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保山:護林員於永侯的巡山日記
護林員,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職業。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沒有感天動地的話語,每天重複著相同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崎嶇的山路上來回行走,守衛著那一片綠。在保山昌寧的大山裡,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穿梭在山林裡,時刻盯著山林裡的一樹一草,守護著森林資源安全。
-
惜福鎮山區護林員跟訪:日行40裡山路(組圖)
記者昨跟訪惜福鎮山區護林員:清明3天他們過家門而不入 每天從早晨巡邏到第二天凌晨 與樹為伴,天天穿梭於崎嶇的山路之間,不放過任何可能的火災隱患,他們是山區護林員。見記者在拍照,老黃顯得有些拘束。「他說得一點不誇張,最近3天隊員們都沒有回家。」一名隊員說,除了晚上回防火中心休息外,其他時間都在山上,連午飯和晚飯都在山上吃。記者了解到,從事護林員需要對周圍的山路十分了解,隊員大部分是附近社區居民。「有時巡山過程中會路過家門口,可我一次都沒進家門,頂多向家裡看兩眼。」
-
巡山穿林,新時代護林員的奮鬥與快樂
現在看來,這段話正預示著我巡山工作的日常:這是一條孤獨和艱難的道路,卻又不時有鳥鳴悅耳,令我深感欣慰,也明白堅守這份孤獨的意義。 剛工作那幾年,管護站生活非常艱苦。我們沒有固定的居所,走到哪兒天黑了就在村民家裡吃住。沒有通信工具、交通工具,只靠兩條腿走遍每座山。
-
巡山穿林,新時代護林員的奮鬥與快樂-新聞中心-北方網
現在看來,這段話正預示著我巡山工作的日常:這是一條孤獨和艱難的道路,卻又不時有鳥鳴悅耳,令我深感欣慰,也明白堅守這份孤獨的意義。 剛工作那幾年,管護站生活非常艱苦。我們沒有固定的居所,走到哪兒天黑了就在村民家裡吃住。沒有通信工具、交通工具,只靠兩條腿走遍每座山。
-
空山語話——一個護林員的巡山日誌
以下選載的是她的巡山日誌,也是她與山、與樹的對話,隻言片語中,浸透了對故土的依戀,對森林的熱愛,對事業的執著,對人生的感悟。她是2015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最美護林員景祥俊。她,一把護林刀,一個背包,造林護林17年。其中,5年造林4000畝(編者註:相當於374座標準足球場),植樹64萬株;12年巡護山林,走完6萬多公裡。
-
【微觀林芝】西藏林芝護林員:各級護林員日常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巡山
簡陋的護林員站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沈維華):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擁有全國最大的原始森林區,森林覆蓋率達47.6%。為了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在全縣9個鄉鎮都建立了公益林專業管護站,全縣共有50名專業管護員、27名護林員和1272名村級管護人員。 錯高鄉公益林專業管理站是工布江達縣9個專業管護站之一,現有7名專業管護員。各級護林員日常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巡山,承擔包括防火患、防病蟲、防盜伐、防盜獵、防盜挖、防偷運、防佔地、防破壞在內的「八防」職責。
-
一個專職護林員的巡山日記
2001年9月10日,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林業工作站天然林保護工程專職護林員田景全寫下了第一篇巡山日記,日記記載了當天巡山的經過和所見所聞。此後,這一做法逐漸在全縣推開。縣裡要求每個專職護林員都要記巡山日記,說好處有三:可檢驗護林員工作的實際情況,可記錄天保工程的新變化,還可讓護林員練筆,提高他們的素質。
-
通江縣鐵廠河林場護林員景祥俊和她的《巡山日記》
景祥俊在巡山途中。 通江縣林業局供圖 「擔樹埡,我又來了。」山道邊,一個女人持一把護林刀喃喃自語,刀片在石頭上划過,叮叮噹噹的撞擊聲驚飛幾隻野鳥。 矮小、瘦弱,帽子下蓋著雜亂的馬尾辮,與人說話時兩手叉著肋部——她叫景祥俊,通江縣鐵廠河林場泥地坪工區護林員。 她,一把護林刀,一個背包,造林護林17年。其中,5年造林4000畝,植樹64萬株;12年巡護山林,走完6萬多公裡。 一個人的「長徵」 「降溫了,花落的聲音,風知道;我依然去山裡巡護。」
-
山高林密狼出沒,沒水沒電沒人陪 護林員:大山是我家,甘當防火牆
柏油路、水泥路、土路,9日早上6點半,坐著林場的森林消防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我們來到了濟南東南部的一個村子,為了給我們指路,護林員劉合健提前下山在村頭等著。8點半,在劉合健的帶領下,我們開始上山。 劉合健走得很快,我們一路小跑跟在後面還是被甩出去好遠。為此,他不得不走走停停。
-
通訊:大山深處的護林員:雖然孤獨但是驕傲
圖為巡山歸來正在休息的護林員。 嶽依桐 攝 「我每天早上去巡山,一直到晚上才回來。」皮膚黝黑的劉興龍告訴記者,自己每天最少都要在山林裡行走10餘公裡,還需要隨時提防蛇蟲及野獸。「巡山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山火和偷獵,保護林場內的動植物。」 和劉興龍一樣,魏家壩林場的46位護林員們,也是這樣日復一日重複著巡山的工作,不論寒暑,不分晝夜。
-
常年不回家的護林員:巡山時經常就著雪水啃幹饃
夜晚看看電視,天亮了照常去巡山。 寂靜的大山裡確實沒什麼年味,只有寒風裹挾的沙塵,一不小心就吹進了眼睛,令人淚眼婆娑。隆暢河早已結冰,護林員們裹著軍大衣,站在門口迎接到訪的記者,身後的大山巍峨荒涼。再往進走五六十公裡,就是他們每日巡邏的祁連山林區。
-
貧困戶「變身」護林員 編織森林「防護網」
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有這樣一支由建檔立卡貧困戶組成的隊伍,他們以山為家,守護綠色;他們巡山護林,織密綠色。他們就是活躍在扎賚特旗森林巡護一線的1485名生態護林員。黨的好政策讓他們實現山上就業、家門口脫貧。
-
全國「最美護林員」:大山深處護林人
一身迷彩服,勞保鞋上沾滿泥巴,手上拿著一把柴刀,腰上別著一個行軍水壺,這是吳曉青34年來巡山的行頭。「恭喜您榮獲全國『最美護林員』榮譽稱號。」面對記者這樣的開場白,這個山裡壯漢臉紅了,靦腆地說:「其實,這是大家的功勞,慶元『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的稱號給我加了分。」
-
探訪海南天然林保護現狀 護林員每年至少徒步巡山264天
按規定,護林員有各自責任區域,巡護人員以小組巡山,每個護林員每月巡山至少22天,每年至少264天。每天巡山,按一個護林員徒步10公裡算,一年要走2000多公裡。5個護林站,90多名護林員如何管理?蘇文吭說,「種種難題上心頭」。以南梗管護站為例,這裡22名護林員,分3組,每組7到8人。
-
青山相伴守初心:平江縣森工林場護林員陳藝文護林35載
陳藝文 林思文 攝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林思文 8月12日,初秋的晨曦剛從連雲山巔露出來,平江縣加義鎮森工林場護林員陳藝文便開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一頂草帽、一個塑膠袋、一雙解放鞋、一身迷彩服、一把長柄砍刀,是他巡山護林的全部裝備。 今年53歲的陳藝文,是一個「林二代」。18歲那年,他從父親手中接過砍刀,成了一名護林員。單調、孤苦的護林工作和生活,他堅守了35年。 一個人巡山,一片林陪伴。選擇了護林,便是選擇了艱苦、寂寞和危險。森工林場共有1.8萬畝林地,陳藝文剛參加工作那會兒,林區一沒通車,二沒通電。
-
「湖南好人·每周一星」青山相伴守初心——平江縣森工林場護林員...
青山相伴守初心——平江縣森工林場護林員陳藝文35載護林記事陳藝文 林思文 攝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林思文8月12日,初秋的晨曦剛從連雲山巔露出來,平江縣加義鎮森工林場護林員陳藝文便開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
-
生態護林員堅守大山四十餘載:「深山是充滿希望的」
山腳下一間低矮的平房裡,護林員董小臘身穿迷彩服,腰系柴刀,佩戴巡防員紅袖章,攜帶水壺和乾糧準備上山。從而立之年到年過花甲,41年來,董小臘在大山深處堅守使命,一步步完成自己的綠色夢想。年過花甲的董小臘 吳拯 攝光耀林區佔地8000餘畝,大部分為國家級重點生態公益林,也是長興境內最大的林區。
-
一位護林員的春節值班日記:習慣了在山上過日子
護林員的春節值班日記:習慣了在山上過日子 時間:2015年2月9日(大年初二) 地點:山東省泰安市 記者:姜洋 泰安市林業局國營實驗林場護林員玄賓 泰安市林業局國營實驗林場
-
分水嶺自然保護區護林員:用情護林、永愛築綠
泥石流猙獰的面目,讓這個18歲的年輕人深刻認識到,這一切都是亂砍濫伐惹的禍。從此,保護森林的意識在他的心頭萌生,2013年,鄉林業站聘請公益林護林員,他從此幹上了護林員。可兩年後退伍回來,那裡卻變成一片光禿,原來長樹的地方都成了莊稼地,日思夜想的家鄉竟然變得荒涼無比,「我很是傷心。當時我就想,如果把樹保護起來該有多好啊。」恰好這時,管護局面向全縣退伍軍人招聘護林員,他毫不猶豫報了名,如願以償當上了護林員。
-
一人 一狗 一片山——走近定南縣深山護林員張華新
一人一狗一片山 ——走近定南縣深山護林員張華新 □葉興華 記者王怡嵐 文/圖從龍塘鎮的湖江村拐入林區,再向上5公裡,記者來到上寨工區,這裡是上寨林場最偏遠的一個工區。 4月29日,記者見到了上寨工區唯一的護林員張華新。在巡山的路上,記者聽他講述駐守深山14年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