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華晨汽車#那就不得不說到仰融和華晨的前身瀋陽汽車製造廠。
1988年,華晨汽車的前身——金杯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瀋陽汽車製造廠的基礎上正式成立。
1991年,瀋陽市政府控股的金杯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仰融的華博財務公司合資成立了「瀋陽金杯客車製造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60%:40%,金杯為60%
1992年,仰融在百慕達註冊成立——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隨後,華晨中國以換股的方式獲得金杯客車51%的控制權;到7月份,金杯在上交所上市;同年10月,華晨汽車登陸美股。在這一年金杯汽車還與通用汽車合資成立了金杯通用汽車有限公司。
到1995年,華晨開始全面接手瀋陽金杯客車製造有限公司的管理權,
到1997年,金杯客車在輕型客車領域的產銷量位居全國第一,更是連續6年保持著全國第一。
進入2000年,是華晨汽車全面爆發的一年。合資公司金杯通用生產出首款SUV雪佛蘭「開拓者」;年底,華晨汽車中華M1轎車,自此華晨有了輕型客車、合資SUV和自主轎車等三條產品生產線。
2001年,華晨最光輝的一年,寶馬汽車選定華晨作為中國的合資合作夥伴,自此華晨寶馬為華晨集團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是間來到2002年9月,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隨後不久仰融黯然退出華晨汽
車。
2003年3月27日,華晨汽車集團與寶馬集團在北京舉行正式籤約,合資成立「華晨寶馬」。
然而這時候的華晨汽車開始進入低潮。2004年中華轎車系列虧損6億元。
2005年底,祁玉民被任命為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於是中華尊馳降價4萬元,而中華駿捷更是提前低價上市,最終2006年華晨汽車銷量達21萬輛,同比增長70%。
也是在這一段時間華晨寶馬銷量慘澹,於是華晨不得不把華晨寶馬財務權、銷售權等權限讓給寶馬集團掌控。從此失去合資公司的經營決策權。
時間來到2008年,這一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中國汽車市場不可倖免,因而帶來的是眾多合資車紛紛降低價格,並開始向更低端的車型領域,在多方因素下華晨汽車的銷量也開始倒退,這一年華晨僅有28萬輛的銷售成績。
2008年5月31日,中華駿捷FRV正式上市。隨後更是推出了駿捷Wagon、駿捷CROSS、駿捷FSV,中華新產品序列H530、H230、H330華晨想用價格優勢拉回市場,雖然低廉的價格曾經火爆一時,但隨後卻都失敗。
有趣的是在這期間,華晨汽車研發中心總經理趙福全加盟了吉利汽車。
而接下來的這一段時間正是SUV 爆發的階段,國內的眾多自主品牌正是依靠這個紅利發展壯大。而華晨汽車也在這期間推出了中華V3、V5、V6、V7等SUV車型。如V3,在2015年4月上市,當月銷量雖然只有0.15萬輛,然而隨後飛漲,同年11月達到該車型的月銷量歷史高峰——1.88萬輛。之後,又一路走跌,到2016年7月時只有0.22萬輛。而改款之後的中華V3也是未能在有好的表現之後中華V5、V6也是同樣如此。
正是由於華晨輕自主研發、技術整合薄弱,產品質量問題較多是其失去市場的主要,所以即使有寶馬 的背書,也沒能再吸引更多消費者,其銷售情況漸漸歸於平淡。就算是華晨寶馬,消費者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華晨」這兩字摳下來。
可以說,華晨寶馬成了華晨汽車的利潤源泉,自主業務板塊連續虧損,而華晨寶馬去一直為華晨汽車盈利。而華晨汽車在華晨寶馬的股比也下降至25%,也一定程度上使華晨汽車的利潤減少。
華晨汽車的輕自主研發,重技術整合,過度的依靠外資車企的成熟汽車技術,而沒有建立自己建設正向研發體系。
就在2020年11月20日被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日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請,也意味著這家自主車企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隨後更是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可以說華晨的命運已經到了最後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