

自證式預言,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像我這位朋友,就是因為自己的自卑心理,才導致自己在這段感情裡安全感缺失,又採取了非理性的手段去對待女友以加強自己的安全感。而他的自卑心理也不是憑空產生的,正如一個人的人格的形成發展一樣,有著複雜的成因。他的行為是錯誤的,但是原因是自卑,所以我說這種結局也不能全怪他,當然女孩更無辜。

心理學大師武志紅說過,「一個人常說的那些話,可能會成為他自己的生命預言」這句話說的就是自證式預言。人的一生很短暫,怎麼能讓自己的一生過得快樂、有意義,讓自己心想事成。其實,很多時候跟我們的認知、心態、格局都有關係外,也不能忽略了「自我實現的預言」,有時候要多給自己一些積極的暗示,無論身處什麼環境都要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這樣我們才能有動力、有勇氣去面對多樣的人生,才會少犯錯誤,擺脫那些負面的魔咒一般懸在我們頭頂的「自證式預言。」(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自證預言
    自我實現的預言,也叫自證預言。說一個人常說的那句話,可能會成為他自己的生命預言。一些真理、至理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真要懂得它們,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它,碰觸它。這幾篇主要說,自戀的兩個表現,「我是對的」和「我比你強」。
  • 年輕人,努力吧 | 自證預言
    年輕人,努力吧 | 自證預言 2020-09-22 1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怎麼樣克服對親密關係的恐懼這種心理?
    【原創】大家知道,孩子早年與父母的關係模式決定了長大以後對這個世界的相處模式。成長過程中,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無時不在影響著對親密關係的認知和理解。如果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這個孩子就會覺得夫妻關係就應該是比較恩愛甜蜜的。是未來可期待的。而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大聲的爭吵,甚至有過激肢體的暴力行為,並且有語言的惡意攻擊,或長期的冷戰沉默,都在孩子心裡留下了陰影。
  • 被「假性親密關係」毀掉的中國式婚姻
    像小麗和丈夫的這種情況,便是典型的「假性親密關係」。夫妻之間本該坦誠相待,彼此溝通。但是小麗很少願意袒露自己,也不善表達情緒,或者說她根本不信任對方。雖然他們結婚了,可是生活卻是AA制,一人一半的房租,吃個飯都要轉帳。
  • 情侶間如何相處?掌握「刺蝟法則」,學會親密關係中的相處之道
    2、 "刺蝟法則"對親密關係的作用3、 情侶間該如何相處?沒有親密關係的存在,便沒有刺蝟法則的誕生。刺蝟法則的誕生正是為了解決親密關係中的距離問題,很多親密關係中的人都無法把握關係中的距離到底是多少,從而引發了很多問題。
  • 父母要小心的自證預言,錯誤的預言正在一步步地毀掉你孩子
    自證預言,很多人可能還沒聽說過這個心理名詞,但是事實生活中,父母卻每天都在用,並且用錯誤的自證預言一步步地把自己孩子毀掉。什麼是自證預言自證預言是指意指人會不自覺地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如果你懷疑某人具有內向特質,又向這個人提一些旨在證實這種懷疑的問題,你所誘導出的答案當然就會證實你的假設——即使你的假設是錯誤的。
  • 《整理家,整理親密關係》家庭破裂的原罪?竟是不會整理親密關係
    ——殷智賢一、家,是讓人相愛相知、身心舒適的地方《整理家,整理親密關係》的作者殷智賢,是資深媒體人、生活方式研究者,《時尚家居》《時尚先生》前主編,她將20餘年的觀察心得和盤託出:這本生活實用類書籍完美的詮釋了家與親密關係的相輔相成,本書從「心」出發,從人解讀,再到與物相處,最終所有的落腳都在一個字
  • 來一場探秘之旅 了解你的親密關係相處模式
    你總是渴望親密關係卻又害怕過於投入?你想了解自己為什麼是「吸渣」體質?你想了解如何與另一伴更好的相處?…有的人總是一次次被騙,被出軌,被折磨,仿佛是「吸渣」體質,每次遇到的總是類似的「渣男」或「渣女」……有的人在婚姻關係中,總覺得彼此開始越走越遠,無話可說……世間百態,似乎每個人在親密關係的姿態各有不同。
  • 與女人相處時,說什麼情話能夠讓關係更「親密」,來試試這三句話
    如果兩個人相處融洽,關係微妙,經常說些親密的話,那麼在時間的催促下,就會很容易發生親密的關係。畢竟,愛的出現是在一天一天的相處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或者是由於關心的行為,或者是一些溫暖的話語,親密的關係就會悄然出現。
  • 什麼是親密關係?怎麼維持親密關係?
    在心理學中,親密關係實際上屬於一個分支,與其內容也被稱作「親密關係心理學」。這四個字囊括的關係其實很多,本意就是指不限年齡和性別的兩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但目前來說,大多數情況下指的是情侶、夫妻間的愛情。所以在這裡,本篇文章也是著重講解以「愛情」為首的親密關係。
  • 孩子之所以不聽話,是因為父母犯了「自證預言」的心理毛病
    年齡幼小的孩子,特別是6歲以下的,他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價值觀,但是他們有著自己追求快樂的本能,當父母的價值觀與他們的這種本能不一致時,追求快樂的本能就會讓他們對抗父母,不聽話。這時候,無論父母的價值觀多麼的正確,都不會讓孩子屈服,因為他們沒有價值觀,也就無所謂對錯。
  • 《親密關係》:愛情竟是源於需求?親密關係的終極意義是自我成長
    我們牽著手走在鄉間小路和草原上,即使不小心踩到牛便便也是幸福的味道(……)。就算不開口說話,一個眼神我們就會心有靈犀、默契十足。多麼美好的畫面!《親密關係》第二章中描述了這樣的浪漫景象,然後告訴讀者:醒醒!喝酒也要吃點花生米好嗎!
  • 《清平樂》帝後相處的啟發,親密關係中教科書級別的錯誤版本
    」一無論是戀愛還是婚姻,親密關係的成敗往往就隱藏在生活的細節當中。而能決定親密關係的質量高低的,是由雙方的每一次對話,每一次互動中積累而成的。這個時刻,另外一方可以選擇靠近也可以轉身離開,就是「面向」和「背向」,相應的結果也會不同,選擇「面向」就有機會進一步提高親密關係的質量,選擇「背向」,則有可能掉進糟糕盒子。
  • 現代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也算是心理學流派當中的一個分支,大概是指不限年齡、性別兩人之間親密無間和諧融洽的關係。也不僅僅限於戀人、夫妻,要好的朋友以及親子也屬於親密關係。 就我個人來說,是一個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人。同樣,很多人害怕以及恐懼與他人產生身體或情感上的親近接觸。其實平心而論,說不需要親密關係未免有些太過,還是對親密關係有些許渴望。
  • 親密關係下的陌生人
    我們每個人 內心都會缺乏不同程度的安全感,有些人會拒絕情感,拒絕親密關係,這種心理封閉傾向意味著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有些人渴望幸福,追尋幸福,這同樣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從戀愛到婚姻,我們都在嘗試跟另一個人構建親密關係,在追逐親密關係的過程裡,我們的心態也會不斷受到影響,發生轉變。
  • 深圳市一帆心理諮詢有限公司教你如何克服親密關係恐懼症
    即便偶爾進入了一段親密關係,也會不敢全心投入,逐漸開始各種迴避、小心眼特別渴望安穩的親密關係,卻總是一次又一次的主動疏離。3.缺乏人際技巧深圳市一帆心理諮詢有限公司發現大部分親密關係恐懼症者難以把握交往的尺度,也不善於將話題進行下去,所以才寧願與他人保持表面的關係。這種人際技巧的缺失也源於成長中的挫折,他們往往在學習人際交往方式的某些重要環節出現缺失。
  • 什麼是最好的親密關係?
    書越往後看,越懷念那個年代人與人的相處。魯迅和許廣平在書信中不只是訴說相思相念之情,也在思想層面做深入的交流。什麼是最好的親密關係,不是今天「顏值即正義」的吸引,不是應付世俗要求的盲從,更不是功利地搭夥過日子,《兩地書》給出一個令人嚮往的範例:志同道合,彼此欣賞,攜手共度人生風雨。如果你也經歷過對伴侶關係感到灰心的時刻,不妨翻翻《兩地書》,也許可以在懷舊中得以療愈,並對於未來抱持新的信心。
  • 艾彌兒 親密關係助推者
    她敢於挑戰傳統,打破固有觀念,助推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她投身自媒體創業,以強大的IP影響力力促粉絲成長,自身亦成為女性創業的新榜樣。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有了自媒體後,製作的一段視頻最少有10萬人觀看,這種影響力是傳統教室授課完全無法比擬。更為重要的是艾彌兒發現身邊的人對情感內容有著很大的需求,彼時時刻在艾彌兒腦中盤旋的是歌德說過的一句話——個體的就是普遍的。與此同時艾彌兒也發現市場上有很多職場教育、親子教育,情感教育卻幾乎是一片空白。
  • 自證預言
    自證預言關涉兩個標準:第一,信念/期望必須產生某種獨特的影響,這種影響使現實遵從了最初的信念/期望;第二,在這一過程中的行動者(或者至少他們中的一部分)並不知曉他們的信念究竟怎樣有助於建構這種現實。由於信念最終得到證實,因而行動者有理由相信,從一開始他們就是正確的,他們的期望只是反映了現實,但他們忘記了自身在導致這一結果出現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 《親密關係》:親密愛人的幸福秘鑰
    生活中的我們都想擁有一個親密愛人,但似乎有的人終其一生也未能如願。倆人隨著相處時間的變長,很多人便覺得,對方不像剛談戀愛時對你那麼上心了,好像也沒那麼愛你了。這時,你們之間的衝突也越來越頻繁,兩個人的感情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衝突裡消失殆盡。剩下的只是互相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