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表達事情的時候不自信,不知道要說什麼。有的乾脆就不說,免得多說多錯。其實有時不說比說錯更可怕,可能公司覺得你在混日子。現在給大家講講到底怎樣表達會更有邏輯,讓事情做的更好。
1、過去、現在和將來。
趙本山曾經有個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故事是小品中的採訪。很顯然,採訪中有的邏輯就是過去、現在和將來。這個邏輯是順著時間來說的,很容易讓聽的人明白這個事情的脈絡和全局。還以公眾號負責人的角色來舉例如何匯報工作:
「我們的公眾號是4月初上線,上線時粉絲是15個。因為我們剛開始做,沒有基礎(過去);
經過一個多月的運營,我們現在粉絲是8971個,比預期的要好一些。主要是因為內容受到了用戶的認可,私信反饋我們的乾貨很有用,能學習到很多知識(現在);
我們接下來也要繼續做出更多有價值的乾貨,讓公眾號粉絲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做到超預期。讓付費用戶可以進入快車道,用更少的時間獲得更好的職位和薪資(將來)。」
解析:
當你實在是沒有邏輯,講的東西是真的「東西」,東一下,西一下,聽的人頭疼,你以後工作前景也會讓你自己頭疼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這個方法是非常容易記的,適用的場景也比較多,邏輯也比較清晰,如果說話太亂,可以適用這個方法。
2、按照流程來說。
有的工作匯報場景可能只能講當下,就在討論當前問題,扯過去和未來可能會適得其反。比如談公眾號工作如何能做的更好,讓更多精準粉絲受益。舉例:
「1.粉絲第一時間看到的是文章標題,可以選擇「課」這種形式。娛樂打發時間的人肯定不願意看,願意看八卦,但願意學習的人應該會有興趣學習內容。
2.當用戶看到內容對自己有用的時候,可能會看一下是什麼公眾號發的,會看到公眾號簡介,我們也清晰的寫明做職場輔導,乾貨、答疑、培訓、資源四步法。也可以讓粉絲更精準,都留下在職場有追求的用戶。
3.用戶看到公眾號對自己工作有價值,可能會想看看有沒有更多的乾貨。我們可以在介紹頁面提供「免費課程」,讓用戶更方便的可以看到更多的乾貨。
4.看完課程以後,用戶可能覺得很有用,但是還有些當前遇到的職場問題,課程還沒有出來,但又想早點解決,快人一步。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在公眾號介紹頁面再添加「付費產品」,讓用戶方便加入到我們付費社群解決自身問題。
5.有些用戶的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解答的,我們可以再添加「必修課程」,讓粉絲從根本上解決職場底層邏輯問題。
6......」
解析:
當你表達沒有邏輯的時候,可以嘗試這種工作流程步驟的方法來表達。可以讓領導看到你清晰的了解當前的工作,而且每個環節都有建設性建議,把工作交給你可能比領導自己負責還放心。有升職加薪的機會,不給你又給誰呢?
3、還有「效果邏輯法」、「解決方案法」、「事情重點法」三種方法也非常實用,用這些表達方法會讓你的邏輯看起來更強大,表達更有魅力。
子桓這裡暫時不寫這三種方法,也和大家說明一下。第一是每周乾貨的字數有限制,任何問題想要搞清楚都需要很長時間很大篇幅的解決,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不適合繼續寫。第二也是給子桓說的付費用戶更多福利,讓更為認可付費用戶有優越感,獲得更多知識。第三就算少寫一些細節,文章依然具有完整性,不影響文章質量。
整篇系列:
首發微信公眾號:子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