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狀元及第到民族敗類

2021-02-07 燕燕於飛 差池其羽

這幾天高考中考陸續放榜,很多學校都放出了衛星。

真心為這些小狀元們高興,不管連中兩元還是三元,不管男生還是女生,你們的才智和努力得到了回報。恭喜你們,再接再厲。其他同學不要氣餒,繼續努力。

看到金榜,心裡不禁抖動了一下,哥當年也高光過滴嘛……雖然時過境遷,早已泯然眾人矣……

仲永有神童之天賦,卻最終沒有成材,留下遺憾。然而有些成材者,甚至金榜題名的狀元,雖沒有在學業上留下遺憾,但是其軌跡並不光彩,甚至讓人不齒。比如下面這位:

圖:餘茂春

餘茂春(Miles YU),重慶永川人,1979年永川地區高考文科狀元。

餘茂春,狀元,文科狀元。

這位狀元1979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南開大學歷史系。如果按照正常的軌跡,他很可能會成為國內著名學者,教授。的確,他也成了一個教授:1994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後成為美國海軍軍官學院副教授,「東亞和軍事史」教授。

圖:餘茂春

不過這位教授有一個大大的頭銜:漢奸。

餘茂春南開大學畢業後,公費到美國留學。見到富裕的美國,他有了強烈的「美國夢」,隨後成為了一個美國人。如今餘茂春是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首席顧問,是蓬佩奧的得力助手,狗頭軍師。

圖:蓬佩奧和餘茂春

這位昔日的高考狀元,今日的狗頭軍師,因為熟知中國,給美國政府出了不少陰損毒辣的主意:

1、限制中美人文領域交流

2、限制中國留學生赴美

3、捏造中國人在美國「竊密」謠言

4、渲染和妄圖製造中共與人民割裂

5、煽動美國肆意挑釁和強硬對抗中國

......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曾經是美國中情局局長,以無恥,下作,毫好無底線著稱。

圖:蓬佩奧

而餘茂春在蓬佩奧眼裡是一條得力好狗,餘茂春也繼承了主人無恥,下作,毫好無底線的優秀品質,成為了一個出類拔萃的漢奸,把當年的狀元之材竭力展現。

圖:蓬佩奧和餘茂春

有狀元之材,而無狀元之德。除了餘茂春,還有:

圖:石平 (現名:石平太郎)

北大高材生石平,老家四川成都,高考以當地第一名成績進入北大哲學系。之後到日本留學,改名石平太郎。後來與日本右翼分子沆瀣一氣,攻擊中國,曾著有《我為何拋棄中國》,《中國大屠殺史》,否認南京大屠殺歷史事實。

圖:唐立培

唐立培,四川瀘州2012年高考狀元。2017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書期間,發表支持港獨言論,侮辱祖國人民為支蛆。北大教授張頤武也感慨稱「無盡的悲哀」。

他還用「你國」等詞彙來形容自己的祖國...…

事後,唐立培已經被母校瀘州天立國際學校除名。網傳,唐立培目前已到澳洲發展。

一年一度金榜題名時,談了上面幾個喪貨,真是很晦氣。大家接著看看,什麼是真正的狀元,真正的華夏男人,大丈夫:

圖: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文天祥,南宋寶祐四年(1256年),狀元及第。先後任承事郎、海軍節度判官、右丞相兼樞密使。1278年與蒙元軍隊作戰時被俘。忽必烈惜其才,威逼利誘,許以高官,三年未成,最後將其殺害。妻子歐陽氏給文天祥收屍,發現衣服內藏有絕命詩: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唯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時光荏苒千年,文天祥已經成為華夏歷史上的永恆豐碑,其氣節感召無數中華志士前赴後繼,為祖國奮鬥,為神州向前。華夏精神就這樣薪火相傳,華夏精神就這樣生生不滅,照徹天地,橫貫今古。

都是讀書人,都是狀元,區別咋那麼大呢?有人可以為國為民拋頭顱灑熱血,有人卻奴顏婢膝投敵賣國,對敵人諂媚對國人冷臉。

為什麼?

學校教育出了大問題,文化傳承出現了大問題。

這幾十年,歷史虛無,民族虛無,文化虛無,三大幽靈一直在華夏大地肆虐。人們不再尊重自己輝煌的歷史,不再尊重自己先人聖人英雄,不再尊重自己輝煌燦爛的文化。

不尊重自己的文化習俗,人們都追逐腥臊夷俗。看好賴屋,吃啃德雞,全民學鳥語,過剩蛋節。以起洋名為榮,以出國為榮,以和鬼佬搭訕為榮。樓盤名字,門市名字都要用鳥語,全民媚外,其中以磚家叫獸為最。

看看孩子們的教科書,洋人等形象是高大上,聰明勇敢智慧的,反面典型都是自己的國人。在這種環境下侵染之下,我們的孩子們會怎樣?

在這種環境裡,誕生的高考狀元崇洋媚外,甚至最後淪落成漢奸,民族敗類,這就不奇怪了!因為他們從小就只聽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

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外國人真的比中國人強嗎?外國文化真的中國文化優秀嗎?

恰恰相反。就從這次新冠疫情,已經充分顯示了中國人的英勇 睿智 勤勞 守紀 勇於犧牲和奉獻。

相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充分暴露了傲慢 自大 愚昧 散漫 貪婪 相互推諉 攻忓的本性。這都是深層的文化基因決定的。

習大大提出四個自信,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特別是文化自信。要讓孩子們了解學習自己國家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打下深厚傳統經典文化的基礎上,再眺望世界,吸收各國優秀文化,這才是正確的成長路徑。相反,以把學習外國學習西方放在首位,放在核心位置,這是捨本逐末的危險做法。

可喜的是,近年來,教育領域文化領域已經有好的跡象。學校教育增加了傳統經典文化,大語文的提出,考試中增加語文的權重,媒體上禁止出現侮辱民族英雄 詆毀自己文化的虛無主義觀點,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當然目前的做法還遠遠不夠,但是只要朝著正確的方向,一定是好的。

相信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下,孩子們可以更健康地成長,不但能考高分,還能愛祖國,愛人民,有理想,有道德,修齊治平樣樣行。

相信,未來的狀元裡不再會出現餘茂春這種民族敗類。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點擊上方二維碼,關注「燕燕於飛,差池其羽」。

相關焦點

  • 及第粥與狀元糕
    但凡到過粵式茶餐廳和粵菜館點餐的人都會給菜單中「及第粥」一味粥品的名字給吸引,說起這個名字「及第粥」想必大家都會覺得是跟科舉考試有關。
  • 狀元及第粥的做法
    相傳清朝有位新科狀元返鄉途中經廣州,稍作停留,並以一碗粥裹腹,恰遇一位御史,便招呼他也來一碗粥,御史好奇地問是什麼粥,新科狀元為炫耀自己的身份,脫口說是「狀元及第粥」,恰好御史的兒子正準備要參加科舉,剛好討了一個好兆頭
  • 【有一家】--狀元及第粥
    相傳清朝有位新科狀元返鄉途中經廣州,稍作停留,並以一碗粥裹腹,恰遇一位御史,便招呼他也來一碗粥,御史好奇地問是什麼粥,新科狀元為炫耀自己的身份
  • 狀元及第粥——廣雅學子的好彩頭
    自從以後,倫文敘天天都吃到不同的粥,有時有肉丸粥,有時是豬粉腸粥,有時又是豬肝粥,有時則三樣都有。幾年之後,倫文敘進京赴考高中狀元,他不忘當年店主的恩情,回鄉省親第二天便去看老店主,並請老店主煮一碗粥。老店主命人煮了一碗肉丸、粉腸、豬肝齊下的粥,獻給倫狀元。倫文敘百感交集,於是給此粥取名為「狀元及第粥」。
  • 正宗吃貨不可不知的美食:吃了中狀元的「狀元及第粥」
    如果你是一個正宗的吃貨,這道菜你就不能不知道,那就是廣式花色粥之一絕「狀元及第粥」是中國的8大菜系中的粵菜,不但寓意吉祥
  • 馬德居: 羊城印記一一誘人的「狀元及第粥」
    狀元這一光彩奪目的字眼,是古代科舉制度時令多少文人學士終生夢寐以求的目標。史載,隋唐始至清未,歷朝歷代共產生過六百三十八個狀元,武狀元一百八十五名。大凡狀元者,皆與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高官厚祿、仕途升遷有緣。而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與天下苦眾緊緊相連、與一擔柴、一筐菜、一碗粥相聯繫的,卻只有明朝嶺南狀元倫文敘一人矣!
  • 廣東的及第粥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狀元故事
    他禁不住停下腳步,從早上到現在,他連一口食都沒進呢,聞到香味,他的肚子也不知不覺餓得「咕咕」地拼命叫起來。倫文敘低頭看看他那打滿補丁的衣服,再看看筐裡滿滿的蔬菜,就只有搖頭的份了:唉,肚子是餓,可菜還沒賣出去呢,哪有錢喝粥啊?身上半個銅板都沒有。正在這時,店主出現了,他看到被人們稱為詩童的倫文敘,正一動不動地站在離店鋪不遠的地方。
  • 同時獲得了「三元及第」和「六首狀元」殊榮的千古第一狀元
    所謂「三元及第」就是連續考取解元、會元、狀元,即考生首先以秀才身份參加每三年一次的省級鄉試,因為是在秋天舉行,也稱秋闈,考中了就是舉人,而三元中的第一元就是考上舉人中的頭名稱解元;然後參加來年春天的會試,也稱春闈,考中了即為貢士,並且奪得頭名即為第二元——會元;最後就是皇帝親自主考即殿試
  • 出鏡率極高的狀元及第粥,你可以知道是哪一位狀元帶火的嗎
    走在廣州老城區的街頭,粥粉面飯兼賣的食店總是隨處可見,而在這些店中,狀元及第粥又是一道出鏡率極高的粥品,作為老廣的傳統美食之一,從早茶到宵夜,無論是高檔酒店、還是路邊小店,都能看到粥的身影,素有「左手腸粉、右手粥」的習慣。
  • 金華古子城:「桐齊簷,出狀元」,金華古代科舉史上的狀元及第
    當時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句預言:桐齊簷,出狀元。第一次桐齊簷是在宋朝高宗紹興年間,當時有一株桐樹長成與城樓屋簷齊平,果然在紹興癸丑年,金華出了一個狀元,就是著名的永康人陳亮陳同甫。桐樹門遺址第二次桐齊簷則到了宋寧宗時期。在一次大風中,有棵梧桐樹被風吹斷,上面又長了一根新枝丫。
  • 益智粥、狀元及第粥來了
    林召裳,廣東吳川人,道光三年(1823年)狀元。 及第粥,又名三元及第粥、狀元及第粥,為廣州地區名小吃,其來歷與林召裳有關。 清朝道光年間,廣東的林召裳中了狀元,回鄉拜祖時,他每天都喜歡用豬肝、豬腰和豬肚與上好的大米放在一起煮粥吃。有一天,退居廣州的老御史前來拜訪林召裳,恰巧林召裳正在吃粥。林忙請老御史一同食用。
  • 壽康寶鑑福善案二十七,刻苦讀書,狀元及第的唐皋
    後來一位僧人經過他家,見門上掛著狀元匾,左右掛兩燈籠,對上面寫的兩句話感到奇怪,就去問他原因。後來,唐皋果然狀元及第。好一個唐皋,好一句掐破紙窗容易補,損人陰騭最難修。年輕的唐皋勤奮好學,一天他在燈下刻苦讀書。一女子故意勾引唐皋,把窗戶紙捅破。
  • 狀元及第粥,祝大家高考、工作順利,行行出狀元!
    適逢高考,今天特搜教大家給孩子做個狀元及第粥,取個好兆頭,祝廣大學子高考順利,青春有夢,金榜題名。也祝各位吃貨朋友工作順利,大展鴻圖,行行出狀元!先說說狀元及第粥的歷史由來相傳在明朝,廣州西關有一個叫倫文敘的小男孩,由於家裡貧困,七歲便出來賣菜。他從小就喜歡吟詩作對,在菜市裡還不時有人纏著他吟詩。
  • 古代狀元文化:三元及第·瓊林宴·大小登科
    歷史上有「三元及第」的說法,其中提到的「三元」,更是百年難遇的考試天才,堪稱狀元中的狀元。所謂「三元」,指解試(後稱鄉試)、省試(後稱會試)、殿試(後稱廷試)均為第一。因這三試的第一名分別稱作解元、會元、狀元,故合稱三元。據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二十八「三元」條考證,自科舉實行以來,連中三元者,不過區區十幾人而已。       狀元難考,一旦考上便榮耀非常。
  • 小說演義裡三元及第狀元郎比比皆是,真實歷史中鳳毛麟角
    三元及第的意思是在古代科舉制度中,分別在鄉試、會試、殿試都取得了榜首的人。三元及第又叫連中三元。三元及第可以說是古代天下讀書人都渴望獲得但卻得不到的榮譽。 不過,在小說演義中,觀眾動不動就會看到有人三元及第,騎馬遊街,從此成為人生贏家。
  • 年夜飯的餐桌上,送給莘莘學子們一碗狀元及第粥
    今天年夜飯系列給大家推薦一碗「狀元及第粥」,送給莘莘學子學子們。希望寒窗苦讀的學子都能狀元及第,成為國家棟梁。相傳清朝時期,有位新科狀元返鄉途中經過廣州,在一間粥鋪點了此粥,這時一位老御史恰巧經過,狀元便招呼他也來一碗粥。御史好奇的問這是什麼粥,新科狀元順便說到此為「狀元及第粥」。
  • 科舉文物大觀丨清嘉慶元年黃仁勇「狀元及第」匾額
    匾額上款:嘉慶丙辰恩科  下款:黃仁勇立匾額中部文字為「狀元及第」匾額左下方有兩方印章,印文分別為「黃仁勇印」、「孚中」。此為清嘉慶元年(1796)武科狀元黃仁勇「狀元及第」匾額。武科舉的主要職能是為朝廷選拔武官,由於宋代以後「重文輕武」之風日盛,武科舉不似文科舉一般被世人重視,故從開創到被廢除雖歷經一千二百年之久,但時興時廢,實際存在時間不足千年。  黃仁勇(1762-1817年),字智齋,學名良越,廣東潮安海陽縣(今潮州市)孚中村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中文秀才,乾隆五十七年(1792)赴省參加鄉試,得中武舉人。同年進京赴會試,名落孫山。
  • 此人是徹頭徹尾的民族敗類,但現在某些人卻在竭盡所能地美化他!
    英雄就是英雄、敗類就是敗類,歷史不是被什麼人都可以設計和打扮的,而把敗類美化為英雄,是沒有是非觀念的、是讓人噁心的、是可恥至極的,甚至是另有圖謀的。 最終,為了達到個人罪惡的目的,不惜投靠國外分裂勢力阿古柏,妄圖分裂中國國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民族敗類、叛國者。 在同治年間陝甘回民動亂中,參與動亂的回民軍和白彥虎之流殺死了多少漢人,我們在這裡可以不說,因為它是民族矛盾導致的民族間仇殺,還不至於將白彥虎定性為「叛國者」。但當白彥虎逃亡新疆投靠阿古柏,成為阿古柏侵略勢力的打手、鷹犬,已經完全能夠坐實其叛國行徑。
  • 陳繼昌 清嘉慶(1820)狀元 三元及第 廣西第七位狀元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由於陳繼昌抱病應殿試而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聲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四元及第」之稱。他是中國科舉史最後一位「三元」狀元。陳繼昌在翰林院修撰國史三年後,被派放外任。歷任陝西、甘肅、順天等鄉試典試官。道光六年(1826)任會試同考官。道光十年後,歷任山東兗州知府、直隸保定知府、通水河道巡察、江西按察使等職。
  • 2020/07【高考加油】來讀讀這些狀元及第的作品
    唐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 因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 今天,送給大家五首及第詩詞, 祝福所有學子 高考順利,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