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駐村」激發出村民內生動力

2020-12-23 浙江新聞

  「設計師來了,鄉村熱鬧非凡;設計師走了,鄉村回到從前。」這是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叢志強的煩惱。

  「政府大量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往往村民參與性不強,政府『輸血』沒有達到『造血』的目標。」這是寧海縣委副書記李貴軍的煩惱。

  「藝術家駐村」在寧海縣大佳何鎮葛家村的實施,解決了叢志強和李貴軍的煩惱,也探索出了一條藝術家以設計項目為載體激發村民內生動力、推動鄉村振興的全新道路。

  兩名婦女辦起家庭藝術館

  悠閒地躺在豬食槽裡的綠植、快樂地長在竹筒裡的野花、隨風在樹藤上搖曳的竹筒風鈴……日前,記者行走在葛家村時,不斷地看到加入了現代設計理念的景觀小品。

  在幽深的小巷裡,記者看到一塊「仙絨美術館」的指示牌,好奇地走了進去。

  中間一間屋子的牆上掛滿了書法作品。美術館主人葉仙絨熱情地介紹起來:牆上的書法作品分別由她的兒子、孫子、外甥書寫,兒子在縣城裡教書,孫子和外甥還在上學,他們都喜歡書法。她說,叢志強老師帶著學生在村裡搞景觀設計,鼓勵她辦家庭美術館,她便將這些作品裝裱起來掛在牆上。

  右邊一間屋子裡展示著葉仙絨一家的老古董:祖上傳下來的千工床、自己娘家陪嫁過來的「十裡紅妝」、丈夫使用過的電工器具、爸爸媽媽穿過的手工布鞋……每一件物品都有一段故事。

  「葉仙絨這個美術館,成了我們村的景點,城裡人到我們村住民宿,一般都會到這裡來走走。」葛家村黨支部書記葛海峰自豪地說。他還建議記者去看看村裡另外一名婦女辦的布藝館。

  記者隨他來到一個門口寫著「桂語7號」的小院裡,只見牆上掛滿了布藝品,有憨態可掬的大象、古靈精怪的小老鼠、活靈活現的長頸鹿……女主人袁小仙領著記者走進她的工作室,裡面放著一臺縫紉機,這些可愛的布藝作品都是她用縫紉機做出來的。

  「我在給叢志強老師和他的學生做飯時,常聽到他們講藝術設計,就讓我上六年級的小兒子畫了圖紙,我根據圖紙慢慢做起了布藝小動物。」袁小仙說,丈夫見她在庭院裡掛起了布藝作品,也到山上砍來竹子做成竹筒花盆,種上了花,家裡就成了一個鮮花盛開的布藝館。讓袁小仙頗為自豪的是,常有遊客要買這些布藝作品和竹筒花盆。

  一個藝術家團隊激發出村民內生動力

  「我們村的改變,與叢志強老師和他的學生到來有很大關係。」葛海峰說。

  今年春天,寧海縣正式推出了「藝術家駐村」活動,向全球發布藝術家「招募令」,以補貼經費、籌建工作室等方式促成一批國內外藝術家與寧海的村莊結對共建。叢志強的團隊被安排到了葛家村。

  4月5日,叢志強和他的3名研究生拉著行李箱來到了葛家村,和村民同吃同住。

  之前,叢志強團隊做過國內不少農村大項目,往往是政府拿出很多錢請他的團隊搞設計,請城裡的施工隊按設計圖紙施工,但村民們覺得這景觀是政府造的,和自己無關,也不主動養護,景觀過不了一兩年便一片破敗。「雖然賺了一點錢,但沒有成就感,我感到單純依靠輸血式的外生驅動難以實現鄉村振興。」叢志強說,他想在葛家村進行一次全新的探索,以設計項目為載體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

  要激發內生動力,就得先拋磚引玉。

  叢志強見葛家村山後石頭遍地、毛竹成片,便和村裡幾位老人一起設計了一把以石頭和竹子為原料的椅子,這椅子可坐、可躺,放置在村民茶餘飯後的聚集點,村民非常喜歡,叫它「人大椅」。

  「磚」拋出去了,果然引來了「玉」。村民葛運大模仿「人大椅」,又進行了創新,在自家門口的古井邊做了一把。

  還有好多村民找叢志強,想將自家附近的空地美化一下。村民們說了自己的需求,叢志強和他的學生只需點撥一下,村民們就心領神會。一些以前做過木匠和石匠的村民把自己的老手藝又拾了起來,在村裡一塊塊空地上填滿了自己的作品。村民們對叢志強說的話,也從剛開始時的「我很笨,我做不來的」慢慢變成了「做做試試」「挺有意思」。

  叢志強團隊全過程以村民為主體進行引導,真正激發了村民的內生動力,根據需要設計景觀,養護景觀。駐村的短短13天時間裡,葛家村村民完成了八處空間改造。

  村民有了生生不息的創造激情

  叢志強團隊的藝術啟蒙讓葛家村村民的創造力與審美力顯著提升。叢志強說,他在葛家村駐村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村民和團隊一起設計、一起施工,團隊走了,村民還能不斷地設計和施工。

  村民婁丹露家的門廳有很多藤條,她在毛竹裡懸上鈴鐺做成竹風鈴,掛在藤條上,給這個景觀取名「藤下竹音」。

  村民葛萬永家門口有一棵桂花樹,他用石頭在樹下壘出了圓形石凳,給這個景觀取名「桂香茶語」。

  村裡得有個兒童樂園,村民用石頭壘出了休閒區,多變的圖形、繽紛的色彩,深受孩子們喜愛。

  村裡得有個談天說地的「村莊客廳」,村民用毛竹與石塊壘起了公共桌椅。

  ……

  李貴軍說,叢志強在葛家村的實踐證明,藝術家和村民協同設計,將藝術融入生產生活,必將激發出內生動力,讓村民充滿自信,收穫的是幸福感、成就感!

  寧海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葉秀高也高度評價叢志強在葛家村的成效。他說,叢志強團隊進村後,不僅美化了村容,還將藝術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從而推動鄉風文明。

  6月14日召開的寧海縣藝術振興鄉村工作大會提出,三年內,全縣要引進培育駐村藝術家200名以上,駐點結對村達到150個以上。會後,叢志強對寧海縣所有村的村主任進行了培訓,講了他激發葛家村村民內生動力的經驗,贏得陣陣掌聲。

  號角已吹響。如今,越來越多像叢志強一樣的藝術家,開始進駐寧海鄉村。

相關焦點

  • 村裡來了藝術家——「藝術家駐村」讓寧海葛家村成為全國「網紅村」
    ↑葛家村村中景觀↑葛家村村中景觀「『藝術家駐村』的碩果」「藝術振興鄉村的中國範本」……12月12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530室迎來了10位寧海葛家村村民,他們給該院師生上了一堂藝術課,他們收穫了一次次熱烈的掌聲,
  • 神水臺村:「五融五促」 激發黨建「內生」動力
    神水臺村按照市、旗、鎮三年人居環境整治部署要求,結合村子發展情況及村民生活習慣,制定了人居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合理規劃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各階段實施任務,做到治理有規劃、操作有規範、評比有辦法。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長效化為目標,制定了網格化責任清單,劃定了「兩委」班子成員包片、駐村幹部和小隊長包社、黨員和村民代表、護林員包戶的「網格化」環境整治「責任田」,成立了全村保潔員隊,壓實各級責任,在入戶宣傳動員中與農戶籤訂了環境衛生「三包」責任書,號召村民自覺整治生活中的「髒亂差」,使全村形成家戶小改觀、整體大變化的「美麗鄉村」建設新格局。
  • 村民把他當成自家人——記大安市聯合鄉小窩卜村駐村第一書記李鴻君
    原標題:村民把他當成自家人 自2015年底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大安市向9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選派了駐村第一書記,大安市委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主任李鴻君就是這支攻堅隊伍中的一員。 駐村後,李鴻君始終牢記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責任和使命,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贏得信任。
  • 成凡駐村工作隊託起村民脫貧攻堅富夢
    在保證糧食增產增收的同時,充分利用閒置的土地,大力發展大肉芥菜、青豆、油麻菜為主的特色種植業、在駐村工作隊的引導服務下,46戶村民去年春季種植了102畝青豆,52戶村民秋季種植了108畝的大肉芥菜。由於青豆、大肉芥菜「吃」的是泉水,品質好,產量高,很受市場青睞,青豆畝均收入6000多元,大肉芥菜4000多元,收穫了一份「綠色」大紅包。
  • 望謨縣石屯鎮喜獨村 ▏「愛心超市」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喜獨村愛心超市村民將購買的物品搬進愛心超市愛心超市內已儲備好的物品 物品即將上架3月20日,望謨縣喜獨村的村民通過配合摘帽工作、講好脫貧故事、創建潔淨村寨、扮靚美麗庭院、創建文明家庭等獲取積分,憑積分到「愛心超市」兌換所需生活物資,通過「以德積分、以分換物」智志雙扶,喚醒村民責任、增加脫貧信心、激發內生動力,為按時高質量脫貧摘帽添加新能量。
  • 寧海啟動「藝術家駐村行動」 讓藝術「大咖」為鄉村賦能
    為提高村民的書法水平,鎮政府邀請王蒼龍駐村指導,並成立了「王蒼龍工作室」,通過示範創作、作品講評等方式,對愛好書法的村民進行培訓,提升村民的藝術鑑賞與創作水平。  「書法能陶冶人的情操,產生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現在,村民參與賭博、打麻將的少了,精神面貌變好了。」團堧村黨支部書記戴而乾說起這事時一臉的自豪。
  • 小徑-- 格蘭菲迪藝術家駐村計劃2015蘇暢個展開幕
    2015年,他入選了格蘭菲迪藝術家駐村項目。 此次展覽中,蘇暢于格蘭菲迪藝術家駐村項目期間創作的部分作品將於2015年11月6日至9日在 JEWELVARY Art & Boutique 展出,誠摯感謝 JEWELVARY Art & Boutique 的協助與支持。JEWELVARY Art & Boutique 地址:上海市衡山路842號。
  • 藝術家駐村撬動鄉村文化振興
    5月18日 在寧海縣舉辦的 海峽兩岸藝術振興鄉村座談會上 兩位來自中國臺灣的藝術家表示 要成為寧海的駐村藝術家
  • 河南蘭考:駐村工作人員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新華社鄭州5月28日電題:河南蘭考:駐村工作人員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新華社記者韓朝陽種了幾十年莊稼的趙衛公今年不再為澆地發愁,以前村裡只有6口灌井,租用私人的澆灌設備,一畝地花40多元,現在村裡有43眼配套齊全的井,交個電費,就能澆莊稼。
  • ​「貼心女書記」 駐村留美名——記察右中旗黃羊城鎮大北村駐村...
    轉觀念 激發村民發展動力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王鑫一來到大北村,就帶領駐村工作隊隊員迅速投入到脫貧攻堅第一線,走村入戶開展調研活動,全村52戶貧困家庭,經常能看到她的忙碌身影,每個貧困戶從貧困現況、幫扶措施到幫扶成效,她都能做到了如指掌。
  • 「貼心女書記」駐村扶貧留美名——記察右中旗黃羊城鎮大北村駐村...
    2017年3月,響應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號召,察右中旗二中物理教師王鑫離開三尺講臺,投身到脫貧攻堅一線,擔負起黃羊城鎮大北行政村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的重任。  重任在肩,初心不改。在大北村駐村幫扶以來,王鑫認真學習貫徹扶貧政策,走村入戶訪貧問苦,把自己的一片真情灑向鄉間。
  • 「我的扶貧故事」和村民親如一家人|貴定縣金南街道鼓坪村駐村隊員...
    2018年5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被派駐到貴定縣金南街道鼓坪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在兩年多的駐村幫扶工作中,所見所聞、種種經歷給予了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也為我留下了人生難忘的一頁。來到鼓坪村的第一天,我和負責鼓坪村四組的2名駐村隊員,帶上入戶走訪臺帳和惠民政策明白卡,在鼓坪村四組挨家挨戶走訪。
  • 堅持群眾主體 激發內生動力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01 頭版_ 雲南...
    本報記者 沈浩 李漢勇    在西疇縣肖家塘村,4戶人家在一名黨員帶領下,沒日沒夜苦幹了6年,硬生生在「猴爬巖」上開出了一條5公裡長的進村道路。新時代的「愚公」精神感動著、激勵著脫貧攻堅一線廣大幹部群眾:寧願苦幹、不願苦熬,大家用行動詮釋「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
  • 駐村日記|駐村第一天,清華畢業的她寫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還沒來得及欣賞風景,剛放下行李,省檢察院駐村工作隊兩位隊員老師就帶著我去入戶了。我才知道我們五岔路鄉是芒市唯一的貧困鄉,芒蚌村屬高寒山區,有151戶建檔立卡戶,到2019年還有15戶57人沒有脫貧。我也是第一次切身體會到什麼是貧困,什麼是脫貧攻堅中難啃的硬骨頭。
  • 幹部長期駐村辦公 村民煩惱就地解決
    幹部長期駐村辦公 村民煩惱就地解決 發布日期:2018-10-21 10:27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 寫入黨申請書的村民大幅增加,新疆這個村是如何用黨建做到的?
    自治區檢察院駐硝爾買裡村「訪惠聚」工作隊緊抓村級黨組織建設不放鬆,在黨建引領下踐行「扶貧使命」,一批批優秀青年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如今,寫入黨申請書的村民大幅增加。」硝爾買裡村第一書記、自治區檢察院駐該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劉鋼表示。
  • 唐山:玉田環保局駐村工作組為村民辦實事
    玉田縣環保局駐村工作組:夜晚點亮路燈 農民笑逐顏開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孟凡俊、徐喆)「這下可好了,下夜班安全多了,感謝共產黨給我們村派來的好幹部,路燈雖小,但真解決大問題了!」一提起玉田縣環保局駐黃土橋村工作組幫村裡安裝路燈的事,村民們笑逐顏開。  駐村工作組組長李士平在與村民聊天中了解到,黃土橋村的路雖好走了,可村裡上路的車也多了,大小交通事故沒少出,大的車毀人亡,小的胳膊腿腳扭傷,問題主要是村裡這條路沒有路燈造成的。
  • ——記中國電信新疆公司駐克州阿克陶縣克孜勒陶鄉託雲都克村第一...
    三年來,從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到緊扣「兩不愁三保障」,千方百計為基層組織「強筋健骨」;從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竭盡心力發展產業扶貧,到志智雙扶做好牧民的「掌燈人」,激活牧民內生動力……章鐵政的人生字典裡從未缺失過「愛崗敬業、奮鬥拼搏」八個字。春華秋實。如今,託雲都克村的巨變有目共睹。
  • 「駐村幫扶」開出「中藥配方」
    「內服外敷」環境和觀念一起「清掃」最近,黃龍村村民楊洪全出門吃了一趟喜酒,回村後,他自豪地對駐村第一書記宋雲才說:「宋書記,別的村裡的大街,還不如我們村裡的巷巷乾淨……」楊洪全如此「傲嬌」,是有資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