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課講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的國家,課文分為三大部分學習。
歷史是以前發生的事,學習歷史必需重實物研究,考古求證。因而第一課學習重視實物,圖片的對比學習。
第一部分: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
1、讓學生找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生產工具,有什麼不同。
提示:形狀,是否經過加工
2、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對比學習如下表:
3、新石器時代也叫新石器革命,也是農業革命。
(1)、陶器的使用,開始從事原始農業,飼養家畜,生活穩定,人們由群居的生活逐漸走向定居生活。
(2)、文化遺址:
黃河流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
長江流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小結: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比較,工具的改進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原始農業發展使人們走向定居生活,出現剩餘產品,產生了私有制。
第二部分:從部落到國家
1、三皇五帝說傳說,炎黃部落,「禪讓」,「萬邦」時代,這些內容還沒有經過嚴格的考證,簡單了解。
2、學習聚焦
禹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奴隸制的國家。啟繼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學思之窗:關於啟的繼位,古書中有不同記載。《史記.夏本紀》寫道:「益讓帝之子啟。」《戰國策.燕策一》記載:「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於益,其實令啟自取之。」關於啟的繼位,為什麼會出現不同說法?
給時間讓學生去討論,討論學習引發學生興趣。
小結:建立一整套國家機構和管理制度是國家的基本特徵。
第三部分、商和西周
1、商朝是信史時代的開始。
史書中有關商朝的記載,得到了考古挖掘的驗證。甲骨文證實了文獻中關於商朝的部分歷史記載。考古學家在河南安陽一帶發現殷墟遺址,在遺址出土了大批龜甲、獸骨上刻有文字。
2、西周的分封宗法制是學習的重點。
(1)、分封制的定義、內容、影響
(2)、宗法制的概念、嫡長子繼承、大小宗的關係
歷史縱橫:西周時期,分封制與宗法制的結合。形成政權與族權的結合。《左傳·桓公二年》記載:「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
小結:信史時代重文獻資料的考證。
第四部分,問題探究
人無於水藍,當於民藍。——《尚書·酒誥》
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尚書.梓材》
上述材料反映了怎麼樣的思想觀念?有什麼歷史意義?
結束語:第一課內容比較多,圖片豐富,要結合圖片來比較學習。
時間跨度大,掌握時間線索便於學習。
多閱讀,包括添加小字部分,在閱讀中找到有效的信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