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使用燃氣的歷史已經有155年,而浦東地區直到1987年才有了第一批居民燃氣用戶。但就在此後短短的30年間,浦東率先完成1.5兆帕壓力進入市區的天然氣長距離輸氣管道敷設,率先將人工煤氣轉換為更清潔的天然氣,率先完成了全國第一個商用LNG船舶加注站……緊隨浦東改革開放的步伐,浦東燃氣行業的發展後來居上,實現「彎道超車」。
「尤其在1990年以後,浦東燃氣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完成了大量燃氣管網的建設任務,為浦東居民和大量企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源。」隧道股份上海煤氣第二管線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隧道股份第二管線」)原生產管理部經理孫永敏告訴小布,30年來,隧道股份第二管線在浦東敷設鋪設了約4000公裡燃氣管線,見證了浦東日新月異的發展,也見證了浦東人民的幸福生活,如今還將網管從五號溝穿越長江,延伸到崇明。
灶臺上的藍色火焰實現了「零」的突破
可以說,一部城市煤氣發展史,也是一個城市的變遷和發展史。在浦東的地底,除了幾層樓高的大型隧道,還有綿延萬裡的小型管道。它們雖不宏大,卻與浦東千家萬戶的民生息息相關。
時間定格到1987年。這一年,距離黨中央、國務院向海內外莊嚴宣布浦東開發開放還有3年。然而,當時浦東522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還沒有一戶居民的家裡能點起煤氣(管道煤氣)。
時年4月16日,隧道股份第二管線的前身——上海市煤氣公司浦東管線工程所在濰坊路正式掛牌成立。作為一家從事地下煤氣管道敷設,在浦東的地下編織「藍焰網絡」,把煤氣送向千家萬戶的企業,成立後就立刻投入緊張的燃氣管道建設中。
而孫永敏其實早在1985年就來到浦東,當時他還在上海煤氣工程隊第四工程隊,主要負責浦東煤氣廠的管道敷設。
浦東煤氣廠1986年開始投產,此後又建設了二期項目。「不過,那時浦東煤氣廠的煤氣主要供應浦西的楊浦和虹口地區。」孫永敏回憶說,直到1987年,浦東開始建設煤氣管網,當時往南、往北敷設了2條主幹網,直徑有1.2米。
但由於整個管網沒有環通,往南敷設的這根管道只到了其昌棧區域。不過,通過支線管道,煤氣仍可以進入居民小區。
1987年9月28日這一天,梅園新村148戶居民成了用上了浦東煤氣廠生產的管道煤氣的首批用戶。時任市政府副秘書長的夏克強親自來到這棟高層裡的一戶老紅軍家裡,親手點燃了灶臺上的藍色火焰。
灶臺上跳動的藍色火焰,宣告了浦東居民管道煤氣用戶為零的歷史就此結束,並逐漸擴大居民用戶。這一年,浦東約有8100戶的居民先後用上了管道煤氣,不僅讓居民的生活更加方便、生活質量得以提升,清潔、環保、高效的能源也更符合城市發展的需求。
3場「戰役」點亮浦東萬家燈火
在實現了浦東新區管道煤氣用戶零的突破後,接下來的三年時間,隧道股份第二管線「揮師南下」,在浦東南路開闢戰場,可謂是浦東燃氣管線敷設的第一場「戰役」,沿浦東南路向南敷設一條全長約9公裡、口徑為1.2米的地下煤氣中壓管,讓浦東3.2萬多戶居民用上管道煤氣。這段時間,適逢浦東南路拓寬改建,因其重要性被列為當年市政府要完成的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9件實事之一。
這還只是浦東開發開放的序曲。從1990年開始的第二場「戰役」,煤氣行業緊跟浦東開發開放的潮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跨越式發展。
「當時確定的陸家嘴、外高橋、張江、金橋4個開發區和孫橋現代農業區,這也成為燃氣排管的重點保障區域。」孫永敏說,當時不僅要滿足重點區域內像通用汽車這樣的企業用氣,還有在兩年內實現浦東10萬戶居民用上管道煤氣的目標。
當年外高橋地區還沒有具體的路名,燃氣管道排管施工是按照圖紙上的道路走向、長度,並結合道路沿線規劃的企業、辦公、小區等用氣單位來設計燃氣管道,與道路實施同步進行,可以說有路就有燃氣管線,為外高橋地區的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浦東也開始醞釀天然氣的入戶,隧道股份第二管線在當年的重點工程楊高中路上,埋下全國第一根以1.5兆帕壓力進入市區的天然氣長距離輸氣管道,並成功兌現了當初的諾言,讓浦東10萬戶居民擁有管道燃氣。
為了讓居民搬進新家就有燃氣可用,燃氣管線敷設的第三場「戰役」悄然打響。之前罕見的「藍焰」在這一時間隨著工程的建設「飛入」尋常百姓家。浦東新區「七路」工程和「五路一橋」工程先後開工建設,100多公裡的地下管道在浦東逐漸蔓延。
當時作為燃氣設計、施工、安裝維修「三位一體」的單位,隧道股份第二管線除了要完成管道敷設任務,還要為居民安全使用燃氣提供服務。
「浦東居民之前用的都是人工煤氣。」隧道股份第二管線第一分公司生產科科長錢勇莊說,因為人工煤氣有水分,一到冬天就容易結冰,居民點不著煤氣就會打電話報修,我們過去後拆開管道,用一根細棍子裹著抹布去通管道,那時候即便是春節,應急搶修隊伍都處於待命狀態。「當然,現在用上了天然氣,管道結冰的現象已成歷史了。」
為了迎接東海天然氣的到來,上世紀90年代隧道股份第二管線又先後承接了楊高路、龍東大道、滬南公路、羅山路等主幹道路周邊燃氣管線配套工程,推動浦東天然氣管網建設邁入快車道。
1998年,浦東在全市率先開始將人工煤氣轉換天然氣,走進居民家中才十多年的煤氣,開始被天然氣逐漸取代。1999年4月8日至11日,經過100多名作業人員連續奮戰96小時,對浦東地區的48公裡的高壓管線進行天然氣置換,為東海天然氣順利進入用戶家庭創造了條件,更為此後2000年天然氣走進浦東千家萬戶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之後,隧道股份第二管線又完成了東方明珠、金茂大廈、浦東國際機場等一大批地標建築的用氣需求。伴隨著浦東一步步長高長大的步伐,把一縷縷溫暖的燃氣送上雲端,點亮著這片土地上最美的城市天際線。
服務臨港敷設浦東發展新動脈
世博場館燃氣配套工程開工儀式
千禧年後,浦東迎來了飛躍式的發展,2010年世博會成功舉辦。作為世博燃氣工程的建設者,隧道股份第二管線自2008年開始,在完成了大量世博道路配套工程以及中國館、主題館、澳大利亞館、日本館、新加坡館等代表性場館在內的地下管2.26萬餘米,室內管5200餘米的敷設。700餘個寒暑更迭,為世博會的召開奉獻了多項燃氣精品工程。
2015年6月27日,申能集團宣布上海實現城市燃氣「全天然氣化」,標誌上海使用了150年的人工煤氣就此告別申城。在這次歷史性的事件中,隧道股份第二管線承接了浦東煤氣廠出廠管拆除工程順利完工,為人工煤氣畫上最後一筆。
作為埋下浦東第一根燃氣管線的他們,同樣見證了浦東最後一根煤氣管線的拆除,見證了上海實現城市燃氣「全天然氣化」,見證了浦東地下管網建設日益「壯大」,見證了浦東翻開天然氣建設新篇章。
天然氣主幹管網五號溝LNG站
——臨港天然氣管道工程
2018年11月,全國第一個商用LNG船舶加注站——上海老港固廢基地LNG船舶加注示範站的建設完成,推動了社會加氣站建設和港區機械LNG應用,助推清潔能源推廣應用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特斯拉超級工廠1.5期電池車間天然氣管道工程
為加快臨港新片區的建設,今年6月,隧道股份第二管線承接了特斯拉超級工廠1.5期電池生產車間天然氣管道工程需敷設多種管徑的高壓管道、中壓管道建設,搭起了「供血供氧」的大動脈。
「天然氣的熱值可達8000—10000大卡/立方米,作為一種高熱值、更經濟更環保的能源,可用於汽車生產企業的電池生產線、鍋爐、烤漆、冷卻等方面的供能。」隧道股份第二管線特殊施工分公司經理陸徵宇告訴記者,特斯拉的天然氣需求量達到了每小時3萬立方米,相當於6萬戶居民一天用量,而且敷設管線要求高,不是傳統的敷設在地下的方式,而是要在架空的管廊裡敷設天然氣管道,再加上電池車間生產環境要求嚴苛,施工難度更高。
為了敷管「一氣呵成」,施工團隊歷經2個月的精心施工組織,嚴格執行施工方案。在架空管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對照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施工前認真做好安全教育和交底工作,施工中施工人員佩戴好安全防護器具,使用特斯拉工廠提供的專屬作業車進行施工,作業點下方設立警戒區並設立警戒標誌,專人負責和監護,在與其他施工作業交叉時,採取可行可靠的安全隔離措施,按指定線路上下。
今年8月,隨著調壓器表房安裝完成,特斯拉超級工廠1.5期電池車間天然氣管道工程順利竣工。至此,特斯拉超級工廠的「心臟」——電池生產車間唯一的能源供應主動脈安全、成功「起跳」。這條管線將為特斯拉超級工廠的順利投產提供穩定、安全的天然氣氣源保障,為上海市臨港地區打造千億級具有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提供有力支撐。而特斯拉二期的天然氣主幹網也已經排到了廠門口,待設計完成後在進去廠區敷設。
從155年前上海開始有人工煤氣,到1987年浦東第一批居民使用管道煤氣,再到天然氣的普及,目前,上海在已形成的東海天然氣、「西氣東輸」天然氣東西互補的雙氣源供應格局上,又引進了「川氣東送」和進口LNG,正在形成多氣源互補的氣源格局。
眼下,隧道股份第二管線正在實施天然氣主幹管網五號溝LNG站——臨港天然氣管道工程的建設,這條天然氣「動脈」將給崇明島上的燃氣需求增加一道「保險」,並讓長興島首次擁有管道天然氣,並使上海天然氣主幹管網形成完整環狀。同時,也將滿足長興島造船基地和居民、浦東新區大用戶用氣需求,並將緩解浦東新區北部局部供氣壓力較低的問題,增加天然氣主幹網供應能力和運行穩定性。
文字:李繼成
圖片:隧道股份第二管線
編輯:顧佳偉
* 轉載請註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
【來源:浦東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