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通訊員 靳攀科 彭博 報導
長沙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人數逐年遞增,學院以思想引領為根本主體,以生活幫扶和成長輔導為兩翼,構建「一體兩翼」教育管理機制,協同推進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
牢牢抓住思想引領主體,不斷擦亮政治底色
積極構建協同育人機制。建立學生黨員聯繫少數民族學生機制,組織優秀學生黨員對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一對一」幫扶,重點做好學業指導、困難幫扶和思想引領等工作。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強化學生民族團結意識、公民意識和法制意識,形成共同創造民族團結的和諧氛圍。
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採取黨課、團課教育輔導、觀看紅色影片、學習英模事跡、組織紅色教育基地觀摩學習等多種形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於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實際生活中;積極吸納優秀少數民族學生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實施新疆籍少數民族單列入黨計劃,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的骨幹作用。
大力加強「五個認同」教育。以主題班會、黨組織生活、團支部學習、少數民族學生政策宣講會、入學教育大會及少數民族學生座談會、師生個別談心和宿舍走訪等多樣的形式,加強與少數民族學生的溝通交流,幫助其更好地融入大學生活。組織黨員對少數民族學生開展對偉大祖國認同、對中華民族認同、對中華文化認同、對中國共產黨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的「五個認同」教育。
做好典型人物造樹和宣傳。在全院範圍內開展「源動力」典型人物評選活動,關注發掘少數民族學生中間的優秀典型,通過宣傳少數民族學生的先進事跡,傳遞正能量,以榜樣的力量引導少數民族學生向優秀靠攏、向先進看齊。
在生活幫扶上顯擔當,將少數民族學生幫扶落實到實處
關愛家庭經濟困難少數民族學生的生活。除了國家下撥的貧困生補助和特有的新疆學生補助外,學院還對家庭困難的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在學校臨時困難補助政策上做適度傾斜;年末啟動「一張車票」計劃,幫助家庭困難的新疆籍學生購票返疆,幫助他們減輕經濟負擔。
尊重新疆少數民族的文化傳統,尊重他們的節日。受地域文化的滋養和薰陶,新疆少數民族學生能歌善舞,多才多藝。古爾邦節即維吾爾族新年,學院輔導員陪伴新疆維族學生一起盡情高歌,歡暢舞蹈,為他們送去新年祝福。
師生民主交流,輔導員下寢室,拉近師生距離,在關懷的過程中做到尊重但不放縱,關心但不溺愛,從而提供更加有針對性、多樣化的幫助,促進心理監測與疏導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進一步提升有效性,為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在精準成長輔導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少數民族學生綜合素質
開展精準化成長輔導。通過心理普查、心理排查、輔導員「三進」工作、信息員隊伍等多種方式,及時發現排查出有封閉排他、性格孤僻、焦慮抑鬱、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開展有效的成長輔導,加強心理疏導和危機幹預。
強化學業幫扶。學院將學業幫扶貫穿在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全過程,加強對學業預警、學業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幫扶,形成了家庭、班級、班主任三方合力的教育幫扶格局,同時班幹部、學生黨員帶頭,對學習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進行一對一幫扶。
實施「職業能力培訓」。開展少數民族學生職業能力發展培訓班,通過專家指導、導師引導、幹部傳導等形式,開展各種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少數民族學生職業能力。
做實就業指導。利用小型就業座談會、指導會、交流會、解答會等形式提供就業指導服務;多種途徑進行就業培訓,增強其學習的主動性,提升他們進入就業市場後的競爭力;加強分類指導,提高幫扶針對性,對少數民族畢業生開展「一對一」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對於找工作特別困難的同學,學院派輔導員去新疆尋訪用人單位,推薦就業。
學院通過長期探索和實踐,使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五個認同」顯著增強,學習成績顯著提升,綜合素質顯著提高,在新疆籍少數民族教育與管理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