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再跨界,全自動無人車2021年上路

2021-01-13 睿智創藝

在臺灣,無印良品向來深受男女消費者喜愛,更甚有不少人一家老小都是無印鐵粉,無論穿的吃的還是日常用品等都以無印的旗下產品為入手標的;因為對於無印的狂熱粉絲而言,MUJI販賣的更像是一種態度,一種純粹的減法哲學。

而來自芬蘭的自動車品牌Sensible 4,為了提出解決芬蘭低出生率和人口老化的解套方案,找來MUJI一同研發全球首款能夠適應各種惡劣天氣的L4級自動駕駛巴士。

從車體設計不難發現,這款名為Gacha的無人巴士,有著可媲美福斯經典車款t2的渾圓造型以及方便老年人口上下車的低底盤設計;車門也採用對開式思維,捨棄傳統大眾交通巴士的單門拉門式抑或旋轉支架式雙開式車門,以大幅降低乘客上下車時的意外風險。

目前Sensible 4 和無印良品也計劃擴大發展旗下的GACHA車隊,並與全球各大城市進行洽談,假使臺灣真有意進行大眾運輸的全面革新,或許,MUJI X Sensible 4的GACHA該是一個「養眼」的選項。

相關焦點

  • 奇葩跨界!無印良品開始在中國賣菜了
    無印良品在中國跨界「賣菜」據國內多家媒體報導,近日,在上海瑞虹天地太陽宮召開的招商發布會上,項目方宣布,無印良品將在中國開設生鮮市場,首家店鋪將入駐該購物中心。項目MUJI meal solution supermarket為無印良品最新業態之一,又名MUJI菜市場生鮮計劃。其實,這並非是無印良品首次入局生鮮市場。早在2017年,無印良品就在日本東京有樂町的旗艦店開設了蔬果賣場,2018年,在大阪開業的大門店號稱全球面積最大的無印良品菜市場,佔地面積達到4300平米,主打高端食材的銷售。
  • 無印良品:生活美學販賣者
    除了純樸、簡約、顏值高的雜貨,無印良品還販賣什麼?自疫情期間以來的國內市場中,盒馬鮮生等生鮮業態的走勢持續良好,而無印良品也踏入了這一領域,要在中國賣起了「菜」。在十月上海瑞虹天地太陽宮召開的招商發布會上,無印良品宣布將要在該商場推出MUJI meal solution supermarket中國首店的消息。而這一項目,也是無印良品「以食為主」的最新業態之一,在宣布入駐中國之前,東京和大阪的繁華地帶也同樣有著MUJI meal solution supermarket的身影。
  • 無印良品玩「跨界」?!進軍北歐無人駕駛
    無印良品(MUJI)是一個日本的雜活品牌,印象中有生活用品包括水杯、柜子等小物件,其以「冷淡」風還是打動了不少買家的心,它所倡導的自然、簡約、質樸的生活方式也大受品位人士推崇。可是就在最近一則消息吸引了作者的注意,那就是無印良品的「良品計劃」。
  • 無印良品是時候「下行」了
    不過,疫情只是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破產的加速器,畢竟其美國業務已經連續三年虧損,上財年虧損就約在1000萬美元。事實上,營收額貢獻率僅在2.5%左右的美國業務,對無印良品的衝擊並不大,如今,無印良品真正需要焦慮的,是它在中國市場的前路。在門店數量和銷售額佔比均超過全球業務一半比例的中國市場,無印良品中國同店銷售在2016年後便一路下滑,至今未止住頹勢。
  • 日本無印良品在華再添糟心事 以後只能叫MUJI了?
    如今,日本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可謂是「既不順風又不順水」。繼被工商約談、銷售額下降等負面消息之後,據港媒消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日前起訴日本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及其中國分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侵犯其商標權並勝訴。
  • 順流逆流:無印良品的潮頭之戰
    這是無印良品在全球的商業探索記錄。也是中國近20年消費升級的浪潮縮影。美國破產保護,中國「賣生鮮」中國生鮮已發展為一個億萬體量的行業,今年10月下旬,在生鮮這條擁擠的賽道上迎來一位新選手—無印良品,其宣布,MUJImarché(菜市場)生鮮計劃將在中國實行,其中國內首店將入駐上海瑞虹天地,並計劃於2021年正式營業。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截至8月底,無印良品在中國共運營235間門店,今年上半年新增8間,關閉2間。而根據《北京商報》的分析,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步伐從2017年起就開始放緩了。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Q2至2018年Q2,其在中國市場每個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2.6%、21.2%、18.3%、14.8%和10.4%。
  • 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標糾紛:侵權判定標準是什麼
    正是這家似乎有些「默默無聞」的國產無印良品,以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為由,把日本無印良品告上了法庭。國產無印良品商標於2001年4月28日被核准註冊,核定使用在第24類「棉織品、毛巾、毛巾被、浴巾、枕巾、地巾、床單、枕套、被子、被罩、蓋墊、坐墊罩」商品上,經續展,有效期至2021年4月27日。該商標的原始註冊人為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2004年7月,該商標經核准轉讓至棉田公司。
  • 「日本無印良品」敗給了「中國無印良品」,原來它們不是一家人!
    前幾天刷微博,看到了「無印良品敗訴」的熱搜,想說,這無印良品又攤上事了?   日前,法院裁定2005年在上海成立的日本無印良品公司所使用的「無印良品」商標侵害了北京棉田紡織品商標權,日本無印良品需賠償其62萬元人民幣。
  • 「日本無印良品」敗給了「中國無印良品」,原來它們不是一家人!!
    前幾天刷微博,看到了「無印良品敗訴」的熱搜,想說,這無印良品又攤上事了?「中國無印良品」把「日本無印良品」給告了,而且還贏了!日本店被令摘掉商標並向中國原告賠款。這這這...什麼情況,它們不是一家的嗎?日前,法院裁定2005年在上海成立的日本無印良品公司所使用的「無印良品」商標侵害了北京棉田紡織品商標權,日本無印良品需賠償其62萬元人民幣。
  • 無印良品為何頻出次品?
    時間再撥回到2018年9月,彼時,北京市工商局海澱分局商品科對無印良品(巴溝華聯店)開展商品抽檢工作,卻遭到店長強勢拒絕。最終,當地工商局堅持拿到了抽檢樣品,並在官網通報了無印良品服裝質量抽檢結果,共10批次服裝不合格。
  • 無印良品訴無印良品!日方被判商標侵權!(附判決書全文)
    坐墊罩」商品上,有效期限至2021年4月27日。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成立於2011年6月21日,棉田公司為其投資人之一。2011年6月22日,棉田公司授權北京無印良品公司在中國地區獨家使用涉案商標及第7494239號商標,用於商標項下指定商品的生產、銷售及宣傳推廣,授權期限自2011年6月22日至2021年6月21日。
  • 無印良品又放大招!這次它看上的是十幾億人的生意
    回過頭來,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雜貨店,為什麼無印良品會選擇做賣菜這門不起眼的生意呢?無印良品為什麼會跨界「賣菜」?對於零售行業來講,跨界賣菜早已經不是一門新鮮事了。說起跨界賣生鮮的「鼻祖」,還得屬於快時尚大佬優衣庫。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如何判定商標侵權?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2019年11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及其子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上訴請求,維持原判。正是這家似乎有些「默默無聞」的國產無印良品,以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為由,把日本無印良品告上了法庭。國產無印良品商標於2001年4月28日被核准註冊,核定使用在第24類「棉織品、毛巾、毛巾被、浴巾、枕巾、地巾、床單、枕套、被子、被罩、蓋墊、坐墊罩」商品上,經續展,有效期至2021年4月27日。該商標的原始註冊人為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2004年7月,該商標經核准轉讓至棉田公司。
  • 無印良品賣菜了?如何拯救無印良品現況
    這並非是無印良品第一次開創「賣菜」模式。在2017年無印良品就在日本東京開設了生鮮市場,主打高端食材的銷售。無印良品生鮮市場設計仍舊是和品牌相同的簡約風,無印良品生鮮市場除了售賣生鮮農副產品外,也提供食材加工和用餐服務。特別的是消費者不僅僅能在生鮮市場購買食材,還可以參與製作食物。 無印良品是一家專門生產家用產品,以設計為導向的日本公司,自開創以來就主打簡約的生活理念,在全世界掀起一陣「無印」的潮流。
  • 上海12家最新品牌跨界集合店:無印良品、在一起、例外
    上海12家最新品牌跨界集合店:無印良品、在一起、例外 上海小資美食
  • 無印良品成「無良品」?深陷質量門的無印良品究竟怎麼了
    其實,無印良品在內地出現質量問題絕不是第一次,早在2014年6月29日市工商局通報的不合格服裝名單中,無印良品一款軍綠色「棉彈力燈芯絨瘦長褲」,耐溼摩擦色牢度不合格,也就是說水洗後易掉色。而一周後,北京市工商局公布新一批服裝質量抽檢結果,無印良品的服飾產品被檢不合格,同一款燈芯絨短褲又出現了耐溼摩擦色牢度不合格的問題。
  • 無印良品將在中國開菜場,開業時間計劃定在2021年
    水草 2020-10-21 19:00 導語 創頭條10月21日消息 近日據36氪報導,上海瑞虹天地太陽宮在招商發布會上宣布,無印良品將在該商場開出
  • 無印良品聯合SENSIBLE 4,推出全球首款全自動巴士,好可愛
    同時崛起的還有一家名為Sensible 4的科技公司,正是這家公司設計了Gacha的核心系統,使Gacha成為世界上第一輛可以在任何天氣條件下運行的自動駕駛巴士,事實上,Sensible 4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已經將近30年了。
  • 「無印良品」和「無印良品」,如何抉擇?
    日本無印良品和中國無印良品的官司打了十幾年,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談到無印良品這家公司,其實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他是日本的品牌,所以更多人認為中國的品牌是抄襲了日本,是品牌侵權。但是兩家公司在中國十幾年的明爭暗鬥當中,打了大大小小不下於10場官司,卻各有勝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