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跟你說「我沒朋友」的時候,想想是不是這件事忘做了。
\ /
什麼樣的孩子更不喜歡幼兒園呢?
和不能自理、捨不得爸爸媽媽的孩子們相比,交不到朋友的孩子應該更不喜歡幼兒園。
畢竟,每天白天,交不到朋友的他們,都處在無助、焦慮的狀態下。
那什麼樣的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呢?
有人說,性格開朗的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
有人說,有領導力的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
還有人說,「壞」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
最近看了一個紀錄片,叫《小孩的神秘生活》,用藏在幼兒園各處的高清攝像頭,給我們還原了一個最真實的4歲、5歲小朋友之間相處、交往的情況。
看完記錄片之後,我發現,有同理心且性格開朗的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
堯堯是一個4歲的小男孩,在所有4歲班的孩子中,他的個頭最大,嗓門也最大。
一開始,老師任命比較內向的小朋友一諾當班長。
因為她比較內向,也沒有樹立權威,所以有的男生並不服她,開始挑戰她、捉弄她,以此證明自己更適合當班長。
一諾在男生一口一句「你就是個小孩」中,慢慢敗下陣來,開始沮喪、哭泣,希望尋求周圍人的幫助。
這時候,堯堯感受到了一諾的難受,開始出聲幫助一諾「伸張正義」。
在男生中,有一個很「奇怪」的體系。
當孩子們互相不認識的時候,首先取得話語權和掌控力的,一般都是個子最高、塊頭最大的,其他的孩子會暫時以他為領導,直到有別的小朋友在其他方面超過他。
幫班長解決完「麻煩」後,小朋友們開始在老師的引導下做遊戲。
他們這次玩的是「交換禮物」的遊戲。
每個孩子都先挑選自己喜歡的玩具,然後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換,交換完成後把玩具舉過頭頂堅持3分鐘,能堅持到最後的小朋友就會獲得自己喜歡的玩具。
堯堯選好玩具後,和自己的好朋友,個頭最小的米諾一組。
因為年紀小、個頭也小,所以小米諾很快就累了,眼看就要堅持不住了。
這時候堯堯再次發揮了自己強大的同理心,他問米諾:「想要這個禮物嗎?」
米諾點點頭。
於是他告訴米諾:「那就把我的舉高點!」
雖然這個舉動有點脅迫的意味,但是他讓米諾瞬間也有了同理心。
你很累,我也很累,但是我想給你禮物,所以我在堅持,你也要堅持住。
他還在堅持舉玩具的同時,不停地給米諾鼓勁兒。
最後,兩人都得到了自己心儀的玩具。
後來,他們又一組一起玩了「蒙眼貼恐龍尾巴」的遊戲。
米諾用眼罩蒙著眼,堯堯指揮她,把手裡的尾巴貼在恐龍的身上。
一開始,因為堯堯的方向感極強但是米諾的方向感比較差,所以堯堯非常著急,喊得青筋都爆出來了,但是米諾一直處在狀況外。
後來他實在忍不了了,用了更大的聲音,結果米諾被吼哭了。
這時候就能體現出同理心對孩子之間的交往有多重要了,堯堯發現米諾的不對勁,馬上意識到可能是自己吼她的原因。
於是主動放低音量,輕輕地把米諾掰到「正軌」上,用最溫柔的聲音傳遞一個個指令。
遊戲完成後,兩人都很興奮,因為他們這組貼得最好,兩個人也很開心地抱在了一起,慶祝勝利。
最貼心的是,在遊戲結束後,他還主動找到米諾,告訴他自己為什麼朝她大吼,希望得到米諾的理解。
經過友好→吵架→重歸於好的過程,這一大一小組合真的成了好朋友,後面的很多活動兩人都是主動一組,堯堯也不朝米諾大吼了,米諾也儘自己所能配合堯堯。
這就是同理心強的孩子的優勢,他們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和朋友之間出現衝突,但是他們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到出現問題的原因,並且進行相應的解決。
而且還會把自己的想法和朋友分享。
還有一組我印象很深刻的孩子,是5歲組的。
站在牆後面的家潤,來的比較晚,當他進入教室的時候,早到的孩子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小團體」。
氣質相對抑鬱又不是很會表達自己的家潤,一下子不知道應該怎麼做了。
自己不知道該如何融入已經成型的團體中,和一起交流、一起玩的大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融入不了集體的他,突然哭了起來。
可這麼做,他更難融入集體了,因為孩子們都不喜歡哭鼻子的朋友。
後面,家潤用了很多方法試圖融入集體,比如討好班裡最勇敢的嶽昊小朋友、在大家遊戲的時候努力參與進去,但是大家都沒有接受他這個「異類」。
本身就不善於表達自己的家潤,這下更緊張了。
直到後面,當老師帶大家玩「神秘箱」的遊戲時,家潤終於走進了小朋友們的心裡。
箱子裡放著很多小球和孩子們的標籤,還有幾隻章魚。
孩子們要想拿到禮物,就要從滿是小球和章魚的箱子裡把帶著自己頭像的標籤拿出來。
對孩子們來說,只要有一個孩子害怕章魚,這種「恐懼」就會傳達給所有的孩子。
為了增加遊戲的真實性,老師還暗示了一句:「我實在是不敢動。」
這下不僅是普通的孩子們了,膽子最大的嶽昊也開始恐懼,嘗試了一次之後選擇了放棄。
每個孩子都嘗試了一下,都以失敗告終。
最後輪到家潤時,他勇敢地伸出自己的手,把所有小朋友的標籤都拿了出來。
作為勝利者的家潤,得到了所有小朋友的尊敬,同時也順利融入了大家的集體,成為了集體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總結一下兩集中孩子們的表現我們可以發現,什麼樣的孩子最容易交到朋友?
首先就是同理心強的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因為他們能迅速感知到自己的朋友心情的變化,洞悉這種變化出現的原因,從而在行為上進行改變。
其次就是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家潤來得比較晚,性格又相對內向,所以他用了很長時間才融入集體,如果他的表達能力夠強,能夠在剛進門時說出:「請問能和我一起玩嗎?」或者類似的話,他融入的過程一定會更加順利。
再就是勇敢的孩子,勇敢的孩子會幫助集體解決很多困難,孩子們也會本能地對勇敢的孩子產生崇拜的心理,這樣的孩子更容易融入集體,交到朋友。
十一假期,希望大家有時間的時候,和另一半一起看看這部紀錄片,從孩子們的表現中真的可以總結出特別多的育兒方法。
比如我現在就暗暗發誓:明年閨女第一天去幼兒園的時候,一定早點到。