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課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

2020-09-05 大牙說歷史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大牙說歷史。今年我們這邊高中歷史教材改版,新加了好多新內容,每課的內容很多,有的學生就感到記得很吃力,所以我就給大家總結了高中歷史統教版的每課的知識點,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給大家,方便各位高中同學更快的學習歷史。今天給大家分享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課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的知識點:

相關焦點

  • 新教材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二課
    一、內容分析《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這一課是部編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的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大一統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的第2課內容。基於《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一課的學習,學生對於我國早期原始文明和早期國家--夏商周的歷史已經有了基本認識。
  • 高一歷史第1課《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筆記,方便學習
    人教版高一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課講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的國家,課文分為三大部分學習。歷史是以前發生的事,學習歷史必需重實物研究,考古求證。因而第一課學習重視實物,圖片的對比學習。(1)、陶器的使用,開始從事原始農業,飼養家畜,生活穩定,人們由群居的生活逐漸走向定居生活。
  • 新教材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三課課件
    課標要求通過秦朝的統一業績和開疆拓土等舉措,認識大一統國家的建立及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通過了解秦時期的社會矛盾,認識秦朝崩潰原因。教材分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初步建立》選自普通高中教育教科書《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大一統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3課。
  • 中外歷史綱要(上)課件|第1課: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國家
    中華文明在這之中有什麼不同?(連續性)講授新課:提問:中國石器時代可以分為哪兩個階段?(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我們先來學習舊石器時代。學生閱讀教材,教師依次提問:(1)什麼叫舊石器時代?(2)舊石器時代有哪些代表性遺存?(3)舊石器時代有哪些社會特徵?
  •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四課 西漢與東漢--大一統國家的鞏固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大牙說歷史。今年我們這邊高中歷史教材改版,新加了好多新內容,每課的內容很多,有的學生就感到記得很吃力,所以我就給大家總結了高中歷史統教版的每課的知識點,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給大家,方便各位高中同學更快的學習歷史。
  • 高一開學第一課:高中統編歷史教材,如何強化學生歷史時空觀念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歷史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通過歷史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歷史學科是建構在時間基礎上的學科,時序觀念和空間觀念是進行歷史的思維活動和發展歷史意識的基礎。高中統編歷史教材《中外歷史綱要》,從縱向和橫向的學習專題設計中強化學生的時空觀念。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學科本質的體現。
  •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二課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 思維導圖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大牙說歷史。今年我們這邊高中歷史教材改版,新加了好多新內容,每課的內容很多,有的學生就感到記得很吃力,所以我就給大家總結了高中歷史統教版的每課的知識點,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給大家,方便各位高中同學更快的學習歷史。
  • 《中外歷史綱要》(下)教學設計 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中外歷史綱要》(下)教學設計第2課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一、課程標準導航二、核心素養目標
  • 中外合作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應把握好幾方面張力
    摘 要:中外合作大學面臨更加國際化的教學環境,在校師生經常受到不同文化歷史、意識形態的碰撞和影響。其中,「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在教學內容、教學設置上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在教學方法上應該著重把握好幾方面的張力:一是歷史事件與歷史敘述。「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要辯證分析歷史事件與歷史敘述的關係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史論結合」。二是中國立場與全球視野。
  • 中外歷史綱要上 第三課 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初步建立思維導圖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大牙說歷史。今年我們這邊高中歷史教材改版,新加了好多新內容,每課的內容很多,有的學生就感到記得很吃力,所以我就給大家總結了高中歷史統教版的每課的知識點,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給大家,方便各位高中同學更快的學習歷史。
  • 宋建安|《中外歷史綱要》中經典作家論述的學習與使用
    在教育部統編課本《中外歷史綱要》,尤其是下冊世界史的部分中,大量引用了經典作家的著名論述,這在以往的中學歷史課本中是沒有的。《中外歷史綱要》是在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新理念的指導下編寫的第一本教科書,因此大量經典作家論述的引用與思考是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體現。
  • 學術引領 | 歷史課標解析與史料研習叢書•中國古代史——早期中華文明
    一、揭開文明的神秘面紗(一)文明的內涵探討中國古代早期的文明及其起源,王震中在《中國文明與國家起源研究中的理論探索》(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1年第3期)一文中認為,首先必須對「文明」的含義有個明確的認識,然而有關文明的概念卻眾說紛紜。
  • 良渚遺址入編《中國歷史》、高中《數學》《歷史》教科書
    「良渚古城的考古發現證實,距今約5000年左右,長江中下遊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進入了文明社會……」9月1日,全國中小學迎來新學期,本學期新啟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版全國統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教科書重新修改了對良渚遺址的敘述和定位,與2017年發行版本相比,進一步明確了良渚遺址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地位。
  • 高中歷史教材大變革,怎樣上好高中歷史課
    ◎教材大變革的時代背景2017年7月,國家教材委員會和教育部教材局成立,明確傳達出「教材是國家事權」的聲音;9月,小學至初中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統編工作結束並投入全國使用,從此,「三科教材」成為一個影響深遠的專有名詞;12月,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中各科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正式拉開了高中新課改的大幕。「三科「之中,歷史學科有其特殊性。
  • 【教材解析】統編高中《歷史》教材第1冊部分介紹
    統編高中教材歷史必修目錄出爐了新高中《歷史》全套教材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外歷史綱要》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經濟與社會生活》和《文化交流與傳播》3冊。國家主權、海洋意識教育教材以史實為依託,講述西藏、新疆、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南海諸島等作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淵源,增強學生維護國家統一和國家主權安全的意識,形成正確的國家觀。
  • 良渚遺址入編《中國歷史》教科書 同時進入「三省三市」高中新編...
    都市快報 記者 林建安 通訊員 魏豔蘋昨天是開學第一天,從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傳來消息:昨起新啟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全國統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教科書上,對良渚古城遺址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實證,用整頁的篇幅進行了闡述。
  • 備課有感 | 第一次接觸了《中外歷史綱要》......
    當我看見接龍式選課的時候,睜開眼睛的我只剩下第24課了:《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愉快的(含淚)選擇了它!其實之前就開始了解9月即將基本全面推開的《中外歷史綱要》,也聽了一些講座,看了許多論文,包括我的畢業論文都是寫的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大單元設計——以《中外歷史綱要》X單元為例。
  • 山西師範大學建立「中華早期文明研究院」!
    1月6日,山西師範大學「中華早期文明研究院」掛牌儀式暨中華早期文明研究院發展論壇開幕式在第一會議室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高江濤,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田建文、吉琨璋應邀參加會議。校黨委書記張曉永出席會議並致辭,校長楊軍、副校長車文明共同為「中華早期文明研究院」揭牌。
  • 特別推薦·戴向明:文明、國家與早期中國
    與早期國家起源題目下的研究相比,近些年有關「最早中國」或「早期中國」的討論更加熱烈一些。早期中國的含義比較寬泛,但近年考古界的討論主要集中在早期中國的形成問題上;最早的中國則是特指「中國」的起源,此問題包含在前者之中。這方面的討論爭辯在學界和公眾當中都引起了相當多的關注。首先還是要對「中國」這個概念有個基本界定。
  • 專稿 | 任世江:我國早期國家的起源、形成與發展
    國家的理論與夏商西周早期國家研究關於「國家」的概念,很多人都能脫口而出:「國家是一個階級鎮壓另一個階級的機器」「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版《辭海》對「國家」的解釋有所補充:「『國家是階級的統治機關』(《列寧選集》第3卷第114頁)。掌握在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