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盜汗或因體虛 宜中醫推拿來治療
2、表虛不固 以自汗為主,伴有盜汗,病兒神倦無力,面色少華,手、足欠溫,舌質淡舌苔薄白。 治療時,應選用具有益氣固表作用的藥如:」玉屏風散」,它是由黃芪30克、防風30克、白朮60克,共研成細粉,和勻後備用。用時周歲以內的小兒每次1克,日服2次,溫開水調勻後餵服;2—4歲每次2—3克,日服2次;5歲以上每次可用5克,日服2次溫開水調勻後服。
-
小兒推拿治百病 教你4種常見手法
在民間有小兒推拿治百病的說法,這是否有科學依據呢?小編提醒,在為寶寶進行推拿之前要先學習正確的推拿手法,這樣才不會由於錯誤的方法而傷害到孩子的健康。 在民間有小兒推拿治百病的說法,這是否有科學依據呢?
-
孩子體虛不固汗?4道食療方補氣固表治自汗
虛汗停顆粒的主要功效是益氣養陰,固表斂汗,適合於氣陰不足之自汗、盜汗及小兒盜汗。它的成分包括黃芪、煅牡蠣、浮小麥、糯稻根、大棗。黃芪是固表益氣的良藥,成年人虛勞、氣血虧損,就可以用黃芪泡水調理;加上益氣止汗的浮小麥、養陰止汗的糯稻根、收斂固澀的煅牡蠣,就能針對孩子的虛寒有比較好的調理效果。此外,大棗可以補脾生血,糯稻根也有健脾養胃的功效,整體來說是比較適合體虛的孩子服用的。
-
夏季出汗太多,小心津液損失,固表止汗茶飲分享給您
盜汗有些人睡覺的時候也會不自覺的出汗,同時還會有口渴、五心煩熱等的症狀,是陰虛造成的,叫做盜汗。主要是津液不能固攝,出汗是津液外洩的一個表現。所以面對這諸多不正常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款素食的食療方,適合夏季代茶飲。
-
必須知道的止汗類中藥
汗證分型證侯多,臨床選藥需要區分各種類型,因此我們必須把功效熟記在心,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常見的止汗類中藥。 一、浮小麥。味甘性涼,歸心經,是治療自汗、盜汗的常用藥物。主要針對於氣虛和陰虛症候,尤其是心陰虛和心肺氣虛的狀態用起來功效更好。
-
立夏,節氣推拿讓寶寶更健康,詳細配穴教學
立夏寶寶的基本保健手法 1、進入夏季,孩子們出汗多(用固表止汗的手法:補脾經,補腎經、揉腎頂300-500次。) (1)補脾經
-
夜裡盜汗的原因和調理方法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半夜醒來往往會發現自己一身汗,並伴有口乾舌燥、渾身無力等症狀,這個就是人們常常會提起的「盜汗」了。盜汗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疾病因素,往往是身體出現健康問題的「晴雨表」,能夠反映出身體出了一些狀況。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夜裡盜汗的原因和如何調理的辦法吧。
-
寶寶汗多得像蒸桑拿要警惕是虛汗!專家稱推拿能改善
「天氣一熱,寶寶身上就像蒸桑拿,全是汗。」很多媽媽發現,夏天一到,寶寶特別容易出汗,經常是頭上汗多得像洗頭、一天要換好幾套衣服。廣醫三院兒科兒童康復治療師鍾金園提醒,幼兒出汗過多,可能是「虛汗」,尤其是先天不足如早產兒、低體重出生兒等孩子更容易出虛汗。
-
止汗秘方原來這麼簡單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李詠梅為大家安利一種中藥「止汗神器」——浮小麥,幫助小仙女們擺脫大汗淋漓的困擾,當個清爽的小仙女。 小麥收割脫粒後,收集揚起其輕浮乾癟者,或用水淘洗,取漂浮起來的,曬乾,便得到浮小麥。也就是說,浮小麥是在淘洗小麥時浮在水面上的那部分。 浮小麥不能用小麥替代。選擇的時候,要以顆粒大小均勻、不易掐斷、質地硬、斷面白色、手感輕浮、沒有異味者為佳。
-
【母嬰】產後腹痛、便秘、盜汗、月子餐食譜,月嫂學起來!
生完寶寶的媽媽身體嚴重受到創傷,那麼在生完寶寶的這個時候如果不注意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就會很容易落下病根,產生月子病,是非常難以治癒的。 所以要儘量避免,如果你不想染上這種病,也不要怕。
-
寶寶盜汗怎麼辦?4個中醫小偏方,養陰斂汗效果棒
我告訴表姐這有可能是盜汗。表姐一聽,就有點兒擔心,問:「這算不算病?對他有沒有什麼影響啊?需不需要治啊?」孩子盜汗分2種:生理性盜汗和病理性盜汗。生理性盜汗是因為幼兒時期,皮膚還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自主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如果寶寶在睡覺前活動過多,則在睡眠時出汗也比較多。
-
合慶鎮生活日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醫科普送健康(第九期):一文讀懂寶寶出汗困擾
很多家長會問,寶寶出汗是怎麼回事,是缺鈣嗎?為什麼我們家寶寶出汗特別厲害,像水裡撈起來一樣?出汗到底應該怎麼治?本文逐一予以解讀。一、出汗的過程和類型人體有以下三種情況能引起汗腺分泌汗液。·溫熱性發汗由溫熱性刺激引起。比如室內室外較高的環境溫度刺激。·精神性發汗精神緊張或情緒激動時,也會引起發汗。
-
19種實用小兒推拿教學(高清真人版)
作用:收斂元氣,固表止汗。主治:自汗,盜汗,解顱、水疝等。順便加個廣告,高學踐教授的小兒推拿哦。平時加強對寶寶的護理,讓寶寶強身健體、儘量不生病或少生病是家長的希望。即使寶寶生病,在天然、物理的方法有效的情況下,儘可能不使用化學藥物,已成為醫學界的共識和兒童家長的追求。小兒推拿不必打針吃藥,沒有毒、副作用,也不需要醫療器械,手法簡單易用,是自然、物理的兒童保健、疾病預防和恢復方式。
-
寶寶盜汗、流汗不止,這五個食療做湯做粥,每碗都是止汗的好方法
今天就給的大家分享幾個止汗食療方。 盜汗是一種心氣不足、陰虛火旺的表現,一般發生在睡覺的時候,盜汗不止大人有,小孩嬰幼兒也很常見,不過小孩不會表達,盜汗不太容易引起父母的注意,一般盜汗的孩子貼身的衣物穿久了都會泛黃,還有就是孩子有口乾、煩躁、咽喉痛、手掌腳心發熱等症狀,盜汗不像感冒可以打針吃藥,一般只能慢慢調理孩子的體質,結合食療的方法,下面就介紹幾個食療法。
-
盜汗吃什麼比較好 需對症下藥
出汗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有的時候睡覺都會出汗這個就需要留意了,因為這個很有可能是因為你的身體出了問題,有可能就是盜汗的情況。如果是盜汗吃什麼比較好? 盜汗的原因 1.感染 肺結核盜汗是感染最常見的。但細菌感染,如心內膜炎的炎症心閥門),骨髓炎(骨頭炎症),膿腫可引起盜汗。
-
症之盜汗、失眠、乏力腰酸為腎氣虛耗證,中藥效果明顯
盜汗乏力,腰部酸困不適,為腎氣虛弱之典型表現這些虛汗出的多,真氣就會消耗,身體又在煎熬,久而久之問題就越發嚴重,失眠,乏力等症狀都來了。治療予以補腎益氣,調和肝胃,兼以固表。盜汗屬腎氣虧虛、肝胃不和者,治以補腎益氣、調和肝胃,可獲良效。
-
廉價缺是「補養之長」,充盛氣血、元氣,益肺興脾胃,養筋,減糖
出虛汗屬於是「衛表不固」,白天則陽在外、陰在內,陽氣不足就容易白天出虛汗,稱之為「自汗」;晚上睡覺之後就是陰在外、陽在內,陰氣不足則睡著之後出汗多,睡醒則止,稱之為「盜汗」。1.如果是自汗也有很多種,如果是脾肺氣虛、衛表不固,從而津液外洩,常見於自汗,尤其是活動後更多,此外還有氣短、易疲勞、不耐風寒的特點,養生可用黃芪與麻黃根、浮小麥、牡蠣,用以益氣斂汗固表。
-
五個半月的弟弟半夜突發高燒39度,寶媽一夜未睡給寶寶降溫
近期又到了感冒的高發期,哥哥發燒咳嗽,寶爸帶著哥哥又是推拿又是買藥,為了買藥跑了六七家藥店,終於買到,據說這種抗病毒的藥最近一直缺貨,還好買到,哥哥在家呆了一個星期已經好了,準備去上學,可五個月的弟弟又半夜突然發燒,媽媽在睡夢中摸摸弟弟是否蹬被,一摸嚇了寶媽一跳,弟弟全身發燙,寶媽立馬精神了忙給寶寶測體溫已達39度,寶媽看看時間凌晨兩點多,這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