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魚生火」(飲食諺語求證)

2020-12-14 人民網湖北頻道

「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對於這句民諺,很多人表示可以理解「蘿蔔白菜保平安」,但為什麼會說「魚生火,肉生痰」呢?尤其是按照現代營養學的觀點來看,魚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食材,憑啥給它扣上「生火」的罪名?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道理?

其實,這句話的本意是要告訴大家,魚和肉雖好,但不能食用過量,否則就會傷害身體。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魚肉如帶魚、鰱魚、鱔魚等都屬於溫性食物,吃多了容易導致內火蓄積,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魚生火」。因此,內熱偏盛及陰虛火旺體質者要少吃溫性的魚類。而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魚屬於高蛋白質的食物,如果吃得過多,又缺乏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會使體內膠原蛋白的合成出現問題,造成牙齦、黏膜出血等上火症狀。

同樣,肉類也不能吃得太多。從中醫角度來看,「肉生痰」並不是說吃肉過多就容易咳嗽生痰,而是說過多食用肉類食物後,會導致體內津液代謝失常,產生痰濁。現代研究表明,肉類含有大量的脂肪,過量攝入容易引起血脂、血液黏稠度升高,臨床檢查時常會表現為血液濃稠性、聚集性和凝固性增高,而這正是中醫痰瘀互結的一種客觀表現,也正是「肉生痰」的外在反映。此外,肉中蛋白質含量也比較高,吃多了也會導致上火症狀。

總結來說,只要適量食用,魚和肉不會帶來「生火」和「生痰」問題。按照《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成年人每天畜禽肉類的食用量為50~75克,魚蝦類的食用量為50~100克。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均衡飲食,如每天保證攝入一定量的果蔬。

相關焦點

  • 飲食諺語求證: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
    原標題:飲食諺語求證: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   關於水果的食療功效,有這樣一句古話「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意思是,在這3種水果中,桃子最有利於身體健康,李子對健康最不利。這句流傳至今的諺語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老人說「魚生火、肉生痰」有道理嗎?合理食物搭配,很關鍵
    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蘿蔔青菜保平安」,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肉類食物對身體無益,傾向於半素食和全素飲食。這種說法真的有科學道理嗎?「魚生火、肉生痰」指的是肉食吃多了,容易導致內熱積蓄,即「生火」,還會導致體內產生痰濁,即「生痰」。
  • 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蘿蔔保平安丨蝌諺More
    這是【蝌諺More】欄目的第34期審核專家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民諺云: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意思是,魚味道鮮美,但多吃容易導致內熱蓄積,即「生火」;肉美食可口,多吃則會導致體內津液代謝失常,產生痰濁,即「生痰」。
  • 養生飲食諺語:要想人長壽 多吃豆腐少吃肉(圖)
    原標題:養生飲食諺語:要想人長壽 多吃豆腐少吃肉(圖)   中醫養生歷史悠久,到現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我們所了解的養生知識,也都是古代人們通過實踐經驗所總結出來的。古代人們也根據季節的變化、日常的飲食等等各方各面,總結出了很多的諺語、俗語。而一些飲食的俗語更是形象的描繪了某些食物的功能特點。
  • 「魚生火,肉生痰」,可能是烹調方式有問題,不妨試試這麼吃!
    每逢過年,最常聽到的話就是「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這絕對是這個世界給肉食愛好者的最大惡意!可是,這是真的嗎?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火」!魚吃多了容易導致內火蓄積即「生火」,肉吃多了容易導致體內津液代謝失常,產生痰濁即「生痰」。所以,我們要注意控制合理攝入的量,不能過量!
  • 老話說「魚生火,肉生痰」有什麼講究?為何常見的發物總有魚肉?
    當然,食物的講究也不是寒熱之分就能夠說清楚的,老祖宗因此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有價值的養生經驗,而這些養生經驗恰恰就蘊含在一些常見的俗語之中,比如「魚生火,肉生痰」。相信有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俗語,在生活中也會發現,凡是有了感冒發燒等小毛病,或者生了什麼大病,也會被要求忌嘴魚、肉。
  • 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蘿蔔保平安?到底怎麼吃最健康?丨蝌諺More
    蝌蚪君從小就聽長輩說:魚生火、肉生痰,蘿蔔青菜保平安,什麼紅燒肉糖醋魚,吃了不健康……那麼,這句話到底有沒有科學道理呢?今天蝌蚪君就來給你認真分析分析。01魚真的是發物嗎?一提起魚,更多的人想到是魚是「發物」,吃多了上火,開刀手術的病人更不能吃,容易造成傷口不癒合。首先,現代醫學上壓根就沒有發物的說法。中醫書籍上對發物的描述是:「發物,指能引起舊疾復發,新病增重的食物。」民間定義為發物的食物名單可謂五花八門,各地對於發物的定義都略有不同,但魚蝦一定都佔有一席之地。
  • 和魚相關的日本諺語
    對於島國日本來說,魚是非常貼近生活的動物之一,於是留下了不少與之相關的諺語。 1.イワシの頭も信心から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心誠則靈。這句諺語更多包含一種諷刺的含義,諷刺那些頑固迷信的人。 例句: 昔、母がよく口癖のように言っていた。鰯の頭も信心からよ。(小時候媽媽老對我說,凡事心誠則靈)。 2.水清ければ魚住まず 比喻過分潔身自好反令人敬而遠之。
  • 鯛魚是種怎樣的魚?為什麼被稱為「日本魚王」?
    「魚王」通常用來形容一種魚類中個體特別大的存在,比如在2005年的7月,江蘇南京金牛湖捕魚隊在金牛湖中捕獲了一條長176公分,重114公斤的野生大青魚,那麼這條青魚就是「青魚王」了。但是,在「日本魚王」並不是一種體型龐大的日本魚,而且體長並不算長的鯛魚。那麼鯛魚為什麼被稱為「日本魚王」呢?它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魚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專家驗證飲食諺語
    「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這句飲食諺語大家很熟悉。但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大家要先了解這樣一個事實,胃腸道只有在吃東西時才會正常「工作」,平時是在緩慢運作著。而從開始吃東西到胃真正開始工作有一段時間差,這就是為什麼吃飯過急,胃會不舒服,其實是因為胃「工作」超負荷導致。
  • 農村諺語「魚知三日水,水知三日風」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魚知三日水,水知三日風」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不僅是農村老話,是重要的農民看物識天氣的農諺,具有非常好的實用性,有很大的現實意義。「魚知三日水」,魚生活在水中,能感覺到水溫的高低。氣溫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未來兩三天之內的氣溫與當今的氣溫存在有非常相似之處,水溫也是如此。所以,魚生活在水中,自然能感知近兩三天的水溫變化。水溫高,魚四處覓食,活動量大,水溫低,魚非常安靜,活動量小。
  • 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愛積食生病的娃記住這原則!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一點肉;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少喝飲料多喝水,煎炸燻烤傷脾胃;這個中醫育兒歌裡基本講出了育兒的最關鍵地方,飲食搭配,調理脾胃,少吃不合適的藥。在中醫上看來,百病之源是積食,冬季生病的孩子最多,因為冬季積食的孩子最多,孩子一旦積食,父母不會處理,就很容易生病了,而且冬季氣候乾燥寒冷,易感外邪。
  • 英文諺語隨心說
    即使像「鄰家芳草綠」、「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些耳熟能詳、通俗易懂的中文諺語,一旦轉換到英文,就完全暈頭轉向,不知如何開口。英文的諺語其實和中文一樣,都是由民間口耳相傳下來,表達方式往往是固定且各自獨立的,只能一點一滴積累,沒有一通百通的方法。
  • 春季釣魚技巧:跟著春釣諺語來釣魚,收穫差不了,不愁釣不到魚!
    春季氣候適宜,最是適合釣魚,所以釣魚人把春季稱之為釣魚的黃金季節,關於春季釣魚的技巧比較多,其中流傳下來的釣魚諺語就是個證明。馬上就要到驚蟄了,釣魚的真正黃金季節這就要到了,所以介紹點釣魚諺語,稍作解釋,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釣友。
  • Yahoo求證:delicious:好吃,「難吃」英語怎麼說?
    Yahoo求證:delicious是「好吃」,「難吃」英語怎麼說?「網際網路+」時代學英語,最難最需要學的不是跟著老師學得一句「英語怎麼說」的「問題的答案」後死記硬背(所謂「魚」也)。最難最需要學的是跟老師學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所謂「漁」也)要知道,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英文Yahoo是可以「探索發現求證」的。也就是說,我們與其是在學某個英語「怎麼說」,不如說是用求得這個「英語怎麼說」來訓練我們在英語Yahoo上解決這個「英語怎麼說」的英語語言技能。
  • 魚的功效與作用 哪些人不宜吃魚
    哪些人不宜吃魚呢?雖然,魚的功效與作用是很大的,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魚哦。在日常生活中吃魚要多講究一些才行。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了解魚的功效與作用以及不宜吃魚的人群吧。魚的功效與作用吃魚抗憂鬱。
  • 《俠隱閣》如何生火 生火方法一覽
    導 讀 在俠隱閣自由活動中,一共有八次行動機會,如果想在夏校中拿到特技評價,獲取獎勵四聖運攻三,必須需要有一次成功生火
  • 《人渣scum》生火方法教學 怎麼生火
    導 讀 人渣scum怎麼生火? 人渣scum生火流程攻略。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華夏人生》怎麼生火 生火技巧分享
    導 讀 華夏人生這款遊戲中,玩家需要在遠古時代生存,關於人類生存,大家知道,生火是重要的一個裡程碑,這代表著人類的進步
  • 《華夏人生》怎麼生火 生火方法一覽
    導 讀 在華夏人生手遊中究竟該如何生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