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史】每天讀一則成語典故——夜郎自大

2021-02-23 合晚小記者

【成語】夜郎自大

【拼音】yè láng zì dà

【近義詞】自高自大、妄自尊大、不可一世

【反義詞】虛懷若谷

【解釋】比喻妄自尊大,即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行為。

【出處】《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例句】五千年的文化永遠讓我等國人自豪,但不能夜郎自大。

【成語故事】

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著前方問說:「這裡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為了迎合國王的心意,於是就說:「當然是夜郎國最大囉!」走著走著,國王又抬起頭來、望著前方的高山問說:「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部下們回答說:「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

後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問:「我認為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部下們仍然異口同聲回答說:「大王說得一點都沒錯。」從此以後,無知的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過夜郎的鄰國滇國,滇王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一聽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無知的自以為能與漢朝相比。卻沒想到後來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只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開展媒介素養培訓

刊登文章攝影作品

參加遊學實踐活動

鍛鍊社會交往能力

探索身邊生活知識

培養社會公民意識

合晚小記者註冊費會員費:360元/年

1.贈送整年合肥晚報一份、小記者裝備(馬甲、書包、採訪本、小記者證)

2.免費享受由合肥晚報定製的小記者培訓課程(時間由合肥晚報統一安排)

3.小記者部門定期策劃社會實踐、參觀、攝影等活動

4.有機會跟隨ZAKER合肥新聞主播一起主持直播節目

5.每周有機會在合肥晚報小記者專刊《合晚小記者》版面刊登小記者新聞作品,並參與年度優秀小記者評選。

報名諮詢電話:64244512

QQ群:454483987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合晚小記者」官方微信線上報名

相關焦點

  • 【講故事,學成語】成語故事——夜郎自大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和大家一起講故事,學成語,也希望爸爸媽媽跟孩子們一起從成語中體會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啟示!一句話釋義夜郎自大比喻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行為。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 夜郎自大的故事 | 聽故事,學成語No.36
    學成語【漢   字】夜郎自大【拼   音】yè láng zì dà【釋   義】夜郎:漢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小國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出   處】《史記·西南夷列傳》【近義詞】自命不凡 旁若無人 目中無人【反義詞】謙虛謹慎 大智若愚 自暴自棄【造   句】他的這種夜郎自大的神態弄得我們哭笑不得。
  • 【學歷史】每天讀一則成語典故——馬首是瞻
    【成語】馬首是瞻【拼音】mǎ shǒu shì zhān【近義詞】唯命是從、如影隨形、亦步亦趨
  • 【學歷史】每天讀一則成語典故——背水一戰
    【成語】背水一戰【拼音】bèi shuǐ yī zhàn【英文】Fight to win or
  • 以成語典故解讀中醫的新嘗試!《讀成語 學中醫 1》出版
    近日,由河南大學出版社策劃的趣讀成語系列叢書《讀成語 學中醫 1》正式出版。這是趣讀成語系列叢書的第一本,也是以成語典故來解讀中醫的全新嘗試。今年年初新冠疫情,來勢洶洶,中醫藥在此次疫情中發揮的作用得到了許多權威專家的認可和肯定。對普通人來講,中醫是充斥著藥味的,是與針灸理療分不開的。
  • 每日學一則成語: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圖片源於網絡成語是一種語言文化的縮影,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智慧結晶。成語中蘊含的經典歷史故事及其豐富的人生哲理,那都是古人的人生經驗和知識的積累。成語使用起來言簡意賅,寓意深遠。學好成語不僅可以提高大人們的文化素養,同時對於孩子來說,對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從今往後,每日分享一則成語,並對其加以解釋。不積矽步無以至千裡,每天花一分鐘學一點,學富五車不是夢。閒話少敘,書歸正傳,今日成語:亡羊補牢
  • 夜郎自大:敢與漢武帝比地盤的國度,到底有什麼實力?
    還有一個是在成語中「夜郎自大」,看到這個成語,很多人可能都會誤會,認為夜郎是一個人的名字,從而曲解了這個成語的意思,認為夜郎自大就是夜郎這個人十分自大的意思。首先,我們要知道,夜郎是一個地名,是在漢代時西南地區的一個小國家,現在是在貴州的西部,並不是被很多人曲解的人名。
  • ...學中醫1》一書正式出版 以成語典故來解讀「中醫」的全新嘗試
    近日,河南大學出版社推出了解讀中醫藥文化和歷史典故的《讀成語 學中醫1》一書。這是趣讀成語系列叢書的第一本,也是以成語典故來解讀「中醫」的全新嘗試。據了解,本書作者培松根據多年的宣傳工作經驗,結合掌握的豐厚歷史文化知識,經過大量的採訪和學習,認真構思,精巧謀篇,用活潑通俗的語言,佐以風趣幽默的插畫,以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為切入點,從成語典故與中醫的淵源關係上,遴選了一批故事性強又有啟發意義的成語,以成語講中醫,以中醫講故事,以故事講文化……為讀者精心奉獻了這冊講讀中醫哲學和文化的讀本。
  • 開封將成語典故元素融入旅遊景區 傳承歷史文化
    開封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展現自身的文化軟實力,真不簡單!」4月9日,從鄭州駕車帶著全家人來開封旅遊的程先生在與記者閒聊時,這樣表述他對開封成語典故刻石的深刻印象。  成語典故木雕上了景區大牌樓  「如果說開封成語典故是開封歷史文化傳承的載體,那麼,雕刻在石頭上的開封成語典故肯定會成為歷史長河中不朽的傳說。
  • 《讀成語學中醫1》|學成語知中醫,長智慧更健康
    近日,首本解讀中醫藥文化和歷史典故的新書:《讀成語 學中醫1》該書通過成語解講中醫,通過中醫講讀傳統文化,輔以妙趣橫生的漫畫插圖,讀來讓人忍俊不禁之餘,亦可了解中醫的發展歷史,領悟中醫與中國文化的內在關係,知曉中醫的博大與神奇。
  • 《畫說成語》:學成語、懂歷史、知文化,在圖畫與故事間愛上成語
    、熟知成語的含義、用法、典故,對小學生語言學習十分重要。本書以《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版)為編撰原則,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學語文課本,並參照「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針對5~6年級學生量身定製,500個「新課標」要求識記的成語進行全面解析,每一個成語都配有精美插圖,方便學生理解記憶成語,同時培養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在旁標註其釋義、典故、近義詞、反義詞、例句等,並對照語文教材內容,成功識記成語的方方面面。
  • 成語「侯門似海」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讀懂,才會恍然大悟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成語,在寫作的的時候運用一些成語,也會提高我們文章的檔次。有很多成語我們耳熟能詳,但是也有一些生僻的成語,我們卻並不知道它們的意思。其實冷門成語也很有意思,只要我們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就可以熟練應用成語。今天的大話成語,我們來講2個成語,分別是戶限為穿和侯門似海,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看懂了典故,你就會豁然開朗。
  • 成語「驥服鹽車」到底是啥意思,讀懂這個歷史典故,才會豁然開朗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今天我們來講2個冷門成語,分別是困獸猶鬥和驥服鹽車 ,這2個成語其實都和歷史典故有關,而我們讀成語,只要理解了歷史典故,才能真正懂得成語的真實內涵。驥服鹽車 (jì fú yán chē)這句成語出自《戰國策·楚策四》,」驥」是指千裡馬,這句成語是說千裡馬拉著裝鹽的車,據說古時候的千裡馬,是日行千裡的寶馬良駒,在戰場上將軍最希望的是擁有一匹寶馬。
  • 成語「夜郎自大」誕生了幾千年,但夜郎國並非自大,而是真的大!
    第一個與貴州省相關的成語是「夜郎自大」,背景是在西漢時期,有個使臣出訪夜郎國,夜郎王馬上接待了他,但由於自己長期居住在偏遠狹窄之地,居然不知道何為大漢,甚至還發出「大漢和我們夜郎哪一個更大」的問題。而他這個問題同樣也被記載了下來,還被人嘲笑了幾千年。想都不用想,夜郎國怎麼能跟大漢比較呢?
  •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古人云:「以史為鑑,讀史使人明智」,中華上下五千年,有無數的文化典故流傳至今,也是孩子們學習的重要內容。成語不僅是語文中的必考知識點,也是孩子寫作的絕佳素材,在古代,很多成語都源自於一些寓言故事,歷史傳奇,神話傳說。近期因為疫情的原因,學校延遲了開學,開展了網絡授課,孩子們都留守家中。
  • 與《三國演義》相關的成語,典故詳解,趣學成語!(下)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政治軍事鬥爭和歷史風雲,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很多和《三國演義》密切相關的成語,不僅濃縮了書中的經典故事,還藉此表情達意、抒發志向。
  • 100條成語典故,讓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用在作文簡直無敵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造就了不少的文化典故。當孩子學習這些典故,不僅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特點,還能學到很多知識,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成語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其獨特的結構和寓意也成為了中小學的必考重點。
  • 100條成語典故,讓孩子牢記半個中國歷史,寫作不詞窮!
    要知道,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造就了不少的文化典故,而其存在的歷史典故在語文上往往都能得到很好運用,尤其在寫作上,更是一個絕佳的寫作素材。中國人重史,是因為通過寫史、論史、讀史,通過總結了大量興亡規律和眾多得失經驗之後,中國人發現,人生代代皆相似,——不同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道理,常變的歷史天空、上演著不變的人情故事。
  • 邯鄲成語典故之都街頭「快閃」秀成語故事
    如果說這是一個成語的場面,無需提示,人們一定能夠脫口而出:負荊請罪!13日下午,在「成語典故之都」河北邯鄲市,30名來自河北工程大學的大學生身著古代服飾,在邯鄲市文化藝術中心廣場上演了「完璧歸趙」、「黃粱美夢」、「胡服騎射」等12組成語造型,並與現場觀眾同時揮動手機,共同高喊口號「成語邯鄲搖一搖」。這是邯鄲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碩果金秋·品讀邯鄲」系列網絡宣傳活動中「魅影邯鄲」系列快閃的第二場。
  • 了解開封成語典故 看這裡
    開封,有一種全民文化自信,源於歷史積澱,也來自於若干名熱愛開封本土文化並為之鞠躬盡瘁的能人志士。開封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退休幹部趙孝斌歷四年多時間,參考古今118部典籍,編撰了一部長達40萬字、共收錄成語典故故事295條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