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遠遊,這是在外多年才明白的道理

2021-01-08 烈烈風中cccc

文:仙仙

用溫暖的文字點亮你的內心。

「父母在,人生上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餘歸途」

我放棄了月薪2萬的工作,最終選擇了回到老家,朋友,包括親戚們都很詫異我為什麼會如此選擇。

我不想說的很高大尚,我只是出去工作幾年才真正的明白,父母在,不遠遊的道理。

還好,那不是我的父母。

那年早上9點,剛從瀋陽飛到了南昌。

可是下飛機的第一時間,母親給我打電話說:「你三舅過世了,你能回來嗎?」

聽到這個消息的一瞬間,我呆滯了。

三舅從小把我像親兒子一樣對待,就連我高考報考專業和學費都是三舅出的。

所以我立刻跟領導請假說想要回老家,可是領導並沒有我那麼著急,只是冷靜地跟我說:「這並非是你的直系親屬,所以只能給你三天假。」

三天假,我從南昌回老家來回就需要三天,這意味著即使順利,我也只能兩天後到老家,給三舅磕一個頭,然後就必須立刻返回,而且飛機票需要全額,總共需要八千多塊,也只能自己出,公司一點都不會管。

因此,我猶豫了,告訴母親我回不去。

雖然我深深為自己的猶豫自責,可是父母,包括三舅家的哥哥姐姐都體諒我的情況,我狠狠地給了自己十個耳光,嘴裡嘀咕著:「還好,我三舅還有我哥哥姐姐,還好,那不是我的父母。」

那一刻,我決心回老家。

錢是掙不完的,父母就那一對。

錢就是人性慾望的最直接體現。沒有的時候想要擁有,擁有了一些就想要擁有更多,而更多之後欲望也會越來越大,掙不完的掙,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可是時光也就這樣過去,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時間並不是生活最重要的東西,年輕就是拼搏的資本。

可是我們能用時間來掙錢,然而父母卻無法等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母親蒼白了兩鬢,眼角的皺紋也越來越多,而父親再也不是原先那麼魁梧高大,佝僂著身子,慢慢變得瘦小,而這一切都在我們忙著掙錢的時候,悄然發生。

而一心為了子女的父母卻從不提及這些,只要你過得比我好,那麼一切都沒煩惱。

可對於在外打拼的孩子們,無論自己住得多麼豪華,那也只是一個房子,並沒有歸屬感。而只有父母在的地方,那才能稱為家,如果父母不在了,那麼家也就毀了,即使有再多的錢,都換不回那一對父母。

多麼希望他們能啃老

人生匆匆百年,白駒過隙,一轉眼就幾十年過去了。

和父母生活的時光其實也就那麼幾十年,高談闊論,外面的發展前景多麼好,有錢了給父母也長臉,可是這真的是父母希望的嗎?

我曾親耳聽到一位75歲的老大爺說,「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啃老。」

他有很多錢,兒女事業有成,可常年不在身邊,雖然常常有人羨慕他的子女孝順,生活幸福,可是真的幸福與否,只有老大爺自己知道,在他心裡,與其每年只能見到一兩面,手裡有那麼多錢,他寧願子女們都在身邊,即使啃老他都願意。

老人們不怕生活物質短缺,只怕孤獨無人陪伴,這才最痛苦的,也是子女們最不孝的地方。

我相信這一句「希望他們啃老」,一定是老人家內心多年的獨白,這一刻,子女們都是不孝的,他們讓老人家如此難過。

仙仙寄語:

父母在,不遠遊,父母從小把我們養大,從未離開我們身邊半步,而作為子女們是不是也應該將心比心,陪伴父母身邊呢。

這個要求其實並不高,而在老家生活也並非就一定是一無是處,大城市有大城市的活法,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快樂,其實更多的時候,小城市才更讓人有歸屬感,特別是對於那些從老家過去的外地人。

老家有父母,有朋友,也熟悉的成長環境,這是大城市中,對於你這樣一個外來人絕不會存在的東西。

把時間多給父母一些吧,這也是對自己的寬恕,輕鬆的生活並沒有什麼不好,一個人的成功和生活在什麼城市並無關係。

總之記住,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一意孤行的下場就是失去,父母即使不說也是期盼孩子歸來,為了自己,也為了他們,努力歸途吧,不要把歸期的目的當成離別,那個時候,真就一無所有,內心空洞了。

相關焦點

  • 「父母在,不遠遊」後面還有半句,才是點睛之筆,卻少有人知
    「父母在,不遠遊」後面還有半句,才是點睛之筆,卻少有人知孔子是我們中國歷史上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他給中國人帶來的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數千年,直到今日孔子的思想也依舊再被我們學習著、傳承著。為什麼孔子的思想會一直流傳著呢?
  • 父母在,不遠遊!
    父親已經去世三年多了,奶奶也已經去世一年多了,父親和奶奶在世時,都是母親照顧的,最後也是母親給養老送終的,大哥十年前就去世了,二哥是跑大貨的,平時很少在家,我從大學畢業起就只在過年時才回家看她們,等到有了小孩後回的就更倉促了,基本上陰曆28回,初3就又走了,所以這麼多年,家裡大小事全部都是母親一個人在處理。
  • 《以家人之名》齊明月與母親翻臉:淺析「父母在,不遠遊」
    瀟瀟突然就鼻子發酸了,她明白了,父母是想等老的時候,自己也能夠成為他們的依靠。瀟瀟犯了難,究竟是出去看看世界,還是留在這裡陪伴父母?「父母在,不遠遊」,是什麼?「父母在,不遠遊」出處我們總是聽到這句話:父母在,不遠遊。可是這句話是被截斷的,其實還有後半句。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 「父母在,不遠遊」,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但少有人知!
    「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多人都誤解了,認為父母在世的時候,子女就不可以遠遊,只能在父母堂前盡孝。其實這句話只是半句,它還有下半句,並且下半句才是關鍵。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原文出自《論語.裡仁第四》:「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 「父母在不遠遊」
    我不想要錢,我只想要你回家這是每逢過年無數苦苦等待的父母最真的心裡話看到這你想到了什麼欣賞盧雪老師的【論語】系列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裡仁篇】父母在不遠遊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一定的去處。
  •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把學說傳給徒弟,過了兩千年,學說也不過時。但父母和子女,這兩代人的關係不一樣。這種關係,是捆綁在血緣上的。父母和子女的接觸,是生活上的接觸。很多關係是因為親近才有齟齬,君臣之間、師徒之間,距離遠,很多齟齬不會發生。
  • 為什麼父母在,不遠遊?任性而活的兒女,也該醒悟了
    白伊土人|文父母在,不遠遊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遠遊?遠遊是指遠出遊玩麼?其實,並不是!這裡指的遠遊,其實就是長期遠離父母的身邊。重點是後一句,遊必有方,很多人為自己的遠遊而找藉口,都會用後一句來做解釋。
  • 父母在不遠遊,是子女心中永遠的痛
    等我成年以後,尤其是為人父母以後,我才徹底地明白,父母對於子女的愛是那麼的純淨無私。只有為人父母了才明白,父母對子女的是多麼的無私。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從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那一刻,孩子就是父母心中的寶。
  • 別讓「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成為你的枷鎖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一句話出自《論語·裡仁》: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句話孔子強調的自然是「孝」,很多人可能只聽過前半句的「父母在,不遠遊」,這句指的是子女應該孝敬、奉養父母,不要遠遊失了孝道。
  • 都知道「父母在不遠遊」,其實下句才是關鍵,卻被忽略千年
    都知道「父母在不遠遊」,其實下句才是關鍵,卻被忽略千年常言道「百善孝為先」,孝道是我們華夏民族根深蒂固的傳統美德,早在千年前,古人就提出了「善事父母為孝,子承老」的概念。從此,不論時光流轉,人事更替,孝始終都是立身根本,孔子也曾深入論孝,《論語.裡仁》裡提出「父母在,不遠遊」,告誡世人,家有老父老母時,不要自顧遠行,要牢記行孝道。其實,這話後面還有更為關鍵的一句,千百年來卻一直被人們忽略,誠然孝道是每一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但從古至今很多人,都因生計亦或夢想,不得已要背井離鄉。
  • 「父母在,不遠遊」,能到底的又有多少呢?其實後半句才是精髓
    「父母在,不遠遊」,相信大家對這句話都非常熟悉,其實從字面來理解,也非常簡單,就是父母還在世的時候,不出遠門。說到這裡很多人就覺得奇怪了,不出遠門,不去大城市哪裡有發展?我們要知道這句話出自古代,那個時候你要離家上千公裡甚至更遠的地方,可能一個月都到不了家,書信來往也需要時間,如果家裡出了什麼事等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更別說趕回來了,但也不是說真的就不能出遠門,要知道這句後面還有一句,就是遊必有方。
  • 老楊講國學之父母在不遠遊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是儒家提倡推行孝道侍奉雙親注重人倫思想的體現。但是孔子的近遊觀點和遠遊觀點並不矛盾,是對立統一的。實際上反映了儒家的「忠」與「孝」報效國家和侍奉雙親的對立統一。孔子雖然提倡近遊,但是也不一味的排斥遠遊,反對的只是無正當目的卻超出合理程度的遠遊。
  •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感謝生命中出現的你們,一路有你們生活更精彩,再次最想感謝的還是父母。我出生於地地道道的農村家庭,父母一輩子任勞任怨工作。雖然他們文化水平不高,但卻堅持讓我和哥哥讀書。那會在老家讀書是比較好的出路,儘管那時也有很多同齡小夥伴由於各種原因中途輟學,早早的就踏入了生活大學,但我的父母只要我們想讀書再苦再難也在努力讓我們上學,很感謝父母的無私付出讓我和哥哥讀完了大學。
  • 【小說大世界】遠遊(外一篇)
    說話間,兩人到了第四平臺,遠遊問:「疼嗎?」柳鶯不吱聲,額頭爬滿細密的汗珠,漂亮的唇線有些扭曲。遠遊自知問得多餘,將柳鶯的手臂拿開,蹲下身,扭頭對柳鶯說:「送佛送到西,好人做到底!我背你下山!」柳鶯這回乾脆,但也禁不住粉臉緋紅,歪頭衝遠遊淺淺一笑,乖乖趴在遠遊的肩上。豔羨的目光紛紛投向兩個年輕人,一路上,不住有人嘀咕:「多恩愛的一對小情侶!」
  • 父母在不遠遊,是父母對子女的期待,是兒女對父母盡的最基本孝心
    你們的媽媽都已經摔在地上,起不來了還不趕快過來看看但這是情有可原的,兩個孩子,一個在外地,另外一個在美國,即使他們連夜往回趕,也需要第二天,甚至過幾天才能夠回到家裡兩個兒子也沒有任何別的方法,只能是口頭上教給爸爸媽媽該怎麼做。
  • 「父母在不遠遊」,下一句是什麼?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它的意思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有著5000年的文明史,而在這5000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因為有了文字,才能將古代先賢的智慧以及文明發展的歷史所記錄下來!可能大家也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文化發展都是以文字為載體流傳到今天的。但是,很多字以及詞語的意思到了今天卻已經發生了變化。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一句俗語,其實和古代的意思也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 父母在,不遠遊……老人晚年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子女的陪伴!
    兒子剛練完琴,這下正在書桌前寫些什麼,或許是又有哪一個暑假作業遺漏了。老婆在房間陪著他。房裡的燈光顯得柔和而溫馨。收到頭條問答邀請,題目是「怎麼看待『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想必這該是孔子《論語》中的「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了。既然問題來了,那就說說自己的想法吧。
  • 外賣小哥送餐發現老人離世:父母在不遠遊,在一起才有溫度!
    大多數年輕人都明白,一直待在小山村裡沒有未來,所以他們消減了腦袋去大城市發展。確實如此,大城市好就業,大城市有高薪,大城市有著跟多的發展機會,也更容易讓人成長。可年輕人離開了小村莊,村莊裡只剩下了老人和小孩,他們得不到及時的照顧,得不到應有的呵護,這也是一個問題。
  • 父母在,不遠遊丨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是回鄉(創業)陪伴~
    父母在,不遠遊丨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是回鄉(創業)陪伴~ 發布時間:2020-12-15 15:00:47      來源:   近日,我們總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視頻
  • 「父母在,不遠遊」原來不是不讓你出去的意思!
    「父母在,不遠遊」原來並不是讓你不出去的意思。今天小編告訴你,這些名言竟然都還有後半句,以前按照前半句來理解一直都錯啦!哭~1、父母在,不遠遊原文: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裡仁》釋義:要是出遊,必須要告知去處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