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仙仙
用溫暖的文字點亮你的內心。
「父母在,人生上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餘歸途」
我放棄了月薪2萬的工作,最終選擇了回到老家,朋友,包括親戚們都很詫異我為什麼會如此選擇。
我不想說的很高大尚,我只是出去工作幾年才真正的明白,父母在,不遠遊的道理。
還好,那不是我的父母。
那年早上9點,剛從瀋陽飛到了南昌。
可是下飛機的第一時間,母親給我打電話說:「你三舅過世了,你能回來嗎?」
聽到這個消息的一瞬間,我呆滯了。
三舅從小把我像親兒子一樣對待,就連我高考報考專業和學費都是三舅出的。
所以我立刻跟領導請假說想要回老家,可是領導並沒有我那麼著急,只是冷靜地跟我說:「這並非是你的直系親屬,所以只能給你三天假。」
三天假,我從南昌回老家來回就需要三天,這意味著即使順利,我也只能兩天後到老家,給三舅磕一個頭,然後就必須立刻返回,而且飛機票需要全額,總共需要八千多塊,也只能自己出,公司一點都不會管。
因此,我猶豫了,告訴母親我回不去。
雖然我深深為自己的猶豫自責,可是父母,包括三舅家的哥哥姐姐都體諒我的情況,我狠狠地給了自己十個耳光,嘴裡嘀咕著:「還好,我三舅還有我哥哥姐姐,還好,那不是我的父母。」
那一刻,我決心回老家。
錢是掙不完的,父母就那一對。
錢就是人性慾望的最直接體現。沒有的時候想要擁有,擁有了一些就想要擁有更多,而更多之後欲望也會越來越大,掙不完的掙,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可是時光也就這樣過去,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時間並不是生活最重要的東西,年輕就是拼搏的資本。
可是我們能用時間來掙錢,然而父母卻無法等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母親蒼白了兩鬢,眼角的皺紋也越來越多,而父親再也不是原先那麼魁梧高大,佝僂著身子,慢慢變得瘦小,而這一切都在我們忙著掙錢的時候,悄然發生。
而一心為了子女的父母卻從不提及這些,只要你過得比我好,那麼一切都沒煩惱。
可對於在外打拼的孩子們,無論自己住得多麼豪華,那也只是一個房子,並沒有歸屬感。而只有父母在的地方,那才能稱為家,如果父母不在了,那麼家也就毀了,即使有再多的錢,都換不回那一對父母。
多麼希望他們能啃老
人生匆匆百年,白駒過隙,一轉眼就幾十年過去了。
和父母生活的時光其實也就那麼幾十年,高談闊論,外面的發展前景多麼好,有錢了給父母也長臉,可是這真的是父母希望的嗎?
我曾親耳聽到一位75歲的老大爺說,「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啃老。」
他有很多錢,兒女事業有成,可常年不在身邊,雖然常常有人羨慕他的子女孝順,生活幸福,可是真的幸福與否,只有老大爺自己知道,在他心裡,與其每年只能見到一兩面,手裡有那麼多錢,他寧願子女們都在身邊,即使啃老他都願意。
老人們不怕生活物質短缺,只怕孤獨無人陪伴,這才最痛苦的,也是子女們最不孝的地方。
我相信這一句「希望他們啃老」,一定是老人家內心多年的獨白,這一刻,子女們都是不孝的,他們讓老人家如此難過。
仙仙寄語:
父母在,不遠遊,父母從小把我們養大,從未離開我們身邊半步,而作為子女們是不是也應該將心比心,陪伴父母身邊呢。
這個要求其實並不高,而在老家生活也並非就一定是一無是處,大城市有大城市的活法,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快樂,其實更多的時候,小城市才更讓人有歸屬感,特別是對於那些從老家過去的外地人。
老家有父母,有朋友,也熟悉的成長環境,這是大城市中,對於你這樣一個外來人絕不會存在的東西。
把時間多給父母一些吧,這也是對自己的寬恕,輕鬆的生活並沒有什麼不好,一個人的成功和生活在什麼城市並無關係。
總之記住,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一意孤行的下場就是失去,父母即使不說也是期盼孩子歸來,為了自己,也為了他們,努力歸途吧,不要把歸期的目的當成離別,那個時候,真就一無所有,內心空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