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性建築,哥德式和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

2020-12-19 再續前緣的愛情

城堡是中世紀的軍事防禦工程,堅實的牆壁易守難攻,高高的塔樓可以瞭望。據說德國有一萬多座城堡,是中世紀歐洲城堡最多的國家之一。然而,海德堡卻完全不同。它不僅風光旖旎,更因深厚的文化底蘊且充滿哲學光芒而別具特色與魅力。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就在海德堡發源並發展,海德堡由此成為德國浪漫主義的象徵地和精神家園。有人說沒有一部世界文學史著作可以略過海德堡。海德堡坐落於萊茵河重要支流內卡河畔,河水川流不息。老橋建於18世紀,記載著海德堡的滄桑歷史。老橋頭至今仍保留著兩座高高的圓塔樓,護衛著城堡的入口。

橋上還有二座雕像,分別是選帝侯卡爾特奧多和希臘神話中女神雅典娜。橋邊還有一隻銅猴,有人說摸一摸銅猴會給你帶來好運。儘管銅猴看起來像大貓。內卡河在此處由狹窄而陡峭的奧登山谷流向萊茵河谷,紅褐色的古城堡就坐落在高出內卡河海拔200米的山上,與著名的哲學家小道遙遙相望。站在海德堡老橋上,也可以眺望海德堡城堡。在這裡,內卡河、老橋、古城堡共同構成了海德堡最美的視覺焦點。海德堡始建於公元13世紀,工期也非常坎坷,歷時400年,因而建築風格也不斷變化,形成了歐洲多種傳統建築風格的奇妙混合。

海德堡老城內最大的教堂——聖靈大教堂基本上與古城堡同時期建造,就位於老城集市廣場上,從老橋走過去不過百米。教堂用紅磚砌成,高聳的塔尖格外引人注意。來到海德堡,最不容錯過的還有這座歐洲最古老的教育機構——海德堡大學,使原本浪漫主義的精神家園更增添了文化底蘊和學術氛圍。哲學家黑格爾、音樂家舒曼、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以及德國總理科爾,都曾在海德堡大學執教或求學過。登上山頂大陽臺,古堡下的老城盡收眼底,斑駁的老橋、靜靜的內卡河、高聳的大教堂,還有那半城廢墟的老城堡,仿佛都在訴說著過往的歷史,「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城堡很值得一去,據說被閃電擊中過兩次!買了小火車的車票,一人12歐,可以乘坐小火車到山頂,先欣賞海德堡全貌,再坐小火車下到城堡,城堡也可以看美麗的海德堡!城堡裡的藥物博物館很值得一去,特別是醫藥學背景的孩子們,深切感受到海德堡醫藥學濃厚的研究背景!海德堡大學不愧是醫學的高等學府!海德堡古堡是多種建築風格的混合體,如果讀過歐洲建築書籍的應該可以看出很多門道。城堡包含了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桶和德國醫藥博物館,前者沒有感到震撼,後者有點令人驚喜。其實站在城牆上俯瞰內卡河和老城才是最大的驚豔,紅瓦綠樹,藍天碧水,一座底蘊豐厚溫柔悠閒的歐洲小城畫卷在眼前、鏡頭前展開。

秀美的海德堡是內卡河畔的文化古城和大學城,是浪漫德國的縮影,城堡坐落在內卡河畔的王座山上,是一座紅褐色古堡,為古代帝宮的遺址。站在古堡寬闊的陽臺上,可以俯瞰對面高高低低的城鎮與內卡河。金色的夕陽將這條河流以及周圍的山川、城鎮映襯得異常美麗,讓人的內心充盈著感動。二次大戰期間海德堡倖免於戰火的洗禮,古城風貌得以完好的保存。海德堡環山繞水景色奇美,王座山上綠樹蔥蘢,中世紀的古堡隱現其中;內卡河緩緩流淌穿城而過,美麗的古石橋橫臥江面;海德堡的老城依山面河,建築以18世紀的巴洛克風格為主,處處青磚紅瓦。

古堡、石橋、古意盎然的老城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折射出浪漫和迷人的色彩,古堡對面的哲人路曲徑通幽,兩旁樹木蔥鬱,鳥語花香,被譽為「歐洲最美麗的散步場所」。城堡坐落在內卡河畔的王座山上,是一座紅褐色古堡,為古代帝宮的遺址,也是俯瞰海德堡城市景色的最佳位置。城堡主要由內卡河砂巖築成,結構複雜,風格多變,如今雖然有殘破,仍不失王者之氣。城堡多數的房間開放給遊客參觀,這是一座美麗的大城堡,也是一座滿目滄桑的城堡遺址。馬克吐溫說過海德堡城堡:殘破而不失王者之氣,如同暴風雨中的李爾王。

相關焦點

  • 哥德式建築、羅馬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如何分辨歐洲建築風格?
    歐洲建築式樣繁雜,什麼哥德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羅馬式建築……一堆沒聽過的名詞擺在眼前,卻也成了提升審美旨趣的一大難題。今天,維京遊輪和你一起探訪歐洲建築精粹,並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帶你入門歐洲建築史!德國 | 海德堡城堡歌德曾形容海德堡是「將心遺留的城市」。而坐落於國王寶座山頂上的海德堡城堡,經過歷史上幾次擴建,最終集合哥德式、巴洛克式及文藝復興三種風格,是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代表作。
  • 希臘式、哥德式、巴洛克、洛可可……西方建築風格一覽
    科林斯代表建築:雅典宙斯神廟古羅馬時期古羅馬建築風格是古希臘建築風格的延續和發展,建築類型也逐步增多,有宗教建築、皇宮、劇場、角鬥場、浴場、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還有普通住宅、公寓等居住建築。在公元一~三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
  • 二戰後德國文化溯源,哥德式建築審美是一枝獨秀,還是孤芳自賞?
    德意志地區的「文化民族」尋根行為是在十八世紀末期就開始了,表現在哥德式建築和文藝復興時期北方藝術的復興上,文學批評和藝術創作在政治領域也一度流行。最典型的文學家就是歌德、福斯特和斯萊格爾兄弟。哥德式建築的內容、特點、建築原則和歷史發展已經在十九世紀的時候在德國形成了氣候,科隆大教堂的續建就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浪漫主義的傳統思想學者把科隆大教堂看作是德意志民族的紀念碑,引發了對於德意志民族文化身份和哥德式傳統藝術的討論。古典藝術反映的是前基督教時期的時代思想和精神狀態,標誌是現代的精神化的塗繪藝術。
  • 羅馬式、哥德式、巴洛克式…分分鐘搞清歐洲各種建築風格!
    在被諸多建築風格充斥著的歐洲,作為遊客的我們常常會迷失自己。一座又一座不同時期的教堂、城堡,真是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啊…今天就為大家簡單普及一下歐洲5大建築風格:羅馬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
  • 歐洲建築風格劃分及代表建築
    歐洲建築風格分類:古羅馬建築、哥德式建築,巴洛克建築、文藝復興建築、法國古典主義建築、折衷主義建築、浪漫主義建築、功能主義建築、羅曼建築、洛克克風格、現代主義建築、後現代主義建築。
  • 哥德式建築的簡介
    哥德式建築,或譯作歌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歐洲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是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它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哥德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但是,目前哥德式建築物最多的國家卻是德國、義大利及德語系國家,法國反而是巴洛克式建築比較多。「哥德式」一詞則於文藝復興後期出現,帶有貶義。哥德式建築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門、肋狀拱頂(從羅馬式建築的接合拱頂演變而來)與飛扶壁。哥德式建築最常見於歐洲的主教座堂、修道院與教堂。
  • 從文藝復興後期到當代:西方歷代建築風格欣賞之二
    後現代主義建築:德國斯圖加特國家美術館   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西方歷代建築風格欣賞之一   巴洛克與洛可可建築風格   巴洛克建築之風吹到東歐和西歐已是18世紀中期,出現了俄國聖彼得堡的冬宮與英國的霍華德城堡和聖保羅大教堂等巴洛克建築,但不久都被改成了巴洛克與局部古典主義的混合體。巴洛克的「青壯年」時期大約持續了一個世紀,即17世紀,此後就開始式微了,它演變成一種叫「洛可可」的風格。它不像巴洛克那樣粗獷有力,而是傾向柔弱;線條比較纖細,習慣用弧角,愛好蔚藍色和粉紅色,亦喜裝飾,但過於繁複。
  • 西方歷代建築風格欣賞:從文藝復興後期到當代
    巴洛克建築之風吹到東歐和西歐已是18世紀中期,出現了俄國聖彼得堡的冬宮與英國的霍華德城堡和聖保羅大教堂等巴洛克建築,但不久都被改成了巴洛克與局部古典主義的混合體。巴洛克的「青壯年」時期大約持續了一個世紀,即17世紀,此後就開始式微了,它演變成一種叫「洛可可」的風格。它不像巴洛克那樣粗獷有力,而是傾向柔弱;線條比較纖細,習慣用弧角,愛好蔚藍色和粉紅色,亦喜裝飾,但過於繁複。
  • 哥德式建築風格是什麼,帶你一口氣看懂哥德式建築
    之前有講過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本期泥巴王將要和大家分享的詞彙解析內容是哥德式(Gothic architecture)建築(Gothicarchitecture)。哥德式這個詞彙出現在12世紀的法國。盛行於13世紀,主要用來形容建築風格(當然不止是建築還會用來形容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在眾多的歐洲建築風格中,要區分哥德式風格的關鍵詞可以稱之為「直衝雲霄」又高又尖,可以戳瞎雙眼的那種尖。
  • 德國現代建築業始於魏瑪共和國,有四人被視為先驅,有多種風格
    有建於3世紀德國最古老的城市特裡爾,至今都保存完好的古羅馬紀念碑,有高聳的哥德式教堂,有設計精巧的巴洛克宮殿,在德國最具現代氣息的法蘭克福,人們也能看到一座座排列整齊的摩天大廈。羅馬式建築風格在公元950年到1150年間盛行於德國。
  • 私藏在德國的小眾旅行目的地,獨特的建築風格和人文景觀!
    維爾茨堡是德國聞名的浪漫之路的起點。一出火車站,眼前的景色讓我們興奮不已!維爾茨堡有很多值得一遊的名勝,由於時間有限我們只能挑選最有代表性的景點。按照事先準備好的方案,我們沿著國王大道直奔老城區的中心。到達集市廣場後,第一個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歷史建築是瑪利亞教堂。
  • 「洛可可」不是一種建築裝飾風格,是巴洛克風格的一個時期
    洛可可(Rococo)描述了一種藝術和建築風格,它的特點是精緻而清新,始於18世紀中期的法國。洛可可式的裝飾藝術通常被歸類為「晚期巴洛克式」,在新古典主義席捲西方世界之前蓬勃發展。洛可可式是一個時期,而不是一種特定的風格。
  • 世界通簡史:希臘建築的風格,主要靈感源泉,原來是這麼來的
    建築師們不僅借鑑古典時代和希臘化時代的希臘文化,借鑑古羅馬文化,而且還將這些風格加以改造,以適應本民族的傳統。由於民族自尊心的增強,他們從本國在文藝復興時期發展起來的建築風格中吸取靈感。這一點清楚地表現在羅浮宮於1852年後(在拿破崙三世統治時期)的擴建上:儘管是基於16和17世紀的建築師的風格,但路易·維斯孔蒂(1791-1853)和埃克託爾·勒菲埃爾(18101881)在19世紀主持的擴建具有更浮華的特點。始建於16世紀的巴黎市政廳對著羅浮宮的東門,其主體部分向兩翼擴建部分也是新文藝復19世紀的建築師借鑑了本地興建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作品,尤其是各種市政廳建築。
  • 哥德式建築風格是什麼樣的?它的代表作是什麼?
    哥德式建築風格(英語:Gothic architecture),或譯作歌德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由羅曼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哥德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Opus Francigenum),「哥德式」一詞則於文藝復興後期出現,帶有貶意。哥德式建築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門、肋狀拱頂與飛拱。世界上有很多有名的建築,這些建築都是經過歷史的沉澱到現在,它們都是一個國家歷史的代表建築物的象徵,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哥德式建築的圖片,希望能對喜歡哥德式建築的朋友有所幫助。
  • 帥氣的不同的哥德式和文藝復興藝術
    哥德式。歐洲哥德式產生於十二~十三世紀初,當時的新宗教建築室內以豎向排列的柱子和柱間尖形向上的細花格拱形洞口、窗口上部火焰形線腳裝飾、卷蔓、亞麻布、螺形等紋樣裝飾來創造宗教至高無上的嚴肅神秘氣氛。早期裝飾特點為尖形的拱、菱形的穹隆和複雜的裝飾。採用彩色玻璃與壁畫。
  • 天天動聽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
    截至2014年12月31日,SATII 滿分448人,AP 滿分196人。---諮詢電話:88906699--文藝復興建築(Renaissance architecture),是歐洲建築史上繼哥德式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
  • 城市客廳是德國慕尼黑的精華所在,尖頂的哥德式建築,美到窒息
    而對於旅遊者而言,幕尼黑是一座不可錯過的歷史文化名城,這裡擁有許多精美的巴洛克和哥德式建築,它們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典型代表,尤其以老城中心的瑪麗亞廣場和旁邊的新、舊市政廳,以及數個教堂最為有名。作為巴伐利亞州的州府,慕尼黑是德國第三大城市,也是歐洲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如果說慕尼黑濃縮了巴伐利亞的精華,那麼瑪利亞廣場絕對匯聚了慕尼黑的精華,因而這座廣場有著慕尼黑的「城市客廳」之稱。
  • 令人著迷的幾種歐式建築風格,奢華的洛可可竟導致法國皇室的覆滅
    本期帶大家了解幾種歐式建築,滿滿的乾貨哦。由於歐洲中世紀建築風格的特點不能一概而論,不同區域、不同時間、不同宗教、不同用途的建築的風格均有很大差異,卻又互相影響、交融而產生新的風格。由於種類太多就不一一詳述了,這裡主要介紹布拉格流行的六種風格:羅曼式、拜佔庭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
  • 西歐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風格
    非常感謝大家可以從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當中抽出時間來讀小編寫的文章。小編感到非常的榮幸,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上回我們講到西歐中世紀的羅馬式建築,這次我們來講哥德式建築。在之前,羅馬式在西歐盛行一時,但從羅馬式到哥德式是一次偉大的創新,它那驚人的成就把中世紀建築藝術推向了最高峰。「中世紀盛期教堂建築風格的演進,是由中世紀文明的兩種基本趨勢決定的。
  • 神秘又富有文化底蘊的建築風格——哥德式建築
    哥德式(Goth)最早是文藝復興時期被用來區分中世紀時期(公元5-15世紀)的藝術風格,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頹廢、巫術、古堡、深淵、黑夜、詛咒、吸血鬼等為標誌性元素。哥德式風格史於歌特復興時期,最早起源於日耳曼部族,它是以貴族奢侈糜爛的生活為原型,將各種極盡奢侈的小裝飾品用於打造整個建築。建築多以流暢的線條,瑰麗的圖案,精緻的雕刻等為主要設計手法,從而打造出一種頗受歡迎的建築。哥德式建築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及繪有聖經故事的花窗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