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區智慧城市指揮中心成立。
在福田區智慧城市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通過五大平臺實時監測。
隨著市民可24小時自助辦理政務服務後,福田區又給出新玩法,福田區智慧城市指揮中心成立,通過「預警監測S平臺、綜合治理M平臺、決策支持A平臺、公共服務R平臺、基礎技術T平臺」五大平臺,推進科學決策、風險防範、社會治理等。目前,「一中心、五平臺」搭建完成,「百系統」規劃開發102個,已建成32個,在建45個,籌劃25個。
監測5萬家金融企業
S(Surveillance)平臺構建了智慧福田「最強大腦」感知中樞,通過「物理感知」與「情緒感知」,布設監控探頭、傳感器實時採集數據,全方位監測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安全生產等重點領域。
福田作為金融強區,此次上線的金融大數據監測系統正是運用金融大數據監測轄區5萬多家企業。據福田區智慧辦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市面上一些網際網路金融類企業可能涉嫌金融詐騙、非法集資、跑路、擠兌等情況,通過系統監測,主要是通過網際網路上搜集相關企業經營情況,例如招聘電話人員而不是營銷人員,許諾高額回報率,迅速擴張在全國增開多家分公司,金融指標異常等輿情來反映該企業存在的問題。目前,藉助監測系統篩選出高風險企業20家,重點監測企業88家,異常名單企業169家。
危險邊坡預警
此外,危險邊坡預警、地陷預警等12個方面也運用了安全生產動態監測管理系統。對轄區公共安全風險點進行調查、辨識、評估、建檔,排查並標定城市工業、人員密集場所、公共設施等4大類570個危險源針對福田區臨海靠山,雨季長、颱風多特點,在邊坡、地陷、易澇點、危化品企業安放傳感設備,運用安全生產動態監測管理系統開展實時監測試點,發現數值異常立即報警。
針對消防隱患發現難問題,蓮花街道試點消防預警系統進社區,一旦出現住宅線路老化、電器發熱、煙感異常等情況,手機A PP將立即通知業主和社區工作站,防患於未然。今年6月底建成的物聯感知系統,將感知觸角延伸到工業區、商貿區、居民小區等領域,找出「痛點」,查出「病灶」,為城區治理和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保障中心城區健康、穩定、協調、有序運行。
突破部門間的信息壁壘
M (M anagem ent)平臺是智慧福田「最強大腦」控制中樞,打通司法、公安、交通、安監、消防、環保、文化等條狀業務系統,突破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實施共聯共享運行機制。
智慧城市指揮中心及運營系統,把區、街道、社區、網格四級統一納入管理,將問題和隱患細分為14類255項,由系統受理後自動分派到網格員手上,網格員第一時間處理反饋,並全程記錄,及時全面傾聽群眾呼聲,聚焦群眾關切,讓問題件件有落實,訴求件件有回應。智慧街道工作系統,連通智慧城市指揮中心,將街道平臺與安監、統計、環保、綜治、城管等部門的數據融合、業務聯通,只用一個口令即可登錄各部門系統,實現街道管理工作「一盤棋」。
目前,智慧應急指揮系統、智慧三防指揮、智慧反恐等4個系統正在規劃建設中。其中,智慧應急指揮系統對接深圳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和部門業務系統,實現整體聯動,一旦發生公共突發事件,指揮中心統一發出指令,第一時間調動各部門力量參與救援處置,自去年年初運行以來已處置各類突發事件718宗。智慧三防指揮系統實時調用全區各類視頻監控和地圖資源,建設仿真城市模型,形成空中、地面、地下、建築物內實景和3D模擬,讓指揮員準確了解現場情況,準確判斷事件態勢,準確下達命令,確保應急指揮科學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社會治理將在平臺落地後更加精細化。其中,智能查違系統在全國首創將「天眼3.0」高精度3D雷射雷達測繪技術和無人機飛行監測運用到查違領域,3D雷射雷達解析度比衛星遙感監控高近20倍,準確率由3.3%升至80%以上,違建出現1天即可認定,現已在花卉世界、香蜜湖度假村等重點區域推廣,標本兼治解決城區違法建築「毒瘤」。
智慧消防系統讓消防員在出警時即可了解指揮中心發送的事故現場的建築結構圖、具體起火點、起火原因、室內人員等情況,為搶險救援爭取時間。公共設施「亮身份」應用系統為路燈、井蓋、報亭等設施貼上「二維碼」,通過手機微信、QQ等掃描二維碼,可快速查看設施名稱、產權單位、責任人、設置情況等內容,有效解決設施管理權屬難核實、問題難發現、違法設施難認定的「三難問題」。
實時監測民生動向
A (A dvice)平臺則為智慧福田「最強大腦」決策中樞,以數據為基礎客觀展現相關領域運行現狀,針對經濟、民生、城區治理等業務領域,提供全方位的數據服務和全過程的分析研判,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規劃建設區大數據決策支撐、實時可監測城區質量指數體系2個系統。在建的區大數據決策支撐系統,將社會運行數據以統計表、態勢圖等形式呈現,為城區功能定位、重大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決策參考。在建的實時可監測城區質量指數體系,圍繞全區產業發展、城區建設、城市管理、民生服務、生態環境等領域,抽取有代表性、關鍵性的指標數據,運用大數據形成福田城區質量指數體系和《質量發布報告》。
在福田區智慧城市指揮中心裡,能夠實時監控到重要場所的情況,包括人流密度、峰值等。此外,一些民生重點問題,如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數據也在大屏幕上以曲線形式呈現,通過平臺數據可以看到2020年將迎來學位缺口的峰值。
在構建森林城市方面,福田區規劃建設環保應用雲、海綿城區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等7個系統。其中,在建的紅樹林生態公園綜合監測系統,以紅樹林生態公園為試點,對公園生態環境、水環境、氣象信息等進行動態監測。而正在規劃建設的環保應用雲系統,將對大氣、水體、噪聲等環境質量數據開展實時監測。
金融糾紛足不出戶就能辦理
R(Resources)平臺則為構建智慧福田「最強大腦」情感中樞,通過創新方式,優化流程,提升效率,向企業和居民提供全天候、多元化、有溫度的公共服務,促進轄區生活便捷化、優質化,讓群眾更省時、省力、省心。
該平臺的上線讓福田居民辦事更省事。除了此前推出的智慧福田A PP外,今天智慧法院「巨鯨智」也隨之上線。據了解,該系統是由福田區與阿里巴巴合作開發,在全國率先實現金融糾紛類案件立案、審理、執行全流程網上辦理,去年6月上線至今已立案24588件,結案14792件,實現當事人「足不出戶」辦理案件全部手續。
按照「全國行政許可權相對集中試點區」要求,福田區開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率先試點政務服務「24小時不打烊」,打造全市首個覆蓋事項最多、服務功能最全、窗口完整閉環的政務服務自助專區,實現群眾辦事24小時自助查詢、智能諮詢、自助業務申辦、自助取件的全鏈條一體化自助模式。
以區政務服務大廳為龍頭,街道政務服務分廳為支撐,網上辦事大廳為載體,開展全區政務服務一體化建設,年均受理各類審批服務事項超過90萬件。同時運用大數據和雲平臺,整合政務服務大廳、網上辦事窗口、微信公眾號、自助終端、服務熱線等不同的用戶認證渠道,實現「一扇門」進出、「一窗口」受理、「一張網」覆蓋、「一層級」辦結,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最大程度地提升效率、方便群眾。
舉例而言,目前深圳市針對具有深圳戶籍且年齡在7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高齡津貼。根據現行的要求,70歲以上戶籍老人想要領取次年津貼,需要提前去現場摁指紋,然而很多老百姓腿腳不方便,甚至有的長居外地,按照現行政策,對於他們而言十分不便。
目前智慧福田A PP已經部署了人臉識別系統,註冊A PP後,老人通過手機對著攝像頭說句話就能夠識別這個身份,不再需要前往現場。
隨著智慧政務系統布局後,市民辦理戶口的身份信息將第一時間上傳到公安部門,數據就會直接到達城區的數據中心。下一步該市民前往辦理工商營業執照,遇到需要提供身份信息的環節,工商管理部門可直接從數據中心提取身份信息,企業辦事又少了一個環節。
目前正在規劃建設的人口健康信息共享服務、心理健康綜合服務、智慧社區服務等20個系統,將為企業和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主動式服務,成為居民成長生活知心人、見證人、陪伴人。人口健康信息共享服務系統匯集5家區屬醫院醫療資源,實現影像資源共享及業務協同,通過共享電子健康檔案,解決患者在醫院與社康中心之間上下轉診問題,提供轉診服務25000餘次。在建的醫養一體化養老服務系統建立老年人基礎信息資料庫,面向社區老人、養老機構、社康中心,提供實時、多樣、個性化居家智能照護服務。在建的公共文化綜合服務系統整合網站、微信、A PP,打造「指尖上的圖書館」,開發移動借書、閱讀地圖、在線讀書、文獻下載等功能,初步完成夢工場和音樂書畫主題館等數位化建設,通過監控預警、掃碼籤到讓場館的安全隨時可控,大數據分析準確掌握群眾共性和個性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精準度。
全區數據開放共享
而T (T echnology)平臺則為「最強大腦」的記憶中樞,在全區建立統一的大數據云服務平臺,為智慧城區運行提供基礎支持,從源頭實現數據共融、資源共用和服務共享,實現數據的統一監管、互聯互通、網絡安全。
該平臺實現了全區政務、社會數據匯聚集中、開放共享。規劃建設大數據云服務、政務數據開放和公共數據開源創新3個系統,打通壁壘,實現數據整合、隨用隨取,截至目前全區各部門累計共享數據4500萬條,區級數據中心累計獲取各類數據4.3億條。同時,建立市區、區內部門之間的數據同步更新機制,解決了數據陳舊化、碎片化、共享不完整問題,讓數據保持「鮮活」。
智慧福田平臺還將向全區提供資源集中共用的「智慧庫」,實現全區資源集約建設,按需共用。規劃建設社會要素交易、數據資源體系和二維、三維地圖服務6個系統。2017年4月,建成了全國首個社會要素交易平臺,對優質項目、企業、資金進行智能匹配,實現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之間的信息深度融通和資源精準對接,已匯聚566個項目、449個社會服務機構和284家基金會信息。在建的數據資源體系覆蓋個人、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的區公共信用信息庫和服務平臺,實現全區基礎資源共同利用,同時融合轄區企業和社會組織,交換、共享數據和智力成果。
在建核心服務支撐、智能基礎設施、物聯感知3個系統,把全區各業務部門的伺服器聯網集成,形成「大兵團作戰」模式,為每個應用系統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支撐和存儲空間共用。記者走訪保稅區多家企業發現,消防感應系統也進入了物聯網時代。消防栓的定期檢測、消防通道是否被阻塞等情況,巡查人員都可以通過手機端立即拍照上傳,一旦有隱患將第一時間通過A PP通知消防,真正做到物聯互通。
採寫/攝影:福田通記者 張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